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 发表于 2010-10-19 09:31:15

那些儿时的游戏


那些儿时的游戏




http://wlnews.zjol.com.cn/pic/0/10/47/46/10474619_773923.jpg

  打弹珠游戏
  □潘守君
  
  打弹珠可谓是游戏中的“老字辈”了,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绝对没少玩。弹珠即玻璃珠,大多数人都用家里的跳棋棋子来代替,反正那时学校里的、家里的跳棋每次没买多久,玻璃珠就不全了,当时由于技术不过关,整袋整袋的珠子都被同学赢走了。放学后经常可以看到路边有几个单膝跪在地上眯着一只眼睛的小男孩,不用猜,这肯定又是一场弹珠“大赛”,那种专注投入的神情在课堂上倒是比较少见,回想那时如果赢了一堆玻璃球,简直跟得了珍珠般的高兴。
  
  游戏规则:双方各出数枚弹珠,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出纲”或“打地洞”,前一种玩法是在地上划线为界,看谁先把对方的玻璃珠打出去,打着谁了,就把谁的弹珠吃掉,这似乎有点像打桌球;后者则是事先在地上挖出几个洞,一般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是不是有点像打高尔夫?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玩者多为男孩。在地上摁1至5个小洞,然后从起点将玻璃球滚向指定洞内,以最先完成规定洞数者赢。弹珠有不同材质,最高档的是玻璃的,中间有彩色图案,低档的是铁的,最低档的是泥巴搓的,玩法基本雷同。高手玩家的准头很好,能手拿玻璃球几米之外击中地下的另一只玻璃球,甚至可以十米外一球进洞。
  
  运动性:玩游戏时都是在地上,或蹲或跪或趴,可以锻炼匍匐前进的技能,还可锻炼眼力和毅力。
  
  可操作性:这种儿童版的“高尔夫”、“斯诺克”虽然简陋,但享受到的乐趣却不亚于这两项运动,找个平整的空地就能玩,家长别嫌孩子脏。




那些儿时的游戏




http://wlnews.zjol.com.cn/pic/0/10/46/75/10467549_506840.jpg

  □潘守君
  自制弹弓游戏
  
  对男孩子来说,弹弓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就好比布娃娃之于女孩子。无论农村还是城里,只要是男孩子,大概鲜有没玩过弹弓的。弹弓这种东西应该算是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并非因为玩坏了,而是因为被没收了,家长没收过,老师没收过,街道大妈组成的侦缉队也没收过,还被比自己年纪大的孩子抢走过。可以说,每把弹弓都有挨批、挨揍的血泪史,也有打碎过人家玻璃,打死人家鸽子、老母鸡等“犯罪史”。然而孩子们往往是“属耗子的——撂爪就忘”,每次疼痛好了后,总能迅速自制一把新的弹弓,继续玩。
  
  游戏规则:最好的弓架是用一种野生荆条的“丫”字枝杈做的,结实,且间隙不大,易于瞄准。选一个树杈子,去皮,削整齐,再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把自行车内胎剪成细长条捆在做好的弓架上,用一块上好软皮做弹弓皮,这就成了弹弓。尽量不要采用铁丝架子,因为用铁丝做的弹弓命中率巨低,且拉时容易手疼,不好用力。碎石子、橡皮泥、泥团等都可以作为子弹。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有一句经典电影台词:我抽出裤腰带做个弹弓打你家玻璃。
  
  运动性:这是一项射击类游戏,具有极大的刺激性,需要超强的耐性和高超的眼力。所以,最直接锻炼的就是眼神。同时,打弹弓时往往需要到处乱跑,野战、丛林战、碉堡战、地道战都可以用它,对全身锻炼很有好处。
  
  可操作性:这项游戏最难的并不是材料来源,而是其破坏性产生的后果。

  吹肥皂泡
  记得小时候,每次妈妈洗衣服,我都会找个吸管弄点肥皂水来吹泡泡。看着五颜六色的泡泡漫天飞舞,就像自己的心也飞向遥远的未来一样。那时候总觉得,每个泡泡都是一个世界,上面生活着跟我一样的小孩子。现在的小朋友就爽了,花点钱,一个瓶子,还有滤网,一下可以吹出好多泡泡;那时的我吹肥皂泡的材料可是要自己做的,多少肥皂加多少水这可是秘方啊!记不得那时为了玩这个游戏偷拿家里多少肥皂头了,呵呵!那种DIY的乐趣至今难忘。
  
