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ant 发表于 2019-10-28 13:19:40

Repost: 教学中僵化地强调“背诵”,会伤害语文的“魂”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10_27_522899.shtml
中僵化地强调“背诵”,会伤害语文的“魂”澎湃新闻:高考古诗文背诵量从14篇逐渐增加到72篇,背诵大幅增加一度引起热议。李家声:简单粗暴地强调背诵,还是一种灌输教育,是很落后的。语文学习要培养实际能力,背诵只是学习的一种入门方式,背诵本身并不是目的。有的人把路径与目的混为一谈,结果只强调其中一种路径,目的是什么反而不清楚了,这也是不合理的。关于这一学习理念,爱因斯坦有过最经典的阐释。有人问爱因斯坦,你说说光速是多少?爱因斯坦立刻很严肃地说:我拒绝回答,光速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上都可以查到。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到现在很多人都理解错了,错在那个“而”上,把这个“而”看成是并列,温故和知新是一样的,其实不是,这个“而”表示递进,温故,而且要知新。语文教育的实质不是记住事实,而是训练思考、激发高尚的情感。思考、情感与创新表达才是语文的魂。语文教改在明确目的上首先要实现转变。但现在很多东西仍不合时宜,还在走形式。只强调僵化地背诵,这反而会妨碍孩子的想象、思维、接受与表达新的东西,反而伤害了语文学习的魂。我们现在应该侧重创造力、创新力,所以,机械化的灌输、机械化的记忆,其实很坑人。

Giant 发表于 2019-10-28 13:20:55

考试只强调阅读量而不给人思考时间,还是一种形式主义

澎湃新闻:语文高考有一种趋势是阅读量增加,怎么看这个现象?

李家声: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因为阅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环境。我们语文学习,主要是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中受到思想情感的渲染,也培养了能力,所以增加阅读量很重要。但再重要也有一个“度”的问题。

比如现在高考语文出题量在加大,这当然是希望有正向的引导。但有一种说法强调,高考选拔性考试,就是要让一部分孩子阅读题都做不完,这样对于真正有语文学养的学生更公正。这种认识可能就存在另一种偏向。还是要有一个把握度的问题,适度是合理的,过度是不合理的。

过去的语文试卷,哪怕一个题的标点符号、题干的要求,最后都算入字数,不能超过1万字。这1万字是普遍的高中生的水平,学生阅读了还要思考。如果只追求阅读量,没有给人思考的时间,这会“逼”着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应试技巧上,学生可能根本没有读完阅读的内容,但是只要有技巧把阅读后面的题目快速做对就行。这就不是对素养的考试,成了对应试技巧的考试。这个考试水准就很粗糙的,还是一种形式主义。

澎湃新闻:可是,现在的学生更普遍的状况,还是阅读量不够、阅读习惯也欠缺,怎么处理好,增加阅读量的同时,又能够不增加教育负担呢?

李家声: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与学习密码。语文学习从粗线条上看就是阅读,然后习得生成能力,认知生成思想情感。平时的阅读、养成勤奋阅读的习惯非常重要,有这种素养的人才能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语文教学的阅读怎么做最合适?我认为,主要是要提供优质的教材,优质的阅读材料。开卷并非完全有益,只有好书才能不厌百回读。糟粕读得越多越坏事。

376118111 发表于 2019-10-28 14:54:41

背学校让背的

添添2010 发表于 2019-10-28 16:44:11

肉体都还没有建好呢,灵魂,哪里还顾得上:D。要背诵的这么多,孩子能不能消化是一回事,考试的标准是不是就是理解的唯一,又是另一回事

ll9800 发表于 2019-10-28 20:31:08

感谢分享优质资源

basaier 发表于 2019-10-28 21:00:45

可是应试教育也得背啊

cutemilly 发表于 2019-10-28 21:20:56

目前要做的也只能是先背了,有时间再阅读了。

Giant 发表于 2019-10-28 21:53:03

cutemilly 发表于 2019-10-28 21:20
目前要做的也只能是先背了,有时间再阅读了。

你是对的。

momentz 发表于 2019-10-29 10:58:55

感谢分享优质资源

lmjcle 发表于 2019-10-29 11:48:30

刀俎鱼肉,没什么可讨论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Repost: 教学中僵化地强调“背诵”,会伤害语文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