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jiang319

    2016-6-3 21:54:2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jiang319 于 2016-6-3 22:04 编辑
    dingye 发表于 2016-6-3 21:18
    其实楼主打这么多字没什么用,至少对于某些人没用。在 Quora 上经常看到一种说法,就是人其实是用情感和直 ...

    让你去淘宝京东当当查下,数据摆在那里的,远多于英文原版的中文技术书印来不都是给绝大多书人看的吗?这个事实 胜过你拿个人当例子吧。就算你只看英文,就可以认为大家都看英文的?或者看中文的就都我这个眼界?这才看点英文书就这么牛气哄哄啦,呵呵~,拜托。
    还有,不带人身攻击,你就不能好好发言了,是吧,呵呵。


  • 瑞希妈

    2016-6-3 22:12:42 使用道具

    嗯,说得非常对。认识又清晰了不少
  • MamaGo

    2016-6-3 22:36:09 使用道具





    我沒在台灣的露天,雅虎買過書,也沒有在淘寶,東京,當當買過書.
    網路世界在哪買,選擇多,方便,便宜,我就在哪買!
    最近三年來我幫小孩在Amazon買了超過200本電子書.

    口說無憑,這是我2015年digital orders的一小角:

  • 陪伴成长

    2016-6-3 22:53:57 使用道具

    只吐槽一下 路虎 。

    还记得,ORT Level 5 的 Camping Adventure 中,那个农夫家的车就是 路虎 (Range Rover),真的很难养吗?还是中国国情?

    举这个例子的,不只是 英语观 问题了,价值观 也。。。

    呵呵,你们开心就好!
  • jiang319

    2016-6-3 23:10:14 使用道具

    MamaGo 发表于 2016-6-3 22:36
    我沒在台灣的露天,雅虎買過書,也沒有在淘寶,東京,當當買過書.
    網路世界在哪買,選擇多,方便,便宜,我 ...

    你可知,中国大陆百姓还是在淘宝京东当当和家附近的书店买书,而且大多都是中文书?
    我在这里回帖,也不是跟谁比高大上,只是表明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人大多还是用中文书作为学习资料,包括像计算机技术类书籍。舍弃可以选择的中文资料而去“使用英语”,舍弃自己的优势母语,选择半生不熟(没多少人敢说自己多么熟吧)的外语,效率上大打折扣,这个折扣就是养路虎的成本。


    顺便问问精英们,莎士比亚的诗,如果我读中文版,你们读英文版,结果是啥呢,呵呵~,可能理解程度也会大打折扣吧,这不是成本是啥?

    再说了,其实读英文书也不代表就高大上,不要老觉得高人一等,一门手艺一个工具而已。

  • 陪伴成长

    2016-6-3 23:46:23 使用道具

    看过一个笑话:话说古代有三个农民干活之余休息闲聊,躺在草地上,望着悠悠白云,一个就说:“如果我们能当上皇帝那该有多好啊。”中间一个也说:“是啊,不知道皇帝过的是怎么样的生活。”另一个则肯定地说:“嗨,还用问么,人家皇帝肯定是天天白面馒头管够,锄地用的也是金锄头!。”
  • high5

    楼主 2016-6-4 02:33:23 使用道具

    jiang319 发表于 2016-6-3 23:10
    你可知,中国大陆百姓还是在淘宝京东当当和家附近的书店买书,而且大多都是中文书?
    我在这里回帖,也不 ...

    您说的非常正确,读英文书也不代表就高大上,不要老觉得高人一等,一门手艺一个工具而已。
    能读英文书真算不上什么的:)


