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使用道具
灿祥07

2016-10-13

[方法探讨] 漫谈习得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6-10-17 10:43 编辑

声明:本人文章注明是除转的外都是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别人的经验和理念只有借鉴作用,照搬不一定灵。

   
      所谓习得,就是和母语一样,只要生活在环境中,不知不觉,不用专门教,自然而然地学习得了一门语言,多是在无意识中就会了。

     
      二语习得,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指的是二语,也就是到目标语国家去学习语言,比如,生在中国,后来去美国去学英语,这是二语。在中国学英语,始终是外语,不是二语。克拉申的理念虽然和咱们在中国学英语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给咱们指明了方向。1985年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


     近年来随着论坛的发展,人们对理念的了解,资源的可得、丰富等等,出现了一大批孩子很小就把英语学得相当棒,有英语思维,语音纯正,交流无障碍,无障碍看懂英美剧,轻松读原版小说,有写作能力,早早就把英语当工具在用。。。一下子把长期困扰人们的哑巴英语给解决了。很多是基于模仿习得来进行的。


     那么,习得的条件是什么呢?一句话,尽可能的营造一种家庭的英语小环境。

一、理念最重要,是对父母的要求:就是父母要善于学习吸收一些新知识,学习先进的理念。多向一些成功者学习经验。照搬是不行的,需要父母有悟性,不断地调整。不断地研究资源,什么时候该使用什么材料,该怎么使用,如何重复。父母有高中英语水平就足够了(我也是高中水平,四级也没过)。


     在孩子启蒙期,要积极和孩子对话,那怕只是单词,词组,简单的话。。。发音不准不重要,中式表达不重要。只要有大量原版的输入,孩子会转过来的。家长对话的作用,也主要是促进孩子开口,让孩子敢于说,给孩子做榜样。要给孩子读分级读物或绘本,从亲子阅读过度到自主阅读再到自由阅读。同样,父母的发音忽略不计。我家在她自主以前就是我给读的,我的发音相当不好,她也从来没听过配套书的音频。有些问题需要父母引起注意:可理解性输入,给孩子提供的材料有一定的难度梯度,让孩子写作涂鸦。。。


     在孩子启蒙完成后,我就不和孩子说英语了。因为我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是在启蒙期,我也不是和孩子只说英语,还是汉语为主,英语只是偶尔有意识的说说,比如,说些单词,说WHAT, HOW,WHY,WHERE,WHEN,WHO。。。这些开放性的启发,来鼓励她多说。我的英语水平不行,家长和孩子的思想交流,还是通过汉语来表达,也不要过多的挤压了和孩子的思想交流。思维逻辑的发展更重要。达不到思想交流水平的家长,千万要注意。


     需要家长成为老师吗?绝对不需要。一些英语老师,认为自己初中开始学,也学得很好了,所以孩子不需要太早开始,而误过了最佳启蒙期。另一些老师,觉得孩子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自己的教,必须自己教过才放心,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如果孩子正常习得发展,很快就把父母这些英语远远的甩到身后了。我是从来不主动学习英语,我做的更多的,就是研究资源,看什么时候该给孩子提供什么了。小孩子学习,也不需要过多讲什么语法,习得就是自己在悟。研究多了,其实小孩子,很多东西在初期,是浪漫,是不教。家长英语好,有利用家长和孩子交流所接触材料的讨论,交流。我不懂英语,看上中文字幕,画面情节,用中文也可以和孩子讨论。孩子写的东西,我高中水平,慢慢百度查,也能看懂一些。我只是来了解孩子的情况,是不会纠正的,这我在另文中会说明。其实孩子写的多了,我大部分都不看。只是鼓励她。


二、对孩子的要求:当然是越小越好。越小越可以从浪漫开始,越小越好习得。

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要早:

     1、孩子大了再开始,上了小学了,时间就紧了,习得能力差了,配合性要好了,就需要采用的些有意识的学得方法了。比如背诵,跟读,死背单词,扣语法。。。采用这些方法,只是起步用,起步后果断地把这些苦逼的方法抛弃,一方面要继续用其它的学得方法,也要利用习得方法,善于利用这些无意识学习的方法。


     2、所用材料要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的年令。有些认知的,数数的,唱唱跳跳,就是很低幼孩子干的事,玩中就学会了。有些孩子大了不愿意再看那些低幼的视频了。


     3、还有时间再启蒙二外或三外,有时间搞别的东西。


     4、与母语的关系。有人主张学好母语再学英语。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母语和英语是各自发展,互相呼应。在孩子学英语的过程中,其实是有很多英语对不上准确的汉语意思,很多汉语也对不上准确的英语意思。这是很常见的。两种语言互相迁移,互相促进,孩子的词汇量是更多的,更增加了理解。随着孩子逻辑思维水平的提高,两种语言各自发展的深入,孩子慢慢就对应上了。我是反对从小搞两语互相对译,两种语言思维干扰是很大的.三岁多前,我家中文巧虎也一直在看,直到现在,一直还有听中文的音频。


