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上上是 13 年 12 月出生的,起“上”这个名字,一是看起来有点像是“丁”倒着写,二是挺上口,三就是“上”有同音的英文名,以后叫起来不会有疑惑。其实,有上上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从小跟他说英语的问题了。但当时我们是不知道有英语启蒙这个概念的,找到爸妈网是很晚以后的事情了。之所以想从小就跟他说英语,完全是因为自己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令我认为这应该是最有效最自然的方式。

现在上上两岁四个月。从出生起经常放英文歌,后来有时跟他说说英文,他除了“妈妈”“爸爸”之外,说的第一个字/词是英文 Apple,不过汉语的词汇很快就上来了。从一岁半多开始,大概是不到一岁八个月吧,比较注意系统和有规律的英文输入,主要就是在家里我们跟他用英文说话,简单来讲,就是怎么输入汉语就怎么输入英语。除了我们跟他说之外,还请了一位从小去新加坡读书后来回国的女孩子,经常过来陪他玩,一次两个钟头,当然,英语的总输入力度是肯定无法跟汉语相比的,也就能到个 20-30%,也没有 OPOL,所以英语水平一直都是落后于汉语的,并且汉语稳定地逐渐扩大优势。目前是平时说话英语基本都能听懂,短语已经能说不少了,能进行简单对话,成句的也开始说了,自己经常用英语自言自语,比汉语能落后四个月吧,进展很稳定,英语应该说是相当程度的内化了。

早想开个坑,有空来交流一下。结果积分一直不够。现在积分终于算是够发帖了。

4897 查看 73 收藏帖子 (25)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dingye

    楼主 2016-4-22 21:22:54 使用道具

    来看帖的发个福利,稀缺动画资源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and Other Stories
    超有名的 Eric Carle 的五部绘本所改编的动画,有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Papa, Please Get The Moon For Me
    The Very Quiet Cricket
    The Mixed-Up Chameleon
    I See A Song
    这个是我从 Netflix 上录下来的,有英文字幕,有提取出来的 MP3,由于软件的问题,文件可能稍微大点。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eR7uhrG 密码: dgtj
  • 老虎屁股偏要摸

    2016-4-22 21:22:55 使用道具

    期待楼主继续分享,
  • 新然依笑

    2016-4-22 21:28:35 使用道具

    期待您的更新!
  • 瑞希妈

    2016-4-22 23:10:29 使用道具

    非常不错哦
  • jingmy

    2016-4-22 23:59:33 使用道具

    英语过硬的家长就是省心
  • linda012

    2016-4-23 14:18:50 使用道具

    家长英语好对孩子英语启蒙真是很大帮助
  • dingye

    楼主 2016-4-23 19:38:13 使用道具

    看见楼上好几个回复说英语好如何如何,很惭愧,我真不觉得我自己口语好。不是谦虚,真的不算好。对于我个人,听说读写四项,阅读和听力可能还算不错,但是口语真算不上好。我觉得中英同步呢,对于家长的要求是丰俭由人的。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容易。说容易呢,中英同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父母可以跟着孩子共同进步。就算是父母英语水平真的不好,one two three 总会吧,apple banana 总会吧,一些最最简单的词,指着苹果说 apple 总没问题吧。很简单的句型,this is an apple 总会吧,it's red, it's green 总会吧。实际上幼儿才学话的时候,对于父母英语水平的要求并不高。说的好多说,说的稍复杂点,丰富点,说的不好少说,说的简单点。
  • dingye

    楼主 2016-4-23 20:17:0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dingye 于 2016-4-23 22:26 编辑

    对于英语真的不好的家长,我觉得可以这样实际操作:

    第一,先学会怎么上网,我指的是真正的联通的网络,而不是封闭的网络。如果你是真心想亲子英语,这是必备的,因为如果你连 Google 都上不了的话,你可以直接放弃了。至于采用什么姿势翻出去,这个自己想办法吧,咱不教唆你犯法,呵呵。

