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11:06:31

跟风一问:那些在国外上学的孩子,你们为什么那么怕中文不能保持下来?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6-2-20 11:11 编辑

还有那些又回国的孩子,爸妈们为何又害怕原先的英文和口语丢光或退步呢?

真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啊!那么大家在此分享一下,我也顺便求教一下

出国以后,保持中文的利益和优势在哪里?回国以后,保持英文水平不下降的的优势意义,又何在呢?

万一不能保持的话,分别从近期和长远来看,各自的损害又是什么呢?

请大家畅所欲言,我们共同来面对这个盘绕心头多年的迷惑,谢谢!

ylfjzyt 发表于 2016-2-20 12:22:38

孩子学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的快也忘的快,如果脱离语言环境想保持住必须不断复习巩固,如果坛子里的孩子们有半年时间不看不听英文的话,估计就忘的差不多了(越小忘的越快)。我虽然在家一直教她中国语文教材,但因为刚来美国主要时间还是要放在英文上,中文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发现教了她后面的就会忘记前面的,因为花的时间比国内少太多了,达不到巩固的效果,她自己也没兴趣学。但保持听说对于6岁以后出国的孩子没有问题,因为家里都说中文能不断巩固。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同时拥有中英两种语言,在未来是很有优势的,即使在美国,多会一种语言也会多很多机会的。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12:49:29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6-2-20 12:55 编辑

谢谢您的回复!玩笑一下,虽然您的回复,还没有达到让我满意的那种程度——还没有充分说明暂时遗忘一种语言,到底对于孩子,有何远近长远的利弊?别介意,我喜欢轻松无拘束地探讨

那么让我们再深入地观察——当我们的孩子,表现为对暂不使用的语言的疏远遗忘和兴致淡漠的——表象同时,还有什么东西,是这种语言在我们孩子的心底,从未被疏远和淡忘的,而且一唤即醒,并且醒过来后的这种语言,有时比以前,更能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比遗忘以前更胜一筹的优势和优秀呢?


那么当这种语言被休眠时,在孩子全方位全天候被另一种语言占据的同时,到底有一种什么从前从来都看不见得新能力,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通过全天候使用的那种语言,被悄悄转移传递到临时休眠的这种语言上——从而出现【小别胜新婚】的进步呢!?

不知您能不能看懂我这一段,若我说的不清楚,可直接问我,不要犹豫!:D


ylfjzyt 发表于 2016-2-20 12:49:44

如果孩子将来在国外发展,一定要英文强势且没有口音,关键还要渗透当地文化,否则很难融入主流社会,所以这种情况小学出国最好。如果将来打算在中国发展,最好中文强势,要保留中国文化,所以不宜出国过早。我是这么想的。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13:00:50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6-2-20 13:05 编辑

您说的都对,我基本赞成,现在有一个问题是——文化=不=一种从未被中断和暂且遗忘的语言?!

或者,文化的内核是什么,在这里,语言占据了文化多大的比例和内涵?!
当语言暂且中断了时,什么时候文化也就跟着断了?什么时候文化丝毫不受影响,反而会因有益的中断,而如虎添翼地提升呢?

这些都要从我们的文化环境和小孩身上找答案——我说的这些,不见得对,但至少多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角度

一个拓宽以后的观察角度。

Ruoan 发表于 2016-2-20 13:20:11


飞龙的问题好大,可以拆开做两个大的专项研究写大论文了。
如果想得出结论,恐怕要做很多社会调查,开展定性定量分析。
如果只是想了解,可以列出若干个小问题,由有亲身经历的人回答。
而被调查者,对于这种全局问题往往也是盲人摸象,难窥全豹。只能回答说:我们所在国所在州所在城市所在学校的情况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一个人的经历有限,再加上认识或信息的局限,只能作为参考。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13:20:58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6-2-20 13:22 编辑

