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原版的天线宝宝分割成平均10分钟左右一集的短视频,适合小宝宝观看,保护眼睛,推荐1-2岁儿童观看。
本帖发布的是经典版,非新版,新版节奏过快,不适合1-2岁的孩子,新版适合3岁以上。
以下引用自牛妈灿灿妈:
http://www.ebama.net/forum.php?m ... age=1&authorid=7590
天线宝宝,是低龄孩子学英文最好的动画片。它词短, 跟画面连起来, 重复读。 比如, ball,图片上就是一个球, 然后Lala 会连续几次说“ball, Lala ball”, 所以根本就不用跟孩子怎么讲解。只是陪着孩子看, 知道孩子看了什么,在生活中碰到了可以把这个词跟实物连接起来。 尽量不要用语言解释语言,尽量让语言用实物、图像、动作连接起来。 0-6的孩子学习必须是based on 具象的东西而不能抽象,语言是抽象的,所以词语要与具体的东西和动作联系起来。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会尽量把动画片、电脑游戏、书里面的故事、活动真正地找机会在生活中“做”出来。这样这些动画片跟孩子的关系就更密切了,他们有了真正的体验。象“red, yellow, blue"等词灿灿是看天线宝宝的时候学会的。天线宝宝里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活动。灿灿现在有时候翻到了天线宝宝的碟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做得(做里面的活动)津津有味。简单、直接。比如红色-它的画面直接就是一片红,而不是“代表”红的红花之类的,这样,很简单很直接的孩子就能把音节 RED -红色这个色彩搭起来。 如果我们用红花、红旗去讲RED, 孩子会容易混淆 -red 是花 还是 颜色。

有个原则叫16遍原则,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需要重复的次数是不一样的, 年龄越小的宝宝需要越多的重复, 16遍是平均值,《天线宝宝》片尾再见的次数真的是16遍,还是蛮科学的,所以爸爸妈妈再抱怨你讲的话孩子记不住的时候,记得重复16遍以上。孩子喜欢重复,天线宝宝说的又慢,还留出时间等等电视机前的孩子反馈说“再见”,对孩子来说特别喜欢,这也是我们说的轮流交谈。
《天线宝宝》,在英国和全球各地一共获得了十多项大奖,被誉为“迄今为止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节目之一”。
《天线宝宝》的创作人员对电视节目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天线宝宝》之前,可供5岁以下幼儿观看的电视节目非常少,可供6个月―2岁的幼儿观看的电视节目几乎没有。这意味着,如果节目能够满足这部分小观众的需要,将获得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机会。于是,节目组将目标锁定在6个月―5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
负责《天线宝宝》节目制作的安?伍德女士(Anne Wood)和十几名幼教专家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妈妈们及幼教人员交谈,和1到5岁的幼儿接触,调查最能吸引幼儿的信息、影像和话语。他们发现,最容易吸引幼儿注意的,莫过于由他们的经验和视野能够领略的事物和环境,而孩子们串联这一切讯息的途径就是玩乐。
《天线宝宝》在正式播出前都邀请一些适龄儿童来进行测试,观察他们在观看节目时的反应,并做好详细记录。任何导致幼儿离开房间、转移视线的片段都将被删掉或重新修改。
《天线宝宝》节目的场景和内容,完全是根据孩子的想象创造出来的,节奏缓慢,信息量适当,语言重复且具有启发性,鼓励孩子与天线宝宝互动,而不是让孩子被动接受信息。
《天线宝宝》秉承的“慢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更有优势:保持和孩子一样的节奏,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给孩子可接受的信息量,孩子既能从中得到知识,还能感受到尊重。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I1l0wu
已有 134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0 贝壳 才能浏览 购买主题
{:1_1:}{:1_1:}{:1_1:}
谢谢分享哦
谢谢。现在天线宝宝都弄成国内中文版,不想给孩子看,谢谢楼主提供英文版
宝宝爱看中文的,终于找到英文版的了,赞一个
非常感谢。。我正需要的资源。楼主是好人。。。。。。。。。
谢谢您的分享
感谢分享,下载给宝宝看看
