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5 发表于 2017-3-15 10:35:19

回复楼上,孩子是因为英文书读的多,积累了这方面的背景知识。
比如说,埃及。。。这方面的故事和non-fiction 类的书籍,但是中文这方面的书读的少,只要多找几本这方面的书多读读就可以了。 而且孩子上学一定会学世界地理和历史的,这些东西一定会用中文再学一遍的。 所以,我的看法的,您不用担心哈。

“经营” ,孩子理解为某种 camp,是因为这个“营”字啊,平时经常说 夏令营什么的。 上来有这种误解也正常,反正语文课在说,跟着语文老师讲这个词搞清楚。

badge,还有一些地名,国家名,物体、食品对应实物图片告诉孩子中文,或者用到,孩子就知道了。 不过,有些像人名,物品,食品在在国内可能还真的很少见,不知道也无所谓吧。 就像中文的菜名,宫保鸡丁,红烧肉什么的,外国人想知道,就中文名声音直接丢给他们啦。

汉语是Mandarin,国外流行的用法。

你家在公立小学吧,学校除了英语,其他课程都是中文教学吧,那应该不用担心。 如果学校是国际学校,除了语文其他课程都用英文教学的话,那就要担心一下了:)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7-3-15 12:12:37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7-3-15 12:43 编辑

wjjzw1111 发表于 2017-3-15 09:52
最近课文出现的一个词语 “经营” ,孩子理解为某种 camp。



我仔细看了您给的案例,觉得不得不同意您的观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几乎全都让您说中了!

哪种语言先输入,会有一定的【首因】影响,也允许有些暂时的领先,但后期引导或搭配上哪一方面做的不合理,就不会一直领先下去,也会一直以强欺弱,把本来次要的问题,人为地转化成了主要障碍,

只有在后输入的学校给予的那种汉语学习方式,同时是错的是弱的情况时,

才让两种语言的渗透,

强的更强,先得更先,对的更对

而弱的更弱后的更后,错的更错。


两种语言的差距,被其中一种人为错误的汉语教学体系,给拉大了!

也就是中文的弱势不但无法立住自己,还反过来拖了英文的后腿,逼着英文来帮忙补差,然后还要把中文的落后罪责,一直强加给英文

您家的情况,真正让中文落后的原因,很可能是一进入学校的中文的学习,就进入了一个不大符合语言的规律,严重违背了儿童心理,没有像英文一样的用严谨有序全面的正确习得体系来学习自己的母语,造成的,所以哪怕是母语的环境是领先的,母语的使用量是领先的,也仍然无法让领先的不变成落后的!少量的过失,才是中英文搭配的不合理!

也就是说如果中文也能和英文一样,先走好习得的这条路,先以大量的有序严谨分级别和全面的故事与非故事类的听说设计体系开始的话,而不只是零散无序的生活语言来冒充习得,那么两种语言都应该按照正常的语言规律顺利发生,不应该发生这么悬殊的一强一弱的情况!

现在应该做的,是应该把错误的中文学习方式逐渐察觉,改变过来,加大孩子的习得力度,给予孩子高效正确的中文输入方式,另外才是中英文之间的搭配调整

并且可尝试在一个相同的阅读话题中,比如对金字塔和尼罗河等知识,利用网上的中英文资源,中英文同步对比着学,抓住各自的语言特点。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7-3-16 09:28:32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7-3-16 09:29 编辑

duoduofish 发表于 2017-3-15 09:31
才4岁多的娃,母语和英语都应该慢慢做积累。而不是为了其中一个快速达成目标,就放弃另外一个的关系。 ...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很多家长都不懂,什么才叫做一门语言的优势和劣势!怎样才叫做一门语言的合格习得与学得?对于孩子,怎样给于针对他年龄、理解力与个性的知时、知量、知变通的完整而且必须分层级的严谨教学。

大家都在按自己的粗浅理解,胡乱地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结果操作在孩子身上,就无法对孩子表现出的任何表象和真相,加以识别和判断,视野模糊,必然目标难立,常常有失去方向的无力感!

