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古琴与中华乐教——孔子之琴与经典文化教育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0-26 04:09 编辑古琴与中华乐教——孔子之琴与经典文化教育
【南京】老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是说人生修养的最后完成、圆融于礼乐之道的关键是在“乐教”。
教育之本与“乐教”
“儿童经典文化教育”工程在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努力推动下,近几年已在全球中华文化圈内形成了一股读诵传统经典、学习经典文化的热潮。在经典文化教育的内容上,除了重视学庸论语、老子庄子、诗经唐诗等文字经典外,“音乐经典”也开始受到重视。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来谈孔门的“乐教”,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要去恢复礼乐大典之类的。不过就今日社会流行的许多音乐来看,或狂躁(如迪斯科等)或哀怨(如许多流行歌曲)或奇诡(如一些所谓先锋音乐),的确无益于人心的和平、人生的修养,对少年儿童尤其无益,正应了古代所说的礼崩“乐坏”。乐教之乐,乃是和乐性情、提升修养之乐,而非一般娱耳快意的满足感官享乐的音乐。因此儒家提倡中正平和与“道”相应的音乐,认为有违中和、满足感官欲乐的音乐乃“郑卫之声”、“靡靡之音”,会使人“淫”(过度)“逸”(放任)“哀伤”,“以欲忘道,则感而不乐”(《乐记》)。阮籍《乐论》也表达了这种观念:
“乐者,使人精神平和,哀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故谓之乐也。今则流涕感动,嘘唏伤气,寒暑不适,庶扬不遂,虽出丝竹,宜谓之哀,奈何挽仰叹息,以此称乐乎﹖”
倡导“乐教”,首选“古琴”
在今天着眼于个人修养,提倡乐教,如果选一种古代音乐的话,则莫过于中国琴乐了。因为七弦古琴,古称“琴道”,最能体现传统乐教的精神;作为一种乐器,其音声质量,也最适宜于个人修身养性。事实上,几千年来,从孔子以下的历代中国文人,作为对自我的“乐教”,莫不以七弦琴为选,而不是古筝、琵琶、二胡等类。因此,七弦琴在中国文化中也被称为“文人琴”,乃“孔子之琴”。
在古人的观念里,“琴之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术,导政事,和六气,调玉烛,实天地之灵气,太古之神物,乃中国圣人治世之音,君子修养之物”。(《神奇秘谱》)早在东汉就有“琴道”之说,认为古琴乃伏羲或神农所造,“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桓谭《新论•琴道》)。蔡邕《琴操》中对古琴的定义成为几千年中国文人弹琴的基本思想:“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直至近代《今虞琴刊》中琴人仍继承。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古琴有三种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由此可见,七弦古琴虽为乐器,其精微处却能通往儒释道三家学术文化的最高之理,而抚琴听琴的知音之士,只要善能领悟、虚心涵养,也完全可以靠七弦古琴达到儒释道修养的高境界。说七弦琴能“怡情养性”、“涵养中和之气”,可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乃至藉琴以“明心见性”(《琴况》),不是虚语,乃是真真实实的。当然,这种体验的深入程度,因各人修养胸次的不同造化而有不同。嵇康曰:“能尽雅琴,唯至人兮”!
少年儿童学古琴
对于少年儿童而言,学习古琴,由于文化修养的局限,不一定能领悟琴道的高境界,但同读诵文字经典的道理一样,古琴音乐既为浓缩儒释道哲理、为中华民族音乐之代表的真正的“中国音乐经典”(古琴因此有“国琴”之称),从小接触古琴,多听琴乐,练习抚琴,重在熏陶、陶冶,怡情养性,让静美清雅的琴乐印入心灵,潜移默化,培养和美的心灵、优雅的气质,造就优良的人格。至于琴曲的理解及琴技的精熟,是居于第二位的。古人学琴观念也一再强调,学琴本为怡情养性,而非音乐演奏,非同“演艺”类艺术,涵养性情、修身养性才是学琴的根本。
此外,通过听琴乐、学古琴,除琴乐本身的陶冶外,还能使少年儿童由古琴文化而深入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其它方面。例如通过古代琴人以琴为生命之所寄的事迹体验儒士超迈的品格,通过高山流水、知音难遇的典故懂得心心相印的珍惜,通过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故事培养高雅的志趣等。而琴曲“操”、“弄”、“引”、“畅”的文化内涵,也无不给少年儿童以古文化的德育、美育的综合教育,教育他们由古琴而感受古人的高风亮节、学习古人的操守志向(“操”),培养高超的人格境界、升华人生的意境(“引”),涵育和美祥和、自在愉悦的性灵(“弄”),乃至体验人与人相和、人与天地同游的和谐无碍的快乐状态(“畅”)。而这些方面,正是文字经典如学庸论语、老子庄子、诗经唐诗等教育所要达成的。古琴乐教,义实大哉!这也说明,古琴音乐的“乐教”,不只是一般的演艺类音乐教育,与已开展的文字经典的教育,正可以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经典文化教育工程”。
到底学钢琴还是学古琴啊 收藏先 然後細細看 古琴?能遇良师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