    第二,你可以以词和简单句型为主,如果连 apple banana 你都担心自己发音的话,上这个网站:
    forvo.com
    这个网站(好像不翻的话也挺慢)像字典一样,收录了母语人士贡献的发音,每个词你自己先确保发对了再回来跟宝宝说不就完了。

    第三,要会用字典和搜索工具。我来举个例子,你看到吸尘器,假设你不知道或者不确定怎么说,你先打开有道
    http://dict.youdao.com/
    查“吸尘器”,里面新汉英词典说是 vacuum cleaner。这个最好是要确认一下,因为汉英词典有些时候查出来的说法真的是怪怪的,不地道。怎么确定?翻译有个很简单的办法来确保质量,就是 back-translation,就是再翻回来。你再输入 vacuum cleaner,一看很好嘛,就是吸尘器,更重要的是,有英英释义。英英释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母语人士也这么说,看起来是靠谱的。那么我们再确认一下,把 vacuum cleaner 输入到 Google 里去,两千多万条记录啊,第一页大体看一眼,说的都是吸尘器,图片也是吸尘器,连维基百科(wikipedia,很重要的网站,无论是英语学习还是资料查询)的条目都有,那就没错了,基本可以肯定这个说法错不了。如果想更近一步呢,就会想到 vacuum cleaner 有点长,有没有更简单的说法,试试 vacuum 吧,真有真空吸尘器的意思,看看英英释义,假设你看不懂,单是你会看到有一条的同义词是 vacuum cleaner,应该就没错了,然后 Google 确认一下,看样子没什么问题。
    几个要点就是
    1. 多把汉英词典查出来的词,再查一遍确认。
    2. 注意英英释义,你可能说英英释义我看不懂啊,先试着看吧,真看不懂也没关系,有英英释义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确认,并且你还可以注意一下同义词里有没有你会的。
    3. 要有用 Google 的习惯。

    第四,买两本“亲子英语”的书看看,这类书会收集常用的句子、词汇之类的。

    第五,有空提高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如果是有宝宝之后就开始往这方面努力,到一岁左右语言敏感期开始,你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两年怎么不也提高不少?你可以去找网络外教,从 Google 里找相关网站就是的,我觉得 italki 就不错,价格合适,我是从 Google 里查的,很多人文章里都提到过。
  • dingye

    楼主 2016-4-23 21:07:4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dingye 于 2016-4-23 21:14 编辑

    对于口语本来就很好的家长,千万不能小瞧了亲子英语,也不是信手就能来的,可能需要适应。哪怕你是英语专业的,即使你英语能力很强,口语流利、听力很强、写作很好,也不见得你不学习就能亲子英语。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里出来的,学的都是书面语!根本就没有生活!你出来哪怕当的就是口译员也得学习,你想一想自己每天口译的是不是会议啊报告啊一类的很正式场合?区别还是很大的。这跟美剧电影之类的口语也不一样,美剧电影也极少涉及到跟小小孩说英语不是。

    第一,少说长句子,少点 which 跟 that。没人在家里说话也跟作学术报告似的。

    第二,亲子英语更多要注意的是动词。比方说在地上或者往墙上“拍球”怎么说?有可能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吧,这就是亲子英语的特点。

    第三,有些词可能需要查查,比方说粥啊,香菜啊。蛤蜊知道怎么说吗?反正我们这儿是天天吃。

    第四,能用简单词用简单词。活用简单词,比只会用“复杂”词要好,其实也更难。举个例子,上上最近对字母很感兴趣,那这个大写字母怎么说呢?大家的第一反应会是 capital letters 或 uppercase letters,我后来发现 "big" letters 是最好最合适的说法,呵呵。capital letters 或 uppercase letters,你可以以后扩充词汇的时候跟他说,很小的时候还是说 "big" 更恰当,更符合他的认知。

    第五,让语言更有趣。比方说,睡觉的时候可以说,nighty night,sleep tight。下雨的时候,你可以说,rain, rain, go away, come again another day, little XXX wants to play. 拍球的时候可以说,bounce the ball, against the wall. 马上就要吃樱桃了,你可以说,Five, six, seven, eight, eating cherries off a plate.(前半部分是 One, Two, Three, Four, Mary's at the cottage door.)这些都是英语国家经常说的一些顺口溜,就跟我们说“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一样。

