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j709 发表于 2019-1-16 13:52:39

转“韩兴娥海量识字法”介绍

转“韩兴娥海量识字法”介绍热度 4已有 64 次阅读2017-8-2 13:24 |个人分类:学习资料|系统分类:其他

“韩兴娥海量识字法”介绍识字教学的难题至今还困扰着万千师生。有人把这个难题的存在归因为汉字本身的复杂外形。其实,明清之前似乎没有多少中国人望汉字而生畏,至少在一般的文献中没有看到有学者抱怨汉字难教。古代私塾中的学子,只要两三年功夫就可以认识常用的两三千汉字,自主读书的时间比当下的学生提前了三四年。韩老师也说:“识字的速度太慢是造就差生的源头。”识字量不够,直接导致阅读滞后。而阅读滞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中很有可能会错过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尤其是会错过培养孩子母语情怀的黄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就中文阅读而言,必须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才能为自主阅读提供基础。然而,按我们沿用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的进度,小学生认完2500个左右的汉字需要五六年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自由阅读期被延迟到了10岁以后。这种高耗式教学就没办法改变吗?看看韩兴娥是怎么大胆改革的——简化拼音教法,缩短教学课时,让拼音当工具而不是变成另一套文字。她把声母、韵母都排列出来,让学生跟着“a——o——e——i——u——ǖ”地念,唱歌一样,念熟了,就指读字母卡片。每天复习,三周就把拼音学完了,学生基本能拼读音节了。她不要求学生默写拼音表,不要求学生死记音节。拼音说到底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而不是另一套文字。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许多的教师对拼音教学没有清晰的认识,费了很多心力和时间,把它当做了另一套文字来教了,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用拼音写话写文章,无形中弱化了蒙学童子对汉字的热情。为促进学生的识字热情,她会将学生在幼儿园里读过的那些熟悉的儿歌编成小册子,让学生读。她说这是让孩子们自学的第一本书。她这样把学生领入读书识字的天地——开学第一天,韩老师说:“孩子们,我们唱首歌吧!”她发给学生那本自己编写的小册子,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最熟悉的儿歌。如:上学校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词语表 功劳劳动太阳小鸟为什么长大学校学习迟到书包生字表 大鸟劳学包动迟小长到书为校劳唱一唱、念一念,几遍之后,韩兴娥告诉孩子们:“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谁认识儿歌中的字词。知道答案的不要出声,用你的指头指着儿歌中的这两个字,念这一句儿歌。”韩老师出示卡片“功劳”,有的孩子张嘴要说,她伸出食指放嘴边“嘘”地一声示意,孩子们的手赶紧在儿歌中找寻,找到的用手指着“功劳”,仰起头骄傲地看老师。老师转着圈看,耳朵靠近孩子们的嘴,听他们轻轻地念。找不到的、不会念的孩子把目光集中到同桌的手指上,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原来是‘功劳’啊!”然后韩老师让大家一起念,右手持卡片从胸前向前一推,像乐队指挥一样挥动着手臂,指挥着孩子们的回答大合唱,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念着。“下一个词看谁找得快,注意用你的手,而不是嘴!”孩子们目光炯炯地看着老师,期待着下一个词出现……“和你的同桌一起找一找、认一认儿歌下面的词语表、生字表。”……就这样孩子们入学第一天就学会“自学”生字的办法。下午到校后便有十几个学生找韩兴娥认字,韩兴娥给他们盖上鲜红的奖杯印章并奖励一张小卡片。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第一周便有30多个学生认会了7首儿歌中的100多个生字。这本神奇的小册子的第二部分有《小书包》《国旗》《坐得正》《写字姿势》《爱护眼睛》等儿歌,结合入学教育读儿歌认生字,一年级的蒙养教育就这样水到渠成。小册子的第三部分是汉语拼音情境歌,结合学习汉语拼音教学生读熟儿歌,认读儿歌下面生字的任务则由学生自己完成。孩子们回到家只读儿歌识字,因此不害怕学习。每天早上、课间、中午上课前,都有许多孩子围着让老师检查他们认字。韩兴娥左右手同时工作,左手指着一个字,左边学生的目光在儿歌中搜索;右手指着一个字,右边学生的目光开始搜索——这时,左边的学生已找出了生字。有时她一同检查三四个学生。孩子们没读熟就找她检查,韩兴娥也不急躁。因为学前没有认字经验的学生认字困难是正常现象,检查就松一些,让他们这么高高兴兴地“混”奖品吧!创造情境给学生识字,是韩兴娥老师的独门招术。一年级的10月份前,她会给每个学生印发一张拼音字母卡片,拼读时如果忘记了哪个字母,可以随时查阅。她还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大卡片,一面是汉字,一面是音节,在课堂上练习拼读。学生不亦乐乎!国庆节前致家长的信中,附着全班学生的姓名,供孩子们识字。第二个月后便开始读第一本注音读本《三字新童谣》,书中的儿歌三字一句,很简短。这种童谣是儿童通向文学阅读的引桥,对学生后来能自主阅读有极好的裨益。上课***一响,韩兴娥对着话筒开始念儿歌,孩子们或者念或者背,一首接一首,直到全班学生都拿出书翻开正在读的页码,韩兴娥让他们停止诵读,表扬几句那些在课前已能背诵的学生,让他们下课时领张小卡片,就这样,课前提前读的孩子越来越多。