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开枝散叶 发表于 2015-12-17 10:35:26

有毒的课文究竟上不上?ZT

有其它学校的老师来借班上课,选的课题是人教版第九册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正巧最近我了解到一点真相,发现这又是一篇毒害学生心灵的文章,正想着要是让我上,怎么上?既然公开课选择了这一课,我很好奇,也很想学习,当学生了解了真相后,这样的课文怎么处理?
    因此,课前预习说“查阅相关资料”,我特地引导了一下查阅什么资料。既然这是一篇涉及历史的课文,当然应该在了解历史真相的基础上学习才有意义,否则,在谎言的前提下去上语文课,培养出来的会是怎样的人呢?但是,我也不能直接把我找来的史料提供给学生呀,一来是查阅资料是学生的任务,我不能直接给答案,二来,我找来的资料也未必是“真相”,万一被按上一个什么罪名,岂不冤枉? 所以有了以下跟学生的对话:
    困难班时,孩子们本来期待着继续看电影《小公主》,不料我却要他们把语文书拿出来。大家都特别扫兴,很不情愿。我笑眯眯地说:“会比看《小公主》还有意思的。”部分孩子这才勉强浏览了一遍课文(原文见日志最后)。
    我问:“看了课文,你什么感觉?”
“气愤!”
“为何而气愤?”
“英法联军烧了我们的圆明园。”哈!课标之一就是这个,要激起学生对英法联军的仇恨,看来不用老师上课,学生自己看看书就达到目的了。
“没错,课文是这么写的。不过,你们相信吗?”
    这下孩子们愣住了。
“不相信地请举手。”结果除了两位新转来的同学,其他全部举起了手。
“奇怪,人教版的语文书中的课文,你们居然也敢不相信?”
    一菲说:“因为你给我们上过《一面五星红旗》,那是一篇垃圾课文。说明语文书里会有这种锻炼我们思维的课文。”说得真好,竟然还记得反面教材正向使用。
“没错!《圆明园的毁灭》也是一篇垃圾课文,甚至比《一面五星红旗》更毒害学生的心灵!” 此言一出,孩子们刚才还想看《小公主》的愿望立马扔一边去了。“不过,一菲说的根据是我们曾经发现过这类课文。就《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你能否找出值得怀疑的地方?”
    孩子们又傻眼了。
“你们刚才为何而气愤?”
   “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
   “他们为什么要烧圆明园?课文有没有说?”
   “有,说是为了销毁罪证。”
   “你们觉得从逻辑上说得通吗?” 孩子们看着我,一时答不出来。
   “想一想,课文中说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那一把火能烧掉吗?”孩子们一时还是不理解。现在想来,其实我只要叫孩子看一下课文中的插图,就明白了:这些残垣断壁说明罪证并没有被毁掉嘛,可是我们的课文居然说人家是为了销毁罪证,同时又配一副这样的插图,不是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么?
“我们再推理一下,课文说英法联军有3000多名,被称为侵略者,确切地说是3500多名,你想,区区3500多个人,怎么能够在咱们的首都,皇家园林里做这种事?犯下了如此滔天大罪,结果怎么样?”
“安全回到自己的国家,并且把财宝也都平安地运出去。”(不光安全运回,还公开拍卖呢,这也叫“为了销毁罪证”?)
“你们觉得合理吗?”
    小威激动了,说:“合理的,因为他们有枪。”
“就算有枪,咱们国家有多少人?他们才多少人?有枪,还得有弹药呀,他们的弹药够用吗?我们那么多人还拦不住他们?再说我们也有远程武器,比如弓箭,弩机呀等等!”
“他们有机关枪。”
“那个时候有机关枪吗?”
“那个时候清政府非常腐败、无能、落后。”
“恩,这个原因到还合理一些。”
