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和警醒的文章:掩卷而思,我们深爱的子女爱我们多少?
掩卷而思,我们深爱的子女爱我们多少?我们这代人正在经受独生子女时代带来的伤害(龙建刚):
2016年10月4日晚九点,国庆长假第四天,广州一所著名大学任教的老友在电话中泣不成声,断断续续讲了很久才弄清事情的原委:10月1日清早,他们夫妇俩乘高铁前往南京,看望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的女儿.行前为女儿准备了很多她爱吃的零食,比如蛋塔、酸奶什么的,打算给女儿一个意外的惊喜.没想到见面之后却碰了一鼻子灰:女儿不仅没有一点惊喜,反而满肚子怨气,责怪父母为什么不经她同意就去南京,对她极不尊重.妈妈说我们想念宝贝女儿了,可女儿说天天微信,还有什么好想的,你们的感情也太泛滥了.爸爸说妈妈第一次到南京,叫女儿陪去转转,女儿回答说和同学约好了,要去苏州玩,让爸爸妈妈自己玩,然后就匆忙而去……夫妇俩在南京转了一天,越想越不是滋味,索性高铁返回广州.老友在电话中问我:龙兄,你说我错在哪里?我不知怎么回答……
我今天从太原赶回佛山,原本想和老家来的老同学见面,也尽地主之宜,没想到情况也几乎一样:他女儿今年九月刚刚考到广州一所大学就读,国庆专程来广州陪她.可女儿并不领情,只顾玩手机,想去宿舍看看,也不得进去.问其为何如此冷漠,女儿说一是有代沟,二是爸爸老是批评她.见话不投机,老友装着想回去,没想到女儿变得兴奋,马上进携程网帮他订了回家的火车票……老友说:现在的孩子和我们这代人不同了,当年我们读书,有家人来探望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流泪,我也流泪……
几年前我去哈佛大学做学术交流,发现费正清研究中心有学者在研究一个课题:如何与未来中国打交道?我问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美国学者回答说:30年后,人类历史将迎来一个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国家,这个国家不是小国而是大国,他们将如何与世界相处?这是福音还是灾难?美国学者必须为世界研究预案.我现在明白了美国人的远见……
一位佛山母亲从美国发来的短信特别让我感动.征得她本人同意,我做了一点处理之后转发如下:
龙老师好!几个佛山朋友都在转发你的那条关于独生子女的微信,我一边读一边流泪.你两个朋友的经历我感同身受,只是闷在心里从来不说出来.说实话,我憋得很苦,今天索性说出来.
我是一位单亲母亲,38岁那年就独自带着8岁的女儿生活,不说含辛茹苦,也历经了很多女人没有经历过的酸楚.为了让女儿不受父亲出走的影响,我以全部的母爱来呵护她成长.女儿从佛山九小到佛山一中,成绩都非常优秀,是标准的学霸.高考以佛山前5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后又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我女婿也是上海学霸,年纪不大,就已经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了.他们有一个四岁的儿子,上海的爷爷奶奶在美国照顾了两年,今年6月回上海去了.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女儿和他们处得不好,经常吵架.曾经担任上海厅级干部的爷爷一怒之下带奶奶回去了,还说再也不来美国受罪了.
无奈之下,女儿、女婿多次给我电话求援,让我去芝加哥帮他们带孩子.我退休后单位返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心情也很好.考虑到女儿的处境,我最后下定决心到了美国.但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难过,人生地不熟倒是其次,主要是女儿、女婿几乎很少和我交流.他们早出晚归,回家只想睡觉,周末也是在家睡觉,只有我一个人忙碌.好像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到了假期,他们带上孩子出去度假,让我一个人留在家里.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到底是美国改变了他们?还是独生子女都是这个德性?