blackwolfdog 发表于 2017-3-16 09:48:26

太牛了,英语习得,汉语未习得。

blackwolfdog 发表于 2017-3-16 10:07:27

据观察好像觉得没啥影响的大都孩子是女娃,觉得有影响的家里是男娃
是不是女性语言能力强造成这种情况呢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7-3-16 10:27:24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7-3-16 10:56 编辑

两天来的大量讨论,大家似乎已初步明白:两种语言都需要孩子学习,其中一种语言,没有得到很好的习得,而另一种语言习得的不错,习得的不错的是英语,习得不好的是母语,这个并不是谁要有意疏远母语,把母语的时间留给英语,而是大家有一件事情,从一开始就认识不清:就是想当然地以为只要有了母语环境,并有后续十年的学校语文,这么得天独厚的大量运用,语文还能不自然习得?还能不闭着眼睛就学会了吗!?

结果怎么样,事实告诉我们一个语言规律,哪怕你是在一种语言里大量接触与运用,但只要你的国家语言能力倒退,国民在很低的水准上接触运用这门语言,你都不能说你具备了比英语更强的母语优势,反而相反,你的母语并不乐观,甚至离入门还很远,哪怕你没有学英语,你的母语作为一个大国,也是很成问题的在低空中盘旋,不能给孩子有效有力的心智启蒙。更别说拿孩子的母语习得,和别国孩子与本国孩子的英语习得,做对比了,两种体系,高下立判!

也更别说你可以放心地把孩子扔在这种低质低智的母语环境,指望着他能自然习得!哪怕是欧美国家的母语环境,人家也在为儿童的习得,几代人制做了大量语言和艺术,心理和思维、知识和能力都水平很高,针对性极强的儿童语言和文学的资源,来润物无声地引导着孩子,更何况我们这里给儿童语言习得的环境,一直是贫乏和错乱的空白。

这个问题铺展起来,还有很多关键性话题必须揭示和提及,但时间关系先说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深入核心!


现在只想请爸妈自己观察:母语习得,该何时做?该怎样做?母语习得,抢在英语习得前作,有何利与弊?母语习得,放在英语习得后做,有何利与弊?母语习得和英语习得同步做,有何利与弊?

不学英语,只学中文,期望中文能一马当先引领自己人生的母语习得,又该给孩子怎样操作?


灿祥07 发表于 2017-3-16 10:36:43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7-3-16 10:46 编辑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7-3-16 10:27
两天来的大量讨论,大家似乎已初步明白:两种语言都需要孩子学习,其中一种语言,没有得到很好的习得,而另 ...

非常赞同这点,母语,中文的习得不够,没高质量的习得。听说读写。听的够吗?14岁,孩子阅读理解才能达到阅读理解。至少要听到14岁呀,评书也要多听,怎么听,听什么。也是个问题。说,孩子需要高质量的说,父母的思维水平是最大的影响,老师的思维也很关键。讲逻辑思维了吗?读,高质量的书,有多少啊?比外国的阅读读物差远了。写,我们还是训练的应试性写作。视频,喜羊羊,灰太狼语言都很弱智。和西方的视频教育水平差远了。习得,到后期,也要注意别信息碎片化,或配合孩子心理水平,或配合学校的教学。比如学唐诗,你要让孩子听诗人的成长经历,历史背景等等。

学得是一根主线,把习得的珠子穿起来,就系统化了。

学校教,还是死记硬背,记忆式考验为主。

用好了,两种语言是正迁移.用不好,是负迁移.两种语言各自发展亦相交,如何相交,也是一个学问.



yaer2002cn 发表于 2017-3-16 10:52:39

blackwolfdog 发表于 2017-3-16 10:07
据观察好像觉得没啥影响的大都孩子是女娃,觉得有影响的家里是男娃
是不是女性语言能力强造成这种情况呢

你的观察是从哪里来的?能保证对方说的都是全部?会把自己碰到的问题以及困惑都说出来么?据了解,不大会有太多的人愿意把自己的难处真正说出来的,所以看到的多数都是光鲜一面。这样的话,得到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就存在偏差。

hdxx8011 发表于 2017-3-16 11:03:06

"yaer2002cn支撑孩子深度思考是母语,如果母语的思考能力都不行,那么外语也好不到哪里。"你觉得呢
母语深度,广度,决定外语的高度。

yaer2002cn 发表于 2017-3-16 11:08:37

本帖最后由 yaer2002cn 于 2017-3-16 11:13 编辑

翻了翻自己的空间说说,发现几个月前曾有过类似的一个小小的交流。我把留言贴过来,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看