“不过,如果说是因为落后就要挨打,那就是说当时英法联军是因为我们落后,就来打我们,抢我们财物的?难道他们真的是一群强盗吗?可这也说不通呀,你们还记得《大国崛起之英国》这部纪录片吗?这时西方已经科技、经济都非常发达,非常文明,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大师级人物了,如果真的是这么一群野蛮人组成的国家,怎么可能出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明呢?按课文内容说,英法联军是为了销毁罪证,那么再往上深究——他们为什么会犯这种罪呢?课文有没有说?”“没有!”孩子们也觉得其中有玄机。 “看来,真相并非如课文所言。你们想知道真相吗?”
    孩子们的眼睛亮了,一脸期待。
    我笑眯眯地接着说:“可是真相很残酷,可能会让你感到很悲凉,甚至很痛苦。”
    小威高声叫道:“没关系的。”
“可是我不能说。”
“为什么——?”
“因为你们知道了真相后,明天这位老师上课就……。”
    小瑶说:“我们会好好演的。”
“啊?表演啊?那不是欺骗吗?”小瑶笑笑,大家也笑。
“我还担心对方如果知道我叫你们去查真相,产生问题后去提问,可如果人家也不了解真相,会很为难,很惨的。”
“放心,我们不会把你供出去的。”
“可是真相的文字内容很长,说来也话长,时间不够啊,快要下课放学了。”
“没关系的,你给我们先看看嘛。”
    呵呵,我越不满足他们,他们越想知道真相。
    看绝大多数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了,又看时间还有10分钟左右,于是教他们百度“圆明园被毁灭的真相”。与此同时,孩子们自发地关上灯,合上门,拉下窗帘,像是搞什么秘密活动似的,围到大屏幕前来了解真相。
    回到办公室,把经过跟两位语文老师汇报了一下,她们又吃惊又好奇又担心又期待。
    回到家里,我自问真正的目的是想学习人家是如何处理这种虚假有毒的课文的,并不是想为难人家,更不是为了看人家的洋相,于是设法叫人转告那个不知是哪一位的老师,希望他做好准备。我甚至还幻想,既然是来上公开课,应该是研究过,懂得上这类课文必须尊重历史,了解真相的,应该会很好地解答学生了解真相后产生的问题的。至少,会因为我“通风报信”而去了解一下真相吧?
    第二天,课听到一半的时候,我预料自己的期望要破产了。果然,上完了课文的前半部分,到结束时,老师说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这个问题由你们的老师接下去上。哈哈,皮球又踢回来了,人家根本不接招。一下课,学生也纷纷说“根本没有机会提问”,也有善良的孩子说“还是给人家留点面子吧。”
    好吧,看来只有我这种求真的疯子才会去捅这个全国大统一的谎言这个篓子。我非要去了解真相,与这个谎言大环境多么不合时宜!我跟学生也说:“了解真相,可能会感到悲凉,痛苦,迷茫。但是跟大家一起生活在谎言里,会很安全。”
    比如,考试题目涉及到这篇课文,学生若根据谎言,根据“标准答案”回答一定能得高分,但若根据真相答题,结果必然相反!
    这种毒害学生的课文,究竟怎么上?值得我一个非语文老师去管闲事么?
    在这个家长和学校都渴望孩子考高分的大环境下,值得我这种小人物逆天下而行吗?
    原文如下:(从写作的写法的角度,确实有些可学之处,但若从写作目的来看,我认为值得口诛笔伐。最可恶的是课标之一是教孩子仇恨!30年前如此,30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像这类的课标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思品课本、历史课本中还有很多。这就好比教人剑术,你若用来自护、救人,那是对的、好的;但若剑术教得再好,却是用来杀人的,那就是恶的、毒的了。哈!现在我更进一步明白郭初阳老师为什么当年前途一片光明的前提下,却辞了职离开体制学校去《越读馆》了,也更加理解为什么有能力的家长带孩子离开体制学校创办私塾在家教孩子了。)收藏http://att2.citysbs.com/hangzhou/2015/12/14/09/middle_600x892-094039_v2_10851450057239420_96549957dab63260a12709e083b4d0b3.jpg

