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5-8-5 12:37 编辑

凭借记忆把整个城市画出来,这样的超级能力我看过不止一例报道。
有个英国的黑人,从小患自闭症。他花20分钟在纽约上空观察后,
就可以凭借惊人记忆力,绘出一张令人震惊的纽约全景图,该图长18英尺(5.49米),详细画出了每一座建筑物。



xin_541106030957468040112.jpg

他在作画过程中一直听着ipod,因为音乐对他有帮助。

xin_531106030957312987411.jpg



这可以让我们比较直观的理解什么是天才。

绘画,音乐,棋类,体育,语言,数学,物理这些领域,是天才辈出的地方,
因为这里是英语专栏,这里我主要谈谈英语。

我见过三个语言天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能力,就是记忆力惊人。
比如一个小孩,看过一个外语片子之后,能够大段复述看过的内容。
就跟那个画画天才一样,几乎是把看过的内容,印在了脑子里,可以随时提取。

还有一个是我大学同学。有次他说《长恨歌》能够看一遍背下来,我不信就打赌,
结果真是在那里看了几分钟,然后就开始大段大段的背,几乎一字不差。

另外一个天才,文科综合的成绩全省第一名,学英语就看片子。
托福高二的时候就考了640,无师自通达到了流利外语听说的水平。

普通人费劲千辛万苦的事情,他们轻而易举。
而且还有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就是天才的方法普通人是没法模仿的。
这点却经常被我们忽视。

我曾经跟一个外语天才请教学习英语的方法,他推荐我看《老友记》,
《老友记》我至少看过五遍,但我英语听说水平并没提高。原因很简单,记不住。

我学英语,必须得把大段的内容简化。从一个个词学起,一个个短语和句子学起。
必须搭积木那样进行积累。而没有办法大段大段的看,然后无师自通。

所以你看我前面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在强调这种由浅入深,循序积累的方法。
我反对磨耳朵,看动画片,大段背的方法。关键就是我多年的实践表明,行不通。

我们不是天才,所以我们外语难以达到顶尖水平。所以我们也就没有话语权。
有话语权的是天才,可以用自己天才的表现,天才的分数大谈自己的方法,
但是,他们的方法恰恰普通人学不来。

许多普通家长没有艰苦学习英语的经历,没有艰苦探索的经历,
所以对英语学习方法的选择是比较盲目的。
看到人家孩子靠那么简单的方法就成绩斐然,然后就开始盲目模仿。
模仿的结果,基本就是浪费时间。

天才用天才的方法,普通人就用普通人的方法。
天才的记忆力惊人,普通人的记忆力就那么一点点,必须精打细算。

新东方是教外语的,创办者是俞敏洪。为什么是俞敏洪?其实是一连串错误造成的。

首先,俞敏洪报考大学的时候十分盲目,觉得外语热门,就报了这个。
结果到了北大之后才发现,这里天才云集,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行,只能垫底。

后来他又赶上了出国热。同学都出国,自己在老婆的鼓动下也打算出去。
然后不停的学托福,学GRE。最后老天眷顾,他被拒签了。
但是,由于他不是天才,记忆力很差,所以他记单词的时候,就想了很多讨巧的办法。
什么谐音联想,词根词缀,这些方法在天才眼里是不屑一顾的。但是,普通人如获至宝。
于是俞敏洪发现可以教这个赚外快。就在外面办起了培训。

很快被北大发现了,竟然把他开除了。这最终成就了他。

一个北大外语系最笨的学生,最后成了最大外语教学机构的创办人。
这听起来很荒谬,却道出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世界上还是普通人多,普通人就得用普通人的方法。

我跟俞敏洪的经历有类似之处。我也不是外语天才,我为了留学,也不得不想各种方法记住上万的词汇。
所以考完后,也编了GRE英语的词汇书。

所以,当我看到儿童英语领域,充斥太多不适合普通人的方法,就忍不住写了不少分析文章。
儿童英语这个领域,其实迷惑性更大。因为儿童是完全被动的,没办法反思自己的学习,
同时也很难检验学习的效果。只能是家长在那里折腾,最后能不能出成果,就看运气了。

学习要知己知彼。要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向。
比如浸泡式的学习方法,只适合外语天才和长期在国外生活的人。
这个方法当然很好,又省力又愉快,但普通人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

一个好消息是,在中国,外语最核心的用处就是阅读。
高考英语,现在和将来都会把主要力量放在阅读上。
以前有段时间要改革英语,变成应用型的,加强听说等等。
后来这个思路被否定了,英语目前的定位还是学术型的,主要服务于学术研究的需要。
而阅读是学术研究的核心应用。听说是附属的。

这对普通人是好消息。因为阅读的积累相对容易。
这方面,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不大。
因为阅读的词汇是相对有限的,而语法主要是依托逻辑。
这样天才记忆力再好,也不会占太大便宜。

