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论语>>,轻松学中文
我是一个海外妈妈,家有两儿,一个19,一个未到3岁半。老大不到8岁随我们移民加拿大,周末一直上中文学校直到18岁上大学,遗憾的是,中文这块丢失大半,因为坚持在家说中文,听、说还行,读呢,只能读小弟弟的图画书,写完全不成。
鉴于老大的教训,从小老二出生开始,我就一直关注海外孩子的中文教育,因为对本地中文学校诸多的不认同,也不打算送老二去中文学校学习中文,准备自己在家教。从老二1岁多起,每天给他读中文图画书,随着孩子长大,进入到英文幼儿园后,孩子的中文受到英文强力的冲击,因为小家伙在家也不由自主地说起英文来,尽管我们家的中文环境已经足够强大了(我和老公都说中文,而且家里还有不懂英文的外婆)。
当我正困惑于小儿的中文教育时,在国外一个中文网站的子女教育论坛上,看到春夏妈妈写的一篇中文学习的文章,也第一次知道了读经教育,于是跟着她的博客,学习和了解了不少,同时也跟着到儿教和读经网。因为自己的中文根基薄弱,一直不敢尝试,直到在儿教读到春花的读经帖,也在那里看到很多普通妈妈的亲子读经楼,从中学到更多实践的经验,于是从今年6月开始,用春花的方法带着3岁的丁读<<论语>>,也开始在那里建楼、写读书笔记,一是为鼓励自己坚持,二是期盼得到前行者的指点。
最近在这里看到好多那里的妈妈(春夏妈妈、乐焉妈、磐墨妈妈和子允、子仁妈等)将楼搬过来,尤其看到好几位海外妈妈,于是也将自己的楼搬过来,意欲与各位妈妈一起为海外孩子的中文教育提供一些可咨实践的经验,也许其中还有教训,当然我这个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妈妈不能与她们比,只能记记流水帐,但愿我这平淡无奇的帖子,能够给那些还未开始的妈妈一丝前行的勇气。
在此特别感谢子允、子仁妈妈,是因为她的鼓励,我才有勇气在儿教那边建楼开帖。
本帖最后由 琪花瑶草 于 2011-10-27 02:22 编辑
<<学而第一>>10遍分段读
开始给丁宝进行中文的国学教育,6月3日正式开始带读<<论语>>。
第一天 (2011年6月3日)
<<学而第一>>第1段(32个字)10遍,基本能够跟读下来,虽然兴趣不大,但也不反感,读一遍,让他划”正”字的一条线,10遍后奖励一个sticker。
第二天 (2011年6月4日)
<<学而第一>>第2、3段(共57个字)各10遍。
第三天(2011年6月5日)
<<学而第一>>第4、5段(共49个字)各10遍。
第四天(2011年6月6日)
将第一篇做了大字版的装订起来,很郑重地告诉他是给他的专用书,复习<<学而第一>>1-5段各1遍,跟读第6段(27个字)10遍。
第五天(2011年6月7日)
<<学而第一>>第7、8、9段(共77个字)各10遍。段数和字数都增加了,1页A4纸约80-100个字。
第六天(2011年6月8日)
<<学而第一>>第10、11段(共76个字)各10遍,在床上边蹦边读,还蛮开心。
第七天(2011年6月9日)
<<学而第一>>第12、13段(共66个字)各10遍,用时半小时,第12段读得很好,读到后面有些困了,但还是坚持读完了。
第八天(2011年6月10日)
因为”三人行”活动,虽然回家已晚,但还是坚持完成了<<学而第一>>第14段(31个字)的10遍,第15段(64个字)因为较长,加之丁宝困乏,读了3遍,明天继续。
第九天(2011年6月11日)
教会小组聚会后,继续昨天的<<学而第一>>第15段7遍和第16段(14个字)10遍,至此,完成<<学而第一>>的10遍,接下来进行第一篇的通读。
小结:
第一篇作为试验,丁表现不错,跟读进行得很顺利,每句都可以跟读,短句子读得很顺,稍长的句子分两段,没有很强烈的抵触,边玩边读,我也不计较他记住多少,但这个读的过程想必会对他有好的影响。
<<学而第一>>20遍通读
开始<<学而第一>>的通读,计划本周完成20遍,因此每天至少3遍。
第十天 (2011年6月13日)
<<学而第一>>通读3遍,虽然是边玩边读,但读的还不错,约半小时,要求他每句都跟,如果不跟,我就重复,直到他开口为止。
第十一天 (2011年6月14日)
<<学而第一>>通读3遍,听我读<<为政第二>>5遍,听着睡着了。
第十二天(2011年6月15日)
<<学而第一>>通读3遍,约半小时,听<<为政第二>>5遍,前后约1小时。
奇怪的是有些长句子,如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和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读得很顺,反而短的 “如切如磋”读得不太顺, “敏于事而慎于言”需要分成2部分读。
第十三天(2011年6月16日)
<<学而第一>>通读3遍,约20分钟,听<<为政第二>>5遍。
哥哥今天在旁边陪读,有时注意力不太集中,但还是顺下来了。“敏于事而慎于言”可以连起来读了,除了较长的句子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始可与言<<诗>>已矣!”,需要分2次读外,其余的皆可一气呵成,不错!加油!丁宝!
