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ustar 发表于 2021-6-17 14:33:49

中考化学 选、填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物理变化:宏观:的变化。微观:构成物质的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宏观:的变化。微观: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学变化中的现象有改变,放出,生成,吸热或放热,发光等。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而不是现象。4、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化学性质:、、、、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等。5、实验探究的过程:----猜想与假设---------------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反思与评价。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倾斜与桌面成。试管口不要对着。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冲洗。7、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不能加热的仪器:。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 现象:.(2) 结论:.(3) 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②;③。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      ①;②;③。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2、空气的成分计算:大约是:78%,21%,稀有气体%,CO2占%,其他气体和杂质%.3、氧气用途:(1) (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如炼钢、气焊、航空等)4、氮气用途:(1) 作(如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 (2) 制硝酸和化肥。5、稀有气体用途:(1),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2)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6、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1)、混合物:宏观上:由混合而成的物质。微观上:由两种及以上的构成。   纯净物:宏观上:只由     组成的。微观上由一种构成。(2)、注意:①、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金刚石与石墨混合。②、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单质,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只含一种元素,但是物。③、纯净物都有化学式。混合物都没有化学式。氧气1、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液氧和固态氧为色。 (2)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性;氧气能燃烧,具有性,但可燃性。    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1)硫——现象:在空气中是的火焰,在氧气中是的火焰;都生成有   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注意: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此处的水(能或不能)用沙代替。(2)、铁丝——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  色固体。化学方程式:。 注意: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目的:。(3)、红磷——现象:产生大量,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化学方程式:。注意:P2O5会污染空气。(4)、木炭——现象:空气中发出光,放出热量,氧气中,发出光,放出热量,都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   的气体。化学方程式:。 3、氧化反应:物质与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①。②。③(2)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     ②。     ③。(3)装置(以KMnO4制氧气为例)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制气装置。仪器有、、。收集装置(用排水法收集):仪器有、、。(4)制取步骤:连接装置→检查其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 收集氧气→ 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可以简记为:、 、 、 、 、 、。(5)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氧气)或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6)验满方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7)注意: a 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b 导管伸出橡皮塞少许,不能太长。 c 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为了。 d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为了防止。 e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 f 排水法收集时,刚开始有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要等气泡冒出后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g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松开手后,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不漏气。5、分解反应:由种物质生成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由种物质生成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6、催化剂:一变:改变其它物质的。二不变:催化剂的和在反应前后不变。注意:催化剂只改变,不改变生成物的。改变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能是减慢反应速率。7、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属于变化。在低温条件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氮气沸点低,首先从液态空气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氧气。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2)、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也不能 ②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 (CO2使石蕊试液变的反应)            H2CO3 = CO2↑+ H2O(加热上述变的溶液,溶液由变的反应) ③ CO2 + Ca(OH)2 == CaCO3 ↓+ H2O (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   CO2 + 2NaOH== Na2CO3+ H2O(用NaOH溶液吸收CO2的反应) ④ C + CO2 file:///C:/DOCUME~1/TEMP/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CaO + CO2↑(分解反应)注意:CaO的俗名:。CaO能与H2O反应,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方程式为:。7、CO32-的检验:试剂:。现象:取被检验的物质加入,若有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CO32-离子。8、化肥简介(1)、常见氮肥:尿素:含氮量最高,且为有机物,不含铵根,不与碱作用产生氨气。碳酸氢铵,氯化铵,硝酸铵,硫酸铵,硝酸钠。   注意:铵态氮肥不能与物质混合使用,否则铵盐与反应放出,失去肥效。如: NH4Cl + Ca(OH)2 = 。(2)、常见磷肥: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过磷酸钙(Ca(H2PO4)2 与CaSO4的混合物)。(3)、常见钾肥:K2SO4、KCl 、草木灰(主要含有K2CO3)(4)、复合肥:同时含有N、P、K中种或多种营养元素的化合物。   常见复合肥: KNO3、NH4H2PO4、(NH4)2HPO4、KH2PO49、化肥的简易鉴别(1)加熟石灰:铵态氮肥有刺激性的放出,而其它氮肥、磷肥、钾肥则无此现象。(4)几种氮肥:CO(NH)2  NH4NO3  NH4Cl、(NH4)2SO4的鉴别方法。方法:①各取样品少量,分别加入粉末,研磨,无刺激性气味的是;②另取其余三种化肥少量分别加入少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③再取剩余两种化肥少量,分别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第八、九章8、食物中六类基本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属于有机物。其中、、可以提供能量,但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只是备用能源,不能提供能量。(1)、蛋白质①、功能:人体生长和组织更新的原料。②、存在:动物的毛发、蚕丝、植物的种子里。羊毛、羽毛的主要成分都是。③、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中毒。血红蛋白:是和的载体。是含有金属元素的蛋白质。一氧化碳中毒: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使人体缺,引起中毒。④、蛋白质的变性:甲醛、浓硝酸、重金属(如Cu2+、Ba2+、Ag+)等使蛋白质变质。(2)、糖类功能:为肌体活动提供能量。存在:葡萄糖、蔗糖、淀粉。淀粉的检验:淀粉与碘(I2)作用显色。化学性质,可用于淀粉与碘单质的相互检验。(3)、油脂功能:  能源。存在:植物种子、动物脂肪(4)、维生素功能:。存在:水果、蔬菜。9、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1)、常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2)、微量元素: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3)、其中主要以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水的形式存在,其余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10、人体缺少一些元素后的危害(1)、幼儿或青少年缺钙易患。中老年缺钙易引起。(2)、人体缺铁易患。含铁元素的食物主要有:肝脏、瘦肉等食物中。(3)、人体缺碘易患。含碘元素的食物主要有:海带、加碘盐等食物。(4)、人体缺氟易患。11、对于人体必需元素,也要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12、化学材料包括以下四类:(1)、金属材料:包括和。注意合金不是复合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水泥、陶瓷等。(3)、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如:棉花、羊毛、蚕丝等) 合成高分子(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4)、复合材料:如:玻璃钢、钢筋混凝土。13、有机化合物(1)、有机物:组成中含有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H2CO3、碳酸盐)。如:CH4、C2H5OH、CO(NH2) 2等。注意:①最简单的有机物是。②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③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碳原子不但可以与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还可以相互连接,形成碳链或碳环。(2)、有机物的特点:①多数溶于水,易溶于苯、酒精等有机溶剂。②多数导电。③多数不耐热熔点。④多数可燃烧。⑤发生化学反应一般比较复杂,反应速度慢。14、有机合成材料2、                  3、15、白色污染及其防治(1)、白色污染:指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注意:“白色”不是指颜色。(2)、白色污染的危害:①、②、③、④焚烧则会造成。(3)、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①减少使用、②重复使用、③、④。

骑车上班 发表于 2021-6-17 14:55:14

谢谢分享

sunkong123 发表于 2021-6-17 15:27:29

谢谢分享

shylly 发表于 2021-6-17 16:18:38

谢谢分享

76lily 发表于 2021-6-17 17:27:06

这个,是填空,但没有答案吗?

杨刚 发表于 2021-6-18 08:33:38

感谢分享

讨厌豆丁 发表于 2022-3-21 15:28:01

谢谢分享

Giant 发表于 2022-3-21 15:52:36

耳目一新。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化学 选、填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