     5、知识的广度。越从小开始,时间越多,越能全面地了解各方面的英语,了解外国文化。

     6、孩子的成长。英语的资源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西方的资源更适合孩子的成长,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影响比孩子学英语本身的作用更巨大。

    7、孩子越小,习得对天赋的要求越小,就象每个人都能学会母语一样,即使是脑子有点问题,也会说母语。孩子越大,天赋差异越大,越需要天赋。我不否认有语言天赋的人存在,60岁也能学好一门外语,但是,并不能说,60岁开始学也可以,对大多数人是不行了。个例没有意义,说的是成功率。六岁前,和九岁后开始启蒙,肯定是有差异的。有研究表明,即使是10岁后出国,可能孩子在语言上很难达到母语的水平,小差错老发生。(找不到原话了,再找到补上)。发音肯定也是越小越好。辩音也是,这个库尔博士的试验已经证明了,自动辩音的能力在半岁后就慢慢减少了,在一岁就不自动统计了,此后再学,就要加进情感,意愿等因素了。萧老师发过的,找链接http://www.ebama.net/thread-107202-1-1.html       视频链接:http://www.le.com/ptv/vplay/20789939.html

   8、多一种语言,就是多了一种思维,一个东西有了多种表达,孩子的词汇量会大大增大。

  9、大童起步和小童起步有很大不同。小童,比较容易接受模糊的东西,还敢用,敢试错。大童起步,就必须要弄清楚各个词的明确的意思才行。这点好象是漏屋提到过。我赞同。

     三、方法。方法一定要相对正确。如果是低幼孩子,一定“习得为主”是最好的方法。习得是无压力的,快乐的,无意识为主的,无痕的学习,在玩中就学到了。我甚至主张一心二用。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句话是人们常说的。我不太赞同这句话。我相信有最科学的方法。有人只试过跟读或背诵,就说这是最适合他们的,更科学的方法,试过吗?只是有些孩子那些方法对他们来说不难,还能取悦大人,何乐不为呢?其实打心底里,并不一定就喜欢,我相信,没一个孩子喜欢见什么跟读什么,见什么背什么的。除非是特别喜欢一个东西,就想模仿,就象很多孩子就喜欢冰雪奇缘一样。


     孩子,尤其是越低幼的孩子,就喜欢重复,以致于重复到大人烦的地步,他们还想重复,以致于当视频或音频突然停止,他们立马能背出来。达到了背诵的程度,这种的背,也是无意识的,并且不是别人强加的,这种和以背诵为方法的学习是本质上是不一样的,也是习得和学得的区别。

坚持。其实,坚持是态度,任何东西,想要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但是,最好的,还是在方法相对正确的情况下坚持,这才是最好的。当然,也有方法相对偏一些,最后也成功了,我想,还是会有一些副作用的,需要再经过一些纠正才行。我是不赞同给孩子过大压力、打骂孩子、过于逼孩子的手段的。我不赞同以损失亲子关系来换取成绩的进步,终究是要还的。

     “反对刻苦训练”,如果一个孩子,过于刻苦,那一定是方法有问题,或者这个并不适合他。怀特海早就总结的很好了。无论干什么,都要经过“浪漫,精综,综合。”才是最好的。习得为主,就是一个浪漫的过程,就是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那些宣扬“请严肃地告诉孩子:学习肯定是辛苦的”是些不懂教育的人。不论中西,取得成绩的人,一定都是努力过的。但是,一定要看清楚,发力点并不同啊。在西方,小学中学,是浪漫的,是兴趣的培养发现过程,到了大学,人家比谁都用功。咱们呢?正好相反,小学中学,苦逼的在应试,上了大学呢,放了羊,不学了。该浪漫时,你苦逼,该用功时,你放羊。叫唤快乐学习是不可能的人,一定是不懂教育的人。快乐和学习好并不冲突。学习西方的赏识教育,结果学成了溺爱,再赏识,也是有规则的,不是没原则的,爱是有原则的。在兴趣引导下的主动刻苦与通过外力或是为了功利而被动刻苦是有很大不同的。兴趣对一个人走得更远很有作用。

     浪漫,就是兴趣的培养,就是在玩中学,不知不觉中学。不要太正规的学,不要过多的说教。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始于不学,不教。孩子写作,是不要纠正,不要纠错,始于写作涂鸦。画画,是要画画涂鸦,如果要真有兴趣和天赋,至少要12岁以后再出去专业学,在中国,你几乎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只会把孩子的想象力给限制,因为懂教育的画画老师太少。孩子数学启蒙,你和孩子玩各种数数了吗?实物数,隔数数。。。玩花钱游戏了吗?浪漫这个过程不可以跳过。


