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英语启蒙---由泼水贴引发的思考
首先,我觉得泼冷水贴非常好,越是有不同的发声,越会引发人的思考。其次,我也回顾一下几年下来,越来越深刻的体会:英语启蒙的目的是什么?
我自己给孩子启蒙的目的,可归纳为非常简单一句话:让孩子多一种乐趣。
当孩子发现这门语言带来的乐趣后,这门课程(用学校的术语)就不再是需要下苦力、费脑力、枯燥的、需要攻克的关卡,而是愉快的体验。
回想我们上学时,即使是在功课非常繁忙的时候,我们谁不会挤点时间出来,偷偷地看看小说、电视剧、玩玩游戏?这些活动算是在学习?还是在娱乐?这些时间的付出,会影响到我们的主要功课吗?
当英语启蒙达到了一定程度,孩子们还是可以看看小说、电视剧、以及玩游戏,只不过载体变成了另一门语言。
坛子里爸妈们的启蒙,有很多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只要方法得当,比如跟着High版的套餐表,以及盖妈的阶段图,3-5年即可小有成就,而每天花的时间不过30分钟左右。
再看看其他兴趣班:乐器、运动、美术,如果父母或教练操作不当,到了后期带给孩子的,常常并不是乐趣,而是负累。
所以,综合看来,多一门语言给生活带来的乐趣,至少比有些兴趣强很多。不过要注意的是,既然目标是为了带来乐趣,那么在做亲子英语时,在启蒙时就应以不破坏兴趣为最大的目标。
启蒙期过后,能将母语和英语用到什么样的程度,要根据每个孩子自身的素质、智力水平而定了。
泼水贴的作者非常好意地提出来他的担忧,也许是看到了父母们的焦虑。不过天朝的人本身是比较容易焦虑的,越是焦虑,越要冷静思考:我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英语,以及各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说得很对,学习了 说的挺好的,的确应该静下来思考~ 说得挺好的。兴趣第一! 新人一枚,H5的套餐表和盖妈的阶段图哪有得看? 本帖最后由 oranje 于 2016-6-12 06:07 编辑
我一点儿不纠结要不要给娃儿启蒙外语或者为什么学外语或者学到什么程度。顶多纠结下英语学好了学什么。也没啥好纠结的,我懂法语,法语应用广泛,所以自然是法语。像我这么大的父母如果外语好,应该享受到过英语(其他外语)好的红利。比如,我本科一毕业就能去美国工作,在世界TOP university里拿几个学位,欧盟实习,法国大国企工作,外派回国.....
刚到法国工作,巴黎佬们开始一直以为我不会讲法语,肆无忌惮在我面前法语八卦,聊天。直到有一天,我实在被逗乐了。他们说,你懂法语啊,我说,你们没有问过我啊!
英美国家的人多语言的少,中国多语言的人少。但是欧洲大陆上,多语言的成把抓。我很多朋友会7、8种语言,其中包括一种亚洲语言:日语或者中文。问他们为什么?回答是:交流需要。用人家的语言才能真正了解对方,不管是去爱他,恨他还是只是做生意。
我老公PKU毕业,没有任何海外经验,英语水平就是PKU硕士的一般水平吧,读不错,写能写点儿,到了说就差点儿意思。在国内他那行做得也算风生水起吧。不过一旦到了要跟外面交流就会自己觉得缺点儿啥。所以曾经他们出差在国外,他们的翻译搞不定,找我替他们搞定的事时有发生。质量差的翻译还是挺多的。所以,我家娃儿英语启蒙我老公很支持,现在也很惊讶两个娃娃英语程度。不讨论什么严肃话题、专业话题的话,比他强很多。
所以,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呢?多种语言,你能看见的世界就多一些。拿我朋友话来说就是:用人家的语言才能真正了解对方,不管是去爱他,恨他还是只是做生意。
要是真的觉得一口破英语在外企活得很好,那就继续满足去吧。人家背后怎么说反正你也听不到。玻璃天花板估计你也看不见,反正大家都politically correct.
语言这玩意儿没多难学,只要方法正确,很好学的。比数理化简单多了。那点儿边角料时间就够了。比如:在同事都在午休时,我在巩固法语,同时学日语。
恩,英语确实比数理化简单多了。
只有花的时间够了,每个孩子都可以学好。
学啥都要花时间,其实,就是自己找平衡点了。
分出那些是重要抓的,那些是次要抓的。 我们目前就是每天平均30分钟,周一到周五早饭前搞定,止烧() 谢谢楼主分享! 做父母的一定要有思路,不能焦虑 看看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