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anxuanie 发表于 2016-9-17 16:40:28

如何做读书笔记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ie 于 2016-9-17 21:38 编辑

儿童读书,最初都是自由阅读,不用写读书报告,不用回答问题,想读就读。但到了一定阶段,就应开始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东晋葛洪说:“抄缀众书,撮其精要,用功少而所收多,思不烦而所见博。”叶圣陶先生说:“终身写作读书笔记,便将受用无穷,无论应付实务或研究学问,都可以从笔记方面得到许多助益。”做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还能培养扎实的研究、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我们阅读时最容易漫不经心,忽略掉重要内容,读过之后也会很快遗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时候抄写或者摘录文章内容,要比没有目的的“乱读”印象来得深刻。丰子恺先生曾谈到他读书时的苦恼:“倘教我闲坐在草上花下或奄卧在眠床中而读知识学科的书,我读到后面便忘记前面,终于弄得条理不分,心烦意乱,而读书的趣味完全灭杀了。”所以丰先生不得不用一个笨法子,读书时一定准备好本子和笔,在书桌上埋头阅读。读到重要的地方,就在本子上摘要。读到后面,又时时翻阅前面的摘记。读完之后,便抛开书籍,将笔记上的摘要温习数次,这样知识便掌握牢固了。可以说,要想精读一本书,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将那些文笔优美、感人至深的句子抄写下来,反复吟咏、揣摩,在写作中加以引用、模仿,一定能使我们的文章焕发光彩,再也不用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为写作发愁了。此外,做读书报告,对书籍的提纲脉络、组织框架、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的深入,也为我们以后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培根曾说过:“Writing makes an exact man.”有人将writing翻译为“写作”,也有人翻译为“笔记”,都有些道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笔记与写作的关系。做读书笔记让人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准确”,进而增进写作能力。
做读书笔记,不止是照书抄录,还可以写下心得体会,激发自己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总会冒出一些思想的火花,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难免会从头脑里消失掉。我们可以随时将所感所想写在书中的空白处或者本子里,积累日久就相当可观了。古代有很多学者都非常重视做批注,比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张竹坡评点《金瓶梅》,都成为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这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
要进行研究,就不能不重视资料的积累。清代学者特别重视札记(读书笔记)的作用,据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大抵当时好学之士,每人必置一‘札记册子’,每读书有心得则记焉。”清儒反对轻率著书,提倡写读书札记来储备资料,札记遂成为一种专门的学术著作形式。清代笔记体的研究著作很多,如顾炎武的《日知录》、阎若璩的《潜邱札记》、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陈澧的《东塾读书记》等,不胜枚举。做完读书笔记后,要不时重读,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中发现不足,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是做科学研究的最佳入门方法。
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读书就有了目的和动力,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通过读书笔记消化书中的知识和思想,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经过长期的阅读、思考、写作,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因此,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必要做笔记。
总的来说,读书笔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摘录、保存资料,另一种是记录人的感想、启发和议论。当然,也可以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一边摘录一边抒发感想。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一、画线圈点法。
这是最简单的笔记形式。准备多种颜色的铅笔、荧光笔之类,直接在书上将关键的字词、句子、段落进行标记。比如,用圆圈圈出关键词,使之醒目。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要性不同的部分,也可以用不同形状的线条以示区别,如直线、波浪线等。对于重要而篇幅又长的部分,在段落旁边直接画竖线更省事。如果极为重要,可以画双竖线或加注星号、三角、圆圈等,以突出其意义。对于描写或议论非常精彩的地方,可以用感叹号表示欣赏。遇到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出。为以后查阅方便,可在段落旁边写上简洁的标题,指明大致内容。书中相同的主题或相似的内容,可以用同一种颜色的笔画出,这是分类的工作。在书前扉页或书后空白页,做整本书重点内容的索引,简略写下作者的各个观点并标注页码。可以在重要的书页中夹一张书签,书签用白纸裁成长条状,上面可以写上标题,伸出书脊之外,便于检索。当然像很多人那样折书角也行,下面折完折上面,只不过对书籍有一定的损坏。
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以后再阅读时就方便经济得多了,可以直接通过索引、书签和标记找到重点部分重温。这种读书笔记法的好处是每次重温都会对书的内容有直观的、整体的了解,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能一清二楚。缺点是因为笔记是直接做在书上的,所有资料、观点都杂糅在一起,很难进行分类归档,在实际使用中颇有不便。
二、抄录摘要法。
这种笔记的做法是直接照抄原文,不过抄录和摘要有些微不同。抄录是把原书中大段大段的句子完整地抄下来,注重原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避免断章取义的毛病。作家姚雪垠说:“我的经验是抄录原书。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我们对原书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熟读的增多会有变化。原来你摘录的大意未必正确,只有你把原书原句子照抄下来,过若干年以后你的认识发展了,再去看会发现新的意义,获得更为正确的理解。”但这种方法比较浪费时间,现在可以用复印的方法解决,而且容易主次不分,重点不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摘录则是摘抄重要的文字,采撷精华部分。读书笔记要少而精,在短小的篇幅中反映文章的精髓,这是我们平常应该多多采用的方法。
