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tywtt 发表于 2017-5-19 14:56:18

Kitty老师:为什么创新能力对孩子们的未来如此重要?

很多年以前,偶然读到了一本书,我从来没有想到这本书会对我今天的人生选择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本书我曾经在不同的场合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做过推荐,名字叫做:《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我一度推荐家长朋友们应该把这本书认认真真的当作必备育儿书去看。书的作者是一个美国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美国社会所面临挑战提出的深入分析。1、亚洲的崛起,让更多的工作被外包,一线高薪工作机会在缩减;2、电脑的发展在快速的替代人们传统左脑所擅长的理性、逻辑等技能,律师、金融等目前很热门的职业将来可能会被电脑软件替代;3、在物质财富极大充裕的时代,仅仅满足实用的服务和产品将逐渐丧失市场。其实不仅仅是美国,面对21世纪的经济和社会挑战,这几乎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如何找到切实可行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而且能创造好的工作机会,同时又不污染环境,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而大家达成的共识和出路就是创新。
从国家层面上讲,目前出台了特别多的政策去激发和推动年轻人勇于创新和创业。作为创业者,我有很强烈的感受。比如青岛,一直在打造“三创”城市,“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支持创业者的创客空间随处可见。当然这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做法的确有点激进,我们就曾经遇到过一个来跟我们谈合作的大学生,是一个大学还没毕业的小姑娘。因为在读书期间特别爱折腾事情,串掇了几个创业项目,然后巧遇树立大学生创业典范的契机,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做了专访,树立了典型。然后被青岛的各家媒体又轮番采访播报了一通,更是在新闻栏目播出以后,被学校作为先进天天宣传。当然结果有点可惜,团队分崩离析,项目又立不住脚,很快就销声匿迹了。虽然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但很想通过分享我的所见所闻,让大家能和我一样很清晰的意识到这样一件事情,目前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从上到下,从经济领域到教育领域,大家都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真实的现实情况同样也是如此,创新就是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Kittywtt 发表于 2017-5-19 14:57:22