第十四天(2011年6月17日)
“三人行”活动后,回家仍然完成了<<学而第一>>的3遍跟读,但未听<<为政第二>>。
第十五天(2011年6月18日)
因为去朋友家,回到家已经10点多,但还是坚持读了2遍<<学而第一>>,俗话说 “不怕慢,只怕站”,同时也给他一个信息,这件事是每天必须做的。
第十六天(2011年6月19日)
丁宝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按照计划,今天完成<<学而第一>>的30遍(10遍分读,20遍通读)后,进入下一篇<<为政第二>>。读到30遍时,我尝试着让他接龙,我只读句子的前1个或2个字,丁宝居然可以完整而清晰的读出整个句子,我简直不敢相信,直到读完第6段,才赶紧让他爹上楼来分享。又从第1段开始,一直到第16段结束,丁宝居然可以整篇接下来了,惊得他爹也一愣一愣的,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以示鼓励,小家伙也兴奋得脸红彤彤的。至此,我们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学而第一>>30遍的学习。
小结:
通过这阶段的学习,我也悟出一个道理,教育真的应该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如同养花、种菜一样,撒下种子后,你给它阳光、水分和肥料,如果种子没有天生的缺陷,它自然会开花、结果,而在种植过程中,如果常常刨开土去看它长大没有、变化没有,那它的命运会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本帖最后由 琪花瑶草 于 2011-10-27 02:24 编辑
<<为政第二>>30遍通读
第17天 (2011年6月20日)
开始<<为政第二>>,因为丁宝的语言复述能力不错,所以没有采用分段读10遍的方法,直接全篇通读,先看看效果再说。可能是新内容,读得有些生涩,估计中午在幼儿园午睡得也不好,读着睡意朦胧起来,只跟读了2遍,最后两句咕噜着读完的。
第18天 (2011年6月21日)
今天安排得比较乱,洗完澡后已过8:30,刚刚开始,哥哥回来了,丁跳出去与哥哥一番寒喧,又邀请哥哥来看他读书,将<<学而第一>>接龙了一遍后,又重新开始<<为政第二>>,读了没多久,一个电话进来,又不得不中断,电话后,我将门关上,两人安静地读,总算完成了3遍,1遍用时约10分钟,还没读完就犯困了,于是上床睡觉,我读他听<<八佾第三>>,听着就睡着了。
第19天(2011年6月22日)
下午从daycare回来,因为下雨,没有户外活动,趁这个机会,读<<为政第二>>2遍,其间因为哥哥回来,受影响,读得不甚专心。睡前又读了3遍,比前两天读得顺畅了,前后共50分钟。后又听我读<<八佾第三>>第14~ 段各10遍,我发现<<八佾第三>>比前两篇难读,于是采用分段读10遍的方法,自己先熟悉体会一下,这样带读效果会好些。
第20天(2011年6月23日)
今天的时间没有安排好,俗事缠身,电话不断,勉强读了2遍<<为政第二>>,读到后来趴我身上了。以后读书时任何电话不接,读书前要安排好其它的事情。
第21天(2011年6月24日)
因为四姨明天回国,今晚去她家吃饭,回家很晚,未读<<为政第二>>,但我仍然将丁宝的<<论语>>书带去了,给外婆和四姨演示了接龙<<学而第一>>1遍,权且算他今天的读书。
第22天(2011年6月25日)
上午与朋友带着孩子们去座O-Train、去Chapter看书,后去Costco午餐,直折腾到下午4:00才回家睡觉,醒后读4遍<<为政第二>>,约45分钟,前2遍注意力不太集中也不配合,后2遍逐渐进入状态。
第23天(2011年6月26日)
<<为政第二>>3遍,到今天为止共17遍,本计划完成<<为政第二>>的30遍,看来一周完成30遍一篇目前有困难,但要坚持10天完成一篇30遍还是有可能,这样大约6-7个月可以完成30遍<<论语>>。
第24天(2011年6月27日)
丁宝生病了,昨晚低烧,折腾了一晚上,今天请假一天在家带他。
午睡前读<<为政第二>>3遍。小孩子真的很有趣,每次带读到 “人焉叟哉!”的时候,他总是说: “我不要读 ‘人焉叟哉!’,我不要读 ‘人焉叟哉!’”,其实他已经 “读”了2遍,哈哈,每次我都哈哈大笑,他也哈哈大笑,我为他的单纯而笑,不知他为何而笑,是为他成功地 “没有读”而笑?