没关系,孩子不在国外上学的爸妈,也希望您们能放胆加入这个讨论,因为说不准哪天,出国就成了你的命题

而且,大家自己都上过学,目前又亲身进行了亲子,总会有一些独自的视角和认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也是大家共同进步提升思维,拓宽视野,彼此启发的机会

什么观点我都欣赏和重视——大家一起来【揭示语言和文化的本质】!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13:32:57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6-2-20 13:41 编辑

回复6楼的妈妈或爸爸

如果从做学问和做社会报告的角度的思路去想,那飞龙这个问题确实大,这种思路,是中国体制教育下,人最容易陷入的误区。

可是飞龙我不上这种把现实问题——当学问研究的当啦!

我就从简单快速的应用来入手,特别是这问题,已经随着孩子,逼到了家门,逼到了每个父母的眼皮底下

咱们就怎么朴素怎么来,怎么直接怎么来!

说到文化,2楼妈妈最有感受,从她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自从一到了美国

那对自己的【脑震荡】,可以说是一波一波一言难尽啊——为什么啊,因为所谓的脑震荡,说的都是人的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多样悬殊的认知能力啊

这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悬殊的认知能力——才是文化的真正内涵吧!这位妈妈的外语语言能力,虽然一时还没有上去,但是文化可是拿到手了些!

那么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这个问题,依照自己亲身体会的思路看,不就已明了大半了吗?

RubyAtCuisine 发表于 2016-2-20 13:40:11

我觉得,本质上就是人鱼与熊掌兼得的心态与不甘心。常见的问题包括: 你出生在中国不会中文不是忘本吗?。你在美国呆了这么多年,居然英文也就这样?这些都是纯”面子”问题,真正考虑到保留文化的,少之又少。

比如,我朋友在纽约,为了保持孩子对文化的认同,春节那天让孩子穿着鲜红的唐装去上学,孩子是班级里唯一的中国娃。孩子拒绝,妈妈坚持,双方最后因为妈妈的权威孩子屈服。朋友怒气冲天,跟我说,臭小子,五岁就开始忘本!我问她,在家庆祝春节,和在教室里庆祝春节,对孩子而言区别在哪里?你为啥没穿唐装去事务所上班?中国文化的本到底是什么?你经常挂嘴上”泱泱五千年文化”,最令你自豪的是什么?

沉默……

孩子没有爱上一种文化,不是纯粹语言学习能解决的。倘若父母自己不懂文化,无法激起孩子对文化的渴望和热爱,被动的语言学习如同嚼蜡。就好比不爱听古典的孩子非得去学琴而父母本身学琴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多几张证书”。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13:52:37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6-2-20 15:44 编辑

嘿嘿嘿嘿回复9楼,确实被你一语说中,特别是你最后的两句,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每个字我都拍手鼓掌

但是所有的面子和心态,以及给孩子带来的尴尬和强迫

都是大人的——见解不真,对文化是啥,没概念,才会把表面的仪式当文化,引起浩大的面子工程。

文化的内涵,全体表现在一个民族的健全的人格和心态建设上,完全靠日常的吃喝拉撒睡中,以真善美的情操传递着
当然也有一个民族的阴暗病态的一面传递着,但健康有生命力的民族,这些文化的酱渣,并不能成为其主流

所以大家对比一下,到底什么才是——各自民族的文化主流? 特别是关注一下彼此的历史,各自的文化,是以什么源头为主流?

如此才能知己知彼,迅速融入,走到哪里都轻松圆融。:D

对孩子语言的引领,也才能处处扬长避短随形就势,取他山之玉而不落空。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14:21:22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6-2-20 16:12 编辑

另外一件事,特别值得我单拿出来,提醒各位爸妈的是——

如果你的孩子,好不容易在千辛万苦中,刚在这种每天使用的语言里,取得了某种入门的成就,比如阅读,比如写作

那么你不要立刻让他转换环境,而要尽量让他在那种语言环境多停留一刻多呆一阵,继续巩固那种千辛万苦换来的成就,在他的成就基本趋于初步的稳定和成型后,再换环境,比较合理——要设法为孩子建设这种停留,否则很容易将所学的进步消散的!