     四、视频、音频,原版书。这是国内条件下,最有力的习得武器。得益于近年论坛的发展,人们的交流加大了,这三种资源大大的丰富了,使得人们在家启蒙孩子,习得英语成为了可能,给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带来了与发达地区缩小甚至超越的无限机会。现在网盘受到一定限制,很多老资源失效,对孩子英语启蒙的打击不小,有些虽然启蒙做的还不错,但是后续发展需要筛选大量资源来提供给孩子。感谢老王等人无私的给大家提供资源,功不可没。

     对资源,我是主张分类使用,视频分类,音频分类。这样可以避免信息碎片化,可以系统性地接受一些信息。这点和克拉申的缩窄阅读的道理是差不多的。缩窄阅读是很有道理的。听说读写是有顺序的,听力先行是科学的,先有大量的听力词汇,再到阅读词汇,写作词汇。。。

视频和音频有听的成分,作为没有外语环境的外语,听显的更为重要,对说读写都有很大影响,对英语思维的锻炼作用也很大。应长期坚持一定的比例。


     初期,读过的,或是视频可以听配套或提取音频反复听来强化。到后来,可以听的过的不看,看过的不听,注意知识的广度。重复的方式也要调整。

很多孩子在启蒙完成就,就转向了一味大量阅读,我不太赞同此种作法。每天坚持读读就行了,半小时以内。读对书面读,对写的作用很大。听也可以听书,也有此方面的作用。读的书也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五六岁读哈利波特我是不太赞同的。

     随着视频音频等资源的丰富。阅读可以分为视频阅读,音频阅读,文本阅读三大类了。听很重要,因为在孩子十三四岁前,听力理解一直是高于阅读理解的。就是母语的汉语,也要多听音频。

    随着孩子的长大,作业越来越多,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可能阅读和视频的时间越来越受挤压,这时,边做作业边听音频的作用就更重要了。无意识的听音频就更多了,比如吃饭听,洗澡听,作业听。。。


     五、培训机构、双语幼儿园、国际学校、、外教、出国。不是每个家庭都能给孩子提供这种条件,各家条件各不同,有好的条件利用一下,也很好。不过,这些都不是习得主要的条件。不用这些条件,完全也可以把孩子英语搞好。就我家来说,没有上过任何的网上网下的培训班,没有外教,没有出过国,没有上过国际学校,没有上过双语幼儿园,上的是菜市场小学,学校的英语也是刚开始学(三年级)。现在还没有打算要出去学。习得的主要场所还是要在家,家里的时间最多。


     双语幼儿园,我不太赞同上这种幼儿园。很多是半天英语,半天中文。很多别的孩子英语水平很差,成天说点极其简单的英语,因为老师照顾的是大多数孩子的英语水平,英语没学好,把说中文的机会也剥夺了。还不如就说中文,在家学英语,中国老师的中文应该不差,至少能用中文表达了思想情感。孩子之间的中文也会互相促进。需要一个最高思维来交流表达。


     国际学校,各家的想法、条件和将来的发展各不同,上国际学校,花费是很高的,英语应该会很好,中文也需要加强,可以不走体制,出国可以很好的接轨。


     出国,肯定对学英语是最好的条件了,出国后要注意汉语的退化。必竟双语能力才是竞争力。小海归回国,还需要父母学理念、方法和资源来维护孩子的英语水平,如果家长不懂,退化也是很厉害的。


     培训班,那种同步班之类的就不用说了,还是哑巴式学习方式,或是应试。不搞应试的培训班,外教班等,费用一般是很贵的。好的培训班,一定是给孩子布置了很多在家的作业,如看视频听音频,然后是检查,执行的越好的,孩子效果越好。这些都是给不想学习、不想动脑筋,想省事的父母的办法。其实,如果父母不自己学习,完全靠培训班,孩子发展还是会受限的。我不是说不要上培训班,培训班可以利用,只是不要把他当最主要的方法,可以当辅助的方法。当孩子起步后,一定要冲破培训班,自学能力才是最好的。上培训班路上的时间成本也是很高的,有那时间真不如看几个视频。

外教,也不是必需的。需要孩子有一定交流能力以后再进行,孩子能力越好吸收越多。对于开口不太好的孩子,是很好的锻炼,也可以增加自信。玩玩就可以了,时间一长,就没多少意思了,聊天聊去就是那些话了,就是浪费时间了。学习还是线下在家搞。