    这些都牵扯到如何让表达更地道、更丰富,我也是才开始摸索。
  • dingye

    楼主 2016-4-24 08:44:41 使用道具

    发福利,英语版“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推荐家长学习,先看 Improve your Accent Tongue Twisters 和 Learn English with Tongue Twisters,这两个是通过绕口令来教你发音的,跟着学学吧,也挺好玩的。

    Betty had a bit of bitter butter 这是纪录片 Fry's Planet Word 里的一个小片段,这个绕口令是非常经典的一个,版本也很多。Fry's Planet Word 是一部相当好的关于语言的纪录片,给了我不少启发,推荐找来看看。片段里的那个绕口令是这样的:
    Betty had a bit of bitter butter,
    put it in her batter
    and made her batter bitter,
    then Betty took a bit of better butter
    and put it in her bitter batter
    and made her bitter batter better.

    Tongue twister challenge 里的比较难,是三个小朋友赛绕口令。英语好的大孩子或家长可以来看看。里面有些日常也都是会讲到的。像
    Never trouble about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If you understand, say "understand." If you don't understand, say "don't understand." But if you understand and say "don't understand." How do I understand that you understand? Understand?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bp3CLZ5 密码: tswn
  • 稻草人2014

    2016-4-24 09:05:48 使用道具

    绕口令对我家太高难度了,舌头光说话还不太利索呢,进来学习。
  • dingye

    楼主 2016-4-24 19:55:06 使用道具

    经常看到有人问道,“宝宝多大开始学英语好?”关于这个问题呢,首先,在于你为什么要让宝宝会说(或者能听懂看懂)英语?只是应付以后的考试吗?如果只是为了英语考好分数的话,上学以后学好了。还是远非这么短浅?要知道,我们的世界是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我们家上上是 2013 年出生的,假如他大学毕业之后工作,那么他大约是在 2036 年左右工作,而如果是 65 岁退休的话,那么他大约是在 2078 年左右退休。所以现实点说,我对上上进行的教育大体是要让他应对在 2036-2078 年之间世界中的生活。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很无助,就像一个盲人在教别人认颜色那样,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清晰想象 2036-2078 年会是什么样子。

    虽然我们对于2036-2078 年之间世界懵懂无知,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比较确定,至少是会极大概率发生,那就是英语还将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而存在。特别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如果你走出墙外去看一看,你会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用 Google 搜索,用 Youtube 看视频,用 Facebook 和 Twitter 交友。近一二十年实际上英语的地位和重要性提高了而不是削弱了。由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互联网影响的深化,这种趋势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强。这并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推理。我有一种观点,就是语言与生物其实拥有非常相近的本质。看过一些优秀生物科普片或者科普书,像《自私的基因》的朋友,应该会同意,生物虽然以 DNA 为载体,但其本质是信息,遗传信息会被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随机变异,物竞天择,留下有优势的变异。语言的本质也是一种在传递中会变异的信息,而语言的变异也会在环境中被选择。所以,生物和语言应该是享有十分相近的性质的,而这是由这类信息传播的本质所决定的。对于生物,大陆或者说生存空间越大,生物的多样性就越少,某些物种就会变得特别强势。生物的多样性通常见于与世隔绝的地方,像马达加斯加啊,澳大利亚啊这样的地方。语言也是一样,以前越是那些地理上偏僻的地方,越容易发展出不同的方言或者语言。然而,由于全球化,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对于生活的全面接管,导致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处于一个交流平台,所有的语言都生存在同一个“生态龛位”上,即同一个“大陆”上,地理的边界完全被打破了,剩下的只有一个叫做 GFW 的边界。由于 GFW 的存在,若干年后,这个世界上可能会只剩下两种强势语言,即英语和汉语。我们正身处于这一人类语言史上最重要的演进过程之中。所以我的结论是,只要互联网及全球化不会倒退发展,GFW不倒,从世界范围来看,英语会越来越强势,汉语大致会维持其现有的状态,而由于其他语言的弱化,汉语的地位可能相对会加强。同理,对于国内而言,普通话会更强势,方言(如粤语)的影响力会更小。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itsdone + 30 Inspiring!
  • dingye