    接着上面的话题哈,我个人很赞同您的想法。
    其实国内的外语教育应该这样,
    有兴趣,学的好,且目标高的一群人,可以让他们有空间,自由去学。 就像我在帖子中说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最后能成为好的翻译(翻译各种书籍资料),好的字幕员(给大家翻译大片什么的), 好的留学生,好的海归。。。。
    还有一群人,对英语没兴趣,也没有目标,孩子也不想学。 那就不用花钱,花精力硬要孩子去学了。 有这个钱,时间和精力,学一些孩子感兴趣,有热情的科目,项目,或是知识, 那多好呀。
    所以呢,我国的外语教育系统,其实可以参考美国的做法,外语作为选修, 高考的外语可以是选考。 考过的话,可以免修大学的外语课程。
    各大学招生时,可以对外语有要求, 大学毕业标准,也可以对外语有要求。 比如,常春藤联校, 对高中生的外语要求,是高中阶段需要学够3年外语课程。 美国不少大学,毕业时需要修够2年的外语课程等。
    这样一来,大家选择的自由度就放宽了。 认为外语重要的,就多花时间,精力和钱去学。 认为已经够了,不需要的,就不用学了。 很简单明了的一件事情哈。 既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教育经费, 也给了大家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时间。


    其实,就是2句话,教育部在教育上多点无为;家长自己心里有个谱,找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方法。


    对于上面说到计算机资料啊,书籍什么啥的,也真没什么好说的了哈。 只可惜这些计算机语言都是英文的,真该翻译成中文的。






  • 陪伴成长

    2016-6-4 06:13:23 使用道具

    在英语教育分层的问题上,我不能同意 High版 您的观点。以中国区域之间教育差距之巨大,如果推广这种教育分层,必然导致教育落后地区的英语学习的巨大退步。

    虽然大家近年来诟病中国的英语教育,但是这么多年来,中国教育体系确实培养出了符合现实要求(能够阅读和简单写作)的人才。只是因为对外交流的发展,大家才开始重视听说。这本身是英语环境的问题,而非教育的问题。

    如果大家有兴趣研究一下民国时代的教育(或者部分地区的教育?),会发现英语真不是个问题。因为很多学科直接是英语上课的,这也是当时的现实需要。现在真正缺少的,是英语教育的学科化,让学生真正能把英语用起来。

    其实,没有觉得英语不重要的人,只有学不好英语,觉得性价比低的人。学术前沿(几乎?)都是英文的,等哪天中文成为美国的必修课,英语是选修课的时候,也许才需要讨论英语的重要性。
  • high5

    楼主 2016-6-4 06:52:36 使用道具

    回复楼上

    嘿嘿,我就知道,只要抛出我上面的那个放权无为的观点,一定会有人说,落后地区孩子的英语会下降的问题,继而又是教育不公的话题。

    So, 下降又如何呢。 你没听上面同学说吗,反正95% 的人,即便花钱花精力也是学不好, 那又何必硬逼着去学呢。
    尤其是落后地区,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根本用不上的英语,不是很浪费吗?

    除非能用上。 能用英语获取他们所需的知识,能用英语改变他们的山村,使他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好。印度在这方面有不错的尝试。
    好几年前,他们就在尝试制作100美元一台的电脑,然后分发到穷困地区。 让那里的孩子,可以通过网络学习。 网上的学习资源,部分为英文的。 这样一来, 孩子们可以通过用英语学习课程知识来提升英语。

    民国时期的英语教育,就是英语来上数学课等课程
    孙复初先生说:英语教育难题曾是解决过的问题


  • 陪伴成长

    2016-6-4 10:24:4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6-6-4 10:26 编辑

    回复楼上。

    “So, 下降又如何呢。”  在目前的环境下,这不仅仅是教育不公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问题。

    如果仅仅用用不用来评价,某抬杠的早就说过了;“数学也用不上,那为什么数学要学?”

    个人以为,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用不上的问题,而不是用不上就不学的问题。

    民国教育,后续再更贴。
  • high5

    楼主 2016-6-4 11:52:04 使用道具

    回复楼上:
    数学用不上吗,不会吧。 高中的一些东西可能会用不上,但之前的,很难想象会用不上呀。
    数学能力和语文能力,是最最基础的两大能力,是必修的。

    外语是否必修,最好将教育不公,和是否能用上分开说。

    边远地区的英语教育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我个人的了解是,没有老师。
    教育公平,我个人觉得无能为力。

    几年前看过几篇文章,是有关德国人卢安克在边远地区支教的文章。他跑到这个地方,不教英语,也不教德语, 他去教数学(我记得是哈), 然后带着那些孩子用学到的知识做了几个项目,其中一项是修缮村里的道路。 我个人很认同这个思路,孩子们学到的东西,可以用来改变他们的环境,使他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好。
  • dingye

