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2007 发表于 2016-4-6 06:57:57

爸爸讲历史故事之“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不一样的中国历史故事之“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薛舟 读游记
开场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插图伟大的诗人李白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豪迈壮阔的诗句,同样写过像《静夜思》这样温柔多情的佳作。这首诗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情感通行证,即使走到天涯海角,哪怕身处异国他乡,炎黄子孙都能凭借这短短二十字走进彼此的心里。这首诗写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阴历9月15日左右。当时李白26岁,离开家乡已经一年多了。诗人白天到处旅游,欣赏祖国山河,会见朋友,思考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命运,肯定是忙得什么也顾不上多想。到了夜晚安静的时刻,明亮的月光放大了影子,孤独趁机渗透进诗人的内心,勾起对故乡的思念。这样的情景我们都有体会吧:独自走在陌生的地方,什么都不熟悉,唯有天上的月亮和在家看过的月亮一模一样。月亮照着孤独的远行人也照着家乡的亲人,照亮现在也照亮从前,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和安慰呢?
家是最让人想念的地方,可是家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尤其是人类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建设一个小小的家需要克服多少困难,恐怕我们真的无法想象。

插图:原始人使用的工具
6. 穴居时代

造出人类之后,女娲就飞回了天宫,留下人类独自面对辽阔的世界。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意思是说能适应环境的生命才能存活。现在,就看人类自己的了。大自然沉默无语,既有情也无情。说有情是因为她给人类以丰富的食物,保证人类不被饿死;说无情是因为风霜雨雪和洪水地震等灾难,随时都会给人类以灭顶之灾。这时候的人们多么需要温暖又安全的家啊。关于原始人的住房情况,我们去看看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明白了。原始人只能住在天然形成的山洞里面,躲避风雨。这是人类的穴居时代。洞穴既不舒服,也不安全。最大的威胁来自动物。那还是野兽多于人类的时代。我们在村庄或公园里漫步,看见鲜艳的花朵也许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我们去动物园或海洋馆游玩,多去几次差不多就能记住所有动物的名字,再说还有详细的文字介绍,了解起来完全没问题。原始人可没这么幸运,看见天上飞的鸟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听见森林里的吼叫声他们不知道是什么,能不害怕吗?许多野兽甚至比人类高大勇猛,锯齿獠牙,看着就心跳加速,恐怕被野兽吃掉的人也不在少数。怎么办?千万不要告诉他们用刀砍啊,开枪射击啊,这可是原始时代,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零!提心吊胆的年代,走来了聪明的有巢氏。7. 向鸟学习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在长诗《江湖散人歌》里说,“词云太古万万古,民性甚野无风期。夜栖止与禽兽杂,独自构架纵横枝。因而称曰有巢氏,民共敬贵如君师。”诗人赞美的就是有巢氏。有巢氏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苍梧,坚定勇敢,爱动脑筋。他也不满足于每天都生活在山洞里,可是不住山洞,又能住在哪里呢?有巢氏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有一天,有巢氏听见头顶传来响亮的鸟鸣声。抬头看去,原来树上有个鸟巢,里面的小鸟饿了,焦急地盼望着觅食的妈妈回来。有巢氏感到好奇,爬到树上去看小鸟。哇,还没长满羽毛的小鸟太可爱了。看到陌生的有巢氏,小鸟好像有点儿害怕,叽叽喳喳地四处躲闪。他看了看小鸟,视线忽然被鸟窝吸引住了:多么精致的鸟窝啊!细小的树枝堆放得层层叠叠,上面还铺了柔软的干草和树叶,肉呼呼的小鸟肯定安全又温暖!这时候,有巢氏的心头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有巢氏小心翼翼地取下鸟窝,回到地面,然后兴奋地跑回到部落的聚居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战利品。“怎么样?是不是很奇妙?”有巢氏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这不就是个鸟窝吗?”“是啊,有什么奇怪的?”人们都不以为然,还嘲笑有巢氏少见多怪呢。有巢氏呢,也不生气,因为他在想要给整个部落大大的惊喜。8. 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有巢氏开始忙活起来了。他找来粗细均匀、长短合适的木棍,拿到不高不低、枝杈纵横的大树上,先把木棍层层铺开,然后用树皮使劲捆绑。他又在周围竖起木棍,捆绑结实,当然还要留个进出的门。当有巢氏在里面铺好干草和树叶的时候,世界上最早的人造鸟窝就算完成了。那些围在树下看热闹的人们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有巢氏会造出这么神奇的东西。大家争先恐后地爬进去体验,七嘴八舌地帮有巢氏出主意:“顶上什么都没有,下雨怎么办?”“还应该堵上这个出口,否则动物还能钻进来!”有巢氏认为大家说得有道理,很快就做了改进。于是,完美的、实用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房屋就这样诞生了。部落的人们都亲身体验到了树屋的舒服,围着有巢氏请教做法。有巢氏耐心地给大家讲解,不厌其烦地做示范。没多久,整个部落都建起了这样的树屋。从此以后,人们对有巢氏佩服极了,纷纷推举他为部落首领。有巢氏带领大家采摘野果,狩猎野兽,过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现在,人类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不仅遮蔽风雨,还可以阻挡毒蛇猛兽的侵扰,可是住的问题解决了,吃的问题又来了……
踏访历史:北京周口店
插图:北京周口店遗址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人类的进化史可以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可以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最为漫长,差不多从260万年前延续到1万年前,我们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我们国家的旧石器文化遗迹分布非常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有北京周口店遗址、云南元谋人遗址、陕西蓝田人遗址、广东马坝人遗址、湖北长阳人遗址等,大家可以选择距离自己较近的遗址前去考察,加深对原始人生活的理解。大诗人陆游怎么说来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1929年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这里发现了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头盖骨,并且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和用火的遗迹,证明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经有人类在活动。后来,考古学家又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完整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再后来又陆续发掘出“山顶洞人”和“新洞人”的化石,表明北京人在这里不断延续和发展,这对阐述人类的进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周口店遗址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世界的财富。除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周口店还建有遗址博物馆,观众既能看到原始人类的骨骼化石,还能欣赏到原始人生活的模拟场景,深刻体会到人类进化过程的漫长和艰难。

附:诗人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出生于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遍览祖国山河。因为卷入永王叛乱而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遇赦后病死于当涂(今属安徽)。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royyaohu 发表于 2016-4-6 08:42:02

冉小冉 发表于 2016-4-6 09:08:18

好详细哦,写得很好,很用心~

gracepan 发表于 2016-4-6 11:23:24

还有国学啊,好棒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爸爸讲历史故事之“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