第25天(2011年6月28日)
计划4遍<<为政第二>>,因为生病,睡前读<<为政第二>>3遍,用时35分钟,其中一些段可以接龙了,外婆今天目睹丁宝的表现,对他很是赞扬。
第26天(2011年6月29日)
晚餐前读<<为政第二>>2遍,本想今天完成<<为政第二>>30遍,不知是还不适应外婆的参与,还是因为最近生病心有些散,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太集中,睡前只读了2遍,这样明天才能结束<<为政第二>>。
第27天(2011年6月30日)
晚餐前读<<为政第二>>2遍,终于完成这篇的30遍通读,本想睡前就进入下一篇,但因为明天是加拿大的国庆节,明早外婆有活动,送她去一朋友家过夜,在朋友挽留下与其小儿玩耍至9:00多,回家已经疲乏,所以未进新。
小结:
这篇30遍的通读读得不太顺利,与我的时间安排及家中的小变化有关,看来要坚持每天按量读书不容易,要排除外界的干扰,沉下心来,还得多想办法。
<<八佾第三>>10遍分段读
第28天(2011年7月3日)
中断了2天的<<论语>>,今天开始<<八佾第三>>,晚餐后做后院的活,又带丁宝出去散步,睡前只读了1遍,但听我读了2遍<<八佾第三>>。
读到第23段时,丁宝不愿意跟了,拿来一本英文书让我给他讲,我告诉他读完26段后就给他讲,于是他指着最后一段说: “那你读这里”,我读了,他赶快将那本英文
书递过来,说: “你现在可以给我讲了吧。”小家伙大大地狡猾。
丁宝现在有些厌倦读了,这是每个孩子必经的过程吗?还是我的方法有问题?
但不管怎样,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今天刚好是读<<论语>>的一个月,一个月内,我们完成了2篇的30遍,而且大部分可以接龙。
第29天(2011年7月4日)
<<八佾第三>>第1~8段分段读10遍。
我发现一开始就通篇读的方法不是太好,于是今天又重新采用先分段读10遍的办法,计划1周读完<<八佾第三>>(共26段)。
为了计算读的次数,我拿了10张纸牌,每读完1遍就发1张给他,读完1段他再将10张纸牌返还给我,如此从第1段读到第4段后,他要求自己拿着纸牌,读完1遍发给外婆1张,他对这个方法特别感兴趣,一直读到第8段(这段好长啊)还乐此不疲,要继续读,我看时候不早,要求他睡觉,在我的几次“逼迫”下才答应,这样没有负担的快乐读书真好!不知这种方法能管用多久?
第30天(2011年7月5日)
第9~13段分段读10遍。
还是采用昨天的办法,他特别喜欢读 “呜呼!”,于是我每段读完一遍后就 “呜呼!”
一次,他听到 “呜呼!”就发一张纸牌给外婆, 三代人共读<<论语>>,不亦乐乎!
第31天(2011年7月6日)
第14~21段分段读10遍。
仍然用纸牌来计算次数,开始时不太专注,读了2、3段后才安静地坐在我的身上,并且偶尔指读,虽然指的地方不太对,但还是个小小的进步。
第32天(2011年7月7日)
第22~26段分段读10遍。
晚上8:15开始读书,比平时早,比较从容地完成了任务,共35分钟,由丁用定时器计时,听到定时器响即开始读书。
今天估计中午在幼儿园没有睡好午觉,读到后来犯困了,最后2段在睡意朦胧中读完。
我又读了<<里仁第四>>的前2段10遍,还没完就睡着了,哈哈,成他的催眠曲了。
这样的时间安排很好,能够保证他在9:00前睡觉。
小结:
通过比较,感觉先分段读10遍再通篇读的方法更好,看来读书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地读。
本帖最后由 琪花瑶草 于 2011-10-27 02:26 编辑
<<八佾第三>>20遍通篇读
第33天(2011年7月8日)
开始<<八佾第三>>的通篇读。因为中文小组活动,回家较晚,睡前只读了1遍,但读得比较顺畅了,有些长句子如“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可以很流畅地一气呵
成,总体说来,丁的复述、跟读能力不错。
第34天(2011年7月10日)
<<八佾第三>>通读4遍(共6遍)。
昨晚参加教会的小组活动,未读。
今天是周日,所以午睡前带丁读了3遍,每遍约13分钟,读得比较专心。晚上睡前又读了1遍,还给外婆背了<<声律启蒙>>一东的第一段,第二段也可以接龙。
第35天(2011年7月11日)
<<八佾第三>>通读2遍(共8遍)。
昨晚没有睡好,强打精神带丁读了2遍<<八佾第三>>,不知是否受我的不良情绪影响,他读得一点激情都没有,勉强读完,我困得眼睛都睁不开,倒头睡了,都不知丁是什么时间睡着的。
丁最近变得敏感而娇气,很是粘乎我,是因为读书逼得过紧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要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了。
第36天(2011年7月12日)
<<八佾第三>>通读3遍(共11遍)。
今天读得不错,尤其是第1遍,只用了10分钟,几乎是一气呵成,间中没有闲言碎语,真好!