收藏http://att2.citysbs.com/hangzhou/2015/12/14/09/middle_600x892-094128_v2_20281450057288258_6b6137ebe7f7e1753acc7ddee297af2d.jpg

收藏http://att2.citysbs.com/hangzhou/2015/12/14/09/middle_600x892-094128_v2_14271450057288883_cf324baa8456640fa5a9426b3fb39d45.jpg



教材分析如下:
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内容短小却内涵丰富的精读课文。课文围绕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引发了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题目虽然是《圆明园的毁灭》,重点却从圆明园布局之巧、建筑之美、收藏之丰3个方面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学习本文重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由于本课内容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而且五年级学生刚步入高段,在理解课文和感悟语言文字等方面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要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就要做到让学生课前大量搜集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年段和本册书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力求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和抓住关键字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在此基础上,学习英法侵略军毁灭圆明园的过程,激发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二、教学目标(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估量、损失”等词语。(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3、4自然段。(三)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使学生牢记国家耻辱,不忘民族伤痛。(四)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究竟是课文有毒,还是老师有毒?
在引导3个班的学生质疑第九册语文书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激发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真相后,争议来了,这个争议来自家长。有意见,有争议,我是欢迎的,因为我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遗憾的是,这些争议并未当面跟我说,而是在背地里说的。30年前的我们接受的是《圆明园的毁灭》这样的思维教育,30年后的涉及历史的课文,依然如此教育孩子,所以30年后的我们很多人当然发现不了有什么问题,因为自己小时候一直浸染的是这种思维模式嘛,所以还觉得它是对的,被坑害了也不自知。
如果我没判断错的话,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我在3个班引导学生质疑,查询真相之后,孩子回家跟父母一说,有的父母就反对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我试图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寻找真相,追求真理,从而正视历史,公正地做出判断的话,在她们眼里,可能认为我这是妖言惑众,我才是有毒的呢!
究竟谁才有毒呢?
我的言论就摆在这里公开,各位自己判断。我愿意接受批评,我很开心有识之士能够指出我的问题,因为这样才能让我迅速改正,更稳更快地提升自我。倘若有人仍然喜欢在背地里说,不愿意跟我一般见识,那只好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只管上完我这个非语文老师的课即可,可不敢再多管闲事,妄想去教他们的孩子求真,结果害了他们的孩子。因为家长反对,但孩子却想跟老师求真,夹在中间,他们会很痛苦。尤其到了青春期,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由于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没有跟着孩子的成长而更新,很容易发生矛盾冲突,弄坏了亲子关系。他们不会思考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恐怕会转而怪罪到我的头上。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家长,这种思维模式就是跟《圆明园的毁灭》教给我们的如出一辙。所以,我又何必像个奴才似的,明知结果,还陪着笑往前凑,给他们提供免费的服务呢?再说了,我的这一番好意,还可能惹祸上身呢!
