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gainian2010 发表于 2011-11-11 11:18:52

打算从声律启蒙开始

diana_d 发表于 2011-11-16 16:20:02

深入浅出,受用
记录老师语录:
读经典不是在学功夫,是练功夫。功夫不是学出来的,是练出来的。
读经重要的是过程、次数,而不是能不能背下来
过程就是多读、熟读、常读、长度

关于“制心一处”还没消化,回头再来学习。

敢梦成真 发表于 2011-11-17 13:45:06

老师的话很实在,当然也很幽默,老师真是一位有心人,让我这个家长也是教师的人受益良多!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有识之士,必知其义,有志之士,必共其事。

zsjren 发表于 2011-11-21 08:53:28

指导意义,知道国学好,不知道好在那,更不知道从那入手,学习人情事故最重要。

七七未央 发表于 2011-11-21 10:22:03

重在读经,不在背经,受用了,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背出来的,谢谢

七七未央 发表于 2011-11-21 12:43:06

收藏了,好好学习!

hamanlin 发表于 2011-11-21 14:09:41

好东西,学习

snoopy8127 发表于 2011-11-22 21:14:56

很有启发,现在就开始。

huzhenya2006 发表于 2011-11-23 16:23:52

正打算跟给女儿一起学国学。谢谢。

seven855679 发表于 2011-11-23 17:16:13

有道理~~~~

mandy_xu33 发表于 2011-11-24 17:29:33

学习了,受益菲浅,正不知道怎么教呢,谢谢

迦叶行 发表于 2011-11-25 10:02:54

收藏了,整理了,打印了,慢慢开始研究了。

南昌政妈 发表于 2011-11-25 10:23:22

zuosiyu 发表于 2011-9-27 14: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准备慢慢消化。

写得太好了,应该讲讲具体读哪些,怎么操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猪宝来了 发表于 2011-11-25 14:29:38

zsjren 发表于 2011-11-21 08: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指导意义,知道国学好,不知道好在那,更不知道从那入手,学习人情事故最重要。

再从头读本贴,PA楼,锻炼身体,哈哈

猪宝来了 发表于 2011-11-25 14:30:44

南昌政妈 发表于 2011-11-25 1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写得太好了,应该讲讲具体读哪些,怎么操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可以再把本贴读读,相信会有获.

《千字文》:梁武帝萧衍命周兴嗣以四言韵语而成。隋唐以来,《千字文》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便于识读。
          《三字经》:南宋人王应麟创作,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内容大都采用韵文,包括了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
      《弟子规》: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笠翁对韵》:是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其作者是清代学者李渔。他把常见的韵字都组织进了韵语,这些韵语又都是富有文采的符合格律的对子。该书的特点是词藻丰富、优美,典故众多。要理解中国文字韵律的精妙、优美,本书是必不可少的。
      《幼学琼林》:全书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读诵,便于记忆。全书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婚丧嫁娶,典籍制度,鸟兽花木等。被人称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有俗语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琼林走天下。
       《增广贤文》: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
   《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2字,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以上这些经典,一般来讲适于刚刚接触经典的孩子,适于正在读书识字的孩子。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经典,且又过了读书识字阶段,比如说到了小学高一些的年级,就可以学如下的东西:
       《孟子》: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庄子》: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读了《论语》了,再学《三字经》《弟子规》就简单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一个大前提、大参考、大原则——从源头学起。
从学经典的角度讲,唐诗、宋词只是小菜一碟,这是要讲的第一个原则。
我们读诗要读上进的诗,精进的诗,不读那种没有意思的诗。
本文摘自: 爸妈网(www.ebama.net)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ebama.net/thread-27406-12-1.html

winterhowl 发表于 2011-11-26 07:19:52

受益匪浅啊~!感谢非常老师

dvontheway 发表于 2011-11-28 23:40:59

一口气看完了,学到了。谢谢。还顺便引走了两段来说明读书不用背诵的道理。
不过我们读完论语、道德经,直接开始读周易了,就用老师最后的话安慰自己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快乐就好,儿子很喜欢周易呢。

angela125 发表于 2011-11-29 10:03:16

   太好了,今天遇到高人了,原来爸妈网藏龙卧虎呢。

elvier 发表于 2011-11-29 12:09:11

正准备给孩子加入国学的学习,我自己也是完全完全的门外汉,就作为陪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了。
您的这个帖子要慢慢拜读,以后再学习的过程中有疑问再来。
非常感谢 {:soso_e163:}

elvier 发表于 2011-11-29 14:03:27

非常 发表于 2011-8-24 1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之四)
...

老师说的千字文来历,和我百度的有点出入啊!百度并没说梁王恨那个臣子,反而是非常器重的。

elvier 发表于 2011-11-29 14:16:16

我家孩子刚刚2岁,也准备给他读国学了。
自己下了千字文的音频,正在听,发现自己超多听不懂 {:soso_e110:},晕啊!
昨天下了《笠翁对韵》,发现很喜欢,文字很美,准备从这个开始启蒙了。

qiqidujia 发表于 2011-11-29 19:15:36

受益匪浅,找到组织了,呵呵

dvontheway 发表于 2011-11-29 23:57:41

非常 发表于 2011-8-26 1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之九)

       ...

非常老师写的很精彩,大部分内容我也转载到自己的日志里面了。
只有一点不同的看法。
就是老师说周易小朋友不适合读的说法感觉和自己前面所讲似乎有点自相矛盾。
孩子读经其实都是糊里糊涂的读。大部分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其中的内涵。周易这么难的中华第一经当然更是如此。很多父母大概三字经还能解释,论语就有点犯憷了,到了周易估计能说出子丑寅卯的就屈指可数了吧。孩子的记忆力好不代表理解力也好,所以这个阶段是不需要详细解释的,这个非常老师说的比我透彻。
可是既然如此,就丝毫不必担心孩子会因为过于过于看的明白而达到过于出世的境界。他要达到那个境界也是要懂了才能做到呢。
一点疑惑,大着胆子,冒着被拍的风险,就这么直言说出来了。请不吝赐教。

黑妞妈 发表于 2011-12-1 01:31:33

原来对孩子读经有偏见,原来却发现是自己无知者无畏啊~~经典就是经典,我们小时候都是学习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了,谁知道有论语易经,谁读过老子庄子啊,罪过啊~~现在孩子上的学校要求学系三字经和弟子规,前两天刚放了笠翁对韵,觉得好美啊,和孩子一起学习中。

mickeydd 发表于 2011-12-2 11:58:40

写的太好了!

jing516908625yu 发表于 2011-12-3 10:42:30

谢谢了,我分享了,一会好好看看。我也要让我家宝宝好好学习下国学了。

angela125 发表于 2011-12-3 10:52:13

      写得真好,反复看了好几遍

monicacao2011 发表于 2011-12-4 13:16:22

一直想给孩子学点国学,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比较好,宝宝马上3周岁了,不知道什么适合她读

三秦狗狗 发表于 2011-12-5 11:28:26

受益匪浅,我们将继续我们的读经之路。

ly211 发表于 2011-12-6 13:43:16

背不是过程,是结果。过程是什么呢?是多读、熟读、常读、长读。---------太好了,十分赞同。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学国学(剧终,见56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