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群将近21个月了,最近在托班学会了字母歌(The Alphabet Song),回家后不时咿咿呀呀地唱O, P, Q, R, S, T,十分可爱。之前给她买了字母玩具,兴趣还算浓厚,经常指着我衣服上的GAP说letter。问她M is for? 也知道For mommy.
字母歌会唱,letter联系letter sound也有兴趣,这是已经迈出了自然拼读的第一步吗?这些是自然拼读不可或缺的第一步吗?又或者跟自然拼读一点关系都没有?总之这几天,自然拼读几个字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旋。
既然她对字母已经发生兴趣,为娘必须提前研究一下自然拼读(phonics)了。任何课题,只有看透本质,整体把握,才能知道现在处于哪个阶段,接下来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从容安排现阶段适合的内容。
When you see the big picture, you will understand better where you are, what will come and how well you should be prepared.
从个人公众号“双语养育修炼笔记”搬过来。
问题一:语言习得分为哪几个阶段?
既然准备从语言习得的逻辑研究自然拼读,那暂且先不管到底什么是“自然拼读”,也不管“自然拼读”的具体方法,只需知道自然拼读是英文习得过程中与文字相关的一套方法即可。
既然是一种方法,那么第一个该问的问题是:语言习得分为哪几个阶段?第二个该问的问题是:自然拼读是为哪个阶段服务的?也就是说,得先搞清楚“自然拼读”或者“非自然拼读”或者什么的拼读目的何在。第三个该问的问题是:这个方法要怎么用才能达成目的?
先看第一个问题:语言习得的几个阶段。
大家都知道,语言习得分四个部分:听、说、读(read)、写。与其说是“四个部分”,不如说是“四个阶段”或者“四个步骤”更为确切,因为这里实际上暗示了时间先后顺序这个要素。
婴儿呱呱坠地,首先用耳朵听,听大人用语言传递信息,对世界形成一个大致的认识:妈妈给我喂奶,每天要吃饭,不吃会饿肚子,冷了不舒服,尿不湿长期不换会湿湿哒。
经过一年左右的听力输入,婴儿差不多能通过无意义的发音(babble)、手势和表情等方式和周围环境进行交流:指杯子表示要喝水,叫“嗯嗯”表示要拉屎等等,满足生存需求。
到了一岁左右,大部分婴儿能发出实际意义的单词,例如爸爸、妈妈、杯杯,进入第二阶段:“说”。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孩子可以明确地说“爸爸抱”,“佳佳要喝水”,有的只会叫“爸爸妈妈”,那么这时“爸爸”的意思可能是“我看到了爸爸好开心”,也可能是“爸爸快来帮我换尿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婴儿都只能用耳朵(听)和嘴巴(说)来交流,长期停留在第一和第二阶段。
大约到了四岁左右,靠听、说两项技能已经完全能够保证基本生存,也就是母语体系构建成熟和完成之时,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即“读”的阶段,也就是认字—把符号和意思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够通过认读“大董烤鸭”的标识找到请客的舅舅,看懂“洗手间”找到内急的地方,看懂说明书正确使用新手机,以及最重要的—读懂浩如烟海的优秀读物。
有些落后地区的人们始终停留在了第二阶段(说)末,未能开启第三阶段(读),更别提第四阶段(写),也就是所谓的“文盲”。
问题二:自然拼读解决哪个阶段的事?
所以第二个问题来了:自然拼读解决的哪个阶段的事?