再稍后,韩老师把课文当做真正的识字教材。起先是一天一课,然后是一节课读背两课,让学生识记课文中的生字,高年级的课本在一二年级里也畅通无阻。读完人教版的就读苏教版的,读完上册读下册,读完课内的读课外的。就连《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上的儿歌,韩兴娥也把它们编成不带拼音的小册子,让学生同位对读。《拼音报》《好妈妈儿歌400首》《日有所诵》《弟子规》《增广贤文》都是韩兴娥班语文课堂上的“教材”,到一年级结束时,中等水平的学生能认识2000多汉字。以阅读的大环境为训练场,使学生在口诵心惟中获得了识字的神功。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那每日琅琅的书声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也让每一个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大量识字却只是少量写字,这是韩兴娥识字教学的另一独门妙术。她这样教写字:一是整体输入汉字笔画歌,二是描红。韩兴娥老师借鉴了辽宁东港实验小学的经验,不单个笔画教,在教基本字之前,把汉字的基本笔画编成儿歌诵读:点横折竖横钩竖提竖折竖弯钩横竖弯捺斜钩竖钩撇点横折钩撇撇折提弯钩横折折撇横折弯钩横折提横折弯横撇卧钩横撇弯钩教学时,把笔画抄写在长条纸上,贴到黑板上方,教师指着有节奏地领学生念笔画名称,从一堂一堂念慢慢减到一日一日念,再逐渐减到一周一念。不到一个星期,孩子们无一例外地会按顺序念了。识字教学开始后,每学一个新笔画,就不用一遍一遍告诉学生笔画名称了,只要用教杆往长条纸上相应的笔画一指,学生便能熟练地说出要写的笔画名称。这种识字其实为学生独立识字打好了基础。学生学会拼音后,又认识了所有的基本笔画,见到新字就不会有畏难情绪。而降低写的坡度,不要求大量书写,对于现在入学年龄偏小的孩子而言无疑是正确的。。识字教学一、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韩兴娥老师在一年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韵语识字。韵语识字虽然生字密度大,但不是孤立地、枯燥地进行识字,而是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性记忆,充分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韵文短小精练,通俗有趣,琅琅上口,极易引发儿童的联想,较好地实现了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积极主动的良性学习状态,达到了识字快与兴趣浓的和谐统一。韩兴娥老师在教学《审讯鼠贼》中,经历了五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第一步是带领学生熟读韵文,简单理解:“升堂审讯列罪状,一贯偷盗太疯狂。率领队伍逮鼠贼,勾结伙伴毁杂粮。”第二步是认读20多个生字。第三步认读用熟字拼凑的30多个生词。第四步认读用学过的字编写的6个句子。第五步读一读联系韵文内容编写的一段话。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学习速度之快与质量之高令人惊讶。由于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用半年时间学了600字,下学期又轻松认读了900字,有此成果,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教学中将识字与阅读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既调动学生认读积极性,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据校长高树军讲,韩兴娥老师所教的学生,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个常用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在小学阶段认识3500个常用字,达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要求。二、构建新的识字系统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较少时,这些字在大脑皮层中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这些点是极容易消失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构成语言系统,使新学的汉字进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大脑皮层构建新的链接,产生新的系统,从而融会贯通,牢固掌握。韩兴娥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就构建了一套新的系统。一是她将学生学过的字按偏旁归类,让他们体会偏旁部首的意义,同时巩固认读生字。二是让学生伴着乐曲唱韵文,展开联想记生字。在童音荡漾中,生字学习非但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成了他们的最爱。三是为学生编辑的《韵文小字典》成了学生识字的得力助手。当某个字发生暂时遗忘时,学生可通过定位联想快速想到此字在某课某句话中的位置,记得不扎实时可以查找韩兴娥老师专门打印的《韵文小字典》。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时,韩兴娥老师从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背诵那个字所在的韵文。