这个原理就像做开水,你让水多咕嘟冒泡开一会,即便凉了也是开的,恢复起来一切现成,并不缺少!而如果水壶刚呼呼地冒上热气,你就拿下来,从前的火烧,全是白烧,因为水始终没有开过啊,至多留下粗糙的印象,朦胧的好感!

所以生活和学习,是一个原理,爸妈是负责融会贯通的,观察和思考,都要贴近生活,远离大陆的那种课堂机械呆板的——做学问的思考模式。

总之,人类的文化,绝对不是一种行为的艺术,而是对本质的把握和应用——能够承载这种本质的把握和应用的语言,才是文化内核的语言。

yaoyao0701 发表于 2016-2-20 14:53:54

本帖最后由 yaoyao0701 于 2016-2-20 14:57 编辑

听说楼主母语不是中文,写出来的文章却比我们普通中国人还好。能否现身说法,谈谈您本人的看法和经验。谢谢{:88:}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15:04:19

哈哈哈哈哈12楼,我不正在现身说法么——你只要仔细提炼,都能看到我的成长心迹

第一个就是搞清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语言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以及你要介入的语言——下次不再给你这样明显的提示了啊

学语言的人是要锦心慧口,悟性超群的,嘻嘻,就是佛家的一句——参!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15:41:38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6-2-20 15:46 编辑

另外一个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是——学语言的人一定要有钟爱音乐、懂得音乐,具有欣赏音乐的灵性才情!

这个跟报大陆音乐培训班,一点无关! 就是孩子自由介入,来不得爸妈一点强迫。

但是哦,爸妈自己可以先主动爱上音乐,霸气测漏地感染熏陶他

灿祥07 发表于 2016-2-20 16:40:49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6-2-20 17:20 编辑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15:41
另外一个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是——学语言的人一定要有钟爱音乐、懂得音乐,具有欣赏音乐的灵性才情!

这个 ...

为什么学语言一定要和音乐结缘?

让我猜想一下:
1、学音乐,会让人有激情,表达的激情?我家孩子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常常自己即兴编的唱歌。

2、语言和音乐都与辩音有关?

3、音乐之一表现形式就是唱歌,诗与歌本来是一家,很让人陶醉,并且诗歌的语言是相当精炼、浓缩、压韵,是语言的精华。能提高语言能力?

关于声乐,今天我还在群里讨论了一下。下面是我的认识:
   声乐是不需要多少天赋的,声乐需要的更多是技巧。发声技巧。声乐学习可以教会孩子发声技巧,训练发声器官,如声带,口腔,膈肌,调整呼吸等。当然音色是各不同的。不同的音色可能适合不同类型的歌,人们的喜好也不同。

   就是学声乐的孩子,有些也是跑调的,尤其是跟上音响唱时,有些节奏就乱了,听钢琴会好些,因为钢琴是现伴奏的,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节奏来调整一下。跑调的孩子,可能就不适合学声乐了。估计是和早期教育中音乐开发没有做好。比如,孩子小时,要听很多音乐,听音乐中,要给孩子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听多了乐感就会好,辩音就会好。在早期教育中,早教中心也有这方面的游戏。

   我家也是学声乐的,就象是玩一样,没有很大压力,回家不练。去了大家一起唱唱,也上台唱。去年夏天过了五级,但是也说明不了什么,可能参加的孩子都能过。在学声乐的孩子中,有些孩子表情很夸张,很到位,很放的开。我家则相反,虽然音准还可以,就是放不开,表情不好,当然我只有等待,不能催孩子,让孩子慢慢知道自己需要表现时可能会好些。而正好相反,她在家说英语等其它小语种时,则放的很开,好象换了个人似的。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吗?在学校,同样也很怕老师。和同学们相处的很好,也放的开。