网友A:
      在国内,在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用英文完成有难度的思考是很难的。就算具有英语思维,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思考也是浮于表面。有个现象,英文思维占据主导而现实环境让输入的信息消化输出有限(思考与交流),英文学习就会进入循环不畅的状态,再提升至新的高度很难。


网友B:
      强势语言是中文或者是英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尽早确定强势语言,也就是用来进行深度思考的语言。而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最好还是把强势母语定在中文,一个是语言环境的问题,更深入讲会涉及到孩子的自我认同和成长。                  
      母语在习得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简单滴说,在习得语言学习的早期,母语的整体运用能力,对于搭建习得语言的整体架构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中期,母语的表达能力,有利于促进习得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加速习得语言的理解能力。 后期,母语的深度思考能力,直接会转化为习得语言的深层表达能力。 怎么样发现孩子处于哪个时期,抓住合适的时机,找到正确的引导方法,这是一件需要动很多脑筋的事情。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7-3-16 11:24:34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7-3-16 12:12 编辑

我觉得现在是时候抛出另一个问题来了,请大家思考并判断:

仅靠家里说母语,学校学母语的这两种表象,仅靠大环境在这儿的优势,能不能使孩子在母语语言的造诣上和母语语言的思考能力上,同时达标?

什么时候能,什么时候不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能?大家结合中美两国孩子两种语言初期的不同启蒙和习得的状况,

自己找出原因吧!

也就是我们要找出——什么样质量和数量的母语大小环境,才是使孩子能在学校和家中,自然习得良好母语的合格环境?

逃离神庙 发表于 2017-3-16 11:34:37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7-3-16 11:37:30

再把问题纵深一步

什么是强势的语言?语言的强势,强在何处?强势的语言,只能限定在母语这一门的语言上吗?没有别的情况存在了吗?

怎样初步判定出孩子的强势语言是哪一门?

不是母语的强势语言,能不能帮你实现自我,达到你人生的能力顶峰?!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7-3-16 11:44:28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7-3-16 12:00 编辑

逃离神庙 发表于 2017-3-16 11:34
1 造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哪个小孩母语达到有造诣的层度?举出一个例子来。2 母语造诣达标的具体标准是什 ...
神庙你这是着什么急呢?!
先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天,老板问:“谁能说说这件获奖作品,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

100多个人上来抢话筒;

又问:“谁能说说问题背后的原因?”

一半的人立马消失;

再问:“谁能告诉我解决方案?”

不到20人举手;

“那么有谁想动手试一下?”

结果只剩下了五个人。

骂者众,思考者少,献计者寡,担当者无几,这是当下社会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挑毛病、找原因、给方法、担责任,哪个含金量更高?

----挑剔毛病是小人的本能,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做不到还要挑剔你的,就是在矮化你矮化他和所有这个环境中的大家。

依我看,神庙这位神最【具格】了,我正好不愿意和盘托出我的想法,给你神庙作嫁衣裳,现在请神庙告诉大家

给中国孩子母语习得的——理论与实操的全程路线! 神庙你要有点担当,可别像从前那样除了背单词,就是当小人!



逃离神庙 发表于 2017-3-16 15:56:55

阿春1008 发表于 2017-3-16 16:40:36

我觉得我的语文是严重的没学好:因为我每次看到神仙打架的时候都有点不明就里。

yaer2002cn 发表于 2017-3-16 16:58:42

阿春1008 发表于 2017-3-16 16:40
我觉得我的语文是严重的没学好:因为我每次看到神仙打架的时候都有点不明就里。

:lol:lol:lol必须用回复来发表情

rock_p 发表于 2017-3-16 23:43:51

很有启发...各位的争论和行动都功在千秋...此类的碰撞越多越好
......火花四溅中我依稀看到中华文化逐步的复兴的希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偏重中文还是偏重英文,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