    楼主 2016-4-25 17:13:41 使用道具

    还有一点我觉得比较确定的就是,2036-2078 年间人工智能应该会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的时候对于人工智能有过兴趣,看过一些相关书籍,像 Prolog,但二十年前人工智能属于理论的东西,没什么实际应用。99 年见证了深蓝击败卡斯帕罗夫,因为对这个东西知道一点,没觉得意味着人工智能如何,并不像报道的那样。其实深蓝与其说是人工智能的胜利,不如说更多的是展示在计算能力和深度搜索方面,计算机对人类的优势。国际象棋这种游戏,计算能力更能发挥作用。赢了也只限于国际象棋。当时觉得如果是围棋,计算机是很难击败人类大师的。因为围棋更多靠的是直觉。计算机如果有“棋感”,那才叫人工智能。记得当时最好的围棋程序好像叫“手谈”来着,棋力十分十分弱。十多年之后,IBM Watson 赢了 Jeopardy,这事国内说的少,不过其意义实际要比深蓝大,因为 Watson 可以成为实用的专家系统,这种专家系统可以替代某些常规性的咨询工作。实际上现在 Watson 已经处于实用阶段了。不过,Watson 本质上还是一个搜索引擎,不是像人类那样“思考”。真正让我觉得人工智能开始有戏的是 14 年的 DeepMind 演示玩游戏,因为它的运行机制完全不一样,DeepMind 的机制很像人类的思考方式,并且他能自我训练。很牛的是, DeepMind 玩打砖块通过练习居然能找到一种连设计者都从没有想到的玩法。然后就是今年,人工智能的“圣杯”围棋终于被 DeepMind 攻破了。没想到这么快。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感觉就跟 96 年第一次用猫上网时的感觉一样,something really big happening. 当时我就强烈的觉得,等二十年之后,人工智能会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在你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分分钟影响着你。上上踏入社会的时候,他面临最大的竞争者可能不是他的同龄人,而是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一提到人工智能,所有人的反应就是“天网”之类的,我觉得这挺夸张。真正最现实的影响可能主要还是对于人类工作机会的影响。如果你没有进行高层次思考的能力,没有创造力,只会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只会死记硬背,你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位置了。

    所以,我觉得教育真正重要的已经不是知识本身了,真正重要的是获取知识并内化、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创造力、人文关怀。简单来讲,你更像人。这将不会再是一句虚无缥缈、无关痛痒的套话,而会真正成为决定你能不能生存下去的关键。

    获取知识的能力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语言能力了。所以,能接近母语自如地运用英语,是一种不小的优势。这意味着可以查英文资料,欣赏英文纪录片、电视剧和电影,阅读英文原版著作。你可以用英语来获取知识。
  • dingye

    楼主 2016-4-25 17:23:37 使用道具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jIMvz2u 密码: bakb
    GoogleDeepMindBreakout -- DeepMind 学习玩打砖块
    The_Future_of_Employment -- 一篇研究技术进步对于职业影响的论文,最后有个附录挺有意思,列出了各种职业被科技进步所淘汰的可能性。
  • dingye

    楼主 2016-4-25 17:44:42 使用道具

    那么,能够以英语来获得知识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英语资源真的很棒,各种各样的,基本上你有需求都能满足到。很全。比方说,我想看看中国古代算筹到底怎么用,找视频,国内没找到,反而在 Youtube 上找到了英文的视频。好的教育平台有类似 Khan Academy 这样的,而英文纪录片又有大量的经典之作,制作精良,引人入胜并且有相当的深度,并且一般涉及的学科面很广,融会贯通,能给人以全景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文理从不分家,理科的内容通常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文科的内容又通常会通过理性的视角看世界,整体的思维高度真的是不一样。