因此,这一课我只能请求3位语文老师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上,这样先确保应试的目的。然后,我再挑选一部分背后有家长支持的,确实有行动去追寻真相的孩子集中起来深入学习。当然,在挑选之前,还是要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机会,因此,在1班指导孩子们追寻真相之后,我先后又在3班和2班差不多同样引导了一番。以下记录跟1班不同的地方:
等学生们读完课文,我问:“你们自己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的问题?”
小石说:“课文前面说圆明园在北京城的西郊,后面为什么说大火连烧3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呢?”
这孩子真不错,我都没注意到这一点。
小佳答:“这是一种情感的渲染。”
厉害!这说明她也发现作者这么写,并非是按照科学道理,而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这种文学修辞手法是为情绪服务的,是不尊重事实的。
当我把这个信息带到2班后,小源说:“就算是为了渲染北京城老百姓的悲愤,也不真实呀。因为,当时抢文物的不止是英法联军,还有北京城的老百姓!”
我接话说:“是呀,可为什么作者不提自己人犯下的罪行,只抓住人家的罪恶来批判,要我们仇恨他们呢?这样的人好像很多哦。”
小迪等好几个学生笑了,点点头,若有所思,我补充说:“你们好像听明白了,这样的无视自己的错,只抓住别人的错,死死咬住,然后放大,进行批判,辱骂,甚至成为了自己犯错的理由,这样的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是不是?”
大家会心地笑了。
“所以,课文教我们仇恨英法联军,你们觉得对吗?”
记得好像是小鸣说的:“其实他们本来不是来抢东西的,而是来做生意的。”
“没错,本来是做生意的,怎么就变成了抢劫,还发生了战争呢?”
当说到他们的洋枪洋炮的时候,有孩子问:“他们的武器是怎么运进来的?”
有孩子回答:“他们把武器运进来本来是卖给我们的。”
我补充到:“是的,他们本来是用最先进的武器来跟咱们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他们没有的东西交换的,是做生意用的。早在乾隆皇帝的时候,人家就运了一批当时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武器来。可惜乾隆皇帝把它扔仓库了,根本不去研究人家的先进之处。”
我忘了还有哪一个孩子想到的:“他们是怎么进入我们的圆明园的?”
“对啊!告诉大家一点信息:实际上,是咱们中国人带的路呢!”
有孩子“啊?”的一下,表示很意外。
我接着说:“有人说咱们清政府腐败,落后,难道真的是人家看我们弱小,就来抢劫?我再举个例子,你们知道清华大学吧?但你们知道清华大学是怎么办起来的吗?最早的时候,是美国给我们办的呢!为什么呢?你要是知道了真相,就会知道,挨打的原因并非是我们自己讲的腐败啦,落后啦,遇上强盗国家啦等等全国大统一的标准答案。”
最后我说:“你看,这么多问题,这么多真相,你们想了解吗?”
大家都说:“想。”几乎每个人都举起了手。
“可是我不能告诉你们!”
“啊?”大家又很失望。
“因为,第一,课后有这个要求,你们看到没?——查阅资料。”
“第二,了解了真相,你可能会感到很悲凉,很痛苦,很迷茫。最直接的就是万一考试考到这篇课文,你怎么办?按照标准答案,你能得高分,但是要正视历史,追求真理,你就完蛋了。所以我很纠结,到底要不要给你们上这一课?我纠结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一定会有家长反对,认为我是在教坏你们。”
当天下午,果然就收到了家长反对的信息。
其中有一句说:“难道两个强盗到我们家来抢了我们的东西,我们还要感谢他们?”后来我又了解到说这句话的家长还有好几个。
我想,这句话貌似无可辩驳,但深入一想,这话恰恰证明了其中毒之深。
第一,所谓“两个强盗”,这是结论,她们并没有了解人家为什么抢。从法律的角度讲,在下判决书给人家定罪之前,还得了解动机呀,仅凭行为表现就下结论就是有失公允的,是很容易造成冤案、错案的。
第二,说真的,如果真正的要不忘国耻,使国家强大,我们还真应该感谢他们。因为当时他们比我们更强大,更先进。在这点上,日本这个国家就做了很好的榜样。1853年“黑船事件”,日本被美国人欺负,同样被要求打开国门。但他们却不恨美国人,而是反思自己为何被欺负,然后拜“仇人”美国人为师,向人家学习。之后,日本迅速成为列强之一。1885年福泽谕吉写了《脱亚论》,主张“日本应该放弃中国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而吸收学习西方文明”,这篇文章,使日本进一步强大。可见,日本是相当会学习的国家。见中国强大,向中国学习;之后,见中国的儒家文化堕落到愚昧无知的地步,而西方国家更先进更强大,就向西方国家学习。这种放下仇恨的情绪,理性地向先进学习,才叫真正的使国家强大。当然,被“仇恨”思想毒害太深的人,由于仇恨日本太深,被仇恨这种情绪控制的人,是不会理解我举的这个例子的。
第三,退一步讲,就算是侵略别国就叫强盗,就该被仇恨,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咱们中国也应该被仇恨,而且是应该被许多国家,简直是半个世界的国家所仇恨。因为,咱们也侵略过别的国家,东到现在的朝鲜、韩国,西到欧洲,那个时候的中国叫做——元朝。说人家是强盗,说应该仇恨强盗的人,您愿意接受自己被别人仇恨吗?
课文的目标之一是不忘国耻,要努力使国家强大。这话当然没问题,问题是通过仇恨别人来不忘国耻,通过记恨在心来使国家强大,这难道不是极其危险的吗?
真正的不忘国耻,应该不忘的是什么?
真正要使国家强大,应该怎样去做?
我发现,飞扬这孩子已经从美国人为什么给我们办清华大学这个历史事件中知道答案了。