     学校,我不赞同幼儿园或学校上半天学或是经常请假来学英语,学还是要好好上的,上学也是提高母语的机会,孩子还有情商需要发展,不要搞特殊化。我家上了四年幼儿园,总共也只请了五天假。上了小学还没请过假。习得再好,英语再好,还是要鼓励孩子好好听讲,认真配合老师,把作业完成。虽然上课很无聊枯燥,老师是要尊重的,默认中国音是一种中国口音,给老师面子,不要当众指出老师的错误。我也不主张带课外书或是英语书去学校看,有点时间,让孩子多玩玩,上英语课,配合老师就行了,不要养成上课不听讲,看课外书的坏习惯,谁能保证她只在英语课看呢?有些即使是英语书,迷起来也象是英语闲书一样。不要让老师把孩子边缘化。作业简单,作起来当然很快了,本学期上课这么久了,老师也不知她英语好,她写完作业,就写了作文让老师看,写了好几次了。还配合老师的工作,在同学面前也能充分找到自信,成就感很重要。有些小海归英语很好,就是不爱说,不想说,因为她们觉得会说英语很正常啊,不是什么有成就感的事,所以不愿多开口而退化快。而本土孩子,学好英语,成就感很强,这是好事啊,能显摆。在家是习得,老师是学得为主,老师的作用也不小,不要忽视老师的作用,家长也不要想着干老师的事。很多细节,老师那里会学到。比如,如何占格,大小写,语法。实际上中国老师讲语法很有一套啊。我家不出去学,还要指望学校老师来梳理呢。


     六、语法,我也认为,习得强大的孩子,是不用过早出去专门学语法的。记得“独立思考”说过不用学语法,我支持这种说法。有中国学校老师的教,足够了。咱们语文,还不是初中才简单理了理就过了。孩子在初期,多是凭语感在办事。说话边说边想语法,那是翻译式的中式英语,不是英语思维。积累的多了,孩子也会发现语法规律。举个例子,孩子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现象“叫语言的过度泛化”,这个我捕捉到了,有录相,我当时写了个文章是这样记录的:‘我本来英语水平很差,是没多少能力能听出孩子说英语的错误的来的。那天亲宝爸告我说,孩子在说英语时,爱说HADED,我以前还以为她说的是HAD IT呢。后来问了她一下,就是错了。最近我就注意孩子这方面的错误。结果发现,这方面的错误真是不少。大多数的错误是发生在了不规则的动词,过去式本来不加ED,结果她还要加ED。比如:SAIDEDTHOUTHGED。。。还有HAS,后面还要加一个ES。还一个明显的错误就是GOOD,她有时说GOODER,有时说BETTER。’慢慢地孩子就改正了。这就是一般规律和特殊变化在打架,说明孩子注意到了规律,有时套用,但是遇到特殊的就错了。当然,在这个过程,我是没纠正过她的,我没这个能力,如果我有这个能力,也不会纠的,我会再重复一下正确的说法,就足够了。


     "独立思考"家孩子好象上过培训班,但是,并不代表他就不能说“孩子主要靠习得就不用专门学语法啊”?或许有些感悟是过去以后,才悟到的。盖老师是英语专业的老师,就不能说“孩子习得英语不需要家长英语水平有多高啊”?盖老师家孩子上过双语幼儿园,就不能说“其实不上双语幼儿园也是可以的”吗?教育专家的孩子,一定是要教育成才才算吗?或许他得道时,孩子已经误了。孩子培养的好,一定总结的经验是正确的?需要我们家长有辩别力啊,有批判性思维才行,要看别人有干货没有才行。家长的思维水平对孩子影响很大的。有的家长或许理论水平很高,但是,也得受制于环境,社会,家庭。。。就是我家,对孩子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啊,明知奥数是祸害,也不得不进行啊,还得走体制啊。家长多在家里做工作,肯定会比不做工作的要强的多。我还得给孩子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七、写作,我主张写作始于写作涂鸦,我以前写过一个专门的文章:

     还要写一个关于孩子拼写与写作不要纠错的文章。家长的作用,不是教孩子如何写,不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是保护孩子的写作兴趣,如何激发孩子爱写。这与孩子的从小画画涂鸦,做无字的画书,再到做书。。。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个对孩子各影响很大的。前面我已说过了,画画,并不是出去报培训班学画画,是画画涂鸦,我不主张孩子早出去学画,有兴趣和天赋,12岁后再说吧,我家也不一定出去学。


     八、阅读,前面说过了,这里想起来又说上了,想起啥说啥吧。读与孩子认知水平相配的书,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大上。比如我家读老鼠记者时,画了大量的老鼠画,做了很多老鼠的书,因为符合她的成长特点,激发她去做。要是读太高大上的,孩子可能觉得写得好是人家的事,我是写不了。书是要提前囤,孩子想翻低幼的或是相对难的,或是科学类的,或是历史或是工具性质的书,可以翻。


