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观察反应——读《晚安,大猩猩》
本帖最后由 行隐 于 2011-10-6 13:51 编辑NN妈,你绝对不会想到,我会推荐这本书给你,因为这本书对你和NN来讲可以说已经成为阅读的历史,但是我还是要推荐,特别是从你在这次读书会上的一句话,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晚安,大猩猩》,我估计你肯定给NN读过,这本书的很多细节都蛮有趣的,连YY也很喜欢,他的喜欢,我并不是我和他的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的,而是Y爸出差回来,给他带来了大猩猩和小狮子的玩偶玩具后,他对它们又搂又亲的动作中,并不断地做睡觉状,我知道,YY其实在貌似漫不经心中,还是听了这个有趣的睡前故事的。本来,这书读到这地步似乎就够了,也可以了。但是,我万分感谢你在30号读书会上的那句话,原话我已经没办法复述,但是,原话的关键词是“观察”,家长对孩子言行的观察,特别是孩子不良言行苗头的观察,我想这应该是没大错的。当时,我一时冲动,即兴反驳了你,并提醒你不要因此犯疑心病。事后想来,我的提醒有我的武断,毕竟,我对NN和你并不是那么的了解。而且,我讲话也有一个毛病,不喜欢讲透,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我其实讲不透,所以索性不愿多讲。 要是真仔细琢磨《晚安,大猩猩》这本书的话,作者的绘画上的细节固然可以津津乐道,可以锻炼孩子的看图的观察力。但是有一个人的观察力的反应,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那就是动物园管理员。这位可爱的管理员,在不经意中,他的钥匙被大猩猩拿走了,然后在他的身后就有了长长的一支队伍,尽管,大猩猩们都做“嘘”状,难道这位管理员真的这么糊涂吗?真的一点都没有察觉吗?大猩猩们,真的一点声音都没发出吗?说是可以,说不是也可以。我倒是觉得不是,我倒是觉得管理员在大猩猩偷拿了他的钥匙的那一刻起,他就有感觉,不过,他真的是一位很可爱的人,他想看看大猩猩会拿钥匙做什么用,于是他等待,等啊等,等来的是一长溜的队伍进他家睡觉,要不是他的妻子发现,估计,管理员两口子会和这么多动物好好的一起睡个好觉。最后,管理员把它们送回各自的窝后,大猩猩还是慢慢地跟着他,又一起回到他家,因为,管理员似乎粗心地忘记从大猩猩手中拿回那钥匙,故事在此结束,也在此有它的又一次的开始。 NN妈,你在我有凑字数嫌疑的文字中,有没有感受到,我想对你说的:父母对孩子的观察当然需要很及时,但是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反应的呈现比孩子的行为呈现慢一拍,不是坏事,是好事,就像那动物园的管理员一样。我们会感受到孩子身上很有趣的东西,同时也会发现他们解决问题纯良的一面,尽管可能方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 本帖最后由 行隐 于 2011-10-6 13:55 编辑
第一次在论坛里发帖,请多指教。封版主问我,如何理解“换位思考”,我个人觉得这就算一种阐述角度和思维的方式。当然,我有点答非所问。呵呵。见谅。 行隐 发表于 2011-10-6 1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一次在论坛里发帖,请多指教。封版主问我,如何理解“换位思考”,我个人觉得这就算一种阐述角度和思维的 ...
呵呵,你说话这么小心?!无所谓的。
其实,当你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解释”(或者说,“分享”吧),还是描述具体点好(当然,我知道,有些诸如“简单”之类的是没法解释的)。
——因为,TX太需要这样的帮助了。{:soso_e100:}
看过。宝好像还没能这么细致思考。倒是很关注小猴子手上的钥匙。 后来是管理员Lp送动物们回去的欧,不是管理员。
宝宝现在很喜欢看这本,找气球,找香蕉,找老鼠,呵呵 我们也看,不过宝贝好像不是太感兴趣,也没那么细致的去找里面的东西,我想带孩子看书是不是要家长去引导呢?有时候也觉得有必要,但是又怕影响孩子自己的思路,其实宝宝看的很认真,有时候不小心用手挡住了一小部分画面,宝宝都立即用手把我拨开,由此看来孩子还是很仔细的,但我又看不到宝宝是不是都看到了那些“隐藏”的内容了~ 这本书在我家最近也是热读啊!(小宝18个月)
这是本细节超多的书,每个读者对它一定有不一样的感受。
可惜孩子还太小,最开始爱上这本书是因为她对月亮的兴趣,喜欢在每页里找弯弯的月亮。
我爱这本书是因为里面说数不清的细节,每次看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 我家宝宝最喜欢跟我一起模仿正本书的情节, 一会我当管理员(和他得妻子),她当大猩猩,一会她当管理员, 一会我当大猩猩, 然会最喜欢的片段就是: 屋子里面传来好多声: “晚安”“晚安”“晚安”“晚安”, 女主人瞪大眼睛的样子。 两个人都会发出咯咯的笑声。 楼主开贴的本意我不是很清楚,但这本书我也很喜欢,我也来说说我发现的一个细节吧。
管理员其实就住在动物园附近,书中出现过三次动物园和管理员家的场景。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管理员家隔壁的几栋房子,只有紧挨他家的那栋是亮灯的。
第一次动物们跟着管理员从动物园里偷跑出来时,管理员隔壁那栋房子的窗户前只站了一个人(可以看见一个人影)
第二次管理员太太发现动物们并把它们送回去时,窗户前就有两个身影了。
第三次管理员太太从动物园出来,而大猩猩仍跟着她时窗户前就有三个身影了。
借用楼主的换位思考的术语,假设我们是隔壁的邻居,一定是听到窗外有什么动静好奇跑过来看看的吧!
或者原本就在窗口欣赏风景,却意外目睹这一幕,一定有点兴奋,于是叫来来其他人来看。
抱歉,我就是那位很喜欢看热闹的人。
现在,我想第一个发现这一情况的应该是这家的小朋友,然后叫来了爸爸后来又叫来了妈妈吧! 本帖最后由 行隐 于 2011-10-6 19:17 编辑
恩。大家还是没看懂我想讲的。本来这是一封我给一位妈妈的信。。。。。。。。
我想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其实要放慢我们的节奏,延迟释放我们的反应。因为现在的教育实在是快的变态。 我发的,不是想讲这书里有多少细节可以挖掘,而是一个阅读深度的问题,不是让孩子有这样的深度,而是我们自己。。。。。。 虎妞妈妈观察的真仔细 这本书我们也读过,楼主的感悟我很赞同,也有体会 行隐 发表于 2011-10-6 15: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大家还是没看懂我想讲的。本来这是一封我给一位妈妈的信。。。。。。。。
我想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 ...
实际是lz用这边书来举个例子,说明自己的观念,“对孩子不良表现的反应不要急于下断定,细致观察后再做决定效果更好” 没有规定孩子怎么看,但是宝宝每次都会指出月亮\气球和香蕉,钥匙他倒不留意的. 本帖最后由 zhhq92168 于 2011-12-6 00:09 编辑
书没有读过,武断地推测:管理员对猩猩有信心;管理员对自己更有信心; 管理员自己并不十分确定拿回钥匙与不拿回钥匙间有明显的是与非 !对么? 又:佩服楼主亲子共读中的全情投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