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骏宇妈妈 发表于 2017-6-1 07:43:34

转载:今年早申请被宾大录取的南外高歌同学和妈妈夏凡的分享稿


▼周二晚上接到讲座的邀请,因为不擅长做讲座,推辞再三,最后大家同意我拉了高歌助阵,我才鼓起勇气答应下来,这几天一直很忙直到昨天晚上还没有清晰的思路到底应该如何分享,去年的此时,高歌刚刚开始启动申请,回想申请的过程,确实可以说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段难得的成长经历。我们这一届因为SAT考试改革和ACT的突发事件,让17届的申请变得更加艰难一些。记得去年六月份也是端午节的时候去香港参加ACT考试,结果因为香港考场试卷被盗,一大早被通知考试取消,六月的考试是孩子们准备得最充分孩子状态最好的时候,也是最重要的一场考试,突然遇到这样的事情,申请的进度和计划被打乱,记得那天在下雨,家长和孩子们的沮丧和焦虑历历在目。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年过去了,昨天在整理思绪的时候忽然想起曾经记录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博客和微博,随手翻到高歌在初中和高中时候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我们关于学业、分数、考试、未来和人生的探讨,忽然感觉高歌在出国申请中的那些思考、选择和坚持也许都是来源于以前读过的书,遇见的人,和遇到的一些事,点点滴滴的渗透和滋养,成为了她现在的自己,所以我决定把这些真实地呈现给大家,因为大家也许和我们一样,也在迷茫和探索中努力前行,我希望高歌和我当时的这些记录和对话可以带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参考。
如何做一个好父母?如果我们自己很普通也不完美 ,该如何去弥补1
身在南外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孩子的背后是不但事业有成而且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能力帮助孩子,从培养孩子的习惯到帮助孩子面对挫折都是孩子的领路人或者说是孩子的摆渡人,他们有能力为孩子掌舵指引方向,甚至在学业和专业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对这些父母我总是怀着深深的敬意和一些自卑、惭愧和自责,尽管能力不同,但是出于爱孩子的本能每个父母都会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去付出,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呢:
在我看来,首先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内心,将对孩子的爱作为一种接纳和支持,而不是利用我们的付出对孩子控制和限制,台湾的教育家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特别打动我,这也是我昨天从微博里翻到的:孩子兴奋的眼神、满足的脸庞、盈盈的笑语,孩子的活在当下——就是父母千金也买不到的美好时光。父母的心态轻松了,不再只是挂记着孩子的竞争力、学习力,而是尽情地优游在这个和孩子心灵相系、情感相通的美好时空里,爱孩子也爱自己的幸福感觉,惊喜就会在不预期的角落等着你。
其次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帮助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热爱,也会有一技之长,喜欢做菜的妈妈每天用心给孩子变着花样做饭,喜欢运动的爸爸每天带着孩子一起跑步或者健身,这些点点滴滴的爱的传递孩子都能感觉到。并且做事情的认真投入和一份坚持和执着都可以给孩子带来耳濡目染的正面的影响。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热情和开朗的妈妈,喜欢结识新朋友,喜欢接纳新事物,虽然自己一直不够自信,但是特别喜欢分享和热心相助,高歌小的时候正是网络论坛非常热闹的时候,偶尔的机缘我在网上找到了当年非常火热的新浪育儿论坛和好孩子亲子阅读论坛,这二个论坛里的家长们来自世界各个地方,带来各种崭新的育儿理念和资源,亲子阅读论坛里还有一些年轻的童书作家、翻译和编辑,每天晚上大家都会聚集在电脑前交流和分享,我总是如饥似渴循着内心的声音不断吸取着养分,也经常在论坛里自我反思和求助,整整十多年,直到前几年论坛被微信取代,很多一起长大的孩子和家长都成为生活中的朋友。
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让孩子做一个心理和精神强大的人2
大学毕业刚刚走上社会,特别是有了高歌之后,我曾经非常焦虑,总是想着如何才能把生活里的一切安顿好,也经常会在选择面前纠结彷徨, 直到高歌长大一些她反反复复和我说人生其实没有一劳永逸的选择,一切的打算也有可能瞬间变化 ,我们需要做的唯有心灵强大 能力强大,才能面对和处理好一切。初一的时候,高歌曾经送我二本书,一本是素黑的《好好爱自己》一本是《活在当下》人生本来就是在路上 ,不要惧怕未来和未知,慢慢学会享受当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申请出国的过程中,我看到现在很多孩子的心理都比我们强大,因为成年人比年轻人更害怕失败,而且因为思维定势会想当然觉得很多事情不可能,这个时候我觉得更需要相信孩子,因为孩子的判断更遵从内心,大学招生官想看到的就是孩子身上的激情、热爱和坚持,而这些往往是成年人身上早已被磨平的。
关于有用和无用的思考(高歌)3
大家经常会迷茫,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到底什么是有用的事情?高考的孩子目标是明确的,而申请国外大学需要的活动和素质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范围。
