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个想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帖
本帖最后由 zhly 于 2020-11-9 14:02 编辑然然现在上五年级,孩子自小学以来学校几乎天天都有口算家庭作业练习,但直至现在口算作业量我觉得已经不少了,但看不见孩子得到了锻炼,最近发现她特别不喜欢算数,甚至还依赖起计算器之类的。所以现在我特别想自己想个办法来培养一下然然的数感,只要尽力,我就没有可遗憾的了。现准备以陪练24点三人比赛为依托,学习先从速算和 巧算开始,看看效果如何?
今天带然然学习了学而思二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之速算与巧算例1、速算与巧算例2 我家娃四年级,也是面临这问题 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准备开始巧算 纸上谈兵,哈哈,还是多一起做游戏吧,数学不是就简单会解题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学而思二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之速算与巧算例3、速算与巧算例4、(5)速算与巧算例5 maomaoma1 发表于 2020-11-7 19:32
纸上谈兵,哈哈,还是多一起做游戏吧,数学不是就简单会解题
你说得对,还是以24点一起多做游戏比赛,效果初显。现算起数来,不再那么难拿出作业来做啦!果然孩子算数的兴趣提高了些。游戏中甚至还怕算得不准而动起了笔求证。她还特别不想输,但怕输的心理严重,还在趁拿出四个数字的短暂瞬间遮遮掩掩让自己先看到数字来提高速度。我只好说要先学会输,才能有赢。
本帖最后由 zhly 于 2020-11-11 10:35 编辑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4862 2012春季三年级奥数强化班1-5讲第2讲等差数列(一)(1)等差数列(一)课前+知识要点屋、(2)等差数列(一)例1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4862 2012春季三年级奥数强化班1-5讲第2讲等差数列(一)(3)等差数列(一)例2、(4)等差数列(一)铺垫+例3 支持楼主更新,我家娃也是计算能力不足,想帮帮孩子,想请教下这个数学思维课程你是怎么整理的 本帖最后由 zhly 于 2020-11-20 14:21 编辑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1、4862 2012春季三年级奥数强化班1-5讲第2讲等差数列(一)(5)等差数列(一)铺垫+例4、(6)等差数列(一)例5+超常大挑战+知识大总结
2、第3讲等差数列(二)(1)等差数列(二)铺垫+例1、(2)等差数列(二)例2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1、4862 2012春季三年级奥数强化班1-5讲第3讲等差数列(二)(3)等差数列(二)例3+拓展、(4)等差数列(二)例4、(5)等差数列(二)例5+超级大挑战+知识大总结 本帖最后由 zhly 于 2020-11-20 14:03 编辑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七大专题]计算专题-2小数(基础篇)1-1、1-2、1-3、1-4、1-5、1-6 五年级,这个学年,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数分解! 外面机构把它应该归并到数论版块去了。
我认为,这块应该学学。包括整除的一些基本知识、同余……
当然你也可以称它为技巧。我更认为,有锤炼思维的作用!!
我的理念是,逻辑优先!!
如果计算能力没上来,同样应该逻辑优先!!
计算的训练,坛里有“学某思的优秀版”练习,用那个,按照标准的方法,每天做一套,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应该就起来了。——但请关注计算的步骤是否标准,不要只看答案!!! scmeiqy 发表于 2020-11-18 10:31
五年级,这个学年,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数分解! 外面机构把它应该归并到数论版块去了。
我认为,这块 ...
很想请教一下 逻辑应该怎么培养起来呢?
小时候数学启蒙没有做好 目前感觉就是论题解题 稍有变化就会卡壳
而且是否是做题量不够 还不能自行归纳总结 触类旁通
自行归纳总结、触类旁通——这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属于高级阶段!但是,对那些奥赛大神来说,这个是无师自通的!!这就是先天的差别。
但其实“触类旁通”这个东西,每个人都具有的技能!只是每个人具有的程度不同——这就是所谓“悟性的高低”!
任何一道题,最最重要的不是解这道题的本身的过程,而是拿着题后,你凭什么会想到用这个方法来解!!————在外面培训班,就是老师前面的:分析题目,从分析的过程中找到解题方法的整个过程!而这是很多小孩忽视的,大多数小孩都没认真听!!!(当然,老师水平的高低,也主要是从这里区分出来的:)
我把很多类型的知识点归纳称作“模型”——但请注意,不是所有知识点都能做成一个模型!!!比如:鸡兔同笼、端点间隔、握手问题、浓度混合………………而贯穿于这些模型中的基础方法:分组、周期……无处不在!! 橙子妈咪 发表于 2020-11-18 23:11
很想请教一下 逻辑应该怎么培养起来呢?