学生在这种富有韵味的语境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识字任务。三、诱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吸引,为了诱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韩兴娥老师经常性的给学生一点小小的物质奖励予以刺激。同时,隔段时间便给学生家长发贺信,真诚地赞扬学生的进步,并提出希望。在李国庆副校长的帮助下,韩兴娥老师仅仅在低年级就给学生家长发了几百封贺信或喜报。一年级上学期末的家长会上,她建议家长利用过春节这一有利时机,让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显示一下本领,从而让孩子体验刚入学半年就能认识600个常用字是多么的了不起。据家长反映,孩子自信心的树立与他们在众人面前认字、读书有很大的关系。据谭宁老师讲,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进步,韩老师独出心裁地“发明”了一些新办法。比如说,她做了一些分数牌,学生做好一件事便会得到相应的分数牌,这些分数牌就如同她们班的货币,可以用它来换分值不等的彩纸,可以用来借书,可以用来换本子、铅笔、橡皮……她曾在家长会上告诉家长,也曾写“密信”告诉家长,让他们看到孩子把奖品拿回家时,一定要夸张地表示奖品好得不得了。家长反映,孩子每天如数家珍地数自己得到的分数牌,自愿多识字、多读书来挣取更多的分数牌。这样优生得到的奖品多一些,后进生也一分一分地积攒,也有得到奖品的机会。有时候,她从韩老师的教室外走过,经常会看到学生兴高采烈地在换取奖品。学生的积极进取心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了。大量阅读登堂入室韩兴娥老师之所以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实验,是因为最具人文情怀的语文学科,由于教师翻来覆去之“精”讲,一遍又一遍作业之训练,使得语文学习变成了一场苦役,一种生命的浪费。看着学生对语文学习欲说还“愁”,读着六年学习之后依然味同嚼蜡的学生作文,韩兴娥老师开始怀疑与审视“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材,难道一册区区几万字的小学语文教材,就要耗去学生半年的学习时间与生命?难道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化,就不能在课堂上让求知若渴的孩子一睹为快?难道学生反复做的那些低级的苦不堪言的作业,能比让他们在最富记忆力的时候背诵一些经典诗句更有价值?一、低年级:“小老师”佩卡上岗由于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阅读不宜在语意的理解上用力太多。但朗读就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促发联想,激发兴趣。韩兴娥老师教学低年级课文的要求就是读熟。不是教师为主体的范读,而是学生作为读的主角。学生不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齐读、指名读中“听”会的,而是自己“读”会的。培养“小老师”便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亮点。韩兴娥老师在逐句逐篇地听过学生朗读之后,从中选出读得多、读得熟的学生当“小老师”,并为之佩戴“小老师”证卡。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除了集体学习和学生书面练习之外的所有时间,韩兴娥老师还允许学生随时下位找“小老师”检查辅导。这样做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得到训练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在低年级阶段,韩兴娥老师的学生轻松地通读了本年级的人教版教材、辽宁韵语教材、修订前的三四年级人教版教材以及学校图书室里的《阅读文选》《拼音报》等。课堂阅读就达50万字,相当于一般小学同年级学生阅读量的10多倍以上。二、中年级:高效率地大量阅读进入中年级之后,韩兴娥老师以两个多星期学一本教材的高速度教完了五六年级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全部学完,其余课堂时间就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课本以外作品的大量阅读上。于是,每一学期每个学生阅读100万字的大量阅读便在课堂之上拉开了帷幕。1.学习课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韩兴娥老师教学现行语文教材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可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样,一个课时学习2-4篇课文轻而易举。先采取听录音、“开火车”(一人读一段)、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然后教师或直奔中心提出问题,或点击难点释疑解惑。如教学11册课文《桂林山水》时,只提“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一个问题。学习2000多字的《狱中联欢》只提两个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个节目?如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阅读课外作品:不动笔墨不读书韩兴娥老师的班级书架上的图书琳琅满目,但来源却并非一个渠道。有从学校借的,有学生从家拿来的,也有韩兴娥老师个人的藏书。