我觉得其实申请大学并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但是国外大学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大家一个提示,但是在我们看来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所以,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你不得不相信某些东西, 你的直觉、命运、生活、机遇……正是这些一点点汇集起来才使我的人生与众不同。而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初心,是否指向让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
琴棋诗画也好,公益活动也好,只要你足够喜欢,投入身心,坚持去做,都可以成就一个独一无二的你。
关于青春期的逆反和冲突,如何和解?4
初二高歌在读龙应台《一只老鼠》的时候写了这一段: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一点儿也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他们只是责怪,要求,却从未考虑孩子的感受。其实,孩子也是想好的,但是有时候真的是能力有限而做不到,却被父母误解,从而被责骂。那一只老鼠对孩子更重要。
尽力去理解孩子,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不能解决,那么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和青春期孩子较劲,特别在学习紧张的时候和考试期间:
过年的时候我和高歌一起看了韩寒的《乘风破浪》这一部电影,走出电影院高歌和我说,其实徐太浪和父母的冲突,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导致新一代人和上一代人的冲突,太浪的穿越,让他理解了他年少时父亲对他的所作所为,他和父亲最终得到了和解。这个世界不因我们而改变,但是这个世界终将改变。我听出了高歌的话外因,其实我也在太浪的父亲为自己囤BP机是商机、嘲笑小马的QQ编程、录像厅是未来电影院才会关门、房子不值钱这些一笑而过的无奈中感觉到了作为我们作为父辈的认知的局限。
从这部影片之后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相信孩子们和我们总有一天会和解,因为唯有经历会教会他们很多,也因为彼此的血脉相连和心中的爱,而目前我们能做的只有等待。
我曾经眼看着高歌不听劝告非常着急,当时我想明明有那么多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和参考,为何非要一意孤行,但是最后我还是败下阵来,不听就是不听,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高歌甚至说,年轻的时候有些弯路是不可避免,前几天我听朋友说了身边的孩子四十岁逆反的故事,我终于开始明白了一些,看似一直听话被安排非常优秀和成功的女儿到了四十岁开始想拜托父母的控制,不惜一切放弃所有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许逆反和冲突来的早一些也不是坏事吧。很感谢学长妈妈们的开导和安慰,他们通过不断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修炼,选择了放手、相信和祝福,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关于成功的人生的思考5
我们这辈人骑在马背上征战,为的是让我们的儿女能慢下来,能够从事科学和哲学,为的是让我们的孙子一代从事音乐、舞蹈、美术。艺术是愉悦的沟通、可爱的品享、奉献的无声、延年益寿的境界、使世界宁静的良药。—美国独立宣言起草者汤姆斯-杰佛逊。(他的话无疑将艺术视为人的最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 初二高歌的随笔:人生有两条路,一条让你成长,赋予你生存的能力,另一条其实也是通向成功之路,它让你变得特别。第一条是大家都同样走过的,另一条却可以走出自己的精彩。每一条路都有自己的价值,属于你自己的那一条可能崎岖不平,可能一直在原地打转,但是它有它的理由,接受它!
初三的时候高歌和我吐槽说,成功的人大家只看到他的优点,而失败的人大家只找他导致失败的缺点。很少有人关注一个人的全部,其实每个人都有背后的优点和缺点,考试的成功根本不能算成功,它离人生的成功差很远,人生不到结束都不必去评价。
路过一广告大屏幕正在展示一登山者享受着一览众山小的胜利喜悦,屏幕上打出一行字:“人生的美丽在登顶。”正在被感染的感叹中,只听高歌提醒说,其实人生的美丽也在一路的风景。——13年8月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种选择和方式,安安稳稳值得珍惜, 精彩丰富值得赞叹,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你可以尽力活得很精彩,虽然不一定成功无遗憾,但落子无悔,经历了体验了丰富的人生就是精彩,多关注喜欢的收获的,尽量忽略不完美的无法改变的。好好面对,祝福越来越好。
聊起高中生活和未来,高歌说已经过去的选择和走过的路不必和别人或其他选择去比较,重要的是人生的大方向定下来, 不要轻易放弃,至于早一年迟一年收获和成功根本无妨,人生本来就很长,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每一次经历都会收获,不要给自己的成功和目标设定期限,人生有无限可能,做好当下用愉快的心坚持就好。
人生不是在时间里做一件一件的事情,在结束的时候去盘点那一串一串的成果,说,我成功了。人生更是在时间里有不断丰富的体验,其中有情感,有关系,有失落,有获得,有喜庆,有伤痛,有笑靥,有眼泪。当生命的河流最终归于大海,我们可以回头看沿路的风景,说,我经历了。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让身体感到放松与舒适,去让自己的内心安稳且愉悦。
这些曾经写下的话,有点像心灵鸡汤,但是我相信也是高歌在读书和成长中经过自己的思想沉淀下来的,对于有自己想法的人来说,我感觉能做的只有修炼自己,尊重并且相信他们,照顾好自己并且努力拥有各自丰富的人生。