    我挺长时间以前看过一个 TEDTalk,至今印象深刻,演讲者是位女士,记得好像是 SETI (寻找外星人项目)的负责人,她先用了一种戏剧性又幽默的方式,令我们感受到了我们星球在宇宙中的普通,讲述了宇宙的浩瀚和近乎无穷的可能性。接着又点出了我们在观测的是星系的过去。如果文明的本质是短暂的,自毁性的,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Only two things are infinite, the universe and human stupidity, and I'm not sure about the universe.”那么文明就会像划过天空的流星一样,很难用望远镜来观测。SETI 的成败取决于文明的本质是长久的还是短暂的,所以能够对于我们自身文明而言,SETI 就是一面镜子,通过地外文明的影子,能让我们看到未来,这就是为什么 SETI 被称为“the archaeology of the future”,这个说法我记得十分清楚,因为太 mind-blowing 了,同时也被背后蕴含的终极关怀所打动。
  • konayuki

    2016-4-26 10:16:42 使用道具

    dingye 发表于 2016-4-24 19:55
    经常看到有人问道,“宝宝多大开始学英语好?”关于这个问题呢,首先,在于你为什么要让宝宝会说(或者能听 ...

    我们家上上是 2013 年出生的,假如他大学毕业之后工作,那么他大约是在 2036 年左右工作,而如果是 65 岁退休的话,那么他大约是在 2078 年左右退休。所以现实点说,我对上上进行的教育大体是要让他应对在 2036-2078 年之间世界中的生活。


    ------------看到这句话,居然好感动。父母对孩子的爱真的好深,为孩子想的好远。
  • dingye

    楼主 2016-4-27 08:53:23 使用道具

    这种例子很多,数不胜数。简言之,真正浸淫英语世界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英语方面的教育内容有中文无法相比的一些优势。抛去语言学得/习得这个附带优势之外,广度、丰富度、深度和趣味性,显然都是比中文内容要好的。如果能够通过英文内容中汲取营养,对于培养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学科综合能力,潜移默化的作用会不小。Skinner 说过的一句话很值得回味,Education is what survives when what has been learned has been forgotten.

    The bottom line is,我觉得中文动画除了以前的美术片艺术性还不错之外,真没什么好给小朋友看的。如果小朋友能无障碍看懂动画,就意味着能够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懂相应年龄级别的节目,直至美剧电影,都可能一直不必通过字幕的帮助进行欣赏。这也是一种自娱能力吧。所以,可以说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的小礼物吧。并且,另有研究表明,双语者(或多语者,指的是从小就暴露在两种以上的语言中的人)在认知能力方面还有特别优势,更能集中精力,因为双语者在交流的时候,需要“关闭”另一种语言的感知,所以在这种不断的训练之后,在排除干扰方面有优势。双语者在脑部健康方面也有优势,得老年痴呆的概率要低,如果罹患,年份会推后。别的不说,多几年高质量的生活,也是种恩赐吧。
  • hdxx8011

    2016-4-27 09:14:52 使用道具

    楼主有远见:“教育真正重要的已经不是知识本身了,真正重要的是获取知识并内化、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创造力、人文关怀。简单来讲,你更像人。这将不会再是一句虚无缥缈、无关痛痒的套话,而会真正成为决定你能不能生存下去的关键”。
  • boxing00

    2016-4-27 10:36:38 使用道具

    LZ总结的真好,作为一个半桶水的父亲,要开始女儿制定一些英语学习计划了。
  • dingye

    楼主 2016-4-27 14:55:43 使用道具

    但这种能力是不能指望着从学校来获得的。想想吧,你从小到大,大学毕业,虽然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如果只是在学校按照教学大纲学英语而没有自己加强的话,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无障碍地查英文资料,阅读原版著作,看英文影视不用中文字幕的。我觉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咱们国家这套英语教学体系是存在很严重问题的,效率极低,在这套体系中学个十几年,即便能获得很高的分数,实际的语言能力也是非常低下的。

    其实,我有这种从小跟孩子就说英语的想法,跟自己语言学习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大学以前都是应试教育,英语成绩一直还好。大学考上了心仪的学校,不过没上最想去的计算机专业,给分配到机械专业去了。我是 83 年在父亲的研究所里接触到的计算机,那是所里的新年游乐会,他们每年都搞,那一次我终身难忘,一是运行着打坦克游戏的计算机,另一个就是看了原版的录像带《星球大战》。注意时间是 83 年啊,所以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震撼的一天,以至于 30 多年后,还是有机会就会提起。有的时候想想,改变一个人命运,其实一天就足够了。
  • Marlopaloalto