    学声乐,只要孩子喜欢,是玩的那种,没多少压力的,越早越好,练孩子的耳朵,听钢琴来唱。我家是四岁半左右开始学的。与变声关系不大。不管是变声前,变声期,还是变声后,都不要狠用嗓子啊,用狠了声带都会水肿。

   我也一下认为音乐是很有作用的。所以孩子从小到大,一直也坚持听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歌剧,儿歌,中英及小语种歌曲,音乐家的故事,音乐方面的动画。。。没错, 儿歌现在还一直有听。在我的音频和动画分类中,音乐是占了一个很大比重的。

    器乐的坑太深,大人也不会,引导不了,所以,没有搞器乐的打算。

   你是如何认为的呢?如果让我说,我还要再加一个,除了音乐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画画涂鸦,也很重要,是多个方面能力的锻炼,画画对语言也很有促进作用。当然,绝不是报班学画画(如果有天赋,我认为12岁后再专业学习)。音乐,画画涂鸦,可以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孩子语言还未发展好之前,画画也是一种表达。比语言更丰富。画画与表达,写字,写作,观察力,专注力等都是很有关系的。 以前我写过专门的文章。http://www.ebama.net/blog-149786-377457.html 孩子画画涂鸦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

   就是音乐,唱歌,我也不太懂,就是听到好听的,我认为好听的,我会假装懂,评价一下,引起她的注意。。






lmjcle 发表于 2016-2-20 17:02:43

看到这类讨论就觉得头比较大

我个人对文化没有什么太多的纠结,文化这个东西都是靠环境熏陶的,现在的国人过西方节日比传统节日还积极……

学习语言,很关键的一个测评指标是语言沟通能力吧,这个沟通能力背后应该是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包罗万有

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尊重文化差异就够了……以后大家都是地球人了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17:56:35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6-2-20 19:39 编辑

回16楼

我看了您的回复有点想哭——我是把文化往日常的吃喝拉撒睡里面赶,您是高推圣境往包罗万象的人情世故里拉

一个小孩子,需要懂什么人情世故啊,只有在平常的吃喝拉撒睡里,自动感知异国他乡与自己本国不同的活力和情怀,吸取同伴的多样的价值取舍与看待问题的认知模式——就已经是从语言中自动走入了文化的融合,如果他接受了这种很平常的价值取舍与认知模式,并不会因为他的语言暂时的中断,而把那种文化断了或丢了——因为已经走进了他的生活惯性,变成了一种人的反应和文明色彩,而这种东西一旦走进了人的三观,恢复那种语言很容易,随叫随到,并且还会超过从前,没有发生过遗忘时!

并且我还提醒了爸妈,什么时候让孩子离开某种文化,才是最合理的时机这些问题, 而您对我的解读,我直率地说,和我的帖子,没任何关系——因为您是按照大陆的做学问作报告的方式,去看待文化这个命题,所以和他们一样,都是自己把自己吊到高空找罪受。把文化想得很空很大。这正是在中国,人人找不到文化的原因。

往大了说,最多,文化就是人的三观和人格,具体显现在做人、事业和学问上——但这都是孩子长大以后的事啦,现在就是需要孩子——有一个自由宽松、可以自己做主的环境,有自己决定判断的习惯和一个自由感受多观察的心——这个时候,你中国爸妈要尊重孩子多放手,没你他们会更兴高采烈积极主动更高明!比你更深地进入文化!

再强调一遍我的原义——很多情况下,文化并不等于语言,所以不能武断地说,语言忘了,就是把以后融入西方的资本——文化给丢了!

