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绝大多数 英语学的基本上都是哑巴英语。 所以,当听到一些父母说, 我是哑巴英语, 不会跟孩子说英语 的时候, 我的感觉就是很正常。 只有当听到一些父母说, 我的英语很好, 跟孩子说英语没问题 的时候, 反而会觉得很难得, 一定要问问, 当初这英语是怎么学的。
哑巴英语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里我只能就个人的理解, 简单的分析一下了。
1, 英语的资源太少。
当时学英语的时候, 资源是极其匮乏的, 教材基本是国内的一些专家们编写的, 就是引进的, 也就这么基本, 根本没有什么其他的书籍。 就是有的话, 也是国内专家们编写的各种语法书, 单词书在那个时候都很少。 所以, 在学的时候, 只能死扣书本了。 那个时候, 音像制品也很少, 教材的录音也是从老师那里转录的。 记得都过了很久, 图书馆才有转录英语录音的服务。 但是, 可供转录的东西却实在有限的很。
这种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语言语素的输入严重不足。
2, 教学方式
当时的教学方式就是语法分析法。 老师最注重的就是语法, 上课讲语法, 下课练语法, 考试考语法。 那个时候, 没人提听力, 更没人提英语口语。 课文就是老师上课带着念, 学生集体跟读, 什么语音语调, 没人提。 到了高中就是背课文, 背单词。 这样学出来的, 不是哑巴英语就奇怪了。
3, 之后, 开始有人开始重视听力和口语, 开始有了英语角什么的。 也是一帮没有英语底子的人想当然的说说中式英语。 没有一定的环境, 英语的听说还是不可能有效提高
4, 既然没有听说的条件, 英语只能抓阅读了。 一篇课文下来, 先把生词挑出来, 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学, 跟读, 然后放到文章中, 老师再给翻译一通, 语法再分析一下。 老师教的不能说不认真, 学生学的也非常刻苦, 看看书上都记的密密麻麻的, 可是阅读能力却很难快速提高。 而这种阅读学习方法, 单词是认识了, 文章也可以读懂, 听也可以听一些。 但是基本需要靠看文本才能听的懂。 因为没有形成英语声音的直接理解, 就造成说也说不出的窘境。
5, 学的是国际音标, 而不是phonics.
因为英语一上来就是学的国际音标, 从而造成, 看见一个陌生的单词, 首先想到的就是查字典, 然后将音标标注在旁边。 很多时候, 一篇陌生的文章, 光查生字词, 标注音标和中文释义, 就要做半天, 直接影响阅读兴趣的培养。 很多时候, 一篇文章好不容易将生单词都查阅出来了。 有了中文释义, 就可以差不多读懂这篇文章, 一般人也不会再费力将这篇文章再朗读一下, 将陌生单词再读一读, 去记住单词的读音了。 这样的话, 大量的单词, 基本都是看着认识(知道中文意思), 但读不准, 或者干脆不知道怎么读, 更没办法成为口语表达的一部分了。
所以说, 哑巴英语的形成, 是环境, 教学法, 资源。。。综合因素造成的。 而目前, 环境, 资源设备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英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应该跟着改变一些, 避免再走过去的老路才是。
这篇东西纯属个人浅见, 欢迎各位进一步的探讨。
先占个位
等会儿有空我来发表一下我的“高见”,但绝对不是上面的原因。
================================
有人给我加分么?偶是财迷,看不到大量的贝贝偶动力不足{: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