试着将一些长句子连读,丁也跟得很好,只有少部分长句要分开读,如“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还没有指读,现阶段也不能要求太多,只要他跟读,能够坚持下去就好,以后再逐步要求吧。
第37天(2011年7月13日)
<<八佾第三>>通读2遍(共13遍)。
朋友带着比丁小7个月的女儿喵过来,想看看丁是怎么读书的,这个朋友是对我们读<<论语>>感兴趣的第一人,总算找到一个知音,也希望她能够带着女儿读经典、学中文,这样我们读书的路上就可以有伴同行了。
带着两个小家伙读了1遍,喵同学也跟读了几句,很不错了,毕竟是第一次。读前丁还给大家背诵了<<声律启蒙>>一东的第一段。
睡前又读了1遍,强烈要求外婆参与,这样他更有积极性,很好!
第38天(2011年7月14日)
<<八佾第三>>通读1遍(共14遍)。
因为明、后天要去camping,在做些准备工作,所以读书有些懈怠了。怎么协调好孩子的日常活动和读书是我要考虑的,统筹安排是我目前要学习的。
第39天(2011年7月17日)
<<八佾第三>>通读1遍(共15遍)。
出去camping两天,丁玩得很快活。
中断了两天读书,虽然我将书带着,但营地晚上没有电,白天孩子们都在疯玩。
今天中午11:30到家,匆匆收拾了一下,午睡前带丁读了1遍<<八佾第三>>,虽然有两天没读,但他的感觉还在,读得还算顺畅。
第40天(2011年7月18日)
<<八佾第三>>通读3遍(共18遍)。
去朋友家归还借用的camping用品,回家后,依丁的要求读了一本英文图画书,趁他兴致好,带读了1遍<<八佾第三>>。洗澡后,又读了2遍,现在读得越来越流畅了。
第41天(2011年7月19日)
<<八佾第三>>通读2遍(共20遍)。
完成了<<八佾第三>>的30遍,其中包括10遍分段读,20遍通篇读。
小结:
这篇比较拗口,比前两篇难读,因此之前我自己认真地读了30遍(10遍分段读,20遍通篇读),所以这篇丁读得比较顺利,同时我吸取上篇的教训,一直没有去考查他能否接龙,只一味地读下去,但我相信他已经可以接80%左右了。
<<里仁第四>>10遍分段读
第42天(2011年7月20日)
今天开始新的一篇--<<里仁第四>>。
<<里仁第四>>第1~5段各读10遍,用时40分钟。中间要求给他读一本英文图画书,我没有答应,读完<<论语>>后给他讲书,发现他听书时比以前专注了。
第43天(2011年7月21日)
<<里仁第四>>第6~8段各读10遍。
晚饭后去图书馆还书、借书,回家洗完澡后已经9:30,惦记着新借的书,读书不甚专心。
昨晚将下载的<<论语>>和<<声律启蒙>>刻成了光盘,今早送丁去daycare时放给他听,非常喜欢,惊叹地说:“她也会读呀!”,好似找到了知音。尤其喜欢<<声律启蒙>>的吟诵,反复听,乐此不疲。
第44天(2011年7月22日)
<<里仁第四>>第9~12段各读10遍。
今天是周五,中文小组活动后,时候不早,只勉强读了短短的4段,这两天没有完成计划,明天是周末,可以多读些补一下。
第45天(2011年7月23日)
<里仁第四>>第13~26段各读10遍。
今天是周末,午睡前读了10遍13~21段,没有人打扰,读得较专心。
晚上将剩下的5段读完。
小结:
<<里仁第四>>(育龄童版)共6页纸,用了4天读完10遍。粗略统计了一下,1面半读10遍约需30~40分钟,以后可以参考这个,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
<<里仁第四>>20遍通篇读
第46天(2011年7月24日)
<<里仁第四>>通篇读1遍。
晚饭后丁daycare同学一家来,丁与其疯玩,直至9:40同学才走,洗漱完毕10:00已过,读了1遍<<里仁第四>>,用时8分钟,照这个速度,每天读半小时至少可以读3遍。
第47天(2011年7月25日)
<<里仁第四>>通篇读3遍(共4遍)。
晚9:45开始,约半小时读完3遍,但其间废话不少,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开枪等,实际读书时间大概只有20分钟,但要他正襟危坐地规规矩矩读几乎不可能,目前我对他就一个要求,即开口读。
第48天(2011年7月26日)
<<里仁第四>>通篇读4遍(共8遍)。
今天读得很好,用半小时读了4遍,越来越流畅,发现一般在10遍左右,可以比较顺畅地跟读,只有几个长句子需要分开读---“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第49天(2011年7月27日)
<<里仁第四>>通篇读4遍(共12遍)。
晚饭后去图书馆还书,又借了一大袋子书回来,现在我基本不管丁的图画书阅读了,只是在他的要求下,每早或晚给他读几本,常常是他自己有模有样地拿着书看,也不知道看进去了没有,但开卷有益,总比看电视好,自从月初给他定了规矩后,丁看电视的时间大大减少,对电视也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
图书馆回来后,用28分钟读了4遍<<里仁第四>>,尽管中间还是偶尔打岔,但随着越来越熟悉,读得也越来越顺了。
第50天(2011年7月28日)
<<里仁第四>>通篇读4遍(共16遍)。
8:00开始读书,读得很好,读到第三遍时,一个电话进来,打断了我们,再读时,就没有先前那么专心,已经跟孩他爹说好了,这个时间段的电话,由他处理。
读完后,按照我们事先的约定,与丁玩了好一会儿“打架”游戏,男孩子天生喜欢打斗,可怜我这么大把年龄,还要返老还童,做出各样好笑的动作,他爹真正应该参与的。
第51天(2011年 8 月 1日)
<<里仁第四>>通篇读2遍(共18遍)。
8月长周末,全家去Niagara Falls玩了3天,从上周五开始3天没有读书,今天晚7:30才到家,收拾完,让阳阳哥哥(我的外甥)带丁读书,很顺利地读完2遍,受到哥哥的严重表扬。
第52天(2011年 8 月 2日)
<<里仁第四>>通篇读2遍(共20遍)。
晚7:30带丁去社区公园玩了半小时,正准备回家,遇丁的小朋友,又多玩半小时,回家后读书,剩最后5段时,也许是困了,找了个由头大哭,再也不肯继续。
小结:
<<里仁第四>>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2日结束,其中有3天因为旅游没有读书,再读时,还需要时间重新适应,所以,没有特殊情况,读书不要间断要坚持,我常常想,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下去,会变得不简单,其中的收获会大大超出自己的预期,更何况<<论语>>是历经几千年的经典呢!