语言在文化中分两种——一种占据文化的内核,这种语言塑造三观,又相对独立于三观,你三观对了,语言很容易操练和恢复再现起来,你三观不对,语言再好再没遗忘,也是文化的外层和废话,在西方没人倾听你那流利的与环境不融合的英语语言和价值观,除非个别边缘学科的研究分子,而你也会首先陷入文化休克的冰窟中。

所以请您跟着我下凡吧,别再把文化和语言,搞得自己白白头大,这种头疼,没药可治,这个就叫——庸人自扰。

语文的阅读理解力啊——哈利路亚!但愿这回我都说清楚啦 :'(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18:48:07

回15楼,不必把事情想的复杂,爱音乐就是音乐响起——孩子有一种手舞足蹈的冲动足矣!

真正的化育,是发生在潜意识层面上的融会贯通的。常常与外在的那些理论和现象,有差异。

可以去听听最近马云公开谈教育的视频——真正的化育是音体美,一句话把我想说,教育的真谛全说啦!

那才是一个搞教育的狠角色:lol

amstel-river 发表于 2016-2-20 20:22:34

本帖最后由 amstel-river 于 2016-2-20 20:55 编辑

语言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要是问我们为什么用一种语言,为什么学一种或者多种外语,是个很复杂的事情。要回答这个问题跟这个人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
还要分清是单个个体,还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单个个体可以有很个人的千奇百怪的原因,我一个朋友说:挑战自己。
作为集合,就复杂很多。比如,在欧洲很多人嘲笑美国人没文化——只会英语;欧洲大陆的人又很担心英语弱化自己的语言,尤其是美式英语。法国人估计是最担心的人。荷兰人跟我说,他们是个小国家,为了和全世界做生意就只能学别人的语言,所以,荷兰多语言的人很多。

对中国人其实英语,或者说对外语,是五味杂陈的。本来汉语是一个使用人数很多的语言;但是出了中国使用中文的人很少。汉语曾经影响过日语、韩语,现在还留有汉字。但是现在影响力没古代强。

这10年随着中国的变化,在国外,很多商店为了迎合中国人都有普通话导购。我自己就做过,在某钻石工厂,很多年前了。那时人家就告诉我,20年前是日本人,5年前是韩国人,现在是中国人来买钻石。最近在巴黎春天的娇兰专柜就遇到一个讲中文的法国姑娘,她是纯正法国人,N代巴黎人,但是是汉语导购,你没听错,汉语导购。她还是学生,兼职做导购,我跟她聊为什么学中文,她回答,机会多。

好吧,现在说说我家孩子。4岁开始跟我转战欧洲大陆和中国。长期居住欧洲前,汉语流利,并阅读汉语长篇小说。现在三语。我希望她们保留汉语的原因是除了这是她们自己的根,另外,中国在21世纪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懂汉语,如那个法国汉语导购所言,机会多。

吉姆 罗杰斯,那个投资家也这么认为,他从女儿生下来就请了中国大陆保姆,跟她讲汉语,是的,普通话,不是粤语!现在他女儿汉语、英语流利。

10年前,我在读硕士时帮导师搞过一个关于身份认同的调查: your personal identity and why。当时很有感触,亚洲人基本都写自己是哪个国家的,身份认同是自己来的国家。欧洲有说自己是某国,某个组织,或者是European(亚洲没人说自己是Asian,不是Chinese,就是Japanese以此类推,Asian这个词没出现过)。 美国人更有意思,一个父母从葡萄牙到美国的出生在美国的美籍葡萄牙人说自己是葡萄牙人,更多的说自己是global citizen,居然超过认为自己是American的人!有几个以色列人说自己是global citizen。

现在,就我自己而言,我不能决定以后孩子怎么看待自己的identity, 这个语言、文化、国籍都决定不了。我希望她们能把自己当global citizen, 有广阔的视野。希望有Jim Rogers的vision,甚至超过他。所以,我鼓励她们学各种语言,也保持自己的语言。

啰嗦了一堆,不知道说了点啥。

算了,再啰嗦一句,外语这事也就对大国大语言的国家大家喜欢争论,其实对于小国寡民的欧陆小国,比如荷兰、比利时、瑞士、瑞典,丹麦(比利时和瑞士本就是多语区国家)没啥好说的,既要保持母语纯洁也要学N多外语,还得学得好。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0 20:40:20