高歌是如何准备出国和申请的?
曾经看过一组数据是关于申请过程中活动和标化哪一个更重要,文章里提到“招生官在选择学生的时候会经过三轮斟酌,第一轮标化占70%比重,活动占30%;第二轮标化占50%,活动也占50%;而第三轮标化占30%,活动占70%。”虽未考证过招生官是否经过这三轮的考虑,但其中却能传达出活动与标化其实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在南外,最后大家标化的区分度非常小,招生官在相似的标化成绩下一定更加注重从文书与活动方面来选择和判断。
我在申请中展示的活动主线是我做了十年的亲子阅读推广活动。从我在幼儿园接触绘本,到读了上千本绘本,到组织线下阅读分享活动,到做线上的阅读分享,这个活动几乎贯穿了我的成长。这些是我的真心热爱,我一直喜欢历史和中国文化,直到高一决定出国,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活动会成为我申请美国大学的很有特色和优势的活动。
对于什么样的活动会对申请有帮助,我总结了几点自己的理解:
关于申请: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还原一个立体的人,一个全面从小到大的成长,一个认识自己,寻找自己,挑战自我的过程。
如何准备标化考试:把握节奏,跟上大部队,不焦虑,成功也许就在转角,最后弱项选择一对一,强调孩子自己学会总结和分析。
1关于理科活动:对于理科竞赛我本人没有什实际的经验,据了解省级以上的理科竞赛、学科论文或者跟着教授一起进实验室做科研应该是比较好的活动,但是喜欢理科的同学不一定都能获大奖或者有合适的研究机会。想申请理科专业的同学我认为拥有相关专业的竞赛或者实验的经历,不管结果如何都将在文书特别是写WHY文书时提供所申请专业的学术知识背景和思路思考的基础。相关的AP考试成绩也是理科学术水平的一种证明,但是前提是不能因此和GPA和标化考试本末倒置。
2活动贵精不贵多:招生官喜欢将一个活动坚持很长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并真心热爱它的学生,因为任何人在一件事上花费10000个小时都可能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反之把这些时间分散到很多活动上却可能一事无成。活动多的同学可以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一定的删减与调整,突出自己最热爱,有最多思考,最好是与自己申请的专业有关的活动,比如我在申请过程中并没有提及我在舞蹈与乐器等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当你的主活动足够体现你自己的特色的时候,一味添加活动种类反而会弱化自己的主体活动,使人感觉眼花缭乱。如果把一个个活动比作珍珠,那么,我们要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也就是说要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梳理,将某一个或几个能突出反映你特点、优势或能力的活动突出出来,并将这些活动深入下去或挖掘到更高的层次,这样的活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3关于领导力:美国大学注重的领导能力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望而不可即。领导力其实是在群体中一种精神和能力的体现,并不在于群体的大小和职位的高低,一个小小社团,或者几个人的活动也可以充分体现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力和决策力,最后决定领导者的能力是个人的品质和个性,自信地展示自己组织和活动的能力足以证明了自己的领导力。
4影响力也是相当重要的:以喜欢画画为例,除非想申请艺术专业,画得再好也停留在自身艺术水平的层面,并没有对他人或者社会产生影响。如果通过教周围孩子们画画,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或者通过画画帮助和解决了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或者组织共同喜欢画画的同学一起用义卖等方式倡导公益和慈善,用义卖所得帮助贫困孩子,画画本身的特长活动就会获得了升华。并且在坚持画画的过程中对追求艺术的理解和思考也是很好的文书素材。
5活动中的思考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项能力。美国大学将活动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我看来是因为他们希望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得到自身真正成长。即使这个活动并不是很独特,但正如“一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同一个活动中的体会都是与众不同,而这也是每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地方。在活动中的思考会使文书素材更加丰富,思路更加流畅,从而使写文书变成挖掘自己和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也可以让令人苦恼的写文书的过程变成写回忆录一样的享受。
6.虽然美国大学充分相信大家的诚信,不需要提交照片或者证书作为证明,但是如果你的活动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长和风采,你也可以提交一些作品集、录像,或者自己动手整理一个可以展示你个性成长的系列活动PPT,用简单的语言和照片更加形象地表现自己。需要提醒的是招生官并没有太多时间来看这些附加材料,所以要尽量使材料简洁、突出、有特色,比如PPT最好不要超过20页。很多学校也有文件大小的限制(大概是1-6M不等),文件太大根本没法提交上去。
7关于简历:如果你的活动很多,那么你需要列一个简历,因为COMMON系统允许填的奖项和活动是有限的,简历可以一目而然展示你的成长经历和特色,但是同样的需要简洁和重点突出。在去年刚刚开始着手申请的时候,我整理了满满四页纸长的简历,但是标准的简历其实最好是一张A4纸的内容。看着一行行的活动我思来想去整整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纠结取舍,最后修改为一份二页纸的简历,关于简历的格式可以参考网上的各种标准范例,注意要选择重点突出清晰明了的格式,最后记得附上你的标化成绩。这份简历可以作为附件材料提交给大学。
每一次参加的活动、活动中的思考和一些思想火花,可以养成平时随手用微信、备忘录、或者讯飞语记等方式在手机里随手记录下来,便于申请时候的参考。
8关于活动和专业的关系:虽然据说大多中国孩子在美国大学最终选择的专业是计算机、统计、会计等容易就业的专业,但是申请的时候我认为还是需要结合自己的活动优势来选择。如果大家最终只是为了留在美国或者找到工作一个目的,谁知道几十年之后会不会后悔呢。主活动应该是你的真心热爱,其实也是你的优势和特长所在,结合自己的优势和活动申请专业,一来可以在招生官面前突出自己的优势增加竞争力,二来可以尝试发展一下自己的爱好和所长,美国大学是允许转专业的,给自己一个探索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机会从未来很长的人生路来看还是值得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周围同学各种精彩的活动和竞赛中一定不要迷失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随波逐流。坚持一件真心热爱的事情(活动),不随便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些将会让你在申请季展示自己的时候真正地有感而发,美国大学要求提交的GPA、标化成绩、活动和文书综合起来其实就是还原一个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立体的人,我希望美国大学发现一个真实的我,一个和录取我的大学的精神契合的我,因为申请大学并不是目的,只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坚持努力并且做你自己,因为“我们都会上岸,阳光万里,去哪里都是鲜花开放”
还有,申请只是一个过程而已,我们周围很多学长高中毕业的时候申请的大学排名并不靠前,但是通过转学或者读研,或者保持好的成绩都可以有机会获得很好的工作机会。申请的过程尽自己努力,家长多陪伴孩子。

