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英格斯·怀德与“小木屋”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le 于 2011-10-31 11:28 编辑XUANXUANLE 翻译
美国作家罗兰·英格斯·怀德(1867-1957)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小木屋”系列图书的作者,这套书讲述的是19世纪后半期,女孩罗兰在西部边疆地区生活的故事。在开始写作这些在新开发的边疆上的少女时代的故事时,罗兰·英格斯·怀德根本没想到她会因此成为一位著名作家。按照她后来的说法,她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录下她们这个拓荒家庭的一些冒险和发现的故事。但是罗兰出版的第一本书——《大森林里的小木屋》(1932),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这使她意识到“自己拥有一个奇妙的童年”。1937年罗兰在底特律发表的演讲并整理为《关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文章中曾谈到:“我看到了整个边疆、森林、大平原上的印第安乡村、边疆城镇、原野上的铁路建设、未开发的领土、分地定居及农民来到西部申领土地。我意识到我目睹了这一切,并在这一切中生活……我想让现在的孩子们对他们所看到的事物的源头及其背后的东西有更多的了解,正是这些使美国变成了他们今天所知道的样子。”罗兰的故事引人入胜,受到一代代年轻读者的喜爱,如今已跻身儿童文学经典之列。
在美国大草原上长大1867年2月7日,罗兰·伊丽莎白·英格斯出生于威斯康星州的丕平,她是四个孩子中的老二。按照罗兰的描述,她的父亲查尔斯·菲利普·英格斯是一个总是很快乐但也有点儿鲁莽的人,她的母亲卡罗琳·莱克·奎奈节俭、有教养、温和、自尊。她的姐妹玛丽、琳琳和格莱斯,都出现在她的著作里。罗兰还有一个弟弟叫查尔斯(昵称弗雷迪),可惜活了9个月就夭折了。 从很小的时候起,罗兰就跟随家人穿越美国的中心地带,不停地搬迁。1874年,英格斯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州来到明尼苏达州的核桃林,他们先是住在地穴式的房子里。有一次发生了惊人的蝗灾,庄稼都被毁掉了,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无能为力。两年后,全家搬到爱荷华州的伯奥克,在那里查尔斯与人合伙经营一家旅馆。不过,到了1877年秋天,他们又回到核桃林。1879年,英格斯一家再次搬家,这一次是到达科他州申请宅地定居。英格斯一家定居于后来被称为南达科他州迪斯梅特的地方,罗兰的父母在那里生活直到去世。他们在那里渡过的第二个冬天,是迪斯梅特历史上最糟糕的一个冬天。无数次的暴风雪让火车无法运送任何物资,从12月至第二年5月,小镇一直与外界隔绝。低温、缺乏食物木柴和其他必需品,但英格斯一家最终渡过了艰难。多年以后,罗兰将这段经历记录在她的书中。只要有时间,罗兰就去学校上学。不过,由于经常搬家,她主要靠自学。1882年,她15岁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她在离迪斯梅特的家十几公里的乡村小学教了三年书,寄宿在学校附近的人家。她挣到的钱用来帮助支付姐姐玛丽接受特殊教育的费用,玛丽在十几岁时因中风而致盲。
嫁给了一个农民在这期间,罗兰结识了阿曼乐·曼利·怀德,阿曼乐和哥哥罗耶于1879年定居在迪斯梅特附近。阿曼乐经常赶着雪橇送当教师的罗兰去学校,并在周末的时候送她回家。经过两年多的恋爱,他们于1885年8月25日结婚。罗兰不再教学,开始帮丈夫经营农场。后来她把这段经历写在了《新婚四年》一书里。罗兰夫妇的独生女罗斯,出生于1886年12月5日。尽管所有的农民都不得不忍受农业生活的艰辛和不确定性,但怀德一家经历了太多悲惨和不幸。1889年8月,罗兰生下一名男婴,没多久就夭折了,罗兰并没有把这件事写在她的书里。她的丈夫又因感染白喉而病倒,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最后,由阿曼乐建造的房子也被大火烧毁。由于无家可归、债务缠身,罗兰夫妇到阿曼乐的父母位于明尼苏达州春谷的家中住了一年。1890年,他们搬到佛罗里达州的韦斯特维尔,希望那里温和的气候能改善阿曼乐的身体状况。两年后他们回到迪斯梅特,但由于严重的干旱,他们又离开了这里。最后,在1894年7月17日,他们开始启程前往密苏里州的曼斯菲尔德,这里是他们后半生安家的地方。罗兰把途径南达科他州、内布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的见闻记录下来,在到达密苏里州的拉马尔后,她把这些旅行记录寄给《迪斯梅特新闻》。这是她首次发表作品。
