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ty老师:真正的创新者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过一则权威信息,公布了2015年以及2020年国际化人才模型的要求对比。我们能够从这个构架中看出来,到了2020年排名前三的能力是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Complex Problem Solving)、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以及创造力(Creativity)。
当然,00后或者10后这一批孩子长大成人,真正立足于职场,差不多是要在2030年~2040年左右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以目前情况判断的话,肯定是在马不停蹄地向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
不论是科幻电影里的虚幻场景还是很多业界知名大咖根据大数据和社会发展趋势做出的推论,未来的职场竞争环境将越来越向一个原则无限靠近,那就是“唯有顶尖才能生存。”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很容易让人恐慌。
我并不认为除了少数顶尖精英人群,其他普通个体将彻底被人工智能取代。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肯定是越来越好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当整个环境发生变化以后,我相信肯定会有新的事物、新的岗位出现。就像《全新思维》的作者Daniel H.Pink所提出的观点一样,21世纪是一个创意时代,具有高概念(High Concept)和高感知(High Touch)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将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
以我们目前所具备的人生经验,基本很难判断未来的世界将会有哪些新兴的职业,因为这些职业目前大部分还没有出现。但我们传统思维里认为的很多高大上的职业,其实正在慢慢被机器取代。比如律师、金融分析师等热门行业,《纽约时报》曾经报导,从2000年到现在,华尔街的金融分析师已经少了一半,很多大型律师所也都在用AI替代基层律师。顶尖的高阶人士会用机器当工具和助手,让自己更厉害。
很多人总觉得这些事情和自己无关,未来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人工智能好像一时半会和自己也没什么太大关系。但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时有你意想不到的颠覆性创新突然跳出来,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你却浑然不知。
你是否还记得没有淘宝的时候你是怎么生活的?你又多久没有发过短信了呢?微信不过是2011年才开始推出,倒退五六年你是否能想到腾讯这家互联网公司竟然革了中国三大通讯巨头的命?
你是想跟着人群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还是想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没有对错。但如果你决定选择后一种生活态度,你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和生活品质,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认真考虑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具备应对未来的能力!
孩子们应对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在“Kitty老师创新学堂”社群里,我们通过一个小的互动作业向大家提出了这个问题。总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陕西、河南、河北、黑龙江、广西、江西、湖北、辽宁等地约100名家长朋友的反馈。虽然所收集数据没有足够大,但没想到所辐射的地理范围还是比较广,所以收集到的答案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我简单整理了一下大家的反馈,大约有30%的家长认为持久的自我学习能力是最核心的竞争力,20%左右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创新、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大约10%的家长提到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责任感以及坚韧的性格、乐观的态度等,还有10%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情商、沟通、团队合作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其他被提及的内容还有阅读写作能力、艺术素养等等。
当然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就21世纪对孩子们具体能力培养要求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模型。在下一节的分享内容中,会再深入给大家介绍。
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其实大家提到的大部分能力要求,基本都属于整个创新教育体系框架下的培养目标。也是一名真正的创新者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人类最大的竞争力肯定是机器所不能取代的思维能力。我们从最简单的角度去思考,人其实就是由肉体和思维组成的。即使一个身体不健全的人,比如霍金,但他具备超强的思维能力,依旧能成为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不同的思考方式注定产生不一样的人生。如今这个物质丰盛、令人惊叹的人类社会,其实就是思考的产物。但如果只有思考但从始至终都没有产生行动的话,估计只能去做个哲学家了吧。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其实正确的思维方式加超强的行动力,就是最核心的竞争能力。