抄录和摘要最好做在卡片或活页上,每一页都加上标题,注明资料的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社或报刊名称、日期等来源。等积攒得多了,就把它们按照主题整理归类,贴上标签统一放到资料夹里,方便以后翻阅、查找。这就像一个知识的仓库,井井有条,原材料能够随时被调用并投入到生产——研究和写作——当中。它不仅为我们储备了有用的资料,还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经过日积月累,手头的资料可能已经浩如烟海,查阅起来极为不便,我们也可以把这些信息电子化,存进数据库里,用电脑来检索。
三、提要法。
提要和摘要不同,摘要是摘录具体而重要的部分,而提要是将整部书或整篇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概要的叙述,以期从整体上把握其精神。一部著作往往内容宏富,论述繁杂,读完之后容易理不清头绪,抓不住重点。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研究书籍的大体脉络、组织结构以及章节要点,进行分析与综合,写出一篇纲要式的笔记。等日后翻阅时,我们就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全书的主要内容。写提要不要求照录原文,而是要在提炼重要的论点、论据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简洁明了地写出来。这既是对知识的消化过程,同时也是研究过程。
韩愈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思是阅读历史书籍一定要记录提要,掌握纲领,对于论说性的书籍,则要分析精义,领会精神实质。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法,注重提纲挈领、融会贯通,与提要法极为相似。用提要法做笔记,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篇文章的谋篇布局、组织架构。在写作之前,先写一篇大纲,条分缕析地列出所有重点内容,就能轻松地写出文章。
四、批注法。
批注法是将笔记做在书上空白处,包括眉批、尾评、旁注等。批注法分注解和批评两种形式,注解指的是对书中的生字、生词或难点、疑点进行注释、解说,辅助读者进行理解。批评则是对书籍的写作手法、思想内涵、是非得失进行议论、评价,抒发心得体会,这种方法能启发读者的思考。历史上,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都曾运用过此方法。
毛泽东非常善用批注法读书,今天留下的很多书籍,包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都有他读书的墨迹。比如他当年阅读德国哲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就做了大量批注。书中逐句用墨笔加以圈点,打上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空白处用工整的行楷写了密密麻麻的批语,原书十万字,批语就达一万二千字。批语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毛泽东阐发自己的伦理观、人生观和历史观,以及对原著的批判与引申,少部分是对原著的简要的赞同语和章段的提要。多年以后,在谈到《伦理学原理》一书时,毛泽东说:“我当时喜欢读这本书,有什么意见和感想就随时写在书上。”
做批注要求读者有自己的见解,既要了解作者的观点,又要看到其不足之处。通过这一方法,将以往读过的书进行比较分析,融会贯通,促使人养成思考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个个思想火花,甚至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创新,也许就是在读书的不经意间完成的。
五、读后感及读书报告法。
读后感重在读书后的内心感想,一般要联系自己的知识、思想来写,有点类似于上面提到的批评。读后感可以写对整部书的看法,也可以写成片段式的随感录,还可以抄录一段原文然后写一段读后感。如果是对整部书发表感想,最好找准一个点,谈感受最深的地方。读后感在内容上不必多而全,要求有一定的深度才好。
读书报告较之读后感,更为全面细致,除对阅读材料的提纲式概括,还要有对全书脉络及重点内容的总结。对难点和疑问要进行分析,对书中提出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思考,对书籍的意义、思想内涵要有所评价。读书报告虽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也要内容充实,分析深刻。
写读后感和读书报告,要把握虚和实的关系。实就是对阅读材料的介绍、引用和概括,虚就是读者自己的反思、评价和感悟。在写作中要注意材料和评论之间的平衡,既不要只抄录原文,双耳闭塞,也不要天马行空,离题万里,要夹叙夹议,虚实结合,将读与感有机联系起来。
六、综述法。
书读得多了,往往会发现很多书的内容相似,谈的都是一个主题,只不过谈论的角度不同、观点不同。通过不断阅读抄录,日积月累,我们对某个问题便有了全面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分析、比较,写出一篇内容详实的综述。综述是科学研究的准备工作,要想深入研究某一问题,首先就必须掌握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做好综述工作,然后再进行新的探索和发现,以超越前人。综述已经是较为高级的读书笔记方式,是研究工作的入门途径,前面提到的那些清代大儒,也都是得益于这种读书方法。在学术论文中,必然要引用前人的著作,如果缺乏引用会被学界视为不读书,没有掌握研究动态。因此,摘录的整理可以让我们尽早做好资料的储备,也培养了我们研究学术的方法。
在美国,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教师会布置一些开放式、发散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某一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后,进行小论文的写作。这是带着目的读书,是最主动的阅读,艾德勒和范多伦称之为“主题阅读”或“比较阅读”。作为最高层次的阅读,也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在主题阅读中,是书在服务你,而不是你在服务书。……你在分析阅读一本书时,你就像是把书当作主人,供他使唤。而你在做主题阅读时,却一定要做书的主人”(《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种读书的方法,正是今天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
上面大略谈了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这种方法要起作用,还要靠读者的实践。读书笔记要勤做,尤其是读比较重要的书时。注意笔记要短而精,易于翻阅和检索。另外,笔记不要只一味抄书,应付了事,要多思考,这是一切研究和写作的基础。

zhenglu 发表于 2017-12-1 09:40:20

非常有用的内容。最近刚好在研究怎么帮孩子写读书笔记,因为孩子上二年级后阅读量突飞猛进,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但总感觉是在走马观花。以前一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太强调对内容的理解,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希望孩子通过阅读有更多的收获,也为将来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已经买好了写读书笔记的本子,希望和孩子一起开始读书笔记!

GUIYUAN08 发表于 2017-12-2 12:30:39

先记录一下,认真看

凤舞九天96 发表于 2021-7-27 16:47:29

先收藏记录一下,认真看

geminihero 发表于 2021-8-31 15:10:00

已收藏,要认真研读~!写得太好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做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