到今天正好是读<<论语>>2个月,完成了4篇的30遍分篇读,按照这个速度,明年4月可以完成整本<<论语>>的分篇读进入全书通读,很期待。
<<公冶长第五>>10遍分段读
第53天(2011年8月3日)
开始新的一篇<<公冶长第五>>。
早上送丁去daycare的路上,将昨晚留下的小尾巴清了—— 跟读了<<里仁第四>>
的最后5段。
在去daycare的来回路上听了2遍<<公冶长第五>>。
晚上用半小时将<<公冶长第五>>第1~7段各读了10遍。
第54天(2011年8月4日)
<<公冶长第五>>第8~10段各读10遍。
这3段都比较拗口,但今天因为有哥哥陪读,所以情绪稳定,读得也算流利,很希望哥哥也能坚持跟我们一起读书。
读完还要求哥哥给讲英文书,哥哥有其它事情不答应了,大哭,也不愿意爸爸和我给他读,小人家较上劲儿了,我们三个大人没辄了,只好搬出另外一个阳阳哥哥,读了<<Big Red Barn>> 和 <<The Hungry Monster>>两本书后,又让我给他读了中文
书<<萝卜回来了>>和<<谁要做我的朋友>>,最近酷爱阅读。
第55天(2011年8月5日)
<<公冶长第五>>第11~18段各读10遍。
今天哥哥仍然陪读,读后又是一番 “打斗”,这是丁最近最喜欢的游戏了,男孩子
精力实在是太充沛,需要发泄,对丁而言,有个大哥哥真好。
第56天(2011年8月6日)
<<公冶长第五>>第19、20、21段各读10遍,第22段5遍。
这篇有好几段真长,第19段几乎占了一面,因为丁还小,所以我现在是用时间来控制读书,每天保证半小时左右的读书时间。
今天是外婆陪读,妈妈与我在这件事上很有共识(不知娃他爹何时能与我有此共识?),我们经常交流,当初下决心带丁读<<论语>>、学中文时,也是受妈妈当年读私塾经历的启发和鼓励,但愿我们三代人能坚持做好这件事。
第57天(2011年8月8日)
<<公冶长第五>>第22段5遍,第23~28段各读10遍。
仍然外婆陪读,读的过程中还与外婆疯闹,真是老小老小,被我制止,承诺读完后与他玩 “打斗”游戏,后面读得好些,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要求他认真指读,只要
求开口跟读,是为了保持他学中文、读经典的兴趣,但还是要求尽量安静地读书。
小结:
用5天时间完成了<<公冶长第五>>的10遍分段读,这篇有很多段落比较长和拗口,丁读得还算顺利,但一直没有指读。
据母亲说,当年她读私塾时,是先生教几段,然后自己拿着书读,直到能够背诵为止,先生检查后,再教新的内容,中间也有复习,读完1本再接着读新书,就这么读了1、2年后,就认识不少字,可以阅读了。
所以后面要逐渐引导他指读,怎么做呢?还得想些办法。
<<公冶长第五>>20遍通篇读
第58天(2011年8月9日)
<<公冶长第五>>通篇读2遍。
因为下雨,没有出去,7:30关上门就开始读书,就我和丁两个人,其间有说困了,我知道是由头,不予理睬;有要求玩“打斗”游戏,告诉他读完书就可以;还有要求喝水,“行,喝完继续读”。他的妖蛾子还挺多,都被他老妈一一化解,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与3岁小儿“斗”,其乐无穷,嘿嘿。
第59天(2011年8月10日)
<<公冶长第五>>通篇读2遍(共4遍)。
读后读中文绘本<<谁要做我的朋友?>>及两本英文绘本<<Five Little Ducks>>和<<How Do Dinosaurs Count to Ten?>>
第60天(2011年8月11日)
<<公冶长第五>>通篇读2遍(共6遍)。
晚饭后又去图书馆借了不少书,回来后开始我们的<<论语>>,先是与我一起坐在床上读,后要到外婆那里去,于是我要求他坐在外婆身上,不要四处乱跑,倒是安安静静地读了20多分钟,又说困了,于是让他坐我身上读完,读到中间时,突然指着书说:“我不认识这些字,也不懂是什么意思?”,又想耍滑头不是?俺不上你的当,说“没有关系,你想认识这些字吗?你想懂意思吗?那就要继续读。”,俺又把球给踢回去了,哈哈。
读完后,照例要奖励,哥哥读了3本刚刚借回来的英文绘本<<School Bus>>、<<Ten Black Dots>>和<<The Sun Is My Favorite Star>>以及一本法语书,我不懂法语,不知其名,是丁自己借的,他也不懂,估计因为对上面的火车图画感兴趣吧,小孩和大人就是不一样,不懂文字,看图画,也可以将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第61天(2011年8月12日)
<<公冶长第五>>通篇读2遍(共8遍)。