小时候数学启蒙没有做好 目前感觉就是论题解题 稍有变化就会卡 ...
再说你提到的逻辑!!
前面说了,拿到题目,分析题目的过程,找到了解题的方法(或者有的直接想到了“套用某个模型”来做)——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下面进入解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用数学的语言,把你前面的过程以及额外的计算过程展示给老师看,这就需要严密的逻辑!!即使你只写了几个算式,里面也蕴含的是逻辑!!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然后……最后……这就是逻辑!!
当然,有很多复杂的题目,找到方法,或者只能说找到了解答问题的方向,实际解题过程中还有很多技巧、综合知识的运用,边解答边调整、最后才能得到完美的答案!
本帖最后由 scmeiqy 于 2020-11-19 10:22 编辑
举个例子:(随手从手边拿了份小孩的培训资料,抽取的)
两种商品成本共300元。甲按30%的利润定价,乙按20%的利润定价。后来为了尽快卖完,都打九折出售,仍获利34。8元。那么甲种商品的原价是多少元?
题目叙述上,不是非常准确!——最后的问题的“原价”一词,模糊但不至于不清。
如果小孩能准确的掌握鸡兔同笼的模型,这题是不是可以套用呢?——显示地提出,这就是鸡兔同笼模型,这就是找到了方法!
剩下的就是解答的过程,组织语言、算式、计算,然后给出清晰的解答过程!
很遗憾的是,很少有机构是这样教学的!只看到个别比较好的老师,偶有总结得不错的知识点!
当然,你用其它方法,也能解出题目!但是,为何不用这样的题目,来展示多种解题方法?从而让小孩能领悟模型的奥妙呢?
——而且,这题即使套用了鸡兔同笼模型,在第一步假设后,(比如假设300元成本全按20%利润定价,34.8-=12.8元),第二步的调整是怎样进行的?是小孩需要认真理出头绪,才能给出正确的算式!!算式反映的是完成调整的整个逻辑!!
{:1_1:} scmeiqy 发表于 2020-11-19 10:12
举个例子:(随手从手边拿了份小孩的培训资料,抽取的)
两种商品成本共300元。甲按30%的利润定价,乙按20 ...
首先很感谢您的热心解答,其实我昨天说到“触类旁通”也是源于孩子碰到一题变形的鸡兔同笼,这个题型在这周训练过最基础的“鸡兔同笼”,没有碰到过变形题,所以孩子就不知道可以用这个方法,其实就是您提到的脑中还没有形成解题模型。
我突然想起之前老师提过,要关注每题的知识点,也就是考点,与您的想法应该也是不谋而合的,不能为了解题而解题,要更注重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经过这样的思考,是不是就能跳出题海锻炼思维。
我家现在四年级,感觉这个过程还需要我们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帮助孩子了,任重而道远啊~~~
本帖最后由 zhly 于 2020-11-23 13:50 编辑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七大专题]计算专题小数(提高篇)1-1,根据目前学校的学习进度,此部分的学习内容只能暂停下来。
接下来学习七大专题]:
1、循环小数计算(基础篇)1-1
训练到现在,孩子的加减出错几乎没有了,但其他问题又显现了出来了。比如观察能力,动脑能力。
陪孩子学习的过程还要不断提振一下孩子的自信心。今天中午孩子回家跟我说刚刚结束的数学小测验,她说考了97分,我说你对你的这次考试成绩满意吗?她回答我说满意,我问她心情怎么样?她说开心。我回应她我也跟着她一起开心。孩子马上说这只是一次小考,题目容易。我回应她不要小看一次小考,我问她:“你有努力吗“?她说她有努力。我说你会否定你的努力吗?她哦一声。我对她说肯定一下自己的努力,欣赏一下自己,我可以考好的。
scmeiqy 发表于 2020-11-18 10:31
五年级,这个学年,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数分解! 外面机构把它应该归并到数论版块去了。
我认为,这块 ...
陪着孩子一起练习,孩子有动力,单独仍一本口算题卡,真的是很容易失去兴趣
本帖最后由 zhly 于 2020-11-24 16:39 编辑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奥数杂题-1里的找规律1-1、1-2、1-3、1-4 非常感谢楼主分享好资源 一起加油 本帖最后由 zhly 于 2021-6-3 10:21 编辑
近段学习的内容是:[七大专题]行程专题
多次相遇与追及(基础篇)1-1、1-2、1-5
相遇与追及(基础篇)1-1、1-2、1-3
这个就是坚持 近段继续学习的内容是:[七大专题]行程专题
多次相遇与追及(基础篇)1-6
相遇与追及(基础篇)1-4、1-5、1-6、1-7 感谢分享好资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