我个人的理解是:自然拼读的基础是第一阶段(听)和第二阶段(说),目标是完成第三阶段(读),即自主阅读,做到见字如面,见词即读,看字明意。
假如我是一个三岁英国儿童,如果别人跟我说camel,我很清楚是“骆驼”的意思,别人问我“How can I get to Mercy Hospital”,我知道他在问我如何去仁爱医院。但如果从书上看到camel这五个字母拼在一起的单词,我不会知道这就是骆驼。看到“How can I get to Mercy Hospital”这个句子,难度无异于爱斯基摩语,虽然我知道这是英语,但也是我知道的仅有的信息了。
对于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四岁左右听和说已经完全没问题了,母语已经完全构建,困难在于不能将“hospital”这堆凌乱排列的字母跟看病打针的地方联系起来。通过学习自然拼读或者其他说明拼读法,看到dog能知道是汪汪叫的那种动物(狗),看到information能知道是问询处,看到书上的“Spring is here, the nature awakens”知道是“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那么他们需要通过一种方法来掌握i-n-f-o-r-m-a-t-i-o-n这11个字母组成的单词。通过掌握成百上千个单词,连在一起,读出句子,阅读书籍。
自然拼读是必要前提是听和说。试想,一个词,一门语言(比如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如果连听都没听过,或者听过但理解很浅,就算会认,会读,是不是仍然没有意义?
举个例子,像西语、意大利语、德语就是所谓“即拼即读”的语言。例如西语单词camisa,c和a固定在一起,(基本)读”尬”,m和i固定在一起,读“米”,s和a固定在一起,读“撒”,连起来就是“尬米撒”,如果懂西班牙语,就知道是shirt的意思。如果不懂西班牙语,也不要紧,见到就会读。
又比如,其实学美声的中国人唱意大利语歌曲完全不痛苦,为什么?意大利语也是“见字如面,见词即读”。语言天分高的人一天就能掌握发音规则,即记住ca读“尬”,mi读“米”等。记得我初学西语时,大概三四天掌握发音规则,啥都不懂时就可以大段念出西文报纸,但是完全不懂自己在念什么。
很多中国孩子学自然拼读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即不知道”camisa”是什么就被逼着记忆ca念“尬”,mi念“米”,sa念“撒”等发音规则,直到有一天终于见到千千万万个camisa都会读会念了,仍然不知其意。何况英文跟西语意语相比,拼读规律要复杂得多。
因此,没有听和说的基础,没有掌握英语前学自然拼读是毫无意义的。
下次再遇到连孩子英语水平都不过问就直接推销自然拼读课程的销售,无论对方承诺是外教教还是外星人教都可以扭头就走了哦。
问题三:这个方法要怎么用才能达到目的?
不要忘了,我们都是受过十几年英语教育的成年人,就算英文再烂,26个字母还是会读的,看到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 you还是懂的。
但是儿童不一样,字母F, f, 单词hospitality以及句子Call me maybe在他们看来,难度一样,都是奇怪的没有意义的符号,区别无非是有些符号短,有些符号长。就像对于我来说,字母, , , , , ,单词mar漀 以及句子Bom dia难度都一样,如同天书。
和汉语不同,英语是拼音文字,所有词汇都逃不过26个字母,这26个基础可以排列组合成成千上万的组合,但是,你见过含xfw的英文单词吗?ghyu呢?那dsr呢?都没有。我们见到的往往是含dr, wa, cha, li, ao, tion这种。
是的,基本组合只有不到50个,即26个字母与基本音素间存在一定关联。
那么作为教授自然拼读的成人,首先得给孩子建立“音素”的概念,比如saturday这个词,要想会读saturday,必须知道它应该这样读:s-a-t-ur-d-ay,而不是satu-r-da-y。
没错,就是撕-啊-特-呃-得-诶。这也是我上周观摩了一堂双语幼儿园外教上课才知道的。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不会天然知道s和a是一个常见组合,也不知道tur是一个常见组合,因此,在建立音素,区分音素的基础之上,第二重要的是教孩子letter sound,也就是说,s不是“哎撕”,而是“撕”,因为在英文单词里念“撕”(silly,不是esilly)。同理,t不是“踢”,而是“特”,因为在英文单词里念“特”(tart,不是“踢特”)。
从这个角度看,学会字母歌跟自然拼读没有半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