    2016-6-4 15:49:55 使用道具

    其实我觉得楼主用路虎来比喻,还是不够贴切。我觉得还是用自行车和汽车来比较的好。英语掌握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是有汽车了,再往高里走就是瑞虎和路虎的区别了。而这个一定程度就是能否真正使用英语。

    比方说编程吧,计算机行业其实是最需要用英语来阅读资料的行业。首先,你能看到的中文计算机书基本上已经算不上是最新的技术了,计算机行业的信息时效性非常强,一部书英文版出来,市场反响好,然后决定引进,翻译、出版,多长时间过去了,已经没有时效性了。更何况大量的书根本就没有中文版。其次,翻译质量问题。计算机方面的书大多都是找在校大学生快速翻译的,有些连校都不校就直接出版了,质量方面文字方面都不咋地。原版里说的清楚明白,结果翻译地晦涩难懂,这种事情屡见不鲜。至于说什么“编程书籍资料市面上中文比英文多一百倍不止”,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上美亚上买本电子书,推送到 Kindle 上比你拆个快递都快。作为一个程序员,能够无障碍用英文来看资料学习知识,跟只能用中文来学习的相比,那就是有没有汽车的区别。

    有车没什么了不起,比骑车的也并不高贵,并且话说回来现在这时代有个车太普通了,就像是对于英语有一定掌握一样,没人会觉得是个多大的事。但是,骑车的非说开车有什么好,出去自驾游万里行肯定是我们骑车的跑地快,那就纯属逗逼了。

    我觉得比较低水平的使用英语呢,就是能无障碍阅读专业方面的资料。自己的专业,都有一套本专业的语言、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你应该很熟悉,所以专业书籍应该是相对容易阅读的。就说编程吧,我毕业之后头几年就是干的程序员,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英文资料获得的,当时真没觉得计算机方面的英文书有什么难懂的,语言都很直白,作者的行文也都很符合我的口味,从来看不到很复杂的句子,有时候比较一下,就会觉得英文计算机书比中文译本讲得要好要透彻。我的专业也不是英语,只是在大学里英语方面自己下了点功夫而已。后来我手下新招的那些程序员,英语底子差不多的,也都能做到无障碍阅读英文编程资料。所以,我觉得无障碍阅读专业方面的资料就像瑞虎,真的不算难,大家基本都买得起养得起。

    再上一档就是能读科普书和简单的小说,能够自如地使用英文来查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能够看懂无字幕教学视频,能看英剧美剧,能看纪录片电影,影视不一定无字幕,有英文字幕辅助也可。我现在就是喜欢开英文字幕,虽然不是老看字幕,有的时候还是需要确认一下,有的时候个别词也想不到听不出来。有的时候看 3D 电影,我会用头戴显示器看,会关字幕,但是两个小时下来就会觉得很累,因为长时间精力集中,有个别地方还会听不明白。那你说英文字幕和中文字幕有什么区别?区别大了。中文字幕其实干扰很大的,最大的问题是字幕是中文的,声音是英语,这个不同步本身就是干扰,汉语和英语语序还经常不一样,翻译有出入的话,你还会分心去琢磨他翻译地对不对,并且有些话甚至根本就没法翻译。我觉得用英语多用些年,自然而然地应该能够达到这一挡,这一档算是途观吧。

    而能够真正“欣赏”英语语言文学,像比较晦涩的小说以及诗歌等等。能够像中文一样流利地对话,能够写出很有文采的文章。影视自不用说,完全不需要任何字幕,并且连脱口秀这样的节目都能乐在其中,这一档的水平大概就是 near native 了吧,这样才能算是路虎吧。其实被动能力都还好说,听和读能力一旦上去了,不容易退步。主动能力才是真正需要去维护的,说和写如果长时间不用,就会锈蚀掉,这个才是需要养护成本的。不过好在主动能力退步之后,再捡起来也不算难。所以,我觉得对于我的孩子,最现实的可期待结果也就是 Passive speaker 的水平,就是说被动语言能力几乎等同母语人士,看影视完全没问题,不用字幕,看书,一般的小说,科普类也没问题,能享受其中,而说跟写,也就是主动语言能力可能由于环境,特别是社区语言的关系不是太好。但是其主动的语言能力在适当的条件下,比方说到国外留学,能够通过语言环境的浸泡恢复或进步至 near-native 的水平。我觉得这就很不错了。