我女儿、女婿的收入不错,还经常给非洲穷人捐钱.我几次提醒他们说:舅舅、姨妈家在湖南农村,生活艰苦,你们给非洲黑人捐钱,是否也可虑资助这些亲人一点?女儿女婿的回答让我震惊:非洲穷人更需要帮助.帮自己的亲戚不是慈善,没有意义……
龙老师,我真不明白女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无情无义,冷漠得不可理喻!是我的家庭教育失败了吗?如果说是我文化不高,不会教育子女,那么女儿的公公、婆婆,一个是政府官员、一个是同济大学教授,怎么他们的儿子也是如此?国庆那天,我亲家在电话中说:你辛苦了,我们都被独生子女害了.我们让他们自己请保姆,你回来过你自己的日子,别理他们了……
亲家的话有道理,但我于心不忍.
那年高考,我在佛山一中校园外面悄悄守候三天,一心祈祷女儿考试顺利;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晚上,女儿搂着我泪流满面地说:妈妈,这些年您太辛苦了.我以后有出息、有能力一定要好好报答您的……
那时我是多么的开心,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女儿的话,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没有黑夜……可是,当女儿已经有了出息的今天,我的内心却历经从未有过的伤痛.她是否还记得她说过的话?是否记得妈妈为她所做出的一切?
其实我们中国的父母太溺爱孩子了,好吃的给他们留着,自己吃剩下的,不是有个鱼头的故事吗,自己省吃俭用,千方百计供他们上最好的学校,到头来孩子什么都认为是应该的,中国父母把自己过得太寒碜了,供着子女,让子女看不起父母,只会把父母当保姆看,因为父母平时只要他们学习好,什么事都不让他们作,没有让他们体会到柴米油盐的艰辛,孩子的心理上还未长大,不是有句话叫只有背起父母的儿子才真正长大成人,如果父母什么担子都自己来,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也就真的长不大了,父母也就成了永远的保姆了。 因为中国的教育太看重学习成绩了 其实有另一个层面的东西,父母活得没有自我,父母的重心完全围着孩子,没有自己的生活,整天围着孩子转,不管孩子多大都想替孩子操心,委曲自己(比如只身到国外带孙子) 看得好心酸,唉 哎,看完之后,心拔凉拔凉的 还是多为自己想吧!儿女真不会像我们爱她那样的爱父母! 身边很多实例。不管是不是独生子女,结婚后老人仍搭把手供房贷、带娃,有一对老人将三个孙子轮流带大,乐在其中;另一户人家因各种原因目前一个孙子都不在身边,只能羡慕旁人;到底如何才算“报答”和“无怨无悔”,我也找不到答案 这个现象是独生子女造成的? 跟独生子女没关系吧,你看看现在我们这一代人有多少像爱孩子一样去爱父母的? 我怎么觉得是父母有问题,事先不通知,自己跑去找女儿,国庆7天长假,女儿肯定有安排了,父母不通知就来,打乱了女儿的安排。
身份换一下,如果是朋友,完全不通知对方,国庆放假直接跑去找对方,合适吗?
这和独生子女根本没关系。
多子女家庭,父母不打招呼直接去看子女,一样会有这个问题。 确实如此,就说我们吧,心中虽然是很孝顺父母,但是父母的生活习惯跟我们确实不一样,所以住在一起时间长了也会出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自找的,想让孩子回家还不容易,不给他钱他不就回来了吗?还眼巴巴的去看他,找气受,然后抱怨。不给他带孩子不就完了吗?这样他才会记得父母的好,打电话问候你。 其实每一代都一样,咱们身为子女能亲身体会,鸟儿大了总要放开,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所以说孝顺是各自有空间的;现在我们身为父母,将来也同样会感同身受,所以现在不期望未来束缚孩子,也想各有各的生活,不行就去敬老院,也不打算给孩子做保姆,也知足于这一个孩子。
上下两代人确实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非独生子女就好了嘛?显然不是啊。这和独生没有半毛关系啊。 這只是從父母角度看到的一部分,有沒有聽一下孩子的角度,這件事的原委是什麼?
沒說誰對誰錯,至少只聽一面之詞的故事是不完整的。
我自己也挺自私的,唉 我也觉得不是独生子女的问题,是父母从小到大的关注重点出问题。那代人的思想就是,孩子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是你的任务。好了,孩子长大了,按照父母的期望读了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了。父母现在又要求孩子要关爱家人,但孩子都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怎能轻易改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