中文读书小组活动后,回来按计划读<<论语>>,仍然不能安静地指读,还是边玩边读,但能够分辨“子说(悦)”和“子曰”读音的微妙不同,看来还是读进去了,每每读到“子说(悦)”时,总问是什么意思,而且喜欢翘起嘴巴反复地读。
<<论语>>后,再读<<School Bus>>和<<Ten Black Dots>>,又读新绘本<<My Car>>。
第62天(2011年8月14日)
<<公冶长第五>>通篇读2遍(共10遍)。
阳阳哥哥带着读了几段,我接着带读完成2遍。
读完<<论语>>,天天哥哥读绘本<<Alphabet Adventure>>。周六yard sale买了不少书,最喜欢<<How Things Fly>>这本。
第63天(2011年8月15日)
<<公冶长第五>>通篇读2遍(共12遍)。
估计中午在daycare没有睡觉,晚饭后闹人得很,于是赶紧趁早读书,不到半小时读完2遍,发现还是我们俩儿读书时效果最好。
洗完澡,时间还早,又读了5本英文书和1本中文书,还复习和背诵了<<声律启蒙>>一东的前两段,<<声律启蒙>>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进行着,都是利用睡前、车上和散步的零散时间教的,权当是中文经典教育的点心餐,<<论语>>才是主餐。
第64天(2011年8月16日)
<<公冶长第五>>通篇读2遍(共14遍)。
很安静地读完1遍,读到最后一页时,丁很兴奋地说:“马上就读完了,我们可以打拳击了。”等我开始翻到第一页再读时,丁又翻到最后一页,说:“我们刚刚读到这里了,已经读完了。”给他解释说要读两遍,仍然翻到最后一页,再解释说时间没到,等定时器的闹铃响了才是结束,小人家仍然固执地翻到最后一页,我大笑,经过几个来回,总算把小人搞定,继续“论”。
第65天(2011年8月17日)
<<公冶长第五>>通篇读2遍(共16遍)。
27分钟读完2遍,现在对读<<论语>>没有反感,定时器铃声一响便开始“论”,虽然读的过程中,仍然会看书、玩玩具、搭积木等等,但能够做到手脚不停、嘴也不停,也有“闲言碎语”不跟读之时,一概平静处之,不发火、不批评、再重复,一般不用3个回合,丁必跟读,有时还用自己独创的腔调吟诵。
第66天(2011年8月18日)
<<公冶长第五>>通篇读2遍(共18遍)。
晚饭后去图书馆还书、借书,又借了22本,长长的清单。回来后开始<<论语>>,我和丁都有些困,读得没有激情,但仍然按时完成了2遍。“论”完后,读了新借的英文绘本<<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和<<A Cool Kid’s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以及9本中文的“YOUPI小百科系列”。因为最近丁在daycare学了"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这首儿歌,所以对第一本书感兴趣,是在他强烈要求下借的,这个系列还借了另外两本,再慢慢读。“YOUPI小百科系列”共10本,昨只借得9本,还有一本已经预定。
第67天(2011年8月19日)
<<公冶长第五>>通篇读2遍(共20遍)。
与朋友L约好晚饭后带孩子们去公园玩,后L夫妻带两女儿来我家,他们很重视孩子的中文学习,之前曾经带着小女儿观摩过一次我们读书,他们一直有送5岁的大女儿去中文学校,不过最近发现大女儿的中文反有退步,因此也想通过带孩子读<<论语>>学习中文。我先带丁示范读了<<学而第一>>的第一段,丁还给大家背诵了<<声律启蒙>>一东的第一段,后带他们家老大读了10遍<<学而第一>>的前2段,小姑娘很认真地指读,不错的开端,很希望他们也开始<<论语>>之旅,这样我们诵读经典的路上可以结伴同行。
朋友走后又带丁读了2遍<<公冶长第五>>,完成了这篇的30遍。
“轮”后读3本英文绘本<<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Five Little Monkeys Play Hide-and-seek>>和<<Five Little Monkeys Sitting in A Tree>>,这是一个系列,是五只顽皮的小猴子的故事。
小结:
2个多月,完成了<<论语>>的四分之一,虽然还不能说是“快乐读经”,但是不抵触、不厌烦,整个过程是自然而平和的,每次读完后倒是极其、极其快乐,因为可以与大人玩最喜欢的“打拳击”游戏,这也成了我们每日睡前的固定模式了。丁的进步也是显著的。
第一、复述能力更强了,即使是新篇,跟读起来一点也不生涩;
第二、比以前专注,目前表现在给他读绘本时;
第三、表达能力有很大的进步,说话不再是短短的简单句了,而是长长的复杂句子,比如 “谢谢妈妈陪我玩拳击游戏”,而不是简单地说“谢谢”。
