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资源,怎样物尽其用,家长的思维是否开放很有关系
如何期待一个英语资源海岚
这里我说的一个英语资源,可以是一首英文儿歌,可以是一本原版绘本,也可以是一部原版动画片。
博文评论里经常有妈妈问我,这个或者那个是适合几岁孩子的。我分析一下,家长们之所以这样想可能是因为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介绍英文阅读或中国孩子英语启蒙的书的作者都是接触到国外儿童英语启蒙的家长。他们看到的的确是北美清晰的啥啥适合几岁儿童这样的推荐,于是就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了国内的家长。但事实上北美的教育工作者在使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这个只是一个参考,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这个是大致的参考,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教学中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前几天我推荐了一个介绍儿童身体部位的系列绘本和一首儿歌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旨在帮助家长明白如何立体交叉使用各种资源,形成儿童英语启蒙的熏陶的一个小环境。其中我介绍的身体部位的绘本里有篇是《一本能“唱”能“跳”的绘本》其实这个是介绍一首经典儿歌If You Are Happy的绘本版,我在微博里碰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就把这个也推荐给了一位博友妈妈,这位妈妈回复我说这个If You Are Happy比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难。这个就让我意识到在爸爸妈妈脑子里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对一个资源的如何期待的问题。在这里我就以If You Are Happy这首儿歌为例说说。
我分析这个误解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世世代代我们的教科书情节在里面,认为只有孩子能说会唱了,才是学了。
而在北美,在幼儿园最小班,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唱这首儿歌,很多小宝宝不会唱,我们也不期待,只要我们拍手跺脚的时候,能照着做,或者跟着节奏扭扭呀颠儿颠儿呀,或者做都做不到,呆呆地看着,我们都认为达到教学效果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他们听了,高兴了,就行了。
还是这首歌,到了中班,孩子们在该跺脚的时候跺了,该扭胯的时候扭了,有的甚至能唱了,这统统都叫学了。如果深化一下,就象我在那篇《一本能“唱”能“跳”的绘本》里后面介绍的语言游戏,这个就是掌握的层次不一样了。其实这是教学三部分里评估的一部分。
因为我是在探讨英语启蒙,在那篇博文里就没有继续深入讲。其实,这首绘本也好,儿歌也好,对上学的孩子,还有深化的方案。在这里我再介绍一个活动:
自己找身体部位:
让孩子们躺在一张大纸上,沿着身体部位描出图来,剪好,象一个自己的剪影一样的。再让孩子们拿到各个身体部位的卡片,比如Head, Hand, Hip等,把这些部位的卡片放在事先剪好的身体部位上。如果孩子放的位置对,那他们就掌握了这些身体部位的英语表达(具体参考我微薄里的身体部位的挂图)。这个也是我们语言教学评估孩子的一个方法。听写汉译英啥的,绝对不是唯一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孩子是在动中,在做中学的。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难易,是有一个范围的,绝对不是绝对的,要看你设定的目标。即看你家长如何期待。我们在语言教学方面有句啥,是这样说的:“Change the task, not the text”意思是调适你的任务,而不是文本。这个在目前国内英文启蒙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家长尤其重要。
来学习{:soso_e163:} 让孩子们躺在一张大纸上,沿着身体部位描出图来,剪好
这个方法孩子肯定喜欢! 是海岚么?欢迎哦
灿烂如花之美 发表于 2011-10-24 1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海岚么?欢迎哦
对头,跟捉迷藏似的,挺好玩,也是新浪的亲介绍我来的,要不然还真不知道这个网,Out啦。以前也有亲介绍我去什么幼儿教育论坛,感觉很不好,放了两个风筝就撤了。这里还不错。不知道能否坚持下去。
很好的方法哦 学习了,不错 支持观点,孩子得寓教于乐才行,不能为学而学,资源的使用也得做好计划,按照宝宝的成长阶段去实施 先用泛读将孩子的兴趣提起来,一定程度后就该精读、泛读结合进行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