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r2008 发表于 2015-8-15 17:09:09

看了一篇报道,受刺激了,我们培养的是硬盘还是人才!!

本帖最后由 rkr2008 于 2015-8-15 17:15 编辑

令人震惊的德国教育: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在德国时候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发现很多意外的东西: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2、德国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3、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4、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5、没有本科生(后来根据欧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么就读到研究生,6、重视实践课程,抽象的数学学习进度至少比中国晚2年7、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鉴借。朋友们,我们要对"起跑线"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重新的认识了。"硬盘"的后果是毁了一切的未来。

ere 发表于 2015-8-15 17:27:06

我们都是流水线下来的产品。

yanerw 发表于 2015-8-15 17:32:03

把优秀的资源集合起来培养真正有天赋的人,其他天分普通的就去做基本的工作岗位,大家各司其职,比现在全民大学生文凭好多了。

虽然听起来有些残酷,但是这才是资源合理配置吧。

个人见解,不同意也没事

/ka夜有所梦 发表于 2015-8-15 17:37:20

在哪个国家就要去适应哪个国家的国情。

xiangyalan 发表于 2015-8-15 17:37:52

个人理解“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这个命题 有点偏
比如从小只玩泥巴的孩子想象力就特别好些吗?
“素质教育” 正在提上日程 或许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周鱼 发表于 2015-8-15 17:39:26

中国的问题是老内乱,所以还是硬盘安全些

dextter 发表于 2015-8-15 18:41:15

真的假的,我孤陋寡闻了


dextter于2015-8-15 18:42补充以下内容:
写在基本法中?是个什么地位,经得起检验?一刀切的教育

wjjzw1111 发表于 2015-8-15 19:10:30

据说这个新闻不是那么的真实,有人已经对其中的那个法律辟谣了。
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没有积累,没有学习,哪来的想象力。
想象力也是在看多识广的基础上,有原型再创新的。
一个农村小孩,整天的疯玩,从来不学习,他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吗?这个小孩能够竞争过那些拼妈拼爹的小孩吗?
在中国,如果不是官富二代,还是要走应试的路。
孩子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想象力,还有更多的,比如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这些恐怕比想象力更重要吧。

wjjzw1111 发表于 2015-8-15 19:13:41

什么是过度开发孩子智力,如果孩子对某些方面很有兴趣,比如物理,大人适当引申,带孩子玩一些甚至有关高中的物理知识,那是过渡开发智力了吗。

amstel-river 发表于 2015-8-15 20:31:18

这个新闻不是100%真实。另外,你知道吗?德国在中学是分水岭,成绩好的进大学,不好的只能进职业技术学校。好在德国体力、脑力劳动差不多,大家也不歧视体力劳动。要在天朝会是什么样呢?

轻轻霓裳 发表于 2015-8-15 20:41:59

学前教育就一定会破坏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吗?

托米 发表于 2015-8-15 21:26:13

wjjzw1111 发表于 2015-8-15 1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据说这个新闻不是那么的真实,有人已经对其中的那个法律辟谣了。
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没有积累,没有学习 ...

是的,我记得这篇文章早就辟谣了啊。

zyzlcdf 发表于 2015-8-15 21:40:37

貌似有些偏颇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8-15 23:08:10

我举双手双脚支持楼主这篇文章。

乐飞了 发表于 2015-8-16 06:08:26

wjjzw1111 发表于 2015-8-15 1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据说这个新闻不是那么的真实,有人已经对其中的那个法律辟谣了。
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没有积累,没有学习 ...

昨天我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还看到了类似内容的帖子,不过地点改在台湾了。所以,对这个报道,实在是半信半疑。有在德国的朋友来释疑一下吧。

大阳阳 发表于 2015-8-16 20:44:33

看了各楼的回复,更深的理解了什么叫根深蒂固。。。

dell78 发表于 2015-8-17 12:49:56

   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文章里面很多的观点我都比较认同。
      首先,我现在很少让小朋友背诵,更偏重理解。买了《日有所诵》,里面的儿歌每天给小朋友读几首,然后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朗读。不过小朋友现在很逆反,不让她背,她就喜欢偷偷地背。{:98:}
      其次,每天保证两到三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保护眼睛,也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放空大脑。当然小朋友对此比较不开心,她更喜欢宅在家里,除非能约到一起玩的小伙伴。
      然后,我拼命给家里人洗脑,把小朋友送进了家门口作业最少,体育课最多的一所学校。
   

yl_lndwcn 发表于 2015-10-19 15:57:36

还是得看大环境吧。

真的麦老兜 发表于 2015-10-20 11:10:06

这个有点扯了,国外的精英教育只比国内更残酷

Elanor 发表于 2015-10-20 12:38:46

如果都往精英这条路的话,肯定只能是残酷的竞争,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对基础工作者得尊重。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差距的缩小。公司之前来了一个法国五六十岁的工程师,公司不少人觉得有点凄凉,年纪那么大了,还是工程师,后来聊天,说他家里三个小孩,也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
精英只能是少数人,大部分,不管是现在的应试还是素质教育,大多数人不免还是要成为芸芸大众中的一员。如果对自己子女没有清晰定位,会比较累。
其实现在社会已经在变化了,大学生也不再是天子骄子了。职场眼高手低的新人在职场中不见得比得过经验丰富的机修。以后这样的趋势会更明显吧。
看wonders,我印象深刻有一篇红帽子,是消防员一天的工作。其实基础工作如果得到重视,给小孩正确的理念灌输,小孩也会更脚踏实地。

晨爸 发表于 2015-10-20 12:51:23

本帖最后由 晨爸 于 2015-10-20 12:54 编辑

刚才漏了说我对这篇文章的观点了:
不认可。
实话实说,我不太关心外国人怎么教孩子,虽然也会看,但是总是发现很难把除了生活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话说这些问题中国的方式方法论也没啥不好)之外的东西结合到自己孩子身上,更多的还是一些思想上的借鉴。


最后对所谓的“过度开发”我个人认为这等于没说,如果说“过早”我觉得我还能接受部分这方面的观点,如果是“过度”我就会选择无视了。

smm717 发表于 2015-10-20 13:05:02

对于楼主这篇文章,我在想逻辑狗到底是不是从德国来的呢?应该属于早期教育吧。

亦心柠 发表于 2016-12-14 12:05:13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情啊!中国的教育也创造了奇迹啊,看看这三十年来中国人的发展有多快,没有一种教育是完美的,如同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我们能做的,是在现有的环境中,给孩子最适合最好的教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了一篇报道,受刺激了,我们培养的是硬盘还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