  游戏规则:可以用肥皂和洗衣粉作为主要原料,但肥皂化开要好久,建议使用洗衣粉,我儿提时,洗衣粉也是很贵的,所以我一般用肥皂。打一大盆水,放入肥皂头,用力地搅拌开,一大盆的泡泡液就弄好了;把油笔(圆珠笔)拆下来,只要后面的筒(不像现在大家可以直接用吸管),用一端沾水,另一端用嘴叼着(记得有回笔漏油,弄得我一嘴蓝,好几天才洗掉,呵呵),轻轻一吹,成功!泡泡满天飞了。那时候一大帮小伙伴追着泡泡跑,还让泡泡落到身上,谁的身上落的泡泡没破掉,谁就厉害。还有比谁吹的泡泡大,谁的泡泡飞得高,谁的泡泡坚持的时间长。我们还给快破灭的泡泡加泡泡,一滴也不能多,多了就会把泡泡弄破了,嘴里小心翼翼地念叨着“给你加油啊”“不能破啊”。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把妈妈洗衣用的肥皂头用水化开,浓浓的,用小瓶子装着;用细铁丝做个小圈,或用细竹竿或芦苇秆蘸着肥皂水吹泡泡。最喜欢站在楼上或高的地方吹,比比看谁吹的泡泡大。肥皂泡在太阳下反射出童年的颜色,五光十色。
  运动性:嘟着小嘴,可锻炼脸部肌肉。
  可操作性:世世代代小朋友都可以玩。




那些儿时的游戏





http://wlnews.zjol.com.cn/pic/0/10/44/58/10445804_542014.jpg

  吴鹏飞摄
  □杨君斌
  7岁的小外甥在读幼儿园大班,上学间常惦记着新买的时髦玩具 ,一回到家里,就会迫不及待地拿出来,一字儿摆开。但不几日就生厌了,拆得七零八落的。和他一起在街上走,凡看到的流行玩具不但叫得出名,还能跟我讲出个道道来,比如奥特曼、海绵宝宝、玛里奥……还有最近班里谁有了什么,是谁给买的,等等。看到动心的,就忍不住嚷着要买。
  小外甥对玩具游戏的痴迷,不禁使我沉思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儿时那些简单却不失有趣的游戏。
  竹马
  年长些的甚或与我差不多年纪的,都有儿时骑“竹马”的记忆。所谓“竹马”,其实就是跨在胯下的一根竹竿。记得小时候,常拿一根米把长的小竹竿,放在胯下,前头捏在手里,后头在地上拖,嘴里喊着“驾驾”,双腿向前或奔或跳,儿童的想像力就在这根竹竿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两腿夹着竹竿,犹似骑在马背上,左冲右突中,不由胆气横生,跨着竹竿飞奔而过,就像骑士纵马驰骋。若是驾着“竹马”晃晃悠悠,一步一顿,俨然是马术的“盛装舞步”。若另一只手再挥舞着棍棒之类的武器,那说明一场高潮迭起的“战争”即将来临。
  李白的《长干行》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一诗句。用女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儿童时期一起玩骑竹马、弄青梅的游戏。从此“青梅竹马”就流传下来,成为男女间两小无猜的代名词。一根竹竿竟能衍生出深沉的情感象征,并在传统文化中长存,可以想见,骑在这样一匹“竹马”上的儿童该是何等的快乐和自豪!但是,李白看过或骑过的“竹马”,流传了上千年,我也曾跨过骑过,可此后仅是20多年时间,如我外甥般的小朋友竟不知“竹马”为何物,可能再也难以体会骑“竹马”时的兴奋劲,再也不会有兴致去看一眼那粗陋的“竹马”了吧?
  抽陀螺
  至今印象完整的还有“抽陀螺”。陀螺俗称“打不死”,一般是个圆锥形的小木头,用一根长三五十厘米、一头系上布条,状似马鞭样的小棍子抽打,那玩意儿就会骨碌碌地转动起来。越是抽打得厉害,越是转得急、转得久长,年少的心就会随着陀螺的转动而起伏不已。抽陀螺对场地要求不高,那时农村还鲜有水泥地面,一般选择在板结的沙砾路面或平整的石板块上就行了。陀螺旋转起来,可定点、可直行、可转圈……玩得熟练了,更会得心应手。常常在电视里看到抖空竹比赛,而每每感叹没有人组织抽陀螺比赛,其难度、竞技性、观赏性一点也不比抖空竹等项目差,甚至还不比射击、射箭等奥运项目差。




斗斗草,儿时游戏还记否?