    瑞虎也好,途观也好,路虎也罢,虽然档次有差别,都是车,都能代步,跟没车那是有本质区别的,而现在这个时代,没车还真不是那么方便,有条件还是买辆车吧。
  • 木鱼

    2016-6-4 18:28:48 使用道具

    dingye 发表于 2016-6-4 15:49
    其实我觉得楼主用路虎来比喻,还是不够贴切。我觉得还是用自行车和汽车来比较的好。英语掌握到一定的程度之 ...

    哈哈,是的。如果一个程序员连英文的编程书都看不懂。我只能说,他是蓝翔毕业的。
    原因吗,如果你看过中文版的编程书就知道了。

  • high5

    楼主 2016-6-6 03:27:20 使用道具

    认识决定行动。

    本帖的目的,是仅仅对那些已经完成初步启蒙,完成了learn to read 阶段的孩子,如果需要向进一步提升的话,我这里给出我的思路, 或者说是一种解决方案,您要是认同, 我们可以进一步详细探讨read to learn 的几年可以怎么进行。

    至于那些认为持有:
    1, 流利使用英语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2, 如此用英语是本末倒置
    3, 根本不用费力气学英语
    4, 跟着学校系统走,英语就够用了
    等等思维的同学,本帖不是为你们所开。 因为本帖所说的内容,跟你们不在同一个频道, 请绕行,谢谢。
  • adachi123

    2016-6-6 10:38:26 使用道具

    仔细从头看到尾,非常精彩!!!
    谢谢各位大神的分享,感觉在这种碰撞中,自己的思路和方向清晰了,非常感谢各位!
  • 忘忧小草

    2016-6-7 07:47:33 使用道具

    high5,讲的太棒了,给我们很多迷茫的家长一个精准的解答,多谢
  • doris_luyan

    2016-6-7 09:48:48 使用道具

    语言就是工具,有了语言最为基础才可以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一旦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前沿的文献还是很多来自国外~
  • 陪伴成长

    2016-6-7 11:34:0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6-6-7 11:36 编辑

    终于有时间,来继续回复41#。

    首先,我的观点如下:
    1. 如果仅仅从”用不用得上“的角度来讲,如果学太多英语(本质而言是语言,中文和英文只是语言的载体)没有用,那学太多数学也没有用。
    2. 真正的边远地区的教育问题,不是没有老师,而是和其他地方一样,学的东西用不上。

    -------------------------------------------------------------------------------------------------------------

    关于数学,各位家长(排除在校学生)不妨问问自己,如果仅仅作为知识而言,自己现在还会用多少?

    就我的观察,除开专业人员(主要是做设计相关工作的人员,这个比例其实不高)。大多数人实际可能用得多的,也就 加减乘除 法(而且还有 计算器 和 Excel ,复杂的还可以上网查)。数学真正学习的是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仅仅讨论用得着的数学知识,确实不需要太多。

    反过来看英语,除开专业人员,大多数人在工作之后实际可以用得很多:看外文书、看国外影视作品、上国外网站、海淘、国外观光旅游。。。问题是,当大家真正想用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没法用。

    就我的观察,真正抱怨自己数学学得不够多的,真是少见,主要都是无法辅导子女做家庭作业;而仅仅觉得(仅仅只是觉得)自己英语不够好而放弃去国外旅游的,就太多了。

    简单地说,那些觉得英语用不上所以不用学的,数学更不用学习。

    -----------------------------------------------------------------------------------------------------------------

    下次有空再说边远地区的教育问题。
  • Simply

    2016-6-7 11:51:18 使用道具

    大多数国人衡量“有没有用”的标准是能不能赚钱。
  • high5

    楼主 2016-6-7 11:51:30 使用道具

    回复楼上,
    这个帖子讨论到这里,好像歪楼歪的厉害哈。我仅仅是建议将英语设置成选修课程,而非必修,也就是不需要全面学英语。 觉得有用的,重要的就去修,不就完了吗?
    注意选修和不开课的区别哈。 选修课还开课,仅仅是将选课权交给学生。