19楼妈妈或爸爸

你说的我都听懂了,挺好,终于由你,把这个话题带向了深入

就是请您把您写的,重新排版,因为您写的,对我有用,而且能真实启发到大家,真的!

leochenj 发表于 2016-2-20 21:33:36

学个语言的都要探讨内在的东西,好复杂啊!无利不起早,觉得有用就学了,估计99%的家长都是这样的吧。一门语言的学习真没必要那么较真。

snipeer 发表于 2016-2-20 22:03:34

yangchaojun2005 发表于 2016-2-20 23:15:54

本帖最后由 yangchaojun2005 于 2016-2-21 00:26 编辑

我家小朋友,五周岁差一个月来到荷兰。现在会讲上海话,普通话,荷兰语。我对他的要求是,在家讲上海话和普通话,外面和学校讲荷兰语。在家我现在按上海小学课本教差语文和数学和英语,还使用ORT进行英语阅读训练。我对他的英语和中文的要求是每天进行文章的阅读,而且是要大声朗读。在学校学习荷兰语就交给他自己的老师了,我也不懂荷兰语。他学校还每周有一节英语课,是个英国来的老师,据我儿子说,那老师也不会说荷兰语,但能基本明白荷兰语的意思。老师讲英语,小朋友们讲荷兰语,他们居然也可以互相理解,也蛮搞笑的。当然,荷兰语是世界上和英语最接近的语言,它们都属于日耳曼语系。另外带附问一句,19楼那位家长应该也是住荷兰的吧?

yangchaojun2005 发表于 2016-2-20 23:48:44

中文是中国人灵魂的归宿。一个有着中国血统的华裔,如果他不会说中文,那其实已经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华人了。只有会说中文,特别是能用中文进行阅读,才能是一个华人认识到自己从哪里来,又该往哪里去,而不必纠结于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这样的体会,只有在外国成为少数民族时才会有真正的体会。

hua98918 发表于 2016-2-21 06:04:55

学中文呀,唯一的一种象形文字呀。
其他很多欧洲语言都是表音的文字,学了英语之后,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学个3个月就可以了sound it out了,连蒙带猜看个半懂,没啥难的。
你试试,中文,学3个月能到啥程度?
俺儿子学中文是基本思想,我自己教,各种教材轮番上,俺的中文水平一定比中文学校里的老师高一点吧。其他钢琴,各种运动,LEGO,DEBATE,art 都是附属,爱学就学,不学俺不从逼。 但中文,我是天天盯着的。
去上学6小时基本就是去social,知识啥都没学到,但儿子的人生经验到是学到不少。例如,怎么应对MEAN的女生,怎么ignore bully,什么情况下call out,怎么和老师要求challenge,怎么和校长写信要求冬天也有recess。我想说的,在NYC上小学,的确很锻炼小孩,碰很多糟心的事。而我们学生基本不会碰到这种事情,学校,老师,家长都给我们想的好好的,一直是最优路线了。

所以,各位妈妈们,别再抱怨中国教育不好了,在我看来,中国教育真是太好了,以至于我的标准是高高的,以至于我觉得儿子的学校简直是SHIT。但这个学校,还是这个地区最好的公立小学了。大家都拼了命的要进来,搞的房价狂涨,地税猛增。我就狂吐槽,哎~~
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尽头。