普通人学英语,主要定位成学术就好。听说方面,要根据需要来定。

所以我要提醒家长的是,外语听说固然重要,但切忌投入过量时间。
作为普通人来讲,投入过量时间是无底洞,效果却很有限,
而且不大容易在这个领域上跟天才竞争,不如把时间更多花在自身有竞争力的领域。

小时候适可而止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
我大致画了一个范围,儿童英语2000-3000词汇。
在这个圈子里循序渐进的打滚,培养初步的听说读基本功。
不要盲目增加负担,适可而止就好。

外语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1、儿童的打滚学习阶段。
2、中学的应试阶段。
3、大学的方向选择,专项准备阶段。

儿童阶段主要是在简单内容里打滚,打基础。不宜学的过深。更多精力放在听和读上,口语适可而止。

而中学阶段,主要围绕应试做准备就够了。重点自然是阅读和语法。这方面的基本功十分重要。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适当扩大听力的范围。

大学阶段,要留学就准备留学英语。托福或者雅思。有了前两个阶段的基础,加上集中的专项准备,问题不大。

这就是一个普通孩子比较不容易走弯路的英语学习路线。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60 理由 收起
high5 + 60 感谢分享
5270 查看 50 收藏帖子 (1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chloe0507

    2015-8-5 12:45:41 使用道具

    学英语和学中文一样,慢慢积累。学习了。
  • xuanjiangsara

    2015-8-5 13:22:1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uanjiangsara 于 2015-8-5 13:29 编辑

    我也是,以前看过这个docu,被震撼了。
    不过关于画画的,
    还有一个是4岁的小女孩画奔马,虽然是铅笔线条,但是奔腾的样子和线条就像一个老道的速写人一样。
    还一个是成人,主持人,去做实验,被套上一个有磁力的头套,然后也是画马:之前是画的四根柱子一样的马,就像那个那些不会画画的人一样,试图模仿记忆中马的样子。然后有磁力干扰左脑,回忆真马的样子,画出来就自然多了。

    但上述两个都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本事就没了,
    小女孩涨了两岁后,那个bbc主持人持续时间就更短,只有5分钟。哈哈。

    但是只有看过的东西才能画出来,只能是"天才",因为没有创造性。


    话说回来,脑袋异常的人对于语言掌握的,其实是这个例子:
    就是英国那个数学奇人(一个gay小伙),做运算是直接读脑海中的数字,他说每个数字都有形状和颜色,看数字就想看风景那样读出来。
    他就是记忆力超好,语言学起来不吃力(因为他不是自闭症患者,所以能交流,而且学了读音和语法规律,然后用超强的记忆力看各种词组搭配,就是那种一翻书就印脑子里了那种,同时狂听狂看片子)。达到什么成都呢?就是一周后跟bbc打赌和北欧(一个特别难说的语言国家,忘了哪国了,瞧我的记性)的主持人对话聊天,被对方评价为非常轻松自然,他们聊的可是成人的深入话题。(话说小伙子很和气,不狂妄,是个很可爱啊人)

    对于普通人学外语来说,确实记忆力好的孩子,能掌握词组能力快,逻辑性好的孩子对于语法理解快,观察力强的孩子能迅速比较新知识和旧知识会联想,这几样样都好的孩子对于语言的应用词汇应用都要比普通孩子要准确,自然(普通孩子有的说是流畅,但用词还是单调贫乏,那个不能算掌握的好)



  • sandydad

    2015-8-5 13:58:48 使用道具

    我觉得是老师记忆力比普通人差,多吃点补脑东西 。或者应该去请教王青博士,他是成人学英语专家
  • 萧愚

    楼主 2015-8-5 14:12:32 使用道具

    上述两个都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本事就没了


    这种照相记忆能力,确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有些孩子小时候有的能力,大了就渐渐没有了。
    能够持续保持的,凤毛麟角。
  • Sunshine82

    2015-8-5 14:33:41 使用道具

    边学边用,内化了,就不容易忘了。
  • cindyxj

    2015-8-5 14:47:16 使用道具

    赞一个~
  • wpeii

    2015-8-5 15:40:22 使用道具

    “外语听说固然重要,但切忌投入过量时间。
    作为普通人来讲,投入过量时间是无底洞,效果却很有限,
    而且不大容易在这个领域上跟天才竞争,不如把时间更多花在自身有竞争力的领域。”
    这段严重同意,不管是英语,还是数学,应该都是同样的道理。
  • pantt

    2015-8-5 16:45:2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pantt 于 2015-8-5 17:01 编辑

    楼主就是在提醒我,如果不是天才就不要花大力气学,更不要期望值还非常高。我向楼主坦白,从不拿犬子当天才,从没太高的语言期望,顺其自然,放心!对善意的提醒,虚心接受!

