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yuanma 发表于 2011-9-27 16:09:59

(ZT)在iPad中就能找到“现代课堂”?

  开学以来,各地学校不时冒出“创新之举”。山东平阴县一所学校,要求学生将作业写成电子文本,然后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老师;某些城市的小学计划在数学课试点 “电子课堂”,让学生拿着iPad在学校的任何角落“移动学习”,甚至取代课本成为教材。
  老师将每天的作业公布在学校网站、博客或是班级QQ群内,这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不是什么“创新”,而将iPad引入中小学课堂,这潮流显然跟得很紧。然而,一个值得所有中小学教育者思考的问题是,采取“电子化”教学、作业,就“现 代”了吗?
  笔者曾应邀参加哈佛中国论坛,会议组织者在发给我的邮件中,明确要求在演讲时不用PPT,因为使用PPT不利于现场讨论。在国内,有不少教授就是带着一个PPT文本,混迹于各种报告场合,照本宣科。幸好,我几乎不使用PPT。
  在不少学校,教师使用PPT情况是评价课堂是否“现代”的一个指标,这从促进教师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假如认为这就代表课堂现代化,则是对现代教育教学的严重误解——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不转变,现代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很有可能对教学效果起反作用。
  对着PPT“念课”,就是当前一些课堂的大问题。此举带来的问题是,有的老师可能根本不备课,而是从别人那里借来(或网上下载)课件。于是在讲课过程中,没有了引导学生参与思维的过程,而把整个推理直接呈现在PPT上。这确实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统模式,弄得老师连粉笔也不用了。同样,电子作业和电子课堂,也可能出现相应的问题。从电子作业看,老师的随意粘贴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增加学生的作业量,而电子课堂则会让学生时刻处于“题海”的包围。
  其实,任何现代技术,都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工具。过分强调工具的重要性,而不改变教育理念、教育评价体系,创新初衷就可能变调。在不同的教育理念中,现代技术的使用效果就很不同。国外一些学校课堂上使用PPT,是为了在开放、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更深入地讨论;而国内教学普遍实行灌输模式,所以电子工具就成了发布作业、做题练习的新载体。在哈佛的图书馆里,笔者看到有免费的扫描仪,学生只要花一些工夫,就可以把一整本书扫描到U盘里,带回去阅读,可在国内大学的图书馆,扫描服务都是要付费的。这就是同一工具在不同地方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另外,国内学校的电子作业、电子教材、电子课堂,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和家长“被电子化”。老师发布电子作业,要求学生提交电子文本,这就要求每个家庭配备电脑、有上网条件,有的还要购置打印机;而将iPad引进课堂,不也需要每个学生都手持一个iPad吗?也许在学校看来,现在有能上网的电脑、有iPad,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不是难事,但这显然并不现实。一些贫困家庭未必能有电脑、有上网条件,更不用说iPad了。对学生提出的“电子化”要求,极有可能成为学生家庭新的负担。
  我国的各类学校有无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眼下最关键的。当前最严重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太陈旧,这些不改变,引进新技术,只是形式上的现代化,除了增加学生的负担、做一些表面文章之外,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果并不大。

cinderella 发表于 2011-9-27 16:24:23

很有道理,以前讲过课,感觉用PPT的话,需要准备的内容比较多,学生需要消化吸收的内容也很多,而且容易流于平淡

babywhale 发表于 2011-9-27 17:28:40

都电子课堂的话,估计十年后脊柱科病房是开后门也难进了。你们的颈椎和腰椎怎样?我就是上上爸妈网之类的,我的有肩胛骨和颈椎经常是咯嘣咯嘣响。不知道你们怎样?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3-5 11:17:41

赞同您的观点,重点在于人,工具在于用。两年多过去了,情况并没有改观。

蔚蓝的蓝 发表于 2014-3-7 12:42:56

用PPT的话,那老师就轻松了

且异 发表于 2014-3-23 23:27:13

zhouhongyuhnsy 发表于 2014-4-25 11:14:06

很好的帖子,谢谢.

zmhui_wuhee 发表于 2014-6-25 10:07:16

我还是喜欢传统的方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ZT)在iPad中就能找到“现代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