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一档就是能读科普书和简单的小说,能够自如地使用英文来查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能够看懂无字幕教学视频,能看英剧美剧,能看纪录片电影,影视不一定无字幕,有英文字幕辅助也可。我现在就是喜欢开英文字幕,虽然不是老看字幕,有的时候还是需要确认一下,有的时候个别词也想不到听不出来。有的时候看 3D 电影,我会用头戴显示器看,会关字幕,但是两个小时下来就会觉得很累,因为长时间精力集中,有个别地方还会听不明白。那你说英文字幕和中文字幕有什么区别?区别大了。中文字幕其实干扰很大的,最大的问题是字幕是中文的,声音是英语,这个不同步本身就是干扰,汉语和英语语序还经常不一样,翻译有出入的话,你还会分心去琢磨他翻译地对不对,并且有些话甚至根本就没法翻译。我觉得用英语多用些年,自然而然地应该能够达到这一挡,这一档算是途观吧。
而能够真正“欣赏”英语语言文学,像比较晦涩的小说以及诗歌等等。能够像中文一样流利地对话,能够写出很有文采的文章。影视自不用说,完全不需要任何字幕,并且连脱口秀这样的节目都能乐在其中,这一档的水平大概就是 near native 了吧,这样才能算是路虎吧。其实被动能力都还好说,听和读能力一旦上去了,不容易退步。主动能力才是真正需要去维护的,说和写如果长时间不用,就会锈蚀掉,这个才是需要养护成本的。不过好在主动能力退步之后,再捡起来也不算难。所以,我觉得对于我的孩子,最现实的可期待结果也就是 Passive speaker 的水平,就是说被动语言能力几乎等同母语人士,看影视完全没问题,不用字幕,看书,一般的小说,科普类也没问题,能享受其中,而说跟写,也就是主动语言能力可能由于环境,特别是社区语言的关系不是太好。但是其主动的语言能力在适当的条件下,比方说到国外留学,能够通过语言环境的浸泡恢复或进步至 near-native 的水平。我觉得这就很不错了。
让你去淘宝京东当当查下,数据摆在那里的,远多于英文原版的中文技术书印来不都是给绝大多书人看的吗?这个事实 胜过你拿个人当例子吧。就算你只看英文,就可以认为大家都看英文的?或者看中文的就都我这个眼界?这才看点英文书就这么牛气哄哄啦,呵呵~,拜托。
还有,不带人身攻击,你就不能好好发言了,是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