感谢楼主分享
感谢楼主分享!本帖发布的是经典版,非新版,新版节奏过快,不适合1-2岁的孩子,新版适合3岁以上。
以下引用自牛妈灿灿妈:
http://www.ebama.net/forum.php?m ... age=1&authorid=7590
天线宝宝,是低龄孩子学英文最好的动画片。它词短, 跟画面连起来, 重复读。 比如, ball,图片上就是一个球, 然后Lala 会连续几次说“ball, Lala ball”, 所以根本就不用跟孩子怎么讲解。只是陪着孩子看, 知道孩子看了什么,在生活中碰到了可以把这个词跟实物连接起来。 尽量不要用语言解释语言,尽量让语言用实物、图像、动作连接起来。 0-6的孩子学习必须是based on 具象的东西而不能抽象,语言是抽象的,所以词语要与具体的东西和动作联系起来。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会尽量把动画片、电脑游戏、书里面的故事、活动真正地找机会在生活中“做”出来。这样这些动画片跟孩子的关系就更密切了,他们有了真正的体验。象“red, yellow, blue"等词灿灿是看天线宝宝的时候学会的。天线宝宝里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活动。灿灿现在有时候翻到了天线宝宝的碟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做得(做里面的活动)津津有味。简单、直接。比如红色-它的画面直接就是一片红,而不是“代表”红的红花之类的,这样,很简单很直接的孩子就能把音节 RED -红色这个色彩搭起来。 如果我们用红花、红旗去讲RED, 孩子会容易混淆 -red 是花 还是 颜色。

有个原则叫16遍原则,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需要重复的次数是不一样的, 年龄越小的宝宝需要越多的重复, 16遍是平均值,《天线宝宝》片尾再见的次数真的是16遍,还是蛮科学的,所以爸爸妈妈再抱怨你讲的话孩子记不住的时候,记得重复16遍以上。孩子喜欢重复,天线宝宝说的又慢,还留出时间等等电视机前的孩子反馈说“再见”,对孩子来说特别喜欢,这也是我们说的轮流交谈。
《天线宝宝》,在英国和全球各地一共获得了十多项大奖,被誉为“迄今为止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节目之一”。
《天线宝宝》的创作人员对电视节目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天线宝宝》之前,可供5岁以下幼儿观看的电视节目非常少,可供6个月―2岁的幼儿观看的电视节目几乎没有。这意味着,如果节目能够满足这部分小观众的需要,将获得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机会。于是,节目组将目标锁定在6个月―5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
负责《天线宝宝》节目制作的安?伍德女士(Anne Wood)和十几名幼教专家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妈妈们及幼教人员交谈,和1到5岁的幼儿接触,调查最能吸引幼儿的信息、影像和话语。他们发现,最容易吸引幼儿注意的,莫过于由他们的经验和视野能够领略的事物和环境,而孩子们串联这一切讯息的途径就是玩乐。
《天线宝宝》在正式播出前都邀请一些适龄儿童来进行测试,观察他们在观看节目时的反应,并做好详细记录。任何导致幼儿离开房间、转移视线的片段都将被删掉或重新修改。
《天线宝宝》节目的场景和内容,完全是根据孩子的想象创造出来的,节奏缓慢,信息量适当,语言重复且具有启发性,鼓励孩子与天线宝宝互动,而不是让孩子被动接受信息。
《天线宝宝》秉承的“慢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更有优势:保持和孩子一样的节奏,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给孩子可接受的信息量,孩子既能从中得到知识,还能感受到尊重。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I1l0wu
非常好的资源,谢谢楼主! 宝宝16个月,正需要,谢谢楼主,有心了! 谢谢您的分享,好资料 谢谢资源分享!!! 感谢分享,3岁开始看。 非常好的资源,多谢分享 多谢了, 还是爸妈网强大,这两天刚好在找这个。 好好好,多谢多谢! 下载播放时发现声音跟画面配不起来呀,根本没法看呀! 大家都有这个问题吗? 谢谢楼主分享,正需要 谢谢分享。
非常好,感谢! 非常好,感谢! 很好的资源,正需要呢 感谢分享
多谢分享 谢谢,真是好资源 感谢分享,下载给宝宝看看 谢谢。非常需要 谢谢您的分享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