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要说目前最火的
少儿英语教学究竟是什么模式?
肯定非学科英语莫属了。
“和美国孩子同步上小学”,“浸入式教学培养孩子的纯正英语思维”,“用英语学数学、语文和科学”等口号随处可见,再配上高大上的外教师资团队,这几乎就是目前少儿英语最流行最时髦的教学方式。
但学科英语是否真的能实现1+1 >2的效果呢?
这里真的需要先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
首先,“学科英语”这个概念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营销词汇,应该是咱们自己人发明的,你用英文“Subject English”去搜索,搜出来的都是咱们国内网站的广告信息,是搜不出相关英文解析的。维基百科上也没有相应的词条。
(这里反复给大家洗一下脑,如果你想头脑清晰,不被蒙蔽,尽量多的用“维基百科”去搜索相关概念吧。)
英文教学领域根本不存在“学科英语”这样一个概念。
在英语教学领域,有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的概念,顺便插一嘴,之前有家长跟我聊天,说有一种
英语启蒙方式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聊重点学术英语词汇。我听着的确有点方。这个的确有点过于焦虑了。
学术英语使用最多的场景是学习者想在高中或者大学做学术性研究,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虽然很重要,在出国留学考试中属于重点内容。但在婴幼儿英语启蒙阶段就开始专门学习,实在是有点丧心病狂的赶脚呢。这些内容在孩子升入小学、脱离家庭英语小环境,进入公立学校的系统英语学习后,接触的频率不会太高,遗忘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真等到考试开始用了,十有八九是要重新再学一遍的,如果你说为了孩子开始用的时候,能学的更快更轻松,这个真的未必啊,小孩子的记忆是短期的,需要不断重复才能形成长久记忆。使用频率降低以后,遗忘概率是相当大的。着实没有必要啊,仅仅过英文学习基础1000词汇关,孩子们都得花不少功夫,为啥专门捡学术英语来启蒙呢?这个逻辑着实有点让人想不明白,真是捉急啊!
和“学科英语”思想类似的是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rgrated learning)教学法,也就是内容与语言联系的学习。这是目前英语教学界广泛接受的教学法。但对象并非英语零基础的孩子。这种教学方式的教材不是简单的根据语法、词汇等纯语言思路编写,而是会融入人文、科学的内容,让学习者在学英语的时候,也能学习通识的知识。
但这种教学法和目前流行的“学科英语”还不是一回事。CLIL教学重点是英语,着重语言运用的讲解和练习。但“学科英语”重点是在学科知识,是希望用英语学习学科知识,希望这种所谓浸泡式教学能让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学会英语。现在不少研究都表明,对语言能力尚未成熟的少年儿童来说,用母语学习知识的效果是最好的。想用“学科英语”的方式达到1+1>2的效果,是真的要划一个大大的问号的,这个事情还是有很大风险的!
▼
其次再说说教材。咱们国家有统一教材的说法。但其实英美国家,中小学是没有教材概念的。只有大纲和标准啊。老师是可以根据标准自由选择教学资源的,而且可以不用任何固定教材,从网上或者各类书籍中截取内容用于课堂教学。我们目前的线上亲子学堂的学习资料就是这种思路,在语言学习上,我是非常认可这种方式的。可以保证语言的丰富性,让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体验语言的用法。所以很多宣称是美国某某年级使用的教材,基本是参考而已,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和中国孩子似的,所有美国公立学校的小学生都在学这本教材。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
▼
最后再说一下师资。少儿英语行业里优秀的英语老师是很难得的。更别说懂英语又懂学科教学的了。你让我去用英语教个数学或科学,我可能能把句子说对,但是怎么一步步引导进行更好的教学,我真的不知道呢,每个学科的教学思路还是不一样的啊。外教我就不多说了,只能呵呵了。
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中国孩子的英语水平其实远远低于他们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如果学习与其年级同步的知识内容,会导致学生因语言能力不够而不能理解。有些机构会采取降低知识难度的做法,这就会让早就掌握这些知识的孩子对上课内容毫无兴趣。我们之前有老师在很多学科英语教学机构待过一段时间以后,跟我交流的时候所反映的问题,基本全部验证了我的推论。
我之前一直觉得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已经是惨烈的红海了,但越深入了解越觉得这应该是一片大大的蓝海。目前主流的少儿英语培训模式,我都不认为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这应该就是我们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