如何正确的选择大学?
康奈尔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校。不但因为怡人的校园景色和丰富多彩的食堂,她的校训“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深深吸引了我我的学姐学长都在康奈尔大学就读,他们每年回来和我聊起康村的生活,也让我越来越了解并爱上了这所学校。
在申请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除了梳理自己的活动简历之外,同学们应当先确立自己的梦校。因为拥有自己的梦校一方面可以督促自己向着梦想努力;另一方面择校就像相亲,当你真心喜欢一所学校,肯定是因为这所学校有你们互相吸引的地方,这也会大大提升被录取的机率。道理很简单,一个比较喜欢安静钻研学术的学生,不会非常喜欢一所课余活动和party无比丰富的学校;而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同学,也不容易喜欢上一个人脉圈较窄,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学校。在标化以及自身条件基本达到的情况下,这所梦校就将被作为ed的学校。
那么如何选择ed学校(梦校)也是至关重要。在确定这所学校之前,同学们应当仔细浏览各个学校的网站,了解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状况和设施、社团活动、业余生活和校训和自己想学的专业排名等,但不要拘泥于只看自己想学的专业排名,因为一是学校的风格与自己不符,去了也不容易适应,二是以后的变数很大,未必自己现在想学的专业就是以后会学的。
在基本确定学校之后,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去找一些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长学姐问一问他们的就读体会,看看与自己了解的是否相符。因为亲身体会一般会比网上的文字要生动很多,也可以了解到更多学校的特色。(美国招生官通常喜欢对自己学校有仔细研究和了解的学生,学姐学长提供的经验也可以在文书中提到,会增加录取几率。)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去夏校或者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与招生官聊一聊,或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也不能完全盲目追求自己的梦校,毕竟ED的录取率相对RD来说要高很多,如果太过盲目,也是白白浪费机会。在ed择校时,如果最后的标化成绩还没有出,可以选择一所比梦校要求稍低,但自己也真心喜欢的学校,做好两手准备,才是万全之策。因为美本申请竞争日趋激烈,在准备完ED学校文书之后,可以适当放宽思路,多选择几所各个层次的学校作为后备和保底,抓紧时间准备RD的选校和文书,不管你觉得ED有多大的把握,千万不要坐等着ED的结果再去做下一步准备。
以上是常规情况下关于选校的一些个人经验,实际申请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干扰,相似的标化成绩、竞赛和活动背景等因素造成无形的压力,同等条件下每一届的选校热点也会让我们的选择经受煎熬和考验,很多同学会邀请留学顾问或者有经验的专家给自己做分析和指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确定好自己的梦校和选校,是坚持自己的判断还是听取经验丰富的顾问专家的建议也是很令人纠结的一件事。在我看来顾问只是你申请过程中的参谋,他们会给你提供一些学校的情况、以往的经验,帮助你梳理成长经历中活动和思想的亮点,但是最终的判断和决定其实还是在于自己,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也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梦想。在优秀到无懈可击的大神云集的压力中、在顾问和你的想法和定位有所不同的情况下,你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如何在几十所美国大学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准确定位又能安全保底,并不仅仅是一时一刻的决策,在留学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平时多读一些书多做一些思考,培养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和良好的心态也是成功申请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校是我们人生中面临的一次重要选择,他给我们带来机会和挑战,也给我们带来历练,即使一时有些遗憾我认为也并不会影响,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以后我们还会碰到无数的选择,做好当下的选择,走好每一步,以后的人生路还很长。