但我感觉目前国内创新教育的开展其实还真是混乱和没有方向的。分享我经历的几件小事,大家可以感知一下。1我曾经在北京和一群来自各个高校的大学生一起做过一个博物馆项目的设计思维工作坊。同学们告诉我不少大学校园里做了很多创客空间,鼓励大学生创业。而且学校也开了很多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和讲座,但他们表示大多数同学都听的昏昏欲睡,觉得压根儿没有什么用处,全是理论,没什么意思。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参与这种实践性质的工作坊。感觉一天的收获比一个学期的创业课收获大得多。2入校开展创新思维工作坊的经历,让我有缘结实了一些公立教育体系的负责人。因为他们的推荐,我曾经混迹于全国各地公立学校校长和负责人中间,有幸在帝都参加过全国的中小学生创客教育交流论坛,也有幸深入了解了一下目前公立体系教育内创新教育的开展情况。印象最深的是听某负责全国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研究的领导在不停地强调创新教育办公室工作的公正和权威性,有点哑然失笑的感觉。创新的基础其实是勇于质疑和重塑权威啊。对于成功的创新而言,并非意味着权威不重要。但是权威不再是来自职业、背景或者罗列的一堆头衔。权威是来自专业知识、来自好的问题、来自认真的倾听、来自以身作则等等良好的价值观。所以,不论是领导、家长还是老师,如果想要激发真正的创新者,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塑权威啊!3进校园参观的经历更是说不出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帝都某大牌公立名校,创客空间的建设真是让人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各种高科技的设备一应俱全,尤其还拥有高仿真的航空模拟飞行器,真是让一众参观的校长都开了眼,轮流排队去试开。突然有个校长问了接待员这样一个问题,“请问这些设备多久向同学们开放一次?都组织过哪些活动呢?”接待员的回答让大家陷入热议。高年级的同学忙毕业升学考试,基本就不参与了,以低年级同学为主,平均每个孩子能有一次参与机会就不错了。基本都是以个别兴趣小组的方式开展的。大家纷纷叹息这么高端的设备真是浪费了。目前很多学校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基本都投资到高科技设备上去了,因此受益的学生群体比例真心不大。
这是我机缘巧合踏进创新教育圈之后,这几年的所见所感,真的是非常感概。大家基本都意识到了创新教育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都在积极的想办法来做些什么。目前体制内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创客教育”,但创客教育的重心却偏离了对思维训练的重视,局限到了科学、科技教育领域。虽然这些也很重要,但是导致的普遍问题是女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普遍不高,并不能让更大比例的孩子受益。校外素质教育机构的解决方案就是积极的引进美国的先进素质教育,大家目前听到越来越多的STEM或者STEAM教育,就属于引进版本的解决方案。但这些领域其实也更多的属于科技类创新领域,普适性依然是有局限性的。
因为负责DFC全球孩童创意行动青岛区的工作,我慢慢意识到自己切入的其实是目前国内创新教育领域很欠缺的社会创新领域,也因为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和坚持,我们团队得到了特别多超出预想的机会。而我个人也因为在这个领域的深耕和实践,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和透析。这是我产生强烈分享欲望的主要原因。虽然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下意识的认为西方欧美国家的教育是最棒的,他们更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更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思辨力。一遇到对我们现有教育感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特别习惯去羡慕或者照搬欧美国家的做法。但通过跟一些国际教育同行的交流和沟通,通过查阅一些资料,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想要分享给大家。对于创新教育的探索,或者说应对未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方式?真的是一个全球性共同面对的话题!我没有想到丹麦的教育同行也会吐槽欧洲公立教育体系对创造力开发不足;美国的老师更是和我们一样,严重声讨对孩子们测评过度导致的不良后果;英国的老师会认为他们的标准化教育在每况愈下。当我们想向他们请教如何开展创新思维教育的时候,他们其实更想知道我们都做了些什么。这些都让我非常触动。
尤其前段时间在AHA社会创新学院的组织下,看了一部美国的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Most Likely to Succeed) 在国内的首映,更是感概万千,非常震撼。这是一所叫做High Tech High(HTH)的美国高中所做的教育创新尝试,HTH是一所公立的特许学校,已经在美国探索了17年,取得了非常激动人心的教学成果。他们就是采用“项目式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看到这里我有点小自豪,PBL的教学方法我们通过儿童公益活动实践了快3年的时间了,我很清楚这种教学方式能很棒的锻炼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只是利用孩子们的周末业余时间进行小活动的组织。但HTH这所学校全部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没有教材,也没有测试。学生们通过完成一个个自己选择的项目,来掌握知识并且培养各种能力。最终通过项目展示来展现学习成果。

Kittywtt 发表于 2017-5-19 14:58:23

我对影片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是开头导演对现行教育模式的分析。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制度不过只有百年的历史,而且完全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标准化的教材、考试、课堂设定以及入学年龄,都是为了培养出标准化、易管理的劳动力。第二是对家长的访谈。学生家长甚至有些学生联合起来一起找学校反映,学校不组织学生进行应试培训,他们非常担忧无法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不能拿到文凭证书,将来无法找到好的工作。这种担忧和说法是多么的熟悉啊。评论区立马引起大家强烈共鸣,大家都意识到,原来我们一直想学国外,但实际上国外也在积极的探寻教育革命。这点印证了我之前和很多国际教育同行交流时,隐隐约约觉察到的结论。这些是促使我产生强烈分享欲望的又一重要原因。也是我为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共创中国家庭创新教育实践手册的原因。
创新能力关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其他国家在做什么样的创新教育尝试?哪些我们可以借鉴学习?我们的教育模式有哪些特点?中国孩子面临的现实挑战是什么?如何结合我们自己的特点探索真正符合中国孩子真实情况的创新教育模式?这些都是我想和大家一起探寻的话题。

ljp99526 发表于 2017-5-19 15:52:30

有时间好好看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Kitty老师:为什么创新能力对孩子们的未来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