那么人工智能的未来,究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是正确的呢?只习惯于服从指令,从来懒得独立思考的人肯定是首批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人群。所以保持独立思考,具备批判性思维是赢在未来所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思维方式。具备这种思维能力,才能让你更有效的思考问题。最起码可以做到不被骗。
可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周遭的生活,各种神药、神医满天飞,最神奇的是每隔一段时间总能冒出一个观点离奇的神医,从生吃茄子的张悟本,到活吃泥鳅的马悦凌,越是不靠谱往往信徒众多。教育界其实也有类似情况发生。这属于典型的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在信息繁多、无法辨别真假的今天,具备这种思维武器,应该成为教育的刚需才对啊。当然,只有基于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才有可能进入更高一阶段的创新思维。我花了不少时间帮助大家搞清楚了“创造力”(Creativity)和“创新能力”(Innovation)的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文的翻译问题,其实国内的很多翻译基本是把两者混为一谈了。特此声明一下,Kitty老师所说的“创造力”就是指Creativity,而接下来我们重点讨论的“创新能力”,我指的是Innovation。认真听了上节课内容的朋友应该能清楚,Kitty老师所说的创新能力,其实就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是产生创新的基础,但和Kitty老师所说的创新能力还不完全是一回事。“Innovation is applied creativity.”也就是说如果创造力没有被应用到现实世界的问题解决中,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创新。其实创造力是每个人的天赋,如果给予合适的环境和机会,大部分人都可以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我们在大量的线下儿童设计思维工作坊活动中,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引导得当的前提下,大部分孩子都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可以提出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但是在进一步的把方案形成行动或者作品,以及真的用自己设想的方案去解决问题时,大批量的孩子都会败下阵来,能完全坚持到最后的都是少数孩子。这些经历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对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可以止步于创造力开发的。
真实的情况是,很多孩子其实都不需要过度开发创造力,他们是天生的创造力高手,只要你不打压他,不限制他,他们拥有太多令我们这些大人吃惊的创意。
但是如果想把孩子天生的创造力转换成真正的创新能力,是必需让孩子们不断的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的通过解决实际的、综合的、复杂的问题去锻炼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引导鼓励孩子们形成坚毅的不畏惧失败的品格、乐观的精神,以及体验如何与团队沟通、合作。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最终形成真正的创新能力。而我们目前一直不停实践的创新能力培养工具就是风靡欧美教育界的设计思维。结合PBL项目式教学法,利用设计思维的工具带领孩子们以小组团队的形式不断地去接受任务挑战,让孩子们在各种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锻炼真正的能力。孩子们的能力的确可以得到非常大提升。不过比较可惜的是,我们一直通过公益行动在推进这件事情,大家的重视和认知程度不到,导致很多孩子也就只能蜻蜓点水的参与一次或两次的活动,很难彻底的帮孩子们形成这种思维模式。我们也一直在积极的想办法采用其他更好的方式,去推进这些活动。
所以真正的创新者还必须具备设计思维的能力,这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工具。
除了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设计思维的能力,还有大家普遍都提到的学习能力。我们前面讲到,创新能力实质上就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未来面对的问题肯定是多变甚至复杂性的综合问题。很少有问题可以凭借单一的知识积累,一次性全部解决。只有专注于目标,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学习状态,才有可能面对棘手的问题,并最终解决。所以这个过程中,建立不断学习成长的成长型思维,以及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养成保驾护航。
基于Kitty老师的个人实践以及对创新教育领域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我大概总结出了创新者培养的能力框架,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启发。每个框架下更细节的内容,将在今后的课程中,继续给大家分享。
Kitty老师出题:学习了本节的内容,相信你一定可以对创新者的能力培养具备了基础的认知,对比反思一下你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你认为自己做的最好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最欠缺的又是哪一方面的内容呢?也请举例说明。如果你想一起参与互动和讨论,可以私信.
方法论是一切的根本,能熟练了解并运用方法论来解决问题这是人成长的核心。
基础能力的学习能力是由阅读、写作、沟通、决策、思维这五项组成,这是人脑的基本盘,能走多高多远完全看这五项。
人的身体健康决定了能走多长时间和辉煌时段的长度。
这三部分就是人的全部素质基础。
在基础上的,需要堆积的就是知识、技能、技巧。
创新能力只是思维方面中的一部分,和其他基础能力培训不能拆开,最好统一在一起。 我觉得微罗辑思维还是非常重要的,直感很重要,当然这些都是在获取基础能力以上形成的,所以意志力很重要,抗挫折能力必须要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