wjjzw1111 发表于 2015-12-17 10:46:31

发现语文课本有些课文真的是毁三观

wjjzw1111 发表于 2015-12-17 10:47:23

还有一些寓言故事,课本配套的阅读理解,直接不让孩子做了。
说着直接都不信的话,真的是很无聊

sunny_ru 发表于 2015-12-17 10:48:18

只有体制内的道路可走的学生,如何有突破的能力

sera1 发表于 2015-12-17 10:55:45

这个话题好沉重

依依妈妈 发表于 2015-12-17 10:58:49

有毒的空气都在呼吸呢,哎

dblue73 发表于 2015-12-17 11:05:26

无法理解楼主的观点,没有仇恨,难道要感激侵略!

zhm99 发表于 2015-12-17 11:22:01

看了这篇文章就知道什么叫狡辩了,极左当然不好,但是你也太右了吧!

mmchz0707 发表于 2015-12-17 11:33:31

是来做生意的?呵呵

欣然妈 发表于 2015-12-17 12:02:12

不管清朝政府多么糟糕多么不讲信用和国际法则,不管英法联军出于什么样的原由烧园子,不管中国当地居民趁乱抢劫了多少,那把火就是他们放的,有什么另外的真相来辩驳火不是他们放的吗?

snipeer 发表于 2015-12-17 12:14:28

zhm99 发表于 2015-12-17 17:08:38

可怜我还搜了下这个“端木赐香“是何方神圣,真是污了我的眼。诸位有空看下这个分析文章吧!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989575

dblue73 发表于 2015-12-17 20:09:07

好好看看书,多看看好书!

青藤开枝散叶 发表于 2015-12-18 08:37:08

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英法联军烧圆明园是对的,而是说这样的课文,只教会孩子仇恨,却没有教会他们反思

snail913 发表于 2015-12-18 08:46:52

中国的文物散落在世界各地博物馆,虽说是不幸,也可以说是大幸,他们当宝,我们当草,文化如果是大同的,也无所谓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欣然妈 发表于 2015-12-18 08:50:25

有不少家长是仇日分子会给孩子灌输仇日种子,有不少被挑拨认为美国处处给中国使绊子的家长可能会教孩子美国是坏国家,但很少有中国的家长教孩子痛恨欧洲国家,在校的一篇课文不足以撑起来小学生对欧洲国家的痛恨:)所以这篇文章的作者太杞人忧天了

changyizhao 发表于 2015-12-18 08:55:25

一声叹息!

托米 发表于 2015-12-18 09:18:13

中国今天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难不成我们要感恩大英帝国的鸦片战争?大文豪雨果层明确说过: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窜进了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阿春1008 发表于 2015-12-18 09:20:42

有毒有害的课文真是太多了,谎言欺骗愚弄煽动,我无语无奈无处可逃,于是就在谎言和煽动中傻傻的愤怒着自豪着夜郎自大着。。。。。。

zhm99 发表于 2015-12-18 11:11:32

好吧,不说历史事实的硬伤吧!我怎么觉得这篇文章满满的恶意和仇恨的污水都泼向了现在和过去的中国人呢?这样教孩子难道不可怕吗?如果这篇文章也是那个端木写的,我只能说她的良心坏了。矫枉过正,不适合用在历史观和教育上。