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阅读,韩兴娥从来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韩兴娥老师并不是对学生的阅读坐视不管,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个人阅读某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老师抽查。阅读之前,提出严格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理解文章大意。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具体字数不限。她要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并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检查的过程同时是指导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应该积累的,哪些内容没有必要记忆。这样做训练了学生快速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认真阅读的习惯:拿到一本书,学生便自然地拿起笔边读边圈划批注,有时查查字典,有时翻翻前面看看后面,前后文联系起来思考。三、高年级:诵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次听韩兴娥老师的课,给我的震动之大是始料不及的。她用的教材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教学哪篇课文不是早准备好的,而是让我来当场指定。刚一上课,翻开这本多达60多万字的“教材”,才发现文章大多选自《史记》和《资治通鉴》,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一小段文言文和相关的白话历史资料两部分组成。随手一翻,是现行统编教材高中语文中的《鸿门宴》一文,于是就说,就教这一篇吧。说完之后,又感于心惴惴,深怕自己的率意而为有可能造成这堂课的失败。但韩兴娥老师平静得如一潭波澜不惊的湖水,从容自若,她先让学生“开火车”读一遍,纠正了错误读音,然后便由学生自由朗读。不长时间,便要求学生背诵古文,并就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争辩。她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抢先发表个人意见,假如达不成共识就会引发争论,然后出现一个对几个、一组对一组、有时候会自然形成观点对立的辩论集团,各自引经据典,努力说明己方的观点和意见,试图说服对方。学生的思辨欲望被激活了,她却成了旁观者。12分钟,教学任务完成。韩兴娥老师又说,请陶老师再选一篇。在惊愕未定中,我又选了《楚汉之争》一文。同样,10多分钟之后,任务又已完成。其后又教学了《古诗三首》。如此教学看似“不求甚解”,其实教学容量之大,学生获益之多,是我在其他课堂之上绝少见到的。据高树军校长讲,韩老师教学《中华上下五千年》271个故事时,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只粗略地学习文言引文,准确掌握字音、句读,白话历史故事则完全由学生自己阅读。第二阶段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进一步学习文言引文,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前后联系地理解文言文;二是使用班用多媒体设备出示一些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和历史知识。记者所听的课,属于第二阶段的学习内容。高速大量阅读,使学生在低、中年级的阅读量分别达到了50万字和300万字。在实验班学生(五年级上学期)读书量调查中,读过上百本乃至几百本中外名著的学生已大有人在。笔有千钧任歙张从潍坊采访归来之后,我的心里还是久久不能平静。韩兴娥老师探索的语文教学之路,无疑于在我的心里投放了一颗原子弹。而到家之后第二天,我意外地收到了她的学生发来的一组电子邮件,匆匆打开一看,便立即沉浸其中。原来他们所写的内容都是当时我去听课,特别是采访他们的情景。这些小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彼时彼地我的全部活动,他们的真切感受,都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出来。这哪是小学生之文,分明是颇有文学爱好的中学生的作品啊!于是,我的电脑文件夹里,就有了永久保留的一份精神产品。第二次采访韩兴娥老师,就有了新的探询,那就是她的学生何以出口成章,挥笔成文,而且如此富有灵性与文采。韩兴娥老师说,她很少命题作文,旨在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使学生感到作文如衣食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感到作文有用,并在实践中受用。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于是,他们成了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关注生活的写作者。但仅有写作素材并不能写好作文,关键是韩兴娥老师将大量阅读引进课堂。“腹有诗书”的孩子们也就有了“下笔如有神”的原动力。他们在大量阅读中所积累的丰富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内化成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并自然而然地外化成写作时的妙语连珠、佳句叠出。