hua98918 发表于 2016-2-22 00:47:49

小孩子哪里懂这些深层次的原因。一句话:培养我娃对于他是中国娃的自豪感。现阶段来看,我是极其成功的!
但现在,他很满意他会中文,很自豪他是中国娃,但能加重他负担的中文作业,他当然不喜欢,所以平时,我不给他去中文学校,那个作业多的来,不比中国念书轻松,而且中文根本不是这么学的呀。
儿子说中文,喜欢中国,完全出于老师的鼓励和现实生活中能用到。
1)NYC鼓励小朋友保持自己的文化,例如中国年,小朋友才放假,他每年都会做POSTER去学校介绍中国传统,老娘我跟着做吃的,送学校。我送过,香肠(买现成的),各种炒饭,沙琪玛,fortune cookies. 有年,班级里有6个Asian kids,我还联系了他们爸妈,Chinese lunar new year party。往大的上讲:多做这种文化输出,小孩很自豪,当然学起来更带劲。
2)基本上我们有空就带去china town去吃早茶,吃夜宵之类的。天晓得,我是上海人,根本没有吃早茶,夜宵的习惯(那些是粤式的习惯吧),但那些小点心是真的好吃好看,远比什么3盘,5盘餐好多了。我自己做饭是一身叹息,基本在家全西餐,简单省时间也好吃些。要是妈妈们会做中式小点心,这个对小孩的自豪感,很有用,不需要像我们这样苦逼的,外卖吃的。 饮食文化,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动力十足。
3)他给刚来学校的中国娃,当翻译。他教德国妹中文,他和德国妹是pair worker,德国妹每天和他讲一点德语,他说,太好了,他没有出生在德国,德语太难听了,德国咸猪脚也不好吃。总之,创造儿子说中文的条件。但现在这是个问题,他在学校,看到我和他爸立马说中文,这个很不好。搞的他们老师,觉得和我们说话,得请翻译。
4)还有就是去中文学校,一群中国孩子,但可悲的是,中国孩子之间都说英文,哭死~~ 但这个是真没选择,每年夏天都去中文学校的summer camp,总比去其他summer camp好。因为他们能打乒乓,唱些中文歌,看些什么中文动画片,每天6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这6个小时是实打实的,要写很多字,做很多worksheets,但都在学校做,不带回家做。中文学校的学习方式,真心强。中国孩子念书好,中文学校功不可没!但平时班的作业都带回家做,要天天这么做,估计娃会讨厌学中文的,所以从来不去平时班。
5)最后说说学习策略,就是天天读,天天认字,每天用中文说个小短故事,我们写的很少,一天20个字最多了,每个字写2~3遍,有时就写10个,重点主要是认字,能看,能表达自己,一天也就10~20分钟,看他心情。但我这样也有问题,儿子用中文表达的故事很简单,都是些小青蛙,小鸟,小树这类的故事,没有big idea,用中文讲故事没有文化感,都是些小青蛙邀请小鸟来家玩之类的。小鸟帮助小树之类的。成语啥永远用不上。我找了些中文的历史mp3,给儿子多听听吧。不过,我觉得对他来说很难,他找不到能和他讨论这些的人。哎,总之还是有缺陷的。
6)还有就是猛夸,夸他长得好,眼睛小,很独特;说中国话,别的小朋友,不会吧。

hua98918 发表于 2016-2-22 00:55:07

最后,我来夸夸ebama真好,中文MP3 一站搞定,中文数学一站搞定,虽然儿子现在用不上。但手中有粮,心中不愁呀。
我用了坛子里公文式中文,极好~ 简单,字大,写的少。
外加上海小学语文教材(背来的),暨南大学的汉语(中文学校的)

还有啥好的中文教材,快快推荐来 ~!~

hua98918 发表于 2016-2-22 01:04:28

我是不是跑题了? 仔细看了下问题,楼主书说的很对,在外国的孩子,中文不可能好到哪里去,但父母坚持些,小孩总不至于把中文全忘记。在中国的孩子,英文再好,那些underlying的意思也很难理解(说我自己,别多想),但多学点英文,和外国人交流总没问题的(但就是不能get 有些 point)。

wantgone 发表于 2016-2-22 22:50:23

我不知道是否明白您题目真正的意思,是否想让大家讨论,母语能力的高低,能否给我们各自的生活带来何种不同?然后再讨论掌握多一门语言的利弊?