     孩子从刚开始决定要启蒙,就可以给孩子读。从亲子阅读,到自主阅读,到自由阅读。亲子阅读,重在亲子,轻在阅读,少些功利心,玩为主,主要是培养读书习惯。家长要积极读,尽量不要听书配套的音频,因为家长可以随时拓展,走思,逗孩子,讲的夸张些,搞笑些。配套的音频,可以放到音响中,无意识的让孩子听。家长要是讲的生动,孩子可能就不愿意听音频来翻书。


     PHONICS,是很有用的武器。可以每天让孩子看点P方面的动画,可能一直要看到七八岁,在外国,据说P也要学到三四年级才算完,拼读拼写过关了。我家快九岁了,还会让她看“我家都是一家狮”这个动画虽然不太清晰,还吵,但是,不只是P,内含很丰富。我的动画分类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分类就是PHONICS阅读类的,以前重点是P,现在重点转到阅读了。有些培训机构打着学P的口号来招学生,说学了P,就能读了,是不要信的。学P,一定要有大量的听力词汇的积累。并且要长期磨。我家就没系统地学过P。其实习得的孩子,在阅读时,她先是连猜带蒙的,很多也是整体法,在读多了,孩子慢慢自己就总结出规律来了,都是要孩子自己悟。对孩子来说P发挥更大作用是发生在拼写上。孩子拼写过关,P才算完。据说P也只能解决85%的单词。


     八、多语,习得英语难吗?这么多资源,这么多经验。习得英语太容易了。小语种,资源奇缺,家长不会,周围也没人会,也没外教,经验也较少。在六岁时,我家孩子开始了西语,六岁十个月时,开始了法语。和我们一起开始的好几个孩子,都差不多,半年就开口了。也有很别的二外三外的孩子。也或许孩子们在学一外英语的过程中,开发了语言区?也或许西方的语言还是相对近些的。这时,或许有的人就要说了,人家有语言天赋。要是我说,我家画画也很好,又是画画有天赋?要说我家跳舞也很好?人家是个好孩子,让干啥就干啥。。。说这些话,把我放哪里了,没见我这么在关注研究教育?孩子兴趣是怎么保护的?孩子为什么能听话?关研究习得那能行啊,我还得关注孩子心理,以前我还得关注早期教育,还得学会和孩子聊天沟通。。。


     九、习得与学得的关系:习得,应该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有环境就够了。学得,是一种主动学习,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在学习。就是学得,也有一定的习得成分在里面,无意中会得到另外的一些知识。习得,要是有了兴趣,或目的,可能也转化成一种学得。虽然是无压力的看视频或听音频,但是家长是按一定计划或分类来进行的,或是看一些教学动画等,这本身也不完全是习得了。所以,完全把习得和学得割裂开来看,也是没有意义的。在中国学英语,完全习得,基本不可能。完全学得不用习得的方法,肯定学不好英语。

    学得,如果达不到能进行习得的效果,那就是失败的启蒙,还是哑巴英语。就是母语习得也是一生都在进行的。这种无意识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学得英语,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也要看视频,听音频,阅读,习得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学得为主起步,后来也要加进习得的方法。习得为主起步,后来也要加进学得的方法.
   阿春1008 :(在另一个贴子看到的)我认为对一个没有语言环境的外国人来说,无论你在学得上花多少精力,也无论你是成年人还是儿童,有意识(这里有意识是不是打错了?如果是看动画,那是无意识的吸收多,如果从特意要安排看动画来说,是有是有意的)的习得是永远都不能抛弃的。很多ABC回到国内之后,感觉自己的英语口语在退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认为学习英语的方法要讨论的是什么时候学得,而不是什么时候习得。如果一定要讨论,不是习得的必要性,而是习得的方法和效率。 。

   十、概率:习得难吗?最难的,就是父母的理念,也就是方法。资源,好找。对父母英语水平,要求不高。启蒙要尽早。只要你的坚定的理念,执行和坚持是肯定的。

       能认真看完我文章的,肯定是低概率事件;能看懂我写的,肯定是低概率事件;能认同我的,肯定是低概率事件;学校和培训班的英语能达到习得水平,是低概率的事件;能看懂和认同我的家长的孩子中,习得成功一定是高概率的。能科学习得的孩子,一定是成功率高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0 理由 收起
high5 + 100 我很喜欢!感谢分享
5213 查看 44 收藏帖子 (3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doudou1899

    2016-10-14 08:22:10 使用道具

    有道理,谢谢分享
  • oranje

    2016-10-14 08:37:38 使用道具

    赞同,楼主。谢谢分享
  • yolandawang

    2016-10-14 09:11:33 使用道具

    很棒,认同
  • 陪伴成长

    2016-10-14 10:06:1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6-10-14 10:09 编辑

    抛开其他理念的差异,有三点不同意见。

    1. 英语学习并非简单地越小越好。

    我认为“学英语何时开始都不算晚,何时结束都太早”。

    真正重要的是规划、方法和效率,而不是开始时间。如果简单地认为只要开始早就好,那两个从胎教就开始学英语的同龄小朋友,谁的英语会更好一些呢?他们的英语真的一定能超过那些出生后才开始学的吗?