    而且,我说的没有用,是指“偏远山区” 这一特定地区,请不要将这个限定条件,任意改变哈。
  • MaggieQQ

    2016-6-7 12:18:58 使用道具

    讲的真到位!
  • 红七子

    2016-6-7 14:29:26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陪伴成长

    2016-6-7 14:44:5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6-6-7 14:48 编辑

    回复50#。

    看来 High版 对中国教育体制还是不了解哈。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缺乏考试指挥棒的牵引,选修课一定会成为不修课。你的这种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

    然后,我们继续讨论“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我举两个实例,大家自己思考吧。

    实例一:数年之前,我们全家路过贵州,在黔东南某山村(够 偏远,够 山区 吧) 稍作停留。由于当地缺乏公共交通,我临时搭乘一个年轻人的摩托车到某处。交流之后发现,这个司机是一名初一学生。当谈起未来的打算时,他的看法是:在家是没有前途的,等年纪大一点就可以去广东打工了(他强调年纪大一点,而不是初中毕业)。除了非常少数准备读高中的人以外,现在学什么其实都没有用,将来都是去广东打工。

    这个观点和哪些号称不需要学英语的很像吧?

    实例二:在更久远之前,由于工作原因,我在东莞呆了一段时间,和企业有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当和企业管理人员讨论如何选择工人的时候,企业管理人员的看法是:
    1 . 对工厂工人而言,初中毕业算是高学历,很多工人都没有初中毕业证,所以初中毕业的工人是优选;
    2. 少数高中毕业的,在工厂工人这个层次来看都是人才,都有可能得到重用;
    3. 表达能力强(如果语文真学好了)的,思路清楚的(如果数学真学好了),都有可能得到重用。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有更多的收入,而是他们将有可能从生产工人变为办公室人员,劳动强度要轻松地多;
    4. 能够使用英语的非常少。对于外资工厂而言,能够使用英语的绝对是人才,一定会被重用。

    不知道那些觉得英语不重要的,不需要学英语的有何感想?

    ----------------------------------------------------------------------------

    还是那句话:自家的事情,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结果。那些觉得英语不重要的,自家不学就好了。


  • 陪伴成长

    2016-6-7 15:14:5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6-6-8 12:21 编辑

    顺便把关于民国英语教育的更新掉。

    首先把 High版 之前 连接里的内容抄过来,大家看看:

    曾任清华大学外语系副主任的孙复初教授指出:“英语教育难题曾是解决过的问题”
    “我的父辈们,他们以前也没有受过什么新东方的培训,一接到出国通知直接就走了。北京中关村地区很多高校那个年代的老教师,大都有过出国经历。他们上清华、 北大时,并不上英语课,我父亲是如此,我的很多师兄由于历史原因在大学也都没有受过英语教育,都是中学的底子。这样的例子很多。”

    “那时,每天早上校园里一片朗读声,老师要求我们用英语写日记、写作文。还有的课程用英语教材,或者用英语讲。我们有时做数学题都能用英语做。上大学以后,我们都能用英语做作业。
    我是上世纪50年代上清华的,班里也不全是沿海地区来的,相当多的同学从四川、贵州等内地来,他们的英语同样很好。没有哪一个看不懂英语教材或听不懂英语课。那时也没有“快译通”什么的,收音机都是电子管的大家伙。
    这些都是事实,不信可以到周围很多学校调查一下。
    所以我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英语教学问题是已经解决了的,不是说我们没有解决。”

    --------------------------------------------------------------------------------

    以前参观 “宋庆龄纪念馆” 时,看里面有其中学时的学习资料,包括 教材、作业 和 考卷 等等,大量内容都是英文的:书是英文的,作业是英文的,考卷也是英文的。然后才明白那个时候人家都是用英语学习知识的。后来再看到相关文章,原来并不仅仅上海是这样,其实那个时候全国都是这样(可能不一定是所有地方)。这就是“学科英语”,或者英语的"学科化"。

    再看看现在,经过多年教育的人们,却说“绘本语言太难,DORA 语速太快。。。”。如果那个时候的学生能来到现代,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归根结底,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几十年中国并不需要和国外进行全面的交流,所以英语只是一门普通的科学学科而已:上课、做作业、考试,这就是全部。

