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文章题目定完以后,我一直在反复的问自己,这个内容是不是太空了?
我有没有资格讨论这样一个大的话题?这个话题究竟和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什么关系?我又不在外交部任职,也绝非什么社会名流,普普通通老百姓一枚,琢磨这些事情究竟有啥意义?

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些事情看起来是没有任何实际用处的,知道与否好像对我们的生活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扯到这个话题上最主要的原因是但凡从事英语教育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把西方文化挂在嘴边,英文教学的目标也经常会提到培养世界公民,增加孩子的全球竞争力。

提的多了,突然觉得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和概念,我们对其背后真正的内容其实知之甚少。

全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
西方文化究竟又代表什么?

难道学会说英文就一切万事大吉了?

文章篇幅原因,今天我们先从文化开始谈起。



833 查看 12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Kittywtt

    楼主 2017-2-22 09:38:00 使用道具

    文化是个很系统也很深厚的概念,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领域的教育其实是缺失的。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以及别人的文化都没有什么意识,有的只是一个浆糊的概念而已。

    所以我们特别容易对自己的文化产生自卑或者自负两种心理,而极少能做到自信。

    我之所以对这个内容有特别深刻的体会,最初是源于我学生时代的一些经历。

    我大学期间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这也是个神奇的专业,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这个专业每天就是游山玩水的。但入学以后才发现,压根就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至今想起财务管理课程对我的折磨,还是心有余悸的。

    但因为这个专业,我的确得到了不少旅游行业相关的实践机会,那会儿的梦想就是做国际领队,可以免费周游全世界。于是大学期间吭哧吭哧地就先把英文导游证给考了,然后系里每逢有外国团队来交流学习,我基本都会被派去做接待,并安排一些短线旅行。

    最初的时候,为了顺利完成接待任务,我提前花功夫背了大量自以为是的中国特色传统内容,比如中国古建筑的特色,中国寺庙里的布局和佛像故事传说,还有中国京剧、川剧变脸等等传统文化艺术内容。

    但后来这些基本都没用上。

    我一直认为古色古香的寺庙以及中国古老的传统建筑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内容,所以一般都会带老外去寺庙转一圈。
    但每次带老外去寺庙参观的时候,他们最常讨论的问题其实是中国人的信仰问题。
    有些人会问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那么多人都靠什么活?
    有关中国的美食,很多人关心中国人吃不吃狗肉?
    有关中国历史文化,他们最好奇的是,听说中国古代两个人结婚之前竟然没有见过面,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而且比起参观古色古香的中国建筑,他们其实更愿意去做足疗。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奇葩问题是,一个英国小伙子问我中国的家庭是不是真的只允许生一个孩子,如果有人偷偷生了第二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被发现以后是不是要被抓去杀掉?
    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我真的头冒冷汗了,原来歪果仁脑子里的中国印象竟然是这样滴......

    当然那是我大学期间,咱们还没执行二胎政策的时候。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以及祖国同胞们对地球各个角落的不断扩张和入侵,感觉老外对中国的认知已经开始越来越真实全面了。

    但当时的这些经历的确让我产生了不少的触动。

  • Kittywtt

    楼主 2017-2-22 09:38:41 使用道具

    我突然发现,自己理解的所谓中国文化其实仅仅停留在了很肤浅的层面上,除了突击背诵的景点背景知识,我还真的不知道应该从什么角度去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才可以从根上彻底破解老外对中国印象的一些误读。

    这并不是因为我不努力,而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系统教育。
    学了不少中国历史和地理知识,但大都停留在背诵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层面上,基本也忘得差不多了。
    背诵了大量的诗词和古文,但关注点基本都在对付考试,考完就完了,也忘光了。

    因为备考导游证,相对而言,我们算是比较多的、也全面地学习了解过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习俗,但依旧局限于对考试材料的背诵。

    真正全面的文化概念会牵扯到一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哲学、历史、节日、风俗习惯等等各方面的内容,但我脑海里一直都是支离破碎的概念,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也很难表达清楚真正的极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究竟应该是什么?

    Kungfu? Chinese tea? Chinese food?