    小童有潜力,未必等同于一定能够被有效地发掘出来;而大童(甚至成人)的很多优势,是小童完全不具备的。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应用不能的学习技能。从长期来看,如果不能看得足够远,早跑的未必比晚跑的跑得更远。

    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忙着砍柴的时候,刀都磨好了吗?



    2. 相同情况下,好的资源一定比不好的资源效率更高。

    任何类型的资源都有好与不好之分。选出最合适的类型,并在最合适的类型中选择出最合适的资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是,如果能够做到以上这一点,那使用好的资源一定比使用不好的资源更好。当然,前提是还需要能够合理地使用资源,而这又涉及到规划、方法和效率。

    所以,在能够并且愿意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好的资源必然是更好的选择。


    3. 小朋友之间是有差异的,学习英语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人与人是不同的,小朋友之间也存在 性别、年龄、性格、喜好。。。之间的差异。

    针对小朋友之间的差异,我认为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当然,这个适合不是看帖子看出来的,也不是拍脑子拍出来的,它是经过 观察、思考、尝试、修正、坚持 甚至 放弃 等等一系列活动之后的结果。

    所以,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仅供参考。

  • 灿祥07

    楼主 2016-10-14 10:22:2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6-10-14 10:40 编辑

    回复楼上:
    1、越小越好,我还是支持我的看法。其实上面说的很多了。其实,也有个父母理念先的过程,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地学习。当然要与中文的关系处理好,不能排挤太多。不过我相信,很多启蒙早的孩子家长,其实是对早教教育就很重视,一般来说,孩子的中文也都很好,对中文也很重视。小童就是无意识记忆好,逻辑记忆还是大人好,所以我也不信“孩子记忆比大人好”。孩子从小说,能有效的克服不敢开口,不怕错,不害羞。因为语言习得的过程也是个不断的试错的过程。越小,越可以从玩的角度来做起,比如TPR,唱唱跳,跳跳。。。不能给孩子任何压力,只是玩英语。早启蒙,我当然是指科学的启蒙,不当的方法,那不如不启蒙。学语言多早都不早,因为孩子就是学语言的时期,当然给的材料要符合认知特点,心理发展特点。不同年令当然是不同的事,听说读写的顺序来,其实,启蒙早的孩子,早早就可以把英语当工具来用,同步的用英语来了解世界。

    2、这点好象和我你的认识差不多吧。我的大量工作就是在研究资源,分类资源。看什么时该提供什么了,该怎么重复了。。。对资源的选择当然很重要了。并且好资源越来越好,但是现在网盘受限,不仅新的少了,旧的也不好分享了,对英语学习真的打击不小。现在还能听到有的家长给孩子用MUZZY,我是不赞同的。MUZZY是很经典,在资源缺少的年代,显得很突出。现在有那么多的好资源,MUZZY又旧又老,很多新资源都是不断吸收改进而来的啊。迪斯尼美语世界,在教学动画方面就很好。

    3、为什么我要说,适合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主要是针对那些小童,还要采用背诵,大量跟读。。。然后也成功了。然后就宣扬这些适合他的孩子。我是提醒后来人,不要被这些所迷或,对小小孩子,跟读和背诵的学习方式,是残酷的,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可能会损失亲子关系,尽量还是要采用轻松快乐,无压力,科学的方式来进行。就是那些成功的,可能有更适合的,值得追求。
  • leochenj

    2016-10-14 10:24:45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好文章。不过主观因素也是有的。
    1. 不管有没有最科学的方法,对于个体而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2. “独立思考”的语法习得观点本身并没有不妥,主要是他的措辞,以及在网友多次质疑之后,才承认一些不知为什么不愿透露的事实。如果他把1.孩子认真上过体制内的语法课,2,有请外教教精读,3,有请外教教写作, 一开始就在帖子上写清楚,估计没人会和他打口水仗。
  • 景希妈妈

    2016-10-14 10:36:04 使用道具

    现在对家长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你首先必须关注孩子,愿意为孩子去学习提高自己,听之任之啥都不管肯定不行。
    只有父母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个性化,简单交给任何机构和外教,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 Jurlique

    2016-10-14 10:46:5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Jurlique 于 2016-10-14 10:55 编辑