古人云:“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四五年级的学生,在40分钟内写出立意新颖、自然通畅的600字左右的习作,也就成了普遍现象,其中富有文采者也不再是个别现象。实验成果令人们疑云消散韩兴娥老师用两周时间完成现行教材的教学任务,且不布置课外家庭作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冒险的举动。因为当今人们衡量一个老师教学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往往与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而考试内容,又多出自教材。如此匆忙地将教材学完,考试成绩难道能有保证吗?一、大量阅读的学生不怕考可韩兴娥老师对此却胸有成竹。她说,大量阅读为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积累多了,考试就如小菜一碟。而死读课本不进行拓展学习者,一旦在考试中出现稍有难度的课外题,多是难以应答甚至不知所云。赵丹同学告诉记者,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已学完了六年级的课本。语文、数学成绩全班都得了优秀;还考了六年级的卷子,平均分不比六年级的考生低多少。现在,他们已经学完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并且还打算把《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书也学完。据张振东副校长讲,家长开始对孩子能否考好自然会有怀疑,可是一次一次的考试之后,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中有升,他们也就心服口服了。特别是孩子由此对读书产生的特殊感情,又由读书而提升了文化素养,他们已经对韩老师心怀敬意了。二、读书不会成为负担相当于现行教材阅读量10倍以上的教学内容,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又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也是记者生疑之处,在采访学生时,便特别提到这个问题。但孩子们一脸的轻松,说这是大人们在杞人忧天。他们非但没有感到是一种负担,反而因为读书而有了一片阳光心态,有了主动的追求。赵丹同学说,只要健康有益的书她都爱读。书本就像那沙漠里的绿洲,使她在迷茫中获得了希望;书本又像那明净蔚蓝的天空,任她自由翱翔;书本又如那高雅、幽静的世外桃源,使她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陈晨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茶余饭后,手握一本书,其味也香;枕边床头放上几本,古今多少事,上下五千年,尽在方寸之间。浩瀚书海,自己不过是沧海舟子。鲁迅、巴金、曹禺、曹雪芹、罗贯中……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照亮着她前行的路程。”孙玥同学对祖国灿烂的文化情有独钟,她说,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点燃了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火花。从春秋时期的百家诗至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人类文明的火焰照亮了历史的长河。“四大发明”闪耀着祖先智慧的火花,“四大名著”凝结着人类文明的累累硕果……她就是在这些灿烂的文化中,享受幸福,不断成长的。更有趣的是,有的同学还将所读过的与所了解的书目连缀成文,令老师与家长为之拍案称奇。比如魏榕同学《书名联串》——《大卫.科波菲尔》诞生在《呼啸山庄》,《母亲》的去世使他成了《雾都孤儿》,他在《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经历了《罪与罚》,付出了《孤星血泪》,逐渐对这个《悲惨世界》产生了《傲慢与偏见》。后来,《唐.吉诃德》成了他的《漂亮朋友》,他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红与黑》《阴谋与爱情》以后《复活》了。懂得了《热爱生命》,明白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懈地《追求》,使他终于成为《英雄凯撒》式的人物,并由此赢得了《上尉的女儿》的爱情,在《神奇的花园》,他接过《珍妮姑娘》送来的《麦琪的礼物》,满怀《理智与情感》,参加了《青年近卫军》,开始了新的《一生》。高树军校长说,学生阅读量虽然非常大,但由于每读每新,每读都有兴趣,越读知识越丰富,所以,不是读得多了就增加了心理负担,而是读得少了做那些味同嚼蜡的作业成了负担。更为重要的是,小学生由此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为书香人生奠定了基础。韩兴娥老师很为学生的活泼而欣慰。天真无邪写在每个学生的脸上,童言无忌呈示于课内课外。体育场上,有这些孩子活跃的身影;文艺舞台上,有这些孩子出色的表演;作文、电脑等各种大赛之中,他们经常榜上有名。阳光,幸福,成了对他们的共同写照。

Giant 发表于 2019-11-16 16:51:59

学习。

happyyulin 发表于 2020-8-26 23:19:04

学习。

duoduo@1619 发表于 2020-9-4 11:35:37

感谢分享

xpudd 发表于 2021-5-24 15:06:22

感谢分享

刘玲45 发表于 2021-6-1 14:39:51

感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韩兴娥海量识字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