——听李小咸老人讲“斗草”的民间游戏  □本网记者吴剑波  
  田埂上,山脚下,树荫下,花从中,两两对坐,“戎戎草”、 “掰儿掰囡”…… 提起“斗草”,笔者还依稀记得儿时生活在农村里,玩这种游戏时的情景和乐趣。
  斗草是我国古来沿传的民间游戏,在南朝梁宗檩《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而斗草之戏,到了唐代已盛行于民间,其诗词中亦不乏写及斗草之戏,如司马图《灯花诗》:“明朝斗草应多喜,剪得灯花自扫眉”;白居易《观儿戏》:“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青枝满地花狼籍,知是儿孙斗草来”。到了清朝,斗草在民间和士人家中仍盛行不衰,如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就有一段专门描写香菱、芳官等在大观园中斗草的场景。
  斗草,我们小时候也叫斗斗草。新河镇的李小咸老人对斗草有点研究,他告诉记者,温岭民间斗草游戏有三种,“戎戎草”、“掰儿掰囡”和文斗草。在《温岭县志》中,有两三行文字提及的是武斗草,俗称“戎戎草”、“斗牛筋”。
  春夏之际,两个儿童各自摘取酢酱草,去茎皮留茎芯,两草十字相交套住互斗,以拉断对方草茎为胜。也可摘取荆三棱(俗称“算命草”、其茎是二角棱状)多股相交,两孩各自用力向后拉,拉断对方之草为胜。
  “掰儿掰囡”在斗草的游戏中是蛮有情趣的一种,早时在城乡普遍流行。供玩“掰儿掰囡”的是一种叫“田韭姜”的草梗,我们称为“掰儿草”,此草长约尺许,叶为伞状,中间嵌似小花蕾,长梗是奇特的三棱形,根茎有小块状茎葱头,并有和河塘边水菖蒲一样的芳香味,玩前去掉顶叶和根茎;有了一大把净梗后,就两人一组盘腿席地而坐,讲明你为嫂嫂他为表姐甚至为自己母亲即将出生的孩子“掰儿掰囡”,坐好讲明后两人就用双手各抓着一头草梗,口里念道:“生儿生囡不靠命,掰儿掰囡来决定。”随即把草梗用力掰开,掰开时两边各有一丝相连成H形,则是生儿,如果掰成中间仅一丝相连成N形,则是生囡。要是被对掰成没一丝相连的两半,为被掰者“落身”(小产),则是运气不好,两人要互打一下手心以示惩罚,然后重掰,直至掰出究竟是“生儿”还是“生囡”方罢休。
  文斗草,即各人把自己收集的各种花草拿来,然后,人报一种花草名,另一人接着种类对答。谁收集的多,种类齐全,谁就是能报到最后,最后者就是赢家。苏东坡有一句诗,就是说收集斗百草的,“寻芒空茂林,斗草得幽兰”。可见,玩者为了收集到更多花草,常常是寻遍山野。清朝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就有斗百草的描写: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人,都满园中玩了一回,人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草”,那个说“我有月月红”,这人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枇杷果”,他们初是以实花来斗,斗到后来,越来越来劲,韵味也愈斗愈浓。
  像这样的文斗草,充满着斗百草的浓浓文化韵味,也许古时只有一定文化的人才能玩。
  忆昔观今,此类斗草之戏正在慢慢地消逝。而民间游戏也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值得保护和继承。李小咸感慨地说:很可能随着我辈老者谢世,此类“明朝斗草应多喜”,历代相沿的“斗百草”习俗游戏,也就再没“明朝”了。


sammiyu 发表于 2010-10-19 10:17:05

这个,应该是比较男孩的游戏吧,除了吹泡泡,其他我没搞过{:94:}

申申MAMA 发表于 2010-10-19 16:49:41

很怀旧的游戏,让人至今都无法忘怀。有时也希望孩子能重拾这些游戏,可一个孩子兴趣不大,大家都来玩了,这兴致就高了。这需要大家都来推动。

sunshore 发表于 2010-10-20 10:39:32

还有好多啊,女孩子玩跳皮筋、丢沙包,男孩子骑马打仗、拍烟牌、滚铁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儿时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