    基本同意。
    我也不大认可越小越好,倒是认可盖老师说的4岁上下启蒙即可。
    不大赞同边听音频边写作业,写作业就写作业吧。听音频干点儿别的还行。虽然我自己是边写论文边听BBC不过我不大希望小孩子在小学期间就这么干。
    很赞同爸妈不要变成老师。
    另外画画这东西是讲天赋的。创造力跟专业学技巧并不矛盾。毕加索12岁的画已经很逆天了。20岁开始探索自己的风格。可惜画匠常有而毕加索不常有。一直自己涂鸦涂到十二岁也不是事
  • miffyma

    2016-10-14 11:04:49 使用道具

    仔细看了一遍,很有启发。
    不知道现在楼主家英语到什么水平了?
  • 陪伴成长

    2016-10-14 11:26:0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6-10-14 11:30 编辑

    看到回复,再说两句:

    lz怎么能够确定 跟读 和 背诵 就一定是苦逼的方法呢?

    我猜,这不过是你的经验和认识罢了。如果就我的经验和认识来说,我认为只要引导得当,跟读 和 背诵 并不一定是一个苦逼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还是回到那句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任何个体而言,任何方法都可能是适合的,也可能是不适合的。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多尝试并不一定是坏事。既然lz觉得“孩子的成长。英语的资源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那不妨多看看《疯狂动物城》吧。


  • b3410

    2016-10-14 12:10:18 使用道具

    陪伴成长 发表于 2016-10-14 10:06
    抛开其他理念的差异,有三点不同意见。

    1. 英语学习并非简单地越小越好。

    贊成!
    這三點也是我想說的。你說的更清楚 :)
  • b3410

    2016-10-14 12:21:51 使用道具

    Jurlique 发表于 2016-10-14 10:46
    基本同意。
    我也不大认可越小越好,倒是认可盖老师说的4岁上下启蒙即可。
    不大赞同边听音频边写作业,写 ...

    我也覺得年齡不是關鍵因素,並非越小越好。
    上小學後的孩子,感覺尤其是3年級以後,學習習慣基本養成,學東西真叫做飛快。
    聽故事做功課,我家孩子的確一直喜歡這麽做,號稱自己可以一心二用。一開始沒管,隨便,還挺高興,效率高嘛。不過後來發現,要看做的什麼功課。
    如果是數學題,準確率會下降。如果是畫畫,練字,問題不大。
    聽的內容也是,一個新的故事或需要集中精力的,一般就會發生停下手裏的功課,豎著兒的繼續聽的情況。如果是歌曲,或聽力很多次的故事,例如HP這些(估計也是當音樂在聽),就影響不大。
  • 独立思考

    2016-10-14 13:55:16 使用道具

    完全赞同楼主的观点,感谢分享!
    关于习得与学得的关系,我有点不同看法。
    之前有坛友质疑我,你孩子上过培训班,跟过外教,这哪里是什么习得?
    而我只能告诉他,我所理解的习得,是指像掌握母语一样去掌握一门语言的过程。我们习得母语汉语的过程,除去学前,也要把上学后的汉语学习算在内吧?没有上过学,搁现在算文盲。
    因此我特别想反问这些人:你们汉语是自然习得的么?如果你回答“不是”,那我无话可讲。如果你回答“是”,我就要继续问了,你上过语文课么?老师教过你阅读写作么?老师给你讲过语法么?你跟老师学过这些东西么?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你的汉语还是习得的么?
    既然掌握汉语的这一过程是习得,那为什么孩子上过以习得为理念的母语教学方法的英语培训机构,以及听外教讲精读和写作和语法,就不是习得了呢?在我看来,这些行为也是自然习得,就好像我们当初习得汉语。
    总之,一门语言习得过程中,以这门语言为工具去学习语法和阅读写作,本身也是习得过程的一部分,而不应把这种“学得”与习得对立起来。
  • 南华般若

    2016-10-14 14:43:10 使用道具

    写的真好,楼主辛苦了
  • leochenj

    2016-10-14 14:45:54 使用道具

    @14楼
    你现在说的都是被网友质疑之后,承认1.孩子认真上过体制内的语法课,2,有请外教教精读,3,有请外教教写作 之后的论调了。
    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原帖不是这样的,要不我们吃饱了没事干,非得针对你的帖子,跟你过不去?
  • b3410

    2016-10-14 14:47:2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b3410 于 2016-10-14 14:56 编辑
    独立思考 发表于 2016-10-14 13:55
    完全赞同楼主的观点,感谢分享!
    关于习得与学得的关系,我有点不同看法。
    之前有坛友质疑我,你孩子上过 ...

    有問題想澄清一下

    漢語,指會聽說漢語嗎?那還可以說是習得。不過,讀寫算習得還是學呢?或者想講話講的好一些,例如演講,有目的的學了一下,是什麼得呢?
    同理,其他語言也是一樣。
    習,學相輔相成,為什麼一定要分習得還是學得呢?

