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5-8-5 12:37 编辑
凭借记忆把整个城市画出来,这样的超级能力我看过不止一例报道。
有个英国的黑人,从小患自闭症。他花20分钟在纽约上空观察后,
就可以凭借惊人记忆力,绘出一张令人震惊的纽约全景图,该图长18英尺(5.49米),详细画出了每一座建筑物。
他在作画过程中一直听着ipod,因为音乐对他有帮助。
这可以让我们比较直观的理解什么是天才。
绘画,音乐,棋类,体育,语言,数学,物理这些领域,是天才辈出的地方,
因为这里是英语专栏,这里我主要谈谈英语。
我见过三个语言天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能力,就是记忆力惊人。
比如一个小孩,看过一个外语片子之后,能够大段复述看过的内容。
就跟那个画画天才一样,几乎是把看过的内容,印在了脑子里,可以随时提取。
还有一个是我大学同学。有次他说《长恨歌》能够看一遍背下来,我不信就打赌,
结果真是在那里看了几分钟,然后就开始大段大段的背,几乎一字不差。
另外一个天才,文科综合的成绩全省第一名,学英语就看片子。
托福高二的时候就考了640,无师自通达到了流利外语听说的水平。
普通人费劲千辛万苦的事情,他们轻而易举。
而且还有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就是天才的方法普通人是没法模仿的。
这点却经常被我们忽视。
我曾经跟一个外语天才请教学习英语的方法,他推荐我看《老友记》,
《老友记》我至少看过五遍,但我英语听说水平并没提高。原因很简单,记不住。
我学英语,必须得把大段的内容简化。从一个个词学起,一个个短语和句子学起。
必须搭积木那样进行积累。而没有办法大段大段的看,然后无师自通。
所以你看我前面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在强调这种由浅入深,循序积累的方法。
我反对磨耳朵,看动画片,大段背的方法。关键就是我多年的实践表明,行不通。
我们不是天才,所以我们外语难以达到顶尖水平。所以我们也就没有话语权。
有话语权的是天才,可以用自己天才的表现,天才的分数大谈自己的方法,
但是,他们的方法恰恰普通人学不来。
许多普通家长没有艰苦学习英语的经历,没有艰苦探索的经历,
所以对英语学习方法的选择是比较盲目的。
看到人家孩子靠那么简单的方法就成绩斐然,然后就开始盲目模仿。
模仿的结果,基本就是浪费时间。
天才用天才的方法,普通人就用普通人的方法。
天才的记忆力惊人,普通人的记忆力就那么一点点,必须精打细算。
新东方是教外语的,创办者是俞敏洪。为什么是俞敏洪?其实是一连串错误造成的。
首先,俞敏洪报考大学的时候十分盲目,觉得外语热门,就报了这个。
结果到了北大之后才发现,这里天才云集,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行,只能垫底。
后来他又赶上了出国热。同学都出国,自己在老婆的鼓动下也打算出去。
然后不停的学托福,学GRE。最后老天眷顾,他被拒签了。
但是,由于他不是天才,记忆力很差,所以他记单词的时候,就想了很多讨巧的办法。
什么谐音联想,词根词缀,这些方法在天才眼里是不屑一顾的。但是,普通人如获至宝。
于是俞敏洪发现可以教这个赚外快。就在外面办起了培训。
很快被北大发现了,竟然把他开除了。这最终成就了他。
一个北大外语系最笨的学生,最后成了最大外语教学机构的创办人。
这听起来很荒谬,却道出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世界上还是普通人多,普通人就得用普通人的方法。
我跟俞敏洪的经历有类似之处。我也不是外语天才,我为了留学,也不得不想各种方法记住上万的词汇。
所以考完后,也编了GRE英语的词汇书。
所以,当我看到儿童英语领域,充斥太多不适合普通人的方法,就忍不住写了不少分析文章。
儿童英语这个领域,其实迷惑性更大。因为儿童是完全被动的,没办法反思自己的学习,
同时也很难检验学习的效果。只能是家长在那里折腾,最后能不能出成果,就看运气了。
学习要知己知彼。要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向。
比如浸泡式的学习方法,只适合外语天才和长期在国外生活的人。
这个方法当然很好,又省力又愉快,但普通人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
一个好消息是,在中国,外语最核心的用处就是阅读。
高考英语,现在和将来都会把主要力量放在阅读上。
以前有段时间要改革英语,变成应用型的,加强听说等等。
后来这个思路被否定了,英语目前的定位还是学术型的,主要服务于学术研究的需要。
而阅读是学术研究的核心应用。听说是附属的。
这对普通人是好消息。因为阅读的积累相对容易。
这方面,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不大。
因为阅读的词汇是相对有限的,而语法主要是依托逻辑。
这样天才记忆力再好,也不会占太大便宜。
普通人学英语,主要定位成学术就好。听说方面,要根据需要来定。
所以我要提醒家长的是,外语听说固然重要,但切忌投入过量时间。
作为普通人来讲,投入过量时间是无底洞,效果却很有限,
而且不大容易在这个领域上跟天才竞争,不如把时间更多花在自身有竞争力的领域。
小时候适可而止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
我大致画了一个范围,儿童英语2000-3000词汇。
在这个圈子里循序渐进的打滚,培养初步的听说读基本功。
不要盲目增加负担,适可而止就好。
外语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1、儿童的打滚学习阶段。
2、中学的应试阶段。
3、大学的方向选择,专项准备阶段。
儿童阶段主要是在简单内容里打滚,打基础。不宜学的过深。更多精力放在听和读上,口语适可而止。
而中学阶段,主要围绕应试做准备就够了。重点自然是阅读和语法。这方面的基本功十分重要。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适当扩大听力的范围。
大学阶段,要留学就准备留学英语。托福或者雅思。有了前两个阶段的基础,加上集中的专项准备,问题不大。
这就是一个普通孩子比较不容易走弯路的英语学习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