    挑个刺!楼主前面不赞成”磨耳朵、看动画片“,后面赞成小童阶段要“打滚学”,这是不是有点前后矛盾啊!小童阶段不多看听动画片等,具体怎么打滚呢?

    其实您就直说,有些无良商人在想办法把无知的父母往歪路上领

    再挑个刺!文人相轻,俞敏洪不是天才,但用勤奋也做到了天才能做的事儿。那些单词不是哪个庸人都能背下来的,我就不行!啥时候中国足球也能通过“讨巧"达到德国的水平就好啦 !
  • chm8624@163.com

    2015-8-5 19:08:45 使用道具

    “所以考完后,也编了GRE英语的词汇书。”楼主 还是一个编辑?
  • 瑞希妈

    2015-8-5 20:07:04 使用道具

    进来学习下
  • 程小钻

    2015-8-6 07:52:06 使用道具

    楼主说得太绝对了,越不是天才,越要努力
  • Sunshine82

    2015-8-6 08:20:44 使用道具

    楼主说的是要综合发展,同时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那个上学以后英语走应试路线—坛子里讨论过,光应试是不行的,因为有启蒙阶段的基础,最好能引入阅读。
  • aboliqiu

    2015-8-6 09:39:15 使用道具

    我们得承认,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
    不过不能放弃努力。
  • 猫吃鱼的幸福310

    2015-8-6 10:49:20 使用道具

    普通娃 普通妈  不需要奇迹 哈哈
  • YUSONG

    2015-8-6 11:00:05 使用道具

    好文章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 盛装舞步

    2015-8-6 11:12:49 使用道具

    这么长的文字我居然看完了!
  • ljl0316

    2015-8-6 18:56:36 使用道具

    小时候都觉得孩子是天才,越大越发现,是普通娃。
  • ljl0316

    2015-8-6 19:00:46 使用道具

    小时候都觉得孩子是天才,越大越发现,是普通娃。
  • 莫丁二老师

    2015-8-6 20:55:42 使用道具

    非常腻害的样子
  • klmiaozhen

    2015-8-6 22:23:03 使用道具

    请教,像我们这样普通的小孩,如何能在不磨耳朵不看动画片的情况下进行打滚式的学习?
  • tian1st

    2015-8-7 19:27:01 使用道具

    学习下!
  • dingye

    2015-8-7 20:16:53 使用道具

    楼主就是一应试教育出来的。口口声声为了高考,为了 GRE。单词背地多有个狗屁用,想必楼主的英语实际听说能力很一般吧。
    楼主这种论调纯属胡扯,语言跟其他的东西完全不同。只要身体和心理正常,语言是没有学不会的。英国人有学不会英语的吗?学不会只是因为在这种语言下暴露地不够而已。外语几乎是唯一不需要天分的东西。
  • xiaoao

    2015-8-8 10:49:44 使用道具

    “我曾经跟一个外语天才请教学习英语的方法,他推荐我看《老友记》,
    《老友记》我至少看过五遍,但我英语听说水平并没提高。原因很简单,记不住。”

    如果看“”遍《老友记》,就能把老友记学会了,那学会英语也太容易了,也不用这么多人天天讨论学英语了。
    另外会背上万的英语单词,也不能说明英语水平高,说不定还不如几千词汇量的孩子的水平高。
    感觉楼主太天真了

  • 夕阳四处

    2015-8-8 11:01:14 使用道具

    xiaoao 发表于 2015-8-8 10:49
    “我曾经跟一个外语天才请教学习英语的方法,他推荐我看《老友记》,
    《老友记》我至少看过五遍,但我英语 ...

    还别说,我就在无意中成为看《老友记》的实践者,现在看了2.5遍,感觉能跟上对话去看字幕,也可以听懂30%的对话,如果不看字幕,可以听清对话的发音。我是不背单词的。总之,《老友记》学会起码口语没问题了。
  • xiaoao

    2015-8-8 11:13:05 使用道具

    夕阳四处 发表于 2015-8-8 11:01
    还别说,我就在无意中成为看《老友记》的实践者,现在看了2.5遍,感觉能跟上对话去看字幕,也可以听懂30% ...

    也许我前面帖子没说清楚。
    首先,每多看一遍《老友记》,肯定都会有进步。
    但是,看五遍是远远远远远不够的。
    看五遍就想学会老友记,就像梦想自己是天才一样,看一遍就会背《红楼梦》。


  • feilongzaitian

    2015-8-8 12:07:5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8-8 12:11 编辑

    真遗憾,老肖这篇东西,论证与结论写的太以点代面地急躁了,仔细追究地话,是禁不起质疑的!

  • superpear

    2015-8-8 13:06:10 使用道具

    写的很好,多谢。
  • wja-tj

    2015-8-9 09:22:18 使用道具

    天才天赋信不信耶
  • Ruoan

    2015-8-9 10:31:42 使用道具


    不大量投入时间,是肯定学不好的。

    大量投入时间,也可能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