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龙老师《狗十三》电影课录音文字整理
本帖最后由 leonlai2000 于 2021-6-3 08:05 编辑朱老师多年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发现家长与青春期孩子之间最苦恼的问题,也是家长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家长不知道跟自己的孩子怎么交流?家长说的孩子不爱听,孩子说的家长听不进去,双方形成了一种交流的鸿沟。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其实我们成年人会走不进青春期孩子内心的世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做到的是这些孩子内心到底在想什么,她的内心世界是什么?这些青春期孩子的世界跟成人的世界是两个世界。
如果我们想与青春期孩子有顺畅的交流,第一步,要搞懂她在想什么?第二步,在她现有思想状态下,我们怎么切入进去,顺势而为,这是一个分析问题一个思路。
电影播放停止时间00:02:27我就发现幼儿期的孩子纠结很少,甚至不纠结,越接近青春期就越纠结。问题就是为什么呢?
我总结一下,几位家长的答案我觉得都是对的,欲望、外界的刺激、开始思考了、以及开始不评判后来评判了。这个问题的表象答案就是小孩子更关注当下,而越接近青春期的孩子越关注未来。关注当下就是我愿意去享受和体会我现在得到的东西;而关注未来有两个表现,第一个我纠结,不知道那个才对我更好,第二个我得到了,但是呢!得到了,都有了,至于享不享受,体不体会先搁一边去,因为我还有没得到的,没得到的可能对我将来有帮助,这是关注未来的一个表现。
为什么小孩子会关注当下?而大孩子会关注未来?这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原因在哪?几位家长总结了原因有很多,但我们抛开这些原因,我们单从今天的主题家长与孩子关系来看,家长做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我们来思考一下!
当一个孩子咕咕坠地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好美妙的一个生命,她的一哭一笑,她的开心,她的烦恼,我们都觉得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刻我们都只是关注她这一刻的状态这一刻的感受,她的未来我们没有那什么多想。当我们看到孩子蹲着在看蚂蚁的时候,我们不会想她未来是不是一个蚂蚁专家,我们看,你看这个孩子多么可爱,一个蚂蚁都在看半天,你看她的表情好可爱。
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孩子当下的状态,但是顺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变了,我们看到这个孩子已经不是这个孩子了,我们看到的是她的未来,看到她未来的可能性,看她未来的发展状态,我们对她有很多的预期,然后这些预期大部分是我们投射的预期,所以仔细思考一下,我们站在孩子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由关注孩子本身关注孩子当下,变成了关注孩子未来,关注我们对孩子的预期,而孩子是很敏感的,她会接受到,当家长对她的关注,对她的这种着力点是当下的时候,孩子不会去想未来的事情,当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开始说你对应未来,对应以后的时候,她也就知道,我要关注未来,我要对应以后。对她就在这个互动当中,和父母的最亲近的互动当中已经产生了关注的东西,而这种关注就会导致她去想未来,而未来是想不清楚的,未来是很不确定性的,所以她也不知道什么对未来真正好,她就开始纠结,就开始乱想,从家长的角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而我们今天的很多判断不是一个价值判断,而是事实判断,比如现在她关注未来好不好?我们不能否定她,不能说关注未来不好,关注当下好,人生是要对未来要有预期,要有目标的,我们先不做价值判断,我们只做事实判断,家长的行为可能导致孩子变化,而变化之后究竟会怎么样?会出现什么状态?我们如何取舍?如何来趋利避害?这是我们这部电影该讨论的问题, 我只是告诉大家孩子变了,你是其中一环。其实在这个人的成长的阶段呀!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幼儿期,第二个阶段是青春期,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幼儿期没有太多的自我,每天就是吃喝玩乐,开心就好;青春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之间产生冲突,很多孩子会游走在顺从和对抗之间;成熟期是什么状态?其实是又再次回归到自我的意识,她知道我该干什么?不会在跟别人的意识产生这种对抗或这种顺从,她明白我要干什么,而外面估计没有什么敌人,就是合作伙伴和路上的陌生人。但是我们很多人只能停留在青春期,就是在对抗和顺从之间游走,在两个极端中争扎或者在中间纠结。那么怎么才能在青春期顺利过度到成熟期呢?今天的电影给了一个故事、一个体验或者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比较心酸的,但是确实是一种方式,我们一起来看。
完整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HBtRi1u0nfIKnsCCvm3lw
提取码:c4hc
不错的资源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