lhp1980tx 发表于 2017-6-1 07:58:55

谢谢分享,平凡而真实的观点是最可贵的,提醒我们不能迷失在功利的目的中而忘记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henrymm 发表于 2017-6-1 08:26:46

谢谢分享,说不定以后可以借鉴

zmingsh 发表于 2017-6-1 09:03:49

多谢分享!学习。

lianli9999 发表于 2017-6-1 09:12:49

谢谢分享经验。

funtiny 发表于 2017-6-1 09:22:49

谢谢分享,真是一个很认真很有能力的妈妈

wwdd1122 发表于 2017-6-1 09:48:41

已经过去的选择和走过的路不必和别人或其他选择去比较,重要的是人生的大方向定下来, 不要轻易放弃

阿春1008 发表于 2017-6-1 10:01:34

这个要收藏,我认为这么多年陪孩子成长阅读学习英语的过程,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都是宝贵的经历。也许我们可以作为背景提升的资料。

忘忧小草 发表于 2017-6-1 10:46:05

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O(∩_∩)O谢谢

lsmzhn 发表于 2017-6-5 09:41:16

多谢分享!学习。

vikeyshuy 发表于 2017-6-6 14:28:19

谢谢分享,真是一个很认真很有能力的妈妈

june028 发表于 2018-2-23 14:59:39

谢谢分享,真是一个很认真很有能力的妈妈

乐事0223 发表于 2018-2-24 10:15:37

感谢lz分享,很受启发,妈妈也要有自己热爱并不懈努力的事业{:5_106:}

chh1980 发表于 2018-3-7 19:18:51

感谢lz分享,很受启发

美国晴妈 发表于 2018-3-8 15:54:07

很有用,感谢分享

kiki982 发表于 2019-6-12 11:49:48

很有用,感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今年早申请被宾大录取的南外高歌同学和妈妈夏凡的分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