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yy55 于 2011-10-17 19:10 编辑
给孩子立规矩
在教育先进国家,人道地对待儿童开始于一百年前,在兴起爱和自由后,又经历了一个
矫枉过正的过程.
因为他们走在前面,后来当发现一批孩子被父母们用成人理解的爱和自由对待得出了问
题时,便开始反思——孩子需要的“爱”及“自由”与我们成人所理解的是不是同一个?于
是便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后来发现,实际上孩子是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行为规则约束的,因为这种没有规则的胡
闹并不能使他们愉悦。
显然,我这样的话题,与大家目前认为的“爱与自由”格格不入,所以让人迷惑。在我
办“儿童之家”的早期,我是按照成人理想的方式去给孩子们爱与自由的——老师完全与孩
子平等,一切都用商量的口吻;孩子不愿做的事情一点都不能要求;孩子有了严重的不良行
为,老师平和、微笑着说“不可以”;
后来发展到,老师尊重孩子、而孩子不尊重老师……这时如果有一个行为被扭曲的孩子
出现,他与老师进行权力斗争时就会完全控制其他的孩子,于是,他就成了权威;而他的身
上带着已经发生了歧变的、令人恐惧的、罪恶的行为,由于以前被压抑,使它具有了强大的
力量,这股力量一下子控制了所有的孩子,连最温柔、最文静的孩子都跟着他一起做一些非
常残忍的事情;这时,孩子们都失去了个人的性情,被挟裹在这股力量之中了。
现在,“儿童之家”22个孩子中,有5个有自然的破坏性行为,在他们把这里看成自己
的家之后,我们就要对他们实行规则约束了。
这些规则是:
一、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大孩子不能强制小孩子;
要学会尊重、宽容有问题的孩子,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
在任何地方不可以搞破坏,包括教具等学校财产、同学的物品、家里的物品等;
不可以打人、骂人、推人、抠人;
不可以在楼梯上拥挤;
纸屑不可以扔在地上;
不可以用手指挖鼻孔。等等。
二、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自己有权支配。
三、从哪里拿的东西用过之后要归位。
四、对公有的物品,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
五、不可打扰别人,包括公共场所;高声说话就是打扰别人;在工作时间,不可以踩别
人的工作毯;不可以破坏别人工作,但可以在保持沉默的前提下在旁边观看。
六、伤害了他人要道歉,老师做错事也要道歉。
成熟的教育建立在对每个孩子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把握之上,在操作上,技巧性很高。
别儿童在社交情景中的认知缺陷和扭曲,提供指令,练习和反馈,还教他们新的处理社交情
景的办法。儿童学会评估情景,改变他对其他孩子动机的归因,对别人的感受更加敏感一
些,从而能找到灵活的更恰当的解决办法。
例:认知问题——解决步骤
问题情景:杰森,一个你们班的同学,拿了你的游戏机,你想把它拿回来,你会怎样
做?
步骤1:我想做什么?
我想从杰森那里拿回我的游戏机。
步骤2:我必须想想所有的可能性。
我可以通过打他抢回来,叫他还给我或告诉我的老师。
步骤3:我最好考虑各种可能性。
如果打他,我可能会惹上麻烦;如果叫他还给我,他可能会还。
步骤4:我必须作出选择。
我试试跟他说,如果行不通,那就告诉老师。
步骤5:我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我作了正确的选择,不会惹上麻烦,如果杰森把游戏机还给我,我们依然是好朋友。如
不还,我会在告诉老师之前再作努力。我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