    这些全是,但又好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
    尤其中国功夫,估计是受电影的影响,我还真碰到个别老外,天真的认为中国的所有男女老少都会功夫。


  • Kittywtt

    楼主 2017-2-22 09:39:26 使用道具

    直到后来遇到几个中国通的老美,很有兴趣地跟我讨论中国的“guanxi" (关系)、“mianzi"(面子)以及繁体汉字和简体汉字的写法,问中国人为什么强调“Eat bitterness”(吃苦),我才突然发觉,中国文化的内涵我可能真的没有理解到位。


    进入教育行业后,尤其近几年因为关注创新教育,有机会参与了一些国际论坛和活动,越来越意识到“文化自信”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当你处在一个多元的国际环境时,你的确能体会到,大家的关注点其实不在于你个人,更多的是你所代表的那个国家和文化。
    大家都特别想了解的是你们国家的人都在做什么,又是怎么想的。


    所以作为一个中国孩子而言,具备“文化自信”真的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一个人没有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很难在国际上受到尊重的。一个人丧失“文化传统”,也很难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而只有具备了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全面地去看待以及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不盲从也不会盲目排斥。


    随着网络的发达,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相信00后和10后的这批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机会以及平台去体验这些事情。



    分享这些的最主要原因,是希望关注孩子英文学习的家长们,能够正确处理英文学习和中文学习的关系。

    任何以牺牲母语为前提的英文学习,都是得不偿失的。
    培养孩子的双语能力绝对可行,但在中国大环境下,孩子的强势语言肯定是中文,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要总是烦恼孩子中文强势,英文怎么办的问题,这是典型的自寻烦恼。
    如果你说孩子英文强势,中文比较弱,我觉得这才是更值得担忧的事情。


    我不建议大家为了让孩子掌握英文,过早的把孩子送出国或者扔进全英文的国际学校,如果你没有国际化的家庭背景,这种做法真的没有必要。

    最后还想提醒的是,宣导《弟子规》一类国学经典教育的朋友们,千万不要拉我来站队,我真的不是这个意思!

  • babydream

    2017-2-22 09:56:41 使用道具

    泛谈什么文化自信,没什么意义
    当年教会和信徒们,坚信地球是一切的中心,不是同样很自信吗,有意义吗
    只有在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后,才能真正理解文化
    而要学习上述能力,是先学中好,还是先学西好?
  • shuilanghua

    2017-2-22 10:20:00 使用道具

    好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 你自己的文化修养不够 如果外国人在问你 中国人靠什么活着  你要回答 中国人是儒家文化的传统 我们靠父母 长辈 兄弟 姐妹的亲情而维系整个家庭关系的 西方靠上帝 对不起 那是你们的上帝 中国人只信奉儒家 当然 在科技方面我们的确落后西方 这是需要中国人去深刻反省的 我们不再守旧 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时代前进 西方拿基督教 拿耶稣来评判中国人 来评判中国文化 太可笑 太无知  根本不用理他们 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好吗!!
  • 水云起

    2017-2-22 10:55:01 使用道具

    不信儒家的中国人就这样被楼上代表了
  • high5

    2017-2-22 12:06:25 使用道具

    6楼的朋友,西方和基督教不能画等号。 基督教和耶稣是不会去评判任何人的。
  • maomaoma1

    2017-2-22 12:32:06 使用道具

    可悲啊,我们领导说自己是戴眼镜的流氓,你听说过吗,中国的教育问题多多。
  • lemon2029

    2017-2-22 12:33:19 使用道具

    0路过看看看看
  • itaotao

    2017-2-22 13:58:38 使用道具

    学习学习,多看看多了解
  • jffffj27

    2017-2-28 14:53:35 使用道具

    我觉得楼主说得挺好的。作为中国人,我也觉得任何牺牲母语来学英语的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 penny_lv

    2017-2-28 15:50:55 使用道具

    很赞成楼主的观点,作为中国人不能把自己祖宗的东西都丢掉吧,发扬光大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但是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到传承下来吧~反正我是这样想的,哪怕每天一首小诗,一个典故,对孩子而言以后将会是他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