建立洛基岭农场罗兰夫妇到达密苏里州后,买了一块土地,并将它命名为洛基岭农场。起初,这里只有一座一间房的小木屋,屋子没有窗户,里面有一个石头壁炉。罗兰忙于抚养女儿,协助丈夫,阿曼乐的病还没有完全康复。她种植了一个果园,喂了一些鸡。她靠卖土豆和鸡蛋赚了些钱,最终买了一头奶牛和一头猪。通过几年的艰苦劳动和一分一分地攒钱,罗兰夫妇购买了更多的土地(总共约有200英亩)以及奶牛、猪、鸡等。他们还开始修建一座有十个房间的新房子,这座房子的木材和石块全部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农场。罗兰是那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农妇中的一员,她们相信自己也能赚钱,她们对于家庭的贡献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罗兰开始研究如何帮助其他妇女改善生活品质。1910年,她成为了密苏里州家庭发展协会的官员。她经常在各种农民组织里演讲,探讨诸如家禽饲养方法一类的问题。1911年,她在密苏里州《田园生活者》杂志发表了第一篇论文,题为“喜爱小农场”。之后她担任了密苏里州《田园生活者》家庭栏目和《圣路易斯·星》家禽栏目的编辑,并给期刊《麦考尔》和《乡村绅士》撰写文章。
第一部自传的创作 1915年,罗兰到旧金山探望女儿,罗斯此时已经是《旧金山公报》的著名记者。罗兰给阿曼乐写信说,她和罗斯正计划参观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于是我想和罗斯写点儿东西,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样就可以写书来卖”(摘自罗兰《从家向西——罗兰致阿曼乐的信》)。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罗兰和丈夫在落基岭农场仅做很少的农活,这使她能够用大部分时间来写作。大约与此同时,罗斯回到密苏里,在洛基岭上为父母修建了新家,她自己则搬进了原来的旧房子里。她也开始鼓励妈妈写出自己童年时代的故事。20年代后期,罗兰完成了她的自传,取名为《拓荒女孩》,以第一人称叙述她从3岁到18岁时在边疆地区的童年生活。经过罗斯修改之后,罗兰将书稿以罗兰·英格斯·怀德的名字寄给几个出版商。但没有一家出版商对她的故事感兴趣,她的书里包含了很多童年时代的历史事实,但人物性格的发展方面则着墨不多。
创作“小木屋”丛书罗兰并没有因为出版商屡次拒绝而灰心,她改变了写作方法。故事中的“我”变成了“罗兰”,视角也从一个小女孩的故事转移到了整个家庭在新边疆地区的经历。罗兰也决定将孩子作为写作的对象。虽然她有时对事件进行简化,创作或完全忽略其他事情(比如弟弟的出生和夭折),选择更愉快一点的结局,但是她写的都是确实发生过的真人真事。这样,在1932年罗兰65岁的时候,她出版了八部“小木屋”丛书的第一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这本书讲述的是罗兰童年时代早期在威斯康星生活的故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在1933年,她又出版了《农庄男孩》,讲的是阿曼乐在纽约州的童年故事。两年后,《草原上的小木屋》也出版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根据罗兰的故事改编的备受观众喜爱的系列电视剧采用的就是这个名字)。接下来罗兰又出版了五本书,分别是《梅溪边》(1937),《银湖岸边》(1939),《好长的冬天》(1940),《草原小镇》(1941),《快乐的金色年代》(1943),故事一直讲到罗兰恋爱并嫁给阿曼乐。1953年,哈珀出版社重新出版了“小木屋”丛书的新版,并由加思·威廉斯配上了如今读者都已经熟悉的插图。
“小木屋”故事的终结罗兰完成“小木屋”系列的最后一部书时,已经76岁高龄了。到那时止,她和丈夫已经卖掉了大部分土地和几乎全部牲畜,但他们一直在洛基岭余下的70英亩土地上居住。1949年,阿曼乐在那里去世,享年92岁。虽然阿曼乐去世后,罗兰在农场里的生活十分孤独(罗斯一直在康涅狄格州居住),但她被“小木屋”丛书带来的荣誉激励着,也对众多读者的持久热情深感惊讶。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在她84岁生日那天,就收到900张贺卡),她尽可能地给那些要求答复的人回信。朋友和邻居也给了她很大安慰,有人将生活用品送到家门口,她的煤箱总是满满的,家里的一切都被收拾得井井有条。1957年2月10日,罗兰在洛基岭农场去世,终年90岁。她去世后,她的女儿罗斯·怀德·莱恩,编辑了妈妈所写的与阿曼乐去密苏里时的日记,它们最初曾在迪斯梅特的报纸上发表过。罗斯将它们编为一部书——《回家的路——1894年从南达科他州到密苏里州曼斯菲尔德的旅行日记》,于1962年出版。罗兰的其他一些遗作也陆续出版,包括一部反映新婚生活的手稿——《新婚四年》(1971年),一部她访问旧金山时写给丈夫的书信汇编——《从家向西》(1974)。通过讲述美国未开发边疆地区生活的动人故事,罗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罗兰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关冒险、艰难和简单的快乐的独一无二的故事,对于全世界的广大读者来说,她的梦想实现了。
罗兰和她的姐妹:
青年时代的罗兰:
满头银发的罗兰:
罗兰和阿曼乐:
老年罗兰和阿曼乐:
罗兰的著作:
罗兰的手迹:
罗兰和阿曼乐的墓地:
谢谢,这套书,我和我宝宝很喜欢看 我屯了。{:soso_e100:} 今天买了这本书。 囤了原版,中文版没有好版本 小木屋看了两本,第一本和最后一本。 刚开始看,待收原版 很喜欢,小时候看过连续剧,现在正下载英文的剧,还是很好看呀
屯了,嘿嘿!~~ 国庆时买了两本我正在看 我中图买了汉声版的,很好看 我也是在中图买的汉声。还不错哦 这次京东活动3折入了这套。。不过估计用来送人比较多,桐桐用还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