    2016-4-27 15:57:09 使用道具

    挺好,感谢分享
  • dingye

    楼主 2016-4-28 14:09:01 使用道具

    不知道是不是《星球大战》的关系,对于英语一向喜欢,本地有个很著名的“栈桥英语角”,高三放暑假,慕名前往,那是生平第一次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结果彻底傻眼了,除了“Fine, thank you.”神马都不会啊。于是下定了决心,上大学之后一定要学好英语,我记得才进校军训的时候,学校在图书馆处理原版书,超便宜,买了几本,这是第一次买原版书。抱着朗文字典看,还去图书馆看 China Daily,还有 21st Century,用收音机听慢速 VOA、BBC。更有意思的是,居然跑去英语专业蹭人家的小班口语外教课,第一学期还没被撵出来,楞上了半年。其实我挺内向的,我都不明白,当年是怎么有勇气那么厚着脸皮去蹭人家的小班课的,现在我是干不出来了。

    其实,真正起决定性的还是 95 年底,父亲给买了一台计算机。我把随机带的 Encarta 百科全书放到光驱中,Microsoft Home 的标志闪过之后,开场的那段动画把我彻底给震住了,后来我想尽办法把里面的四句话都给听了出来,并找到了出处。
    Imagine that you are creating a fabric of human destiny--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一句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这首诗十分著名,有空详细说。
    We must never forsake that vision, that human dream, that unshakable faith. – 以色列总理贝京在巴以和平协议上讲话里的,后来他领诺贝尔奖的时候也说过。
    You may have the courage To look up -- Maya Angelou 在克林顿就职仪式上朗诵的诗作 On the Pulse of Morning 中的一句。
  • 爽子啊爽子

    2016-4-28 14:32:15 使用道具

    非常棒 加油 楼主
  • dingye

    楼主 2016-4-28 14:55:16 使用道具

    在那个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这种多媒体交互光盘的吸引力是相当大的。像 Encarta 百科全书,就是我的 WWW 啊,有什么事不明白就跑那里面查查。除了各种各样的文章,有音频、视频、动画、交互游戏,非常有趣。Encarta 是属于 Microsoft Home 系列的。 Microsoft Home 这个系列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交互软件,并且大部分的受众都是美国的小朋友们,内容简单有趣,所以最初词汇量还不是太大的时候,玩这类软件比较多。其实说是小朋友,应该说不是特别小的那种。微软还有个 Kids 系列,更简单更生动一些,比如:

    How the Leopard Got His Spots 多媒体交互式故事书,或者说绘本,除了动画、朗读、各种游戏之外,最好玩的是里面的好多生词双击之后,有图片或者动画来解释。可以说是专为小朋友们打造。
    Explorapedia 幼儿百科全书!这个真的是不错,分 People 和 Nature 两张盘,自然社会各个方面均有涉及。里面文章好像都有音频,最绝的是,音频都是小孩子录的。当然,还有各种游戏和有趣的东西
    The Magic School Bus,动画改编的教育游戏,根据科学知识来解谜,我只有一个海洋的,总共好像总共有八个。
  • dingye