第四、懂礼貌了,碰到熟人很兴奋地主动打招呼。
<<雍也第六>>10遍分段读
第68天(2011年8月21日)
<<雍也第六>>第1、2段各读10遍。
朋友L又带着大女儿来了,正好丁开始新的一篇<<雍也第六>>,于是带着两个孩子读了2遍前2段,虽然是新篇,丁读得也很流畅,L听不出是第一次读,小姑娘很认真,L这两天也在带两个女儿读<<论语>>,而且大女儿很有兴趣,在出门去玩的车上还主动要求读呢,我听了很高兴,真的希望周围更多的中国孩子能够接近中文的经典。
第69天(2011年8月22日)
<<雍也第六>>第3~6段各读10遍,第7段6遍。
现在采取定时的方式,即每天读30分钟,昨天因为朋友的女儿跟着读,只读了15分钟,今天补上,读了45分钟。读到“犁牛之子騂且角”时,丁高高地抬起他的脚丫子说:“这就是騂且角”,将 “角”认作 “脚”了,有趣得很。
昨看到一篇博文,写到“一部经典从开始读诵到最终运用,至少有六步工作要做:一、熟读字音;二、熟识字形;三、熟解字义(训诂);四、通达全经义理(哲学体系);五、熟悉历史验证;六、学会灵活运用。”,目前我们在做的是熟读字音,读到字音熟,也只是完成了录音的任务,经典之路很漫长,我们需要慢慢地、耐心地走下去,从中我们会收获满满。
读后读英文绘本<<Rosie’s Walk>>,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第70天(2011年8月23日)
<<雍也第六>>第7段4遍,第8~10段各读10遍。
不知为什么,这篇开始进度比较慢,是文字拗口还是不专注抑或是时间不够?明早要好好听一下CD,看看每天到底读多长时间合适。
第71天(2011年8月24日)
<<雍也第六>>第11~19段各读10遍。
今早又认真地听了一遍虹云读的这篇,对照他们的书,一般2分多钟可以读2面,那么10遍20分钟左右,再加上丁跟读,一页需要至少40分钟,因此将定时器设置为45分钟,读完9段。
第72天(2011年8月25日)
<<雍也第六>>第20~26段各读10遍,共30分钟。
周四,又去图书馆搂了一袋子书,回来后读了半小时<<论语>>,又读了4本英文
书。
现在丁的英文阅读速度加快了,有些担心,如果中文阅读不能跟上的话,会否影响他的中文学习。中文阅读的欠缺,目前有两个原因,一是中文阅读材料不够丰富,二是还不识字,接下来,需要放慢英文阅读,另外给他读时尽量用中文,但这也有些问题,有些英文绘本的文字很是押韵,改成中文的话,就很无趣了,马上有一批新的中文书,可以暂时解决一些问题吧。
第73天(2011年8月26日)
<<雍也第六>>第27~30段各读10遍。
小结:
这篇的分段读用了6天,比较之前的速度稍慢,但小孩子就是“猫一天狗一天”的,只要坚持读下去就好,我相信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雍也第六>>20遍通篇读
第74天(2011年8月27日)
<<雍也第六>>通篇读2遍。
因为第一次通篇读,所以将定时器设置为45分钟,最后只用了半小时多一点就读完了。
第75天(2011年8月28日)
<<雍也第六>>通篇读2遍(共4遍)。
因为下午要去教会,所以安排去之前读<<论语>>,完成得很好,只用了28分钟。
第76天(2011年8月29日)
<<雍也第六>>通篇读2遍(共6遍)。
读的中间突然说:“你不要说,我自己说。”,于是背了<<学而第一>>的第一段,没想到过了这么久他还记得这段。接下来,我只好每读一句之前就来上一句“好,你自己读。”,不然小家伙不愿意,这样让他就感觉是自己读的?反正他很高兴这样,而且绝对不重复我的那句“好,你自己读。”。小孩子真有趣。
过一会儿,又要poo,于是在马桶上读,因为不能到处跑做别的事,所以将书抢过去自己拿着,我趁机让他指读,居然指读得不错,可不是每次读书时他会要poo呀。
第77天(2011年8月30日)
<<雍也第六>>通篇读2遍(共8遍)。
有时用自己独创的腔调吟诵,特好听,我和外婆都喜欢。
第78天(2011年8月31日)
<<雍也第六>>通篇读2遍(共10遍)。
经常读到中间会突然背一遍<<声律启蒙>>一东的第一段,因为对这段很熟了,看来小朋友对熟悉的东西会很乐意去重复。
第79天(2011年9月1日)
<<雍也第六>>通篇读2遍(共12遍)。
每周四都会去图书馆还书、借书,到读<<论语>>时,丁常常缠磨着读那些新借的书,今天被他磨得不耐烦了,大声喉了几嗓子,丁趴我身上哭着说: “不要大声吼我,不要大声吼我”,吼过之后,心生悔意,过后妈妈也批评了,说要好好保护孩子读书的热情。一般读<<论语>>时,我对丁还是很耐心的,因为我也很享受与他共读<<论语>>,无奈最近过敏严重,身体上的不适,将我原始的火爆脾气引上来了,还是修为不够啊!