    其实,过去几十年大家也英语也没有什么意见,甚至对初中才开始学英语也没有什么意见。就像现在也没有看到刚生下来就启蒙奥数的一样。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的发展,大家突然发现,自己学习了几十年外语,看到老外打个招呼都不会,这不就是“皇帝的新衣”吗?于是开始口诛笔伐,开始讨论是否有必要学习英语了。

    简单的说,我们的英语是学得太少,而不是学得太多。民国时代的英语教育其实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了:为了和世界更好地交流,英语的“学科化”是完全现实可行的道路。

    我个人也认为:对现在的中国而言,英语教育的“学科化”,而非英语教育分层,是中国英语教育改革成功的必然之路。

  • walciebmw

    2016-6-7 16:34:31 使用道具

    哈哈,说个我家“用”的例子,小家伙爱打minecraft,这个游戏官方出了一套书,可目前还没有中文版,这时候咱们英文就用上了,直接看原版呗,结果研究得比他们班“高手”知道的还多了,得意中。。。。。

  • high5

    楼主 2016-6-8 06:54:38 使用道具

    回复53楼哈:)

    当然不是仅仅的将英语等外语课程设为选修就完事了。 这样就有点甩手大掌柜的感觉了。你看美国,外语就是选修课,但是从小学到大学,各种外语沉浸式学校, 各种外语课程,一点都不少。 各个层次选修外语的人数也不少。 虽然没有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但是他们有大学指挥棒:)

    什么是大学指挥棒, 就是站在大学或是专业的角度来看外语这门课程。 如果该大学认为,本大学要培养国际型人才,凡是在高中修满3-4年外语课程的,或是达到某种语言能力的,本大学优先考虑。

    这样一来, 凡是认为外语能力重要的,或是决定将来上某些有外语要求的大学的,会积极选修外语课程; 而凡是那些认为,外语没那么重要的, 就可以不修外语课程,将精力用于其他课程和专业。 这样是还母语中文以她应有的位置。 解除全民学英语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大学取消毕业需要外语达标的做法。 在大学开2-3门全外语教授的专业课程, 不仅解决英语问题,使学生达到看外语教材,research paper, 听外语课程的能力,同时这几门课程也能和国外同步。

    我的意思,是全面放开, 有需求有能力的就上。觉得没必要学的就不学。不要大家都绑在一起, 谁的潜能也发挥不出来。这才是极大的浪费呀。

    这样放开后,要学的,就要像民国时期那样,标准全面提升。 不能像现在这样,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学了十几年,词汇量才5千多, 干什么都不够。外加又聋又哑, 真是杯具。

    如果能放开,那些 母语中文如何重要 等等言论就不需要再强调了。 母语中文永远是必修占主导的课程。 外语就是选修课程。 位置摆正,关系理顺。


  • 小无双

    2016-6-8 07:52:40 使用道具

    我同意high5说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是必修,英语作为选修,进行分层次教学。各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定目标,定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资源。
  • sydpp

    2016-6-8 08:35:58 使用道具

    学英语是为了将来用英语,而不是一直没完没了的学下去,到了使用英语的阶段还要什么养护?
  • puyuying1

    2016-6-8 10:55:40 使用道具

    可是要到用英语的第二阶段谈何容易?我们学了十几年英语,不也没能到这个阶段吗?因为习得的路途太漫长,而最终用到的机会又不是太多的话,很多人会半途而废。其实这才是学习外语最大的障碍吧。
  • high5

    楼主 2016-6-8 11:14:55 使用道具

    回复59#
    我们学乐十几年英语,还不能使用,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教育系统整个思路就不对。 就是因为它低效, 所以,才建了这个爸妈网,在这里探讨一个高效的英语学和习的平台。 就目前看来,达成第一阶段,顺利进入第二阶段,爸妈网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成第一阶段已经没有什么悬念。 论坛上已经有大量的孩子完成第一阶段,进入 read to learn 阶段。

    第二个障碍,是使用的机会太少。 应该说,不是使用的机会少,而是大家太依赖于我们现有的舒适区,而不愿意跨出去,去看更多更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