    楼主 2016-4-28 18:12:10 使用道具

    而 Microsoft Home里面界面活泼,肯定是给小朋友看的有:
    Ancient Lands,讲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三大文明的。
    Oceans 讲海洋的各种趣事,生物啊、传说啊一类的。
    Dangerous Creatures 讲致命的危险生物,像蛇啊、豹子啊一类的
    Dogs 讲小狗的
    Musical Instruments讲各种乐器的
    500 Nations 讲印第安人各部落的,还请了凯文科斯特纳当主持人,因为他出演了《与狼共舞》
    World of Flight 讲各种飞机的
    Dinosaurs 讲恐龙的
    Isaac Asimov's - The Ultimate Robot 讲阿西莫夫的,里面还有很多机器人原理之类的相关知识
    Composer Collection 三大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的生平、作品等,可惜这个没有,只是听说过,一直没搞到。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Microsoft Home 系列和 Kids 系列: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i5Nd9sh 密码: n6t3
    Encarta 96 Intro – Encarta 96 的导入画面。
    500 nations -- 500 Nations 的演示,我十分喜欢这张盘进入界面时的音乐,相当有感觉。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 Lakota 的部落,他们的首领 Crazy Horse 大战之前高呼“Today is a good day to die”,然后带领勇士往前冲杀。后来打魔兽,有个无敌的作弊码就是 IT IS A GOOD DAY TO DIE ,他们这个部落名字挺有意思,还有个首领叫 Sitting Bull 的,也是相当有名。说起来其实美国白人对自己历史上干的那些坏事,反思还是挺彻底的。
    Encarta Mind Maze – 这个视频先大体演示了一下 Encarta,主要展示了里面一个叫 Mind Maze 的游戏环节。那个 Mind Maze 我也挺喜欢玩的,就是里面文学类的题老答不对,对于我来说太难了。
    Explorapedia – 这哥们玩地相当溜,是他小时候的大爱。我这个玩的不多,当时打开一看是小小孩玩的就没太看,今天用虚拟机看了一下,挺好玩的,也能学到东西,我当时怎么就没好好玩这个呢。
  • 玲珑山人

    2016-4-29 02:20:33 使用道具

    看图识物也很受小孩喜欢
  • 清雪之韵

    2016-4-29 05:27:33 使用道具

    楼主对英语的认知非常深刻,谢谢分享!
  • dingye

    楼主 2016-4-29 06:35:44 使用道具

    说到看图识字,有个网站是相当不错的,有声音,语言种类还很多,有美式英语,还有英式英语!
    http://www.languageguide.org/
    除了单个的词之外,还会告诉你概况性的词,比方说 Norway,还会告诉你 Scandinavia,告诉你 Nordic countries。
    在设定里可以选难度,还可以进行 Listening Challenge 和 Speaking Challenge。很适合学习那些日常生活中要用到的词汇。
    特别适合想在家里跟孩子进行英语对话的家长进行学习。在体制下学习的英语,不是活的。这么说的意思就是,哪怕是英语专业出来的,几乎很少涉及每天都在说都在用的词汇,因为书面语里用不到。这也是大家老觉得张不开口的原因之一,因为你不知道眼前这个东西用英语该怎么说!
  • dingye

    楼主 2016-4-29 18:21:02 使用道具

    还有语言难一些的:
    Cinemania 电影大百科,这个我当年很喜欢,不过现在有 IMDB 了。
    Art Gallery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品,包括画家生平
    Music Central 音乐大百科,音乐人、专辑等等,主要是流行音乐,我还有张别的公司出的古典音乐大百科,也相当不错。
    Complete NBA Basketball 这个是 NBA 大百科
    Complete Gardening 园艺大百科
    Wine Guide 酒类百科
    Julia Child: Home Cooking with Master Chefs 跟着大厨学做菜
    Multimedia Mozart: The Dissonant Quartet 多媒体莫扎特

    每次去买碟都跟老板问 Home 系列还有没有别的了,因为我每次都认准一家,所以老板都很优惠,很照顾,专门帮我从各处搜罗 Home 系列,慢慢地就攒了这些,相当不少了。我估计很少有人会比我攒的全。光 Encarta 我就好多不同年份的版本。不过,Home 系列有些盘看得不多,后来词汇量上来之后,主要就是看 Encarta 了。我属于那种兴趣广泛的,小时候就很爱看《十万个为什么》,翻过来覆过去的看。那时候书没那么丰富,我看的那个版本第一句话还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呢。有的时候,资源匮乏也有好处,人可能会更专心点吧。因为对什么都感兴趣,所以百科全书就相当对我的胃口,随便翻出篇文章看看,有的时候用随机功能,让软件自己找一篇。总之,那一两年阅读量是相当大的,并且涉及的学科门类十分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