祁爸 发表于 2015-12-18 16:54:36

青藤开枝散叶 发表于 2015-12-18 08:37
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英法联军烧圆明园是对的,而是说这样的课文,只教会孩子仇恨,却没有教会他们反思

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英法联军烧圆明园是对的,而是说这样的课文,只教会孩子仇恨,却没有教会他们反思

--许多回复,看到这一条是清醒的。作者是说:课文歪曲了事实,而没有说放火是对的。“爱国”分子在喷什么呢?

yym湘安安 发表于 2015-12-18 17:08:13

回到老论调,落后就要挨打

high5 发表于 2015-12-19 01:51:07

教会孩子质疑是对的,但是仅仅是告诉孩子,到百度搜谋篇“真相”,做的就太不到位了。 说明这位老师,除了情绪化,也没有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
就这篇语文课文,至少可以教给孩子:
1,Fact and opinion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作者本身传达的opinion.
2,cause and effect 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
3,Point of view 文章是从什么视角来写这篇文章的
4,first hand and second hand materials:网上,图书馆,档案馆可以找到关于圆明园被烧的相关资料。 那么,如何评估这些资料的可信程度呢? 绝对不是谁的文章标题写着真相二字, 谁说的就是历史真相。 要想还原历史真相, 需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评估各种资料的可信程度。 比如,一篇资料拿来,作者是亲历,写下的文章,还是道听途说,转述别人的话, 还是其他情况。 哪种更可信? 文章和文章之间,是否有佐证?文章中,作者的视角是什么?他描述的是Fact, 还是表达他个人的情绪和看法等等。
5, author's purpose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想传达给读者什么?

教会孩子方法,才能让孩子能够理性的去critical reading. 而不是从一种情绪,陷入另外一种情绪。

lmjcle 发表于 2015-12-20 14:31:42

我的历史从小就没学好:lol

不过我知道一句话,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P

我觉得中国的课本出现这种课文正是这句话的体现,非常正常,
课文虽有瑕疵,但还不到毒文的程度,
作者这种欲语还休,遮遮掩掩的文风让我很不喜,既然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就应该把史料理据放出来,让学生去学习和判断,只有观点而无实证,与作者所抨击的课文相比,又有何异?
另外,史料的真伪,也很考读者的思辨能力:lol老师还应该根据历史形势去对史料的真伪作出一定程度的甄别

至于谁谁写的什么文章,对于历史毫无兴趣的人,真不想看:lol看看我们的英语启蒙知道了,各种各样的砖家忒多,你要尽信你就傻了

历史我不了解
但当今的世界格局还是知道一点的:lol美帝就是霸权主义啊……既然现在是,估计以前一直都是的,所以对八国联军的定性毫无疑议:lol

lmjcle 发表于 2015-12-20 14:34:42

补充一句,这几年因为孩子的缘故,也看了一些美国的教材或配套读物,里面还不是一样有不少有政治色彩的文章,美化了一些历史事件,作为国家机器,通过教材影响自己的国民教育,无可口非的,和中国没有本质区别。

lmjcle 发表于 2015-12-20 14:47:06

但美国的教材优势在于,引导孩子进行大量的阅读;中国的语文教材……好像还停留在样板戏的层次。

dragonflyzhu 发表于 2015-12-20 23:23:34

算不上毒文。国外一样有很多隐瞒真相或者编造的,比如著名的樱桃树。 没世界大同之前,教育国民有国家概念,建立爱国意识不算过分

fanxingliu 发表于 2015-12-21 11:16:47

有一种到了天涯论坛的感觉。

lmjcle 发表于 2015-12-21 12:13:00

fanxingliu 发表于 2015-12-21 11:16
有一种到了天涯论坛的感觉。

这就是观点与争鸣版块的特点啊:lol

以前没开这个版块,都在理念版闹……那时候才真是……开了眼界了;P

myw2008 发表于 2015-12-21 14:40:09

虽然教材里很多是垃圾,但要这样上课,我只能说这语文老师不咋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有毒的课文究竟上不上?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