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的早教攻略
通常看动画片的方法,就是按顺序一天看一集,就算再喜欢的动画片,几十集下来孩子难免审美疲劳,更别说要分好几季的那种。时间一长,硬盘积累冗余资源,留之占地,删之可惜。其实可以换一种思维,如果已经积累了十多部动画片,其实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小型的“早教视频库”。如果每集动画片文件都是用这一集名称来命名(事实上,网上下载的动画片资源都是这样的),那就可以通过关键词来搜索。
比如,万圣节时孩子的幼儿园将要开展主题活动。我心里一动,何不先找些早教资源,让孩子对万圣节有所了解呢?我在我的动画片库里搜关键词“Halloween”,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Word World》《Super Why》《Toopy & Binoo》等剧集里都有相关的内容,这些都是超超喜欢的动画片剧集,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看完。把这几集单独拎出来放在优盘中给超超看,同时讲解一下trick or treat 、pumpkin lantern 、costume 、ghost等万圣节相关词汇,超超看得手舞足蹈、乐不可支,说真没想到看过的动画片里还有万圣节的故事。
这就给了爸妈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早教理念,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围绕一个知识点,横向跨越各类早教资源,激发孩子对知识点的兴趣,盘活库存早教资源,获得良好早教效果——我称之为“基于主题的早教方法”。
其实,早教过程中,爸妈爸妈关注点和孩子关注点往往是不同的。爸妈希望是通过早教让孩子掌握某种技能,而孩子关心的是否有趣好玩。打个比方,你给孩子读一本关于飞机的英语绘本,目的是给孩子练听力磨耳朵,而孩子关心的是绘本内容是否好玩,绘本里画的飞机和我的玩具飞机有啥不同?
传统意义上的早教方式,学英语学算数学语文,内容上相互独立,互相毫无关联。那么,我们能否切换一种思维方式,以孩子感兴趣或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将与此内容相关的资源搜集起来,集中对孩子开展早教。无所谓形式,无所谓学科,只要是同一主题,就可以结合起来一起进行。
还是拿上面那个飞机的例子,如果孩子喜欢飞机,首先,可以找一些介绍飞机的科普视频和孩子一起看。或者,读几本关于飞机的绘本。
把家里的玩具小飞机都找出来,排排队,一共有多少架,起飞了几架,降落了几架,还剩几架?开动小脑筋算一算。
在小画板上一起画飞机,或者一起折一架纸飞机。
另一个例子,那天和超超一起看《64 zoo lane》(动物街64号,很优秀的动画片,适合有一定听力基础的孩子),里面有一集,讲一个北极熊很孤独,他结识了一位新朋友——海豹,北极熊和海豹,一个在冰上一个在冰下,通过冰面上的一个窟窿交流,直到有一晚天降大寒,第二天早上北极熊发现窟窿消失了…… 看完动画片,我突然联想到以前曾给超超读过的绘本,熊原来有一条很长很漂亮的尾巴,上了狐狸的当,把尾巴放在冰窟窿里钓鱼,睡了一觉醒来发现窟窿被冰封住了,一拔,尾巴断了,成了现在又秃又短的样子。
读完绘本,我又突然想到,24孝里有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就跟超超也讲了一下,顺便学了“卧冰求鲤”这四个汉字,超超听得津津有味,试想在平时,他如何听得进去。
这就是基于主题的早教方法,让孩子觉得你是在不同的方法跟他讲或者做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本正经地做功课,因此能够较好地回避孩子的逆反情绪,呵护孩子对学科的兴趣。同时,一会儿做做算数,一会儿画画,左右脑同时得到锻炼和休息。
具体实施上,首先要占有足够的早教资源,比如绘本、视频、音频等等,要不断充实库存,不够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如早教论坛、YouTube等,还要善于用关键词搜索。其次,要善于观察孩子兴趣点,将成为主题的主要来源。另外,一些热点事件、风俗典故等等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切入点,比如感恩节、总统选举等。
所以,基于主题的早教方法,是以主题、爱好为主线,是跨绘本、跨剧集、跨媒体、甚至跨学科的早教方法。“基于主题”,其实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和做市场搞销售中倡导的“用户导向”,是一个道理。
受教了,感谢分享经验之谈 学习了,多谢分享!! 受教了,感谢分享经验之谈 谢谢分享,与我的想法很类似,最近我家喜欢骷髅架子主题的,我选用了,我,我们的身体,dry bones等。 学习了,多谢分享!! 很有裨益!感谢! BBC栏目里就有按主题分类的下面就有各种手工 音频 电视 动画。挺好的。 说的非常好,以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在玩中学,孩子不排斥又学的开心。非常受教,谢谢分享! 最近也是在用这种方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