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200122 发表于 2016-10-24 10:28:17

乾卦《文言传》解读

《文言传》只有乾坤两卦有,别的卦没有。因为乾坤两卦是《易》之门,《易》之根本,其余诸卦皆出自乾坤两卦。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学习以后六十二卦做示范,使人们知道应当怎样学《易》。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也。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贞。
这一段话是《左传》襄公九年穆姜讲的。穆姜讲此话时,孔子尚未出生。孔子在给弟子讲“乾,元亨利贞”时引用了这段话,由弟子记录下来。穆姜讲的话很可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成说,不是她自己的理解。可见从思想理论的角度解释《易经》,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了。
“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原来可能是一看就懂,后来随着周初至春秋二百多年历史的发展,到了春秋时代就需要解释了。所以才有穆姜讲的这段话,后来穆姜这样的话人们也不懂了,于是又有了注疏。


含义代表季节性格特征
元善的开始春仁
亨美的荟萃夏礼
利万物成熟秋义
贞坚定意志冬智



关于“君子”的说明
“君子”最早是个阶级的概念。就像诸侯之子称公子,天子之子称王子一样,君子就是君之子。君之子是贵族、是统治阶级;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小人,劳力者。
经过历史的发展,君子除了有阶级的含义以外,又有了区分道德品质的意义。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是道德低劣的人。


http://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jOjIEA1OjSicXHcia9Mj9RQjAfwuHRrfV14ibicllm5iamibibmrMpJhan2IIBlhkoYwpPHBicRcaeicpgWlw/0/mmbizgif
自此以下关于乾卦六爻的解释多采用弟子问孔子答的方式进行讲解,全面、充分、反复地说明乾卦六爻对人生的启示。非常清楚,并不十分难理解。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视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也,潜龙也。”
解读:拥有龙的德行的人,不会为了世俗而改变自己,也不会为了名声而有所作为,远离世间而不感觉苦闷,不被社会承认也不感觉苦恼。别人乐于接受就去推行其主张,别人有所疑虑,就自己退避。他的心志是坚定而无法动摇的,这就是潜伏的龙。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薄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解读:具有龙的德行的人处在居中守正的位置。平常之言都要守信用,平时的行动都要谨慎,防范邪恶保存内心的真诚,与人为善而不张扬,德行广博而感化世人。《易经》所说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是指君主的德行。
九二居下卦三爻之中,所以称为“正中”。由于位置适当,龙德发挥了作用。其作用依然是从自己开始,要反身而诚,由近及远,再修己以安人,化民成俗。“君德”,上述的表现已经是君主的德行,但是并未拥有君主之位。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尽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解读:君子要增进德行,进修功业。忠诚守信,可以增进德行;注意言语,可以积累功业。所以,身居高位的人不应当骄傲,身处卑微之地的人也不需要忧愁。每时每刻都谨慎做事,即便有危险也没有灾难。
九三居下卦之上,走到终点,但是尚未进入上卦,因此面临考验。就下卦而言,它处于上位,就全卦而言,它仍在下位,所以除了进德修业之外,别无良策。这种考验培养了过人的智能,否则如何可以洞烛先机,在事情发生前就看出了端倪,然后可以预作准备。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解读:上去或者下来没有确定,并不是因为邪恶的念头,前进或者后退没有确定,却不会离开自己的群体。君子增进德行,修立功业,要把握时机,所以没有灾难。
九四开始进入上卦,又以刚爻(阳爻)居于柔位(二、四为柔位),显得不够安稳,所以用“或”这个疑辞。由于配合时位而无常、无恒,反而是正确的表现,所以没有灾难。“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表示不论是在出处进退的任何状况下,都必须努力进德修业。这才是“无咎”的真正原因。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解读:声调相同就会互相呼应,气息相同就会彼此吸引;水会流向潮湿的地方,火会烧向干燥的地方;龙出现前会集结云,虎出没会夹杂风;圣人兴起,万事万物将会关注。以天为本的事物会亲进天,以地为本的事物会亲近地,所有的东西会和自己的同类在一起。
九五之位既中(在上卦之中)且正 (阳爻居刚位),所以充分彰显了乾卦龙德的精彩。本文所述为变化中之各安其位,秩序井然。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圣人作”。“万物睹”的“物”包含人在内,表示自然界与人间世都获得了安顿。“云从龙,风从虎”,孔颖达说:“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这一段所说的是感应,只有圣人在位,万物才会依其感应而真正安定。“本乎天者”是指日月星辰等,“本乎地者”则是指草木、鸟兽、虫鱼等。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解读:富贵而没有地位,高高在上却没有人民的支持,贤德的人位置卑微无力协助,所以只要有所动作就会感到后悔。
上九位居上卦之终,为全卦之最高位,但是已非九五之中位,所以虽然高贵,却无民无位,亦得不到贤人辅助。此时不必有所作为,否则将有懊悔的后果。乾卦各爻形成一个对比:初九与上九是“潜龙勿用”与“亢龙有悔”,都不宜行动,九二与九五都强调“利见大人”,因为两者皆居中位.九三与九四在《文言传》中都提及“进德修业”,表示自强不息之意。此六爻形成一个整体,始卒若环,首尾相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乾卦《文言传》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