语言么,应该就是一种载体,传播自己的思想,弄明白别人的思想。这个问题说简单就很简单,说复杂也就复杂。
我想,也许当语言消失的时候,留下的是一种心灵深度,这种深度,是和自身经历和感悟深切相关的。自身经历和感悟,也有很大一部分由母语这个载体带来,如各类阅读、深思、讨论、逻辑推理,数不胜数。
再深入想,语言和生存也是息息相关,语言能力强,说不定在生存的某些方面也有优势,比如可以较快明白别人的意图,较快地从书籍中获得必要知识,较快地掌握财经报道并挣到钱,有很强的逻辑能力,在某些关键时刻做出正确推理等等。这里提到的“语言”就和受教育程度有关了。
现在父母希望孩子能掌握多一种语言,很大程度上和提高其生存能力有关吧。大家总觉得,能多掌握一门语言,可能就提高了孩子的生存技能,您看不是有这么多爸妈说,希望让孩子今后的生活多一些选择吗?

不过我这样想下来,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人们文化的高低不同,决定了人掌握这门语言程度的不同。但是,如果仅仅为增加生存技能来学习语言,反而会忽略这种联系,而变成为简单的技能训练。

hua98918 发表于 2016-2-23 03:06:46

中文母语的,不可能逻辑好,别和我说什么思维导图之类,那个本身就不是逻辑。中文语言本身就没有逻辑的,看看古文去,句读,连词,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读法和感叹词,最过分的是,一个句子写的不工整,加个语气助词,把句子凑字数。那个对有点逻辑思维的人来说,是灾难。
举例子:俺高中三年,很努力的学习古文,能背半部古汉语词典,但放在一起,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高三想选政治(因为文科老师喜欢我呀,废话,那个娃有我那么听话,背古汉语词典)那个更加没逻辑,我当初每次提问,或者交作业都被老师狂批一通,说我胡闹。但我是真的很努力的思考:比方都说清政府FU BAI,个个官员到抽鸦片。我想:大概是官员有钱没地方花,看到鸦片,嘿,有地方花钱了,显摆了,就花呗。那官员为啥没有其他地方花钱呢?那官员收入多少呢?怎么能攒下那么多钱呢?为啥收入不平呢? 一直说,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但为啥呢?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呢?凭俺当时的脑袋瓜子,这个是无解的,所以政治次次只有90分呀。亲!满分150分呀!!立马换物理,立马上140分。我要说了,中文其实是一种极其抽象的语言,能把中文学好的,抽象思维都不差(abstract)能力,简单说,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这样的好处是,学新东西的快,但因为你simplification了,当然会有很多逻辑问题,这时候,脑补出来了。但脑补在逻辑上,就会有generalization problem。总之用中文思考的,有big picture,能simplify问题,能handle问题快但不一定准。哈哈。
英文正相反(属于dutch 语系的),有逻辑,有connection,注重detail,英文母语的聪明人(well-educated or noble person), 大多具有这样的特点。刚开始学东西慢,反复问些傻问题,等他GET了POINT,就能灵活应用(用在各种场合,使用各种变化公式)用的你眼花缭乱,跟不上节奏,还一点逻辑问题都没有(及其能自圆其说).
中国爸妈当然只能养中国类型的娃,我们有思维定式,简化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好处,不是坏的啊,这也是众多小blonde们,羡慕我们的地方)。说实在的,我自己没有亲眼见过,中国家庭里培养出来的具有极强英语逻辑思维能力的孩子,大多是take advantage ofChinese learning culture的。有这样的故事人,也多推荐,让我知道下。

俺从小一直是一个很能思考的人,为此没少被老师批。但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作为一个真正的党员同时,可能已经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俺在接儿子之前,乱写了一通。少批多讨论呀。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跟风一问:那些在国外上学的孩子,你们为什么那么怕中文不能保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