    吃飯,是習得還是學得?吃的很難看,有目的的教了一下,學會了優雅的吃飯,就是學得?





  • blackwolfdog

    2016-10-14 15:20:55 使用道具

    哈哈,讨论得精彩
    能不能说不借助或者很少借助另一种语言来获得某种语言的意思意义叫习得?
    而通过大量借助第二种语言翻译然后反复练习直到条件反射式地理解获得某种语言的意思意义叫学得?
  • flygaofei0371

    2016-10-14 16:41:40 使用道具

    见证灿祥的成长,有许多方面值得学习,盖老师只是建议四岁开始加入其他的英语输入,四岁前还是要听听儿歌的
  • 独立思考

    2016-10-14 17:49:36 使用道具

    @16楼
    估计你没看过我在这个论坛里更早的贴子,我在“自称”孩子英语是自然习得时(远早于我说她学语法的事),早已讲明了她在机构是怎么上的课,包括外教课。根本不是在什么“被网友质疑之后”。至于体制内的语法课,这是任何一个上体制内英语课的孩子都难以回避的,我们虽不例外,但并不那么看重。
  • silent_moon

    2016-10-14 19:41:00 使用道具

    谢谢楼主分享
  • leochenj

    2016-10-14 20:15:22 使用道具

    @20楼
    我又翻了一下你关于语法习得的旧帖。再申明一下立场吧。

    1. 你说你在很早的贴子里,你就讲明了你女儿在机构是怎么上的课,包括外教课。
    没错,我真的是不知道,我是爬了楼之后看了网友的质疑后我才知道的,在一篇标榜习得语法的帖子里,闭口不说自己是如何学语法的。不误导人吗?
    谁没事先把你旧帖看完了,才看你的新帖?尤其是那么吸睛的标题“倚老卖老分享自家体会:自然习得的语法才是能用的语法”。

    2. 你说你女儿
    “语法就是在中学课堂上顺便听听,连笔记都不记,就算是学过,跟绝大多数孩子相比也非常不系统”
    我想知道,你女儿上国内的语法课了,加上外教教精读,写作。怎么会跟绝大多数孩子相比也非常不系统?那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怎么学的语法呢?

    3. 你不要以为我在挑习得的刺,我自己孩子的英语就是从小启蒙的,按坛子的说法,也是习得。我更不是英语培训老师来踢你馆的。
    我只是深知信息不对称能带来什么影响。

    记得你后来补充说“你家娃在中学阶段学体制内英语的情况,在老师讲语法时,她是听课的”
    有网友回复: ”加上这段才是事实的全部,还好楼主自己说出来,不然误读和盲从你家的娃们就要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
    知道为什么不只是我一个人质疑了吧?因为我们都是有一定主见的,绝不是那种”人家成功了,成功者就不应该被质疑“的盲从者。

    4. 如果看你帖子的人不知道你家孩子,1.上过语法课(听课),2,有外教教精读,3,有外教教写作
    看到你下面这一句
    ”说明语法这东西,凭借自然习得,完全可以在理解名著、写作文章过程中准确无误地、自如地使用。说明自然习得的语法才是真正能用的语法。“

    我真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当时觉得你家娃就是天才,而不是你说的”天资平平的一类“。后来爬楼知道真相后,我想到那馒头的故事,原来是最后吃的那个馒头才是让你吃饱的馒头啊!!!!!!!!
  • fujifish

    2016-10-16 11:12:31 使用道具

    感谢楼主分享经验
  • Echoebama

    2016-10-16 19:23:16 使用道具

    学习,谢谢分享
  • zee1014

    2016-10-17 11:05:10 使用道具

    谢谢楼主分享
  • elephantbb

    2016-10-17 12:57:01 使用道具

    赞同,楼主。谢谢分享
  • bill617

    2016-10-17 13:05:38 使用道具

    学习,谢谢分享
  • pantt

    2016-10-17 13:22:19 使用道具

    独立思考 发表于 2016-10-14 13:55
    完全赞同楼主的观点,感谢分享!
    关于习得与学得的关系,我有点不同看法。
    之前有坛友质疑我,你孩子上过 ...

    还真不敢苟同您的观点,愚以为:


    上语文课是习得还是学得? 答:学得
    孩子逐渐开口说话了是习得还是学得?答:习得
    理由:
    1、习得=(acquisition);学得=(learning)
    2、习得指日常交际环境中通过自然的运用第一语言能力而逐步地、下意识地发展这种能力。








  • bestswimmer2011

    2016-10-17 13:30:24 使用道具

    学习,谢谢分享.
  • loveloveloveoo

    2016-11-22 10:58:17 使用道具

    一字不不漏的看完了,灿祥爸是教育最用心的爸爸!赞一个!我们也因此受到了很多的指点,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