第80天(2011年9月2日)
<<雍也第六>>通篇读1遍(共13遍)。
朋友L带着两个女儿来了,说大女儿W想跟丁一起读<<论语>>,于是带他们一起读,因为W刚刚开始<<论语>>,在家只读到<<学而第一>>,所以有些跟不上,于是放弃,想必是因为输于小她两岁的丁,小姑娘面子上过不去,等丁读完1遍<<雍也第六>>,又鼓励W自己读<<学而第一>>,过程中小姑娘几次想放弃,最后还是在我的鼓励下完成了,她说在家自己只能读一半,这是她第一次自己读完全篇,于是狠狠表扬了她一通,小姑娘很高兴,看来读经典这事儿,小孩能否坚持下去完全取决与家长。
第81天(2011年9月5日)
<<雍也第六>>通篇读3遍(共16遍)。
这周长周末,反而没有按时读书,有两天没读了,所以今天中午带丁读了2遍,晚上又读了1遍,晚上开始时,丁还只嚷嚷说今天已经读过了,我告诉他昨天和前天都没有读呢,他才没吱声,乖乖地跟读起来。
第82天(2011年9月6日)
<<雍也第六>>通篇读2遍(共18遍)。
一直以来丁只是跟读,没有很好的指读,今天重读了“春花的读经生活”,于是按照她的建议,我自己拿一本大书,给了丁一本小书开始读,虽然丁只拿着书读了两分钟,但要求还是要有的,至于他什么时候执行,那只有耐心地等待了,正所谓 “绵绵密密地要求,轻轻松松地等待”。
第83天(2011年9月7日)
<<雍也第六>>通篇读2遍(共20遍)。
晚饭前读<<论语>>,今天还是每人一本书,好像比昨天多拿了会儿,第一遍还没读完,就要poo,于是在马桶上完成2遍。
小结:
原计划应该每月完成2篇的30遍,那么9月3日就该结束这篇了,虽然没有按时完成,但我们毕竟坚持了3个多月,也基本形成了每晚读<<论语>>的习惯,相信这对丁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大有裨意。一个好的开始加上不懈的坚持,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述而第七>>10遍分段读
第84天(2011年9月8日)
<<述而第七>>第1~9段各读10遍,第10段1遍。
定时35分钟,前9段读完10遍后,还有3分钟,又将第10段读了1遍。
还是不肯拿着书读,今天连象征性地拿一下都不愿意。以后还是要坚持要求,但不强求。
为了记遍数,给他10张牌,从A-10,读完1遍就发给我A,读完2遍就发2...,
10遍读完再返还予我,顺便让他数数和认数字。
第85天(2011年9月9日)
<<述而第七>>第10段9遍,11~14段各读10遍,第15段6遍。
晚上参加丁daycare小朋友的生日聚会,回家已经10:00,准备给丁洗澡睡觉,小人居然说“还没有读书呢”,我说“今天太晚,就算了”,但他强烈要求读,并且自己从抽屉里拿出了<<论语>>,这是他第一次自己主动要求读<<论语>>,我很欣慰。仍然定时35分钟,读后洗漱完毕,已近11:00,幸而明天是周末,但也不能总是如此晚睡,要好好协调安排小朋友的生活了。
第86天(2011年9月11日)
<<述而第七>>第15段4遍,16~24段各读10遍。
还是不肯看书读,跟读得还不错,有趣的是,每次读到第16段的“可以无大过矣”时,总是念成“可以无大boy”,笑死。
第87天(2011年9月13日)
<<述而第七>>第25~30段各读10遍。
有两段比较长,用了40分钟。
这两天在思考这种“素读”的方法对孩子学习语言的作用,今在网上读到七田真的文章,更坚定了我继续这样走下去的决心。
七田真先生在《教育的原點是背誦和記憶》一文中说“单纯的朗读和泛读能够在人类的潜在脑上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些记忆日后会变成出色的灵感、直觉能力和创造性。”。
文中还说到“2岁~3岁是唯一一个能够无意识地体会到语言所具有的音律和节奏的时期。”。
还有“‘先记简单的再记难的’、‘先理解再记忆’,这种观点是分析性的、成人式的,是把成人的思考方法强加给儿童。实际上,儿童擅长记复杂的东西,擅长不加理解地死记硬背。”
目前为止,这种方法对我和丁都没有压力。
第88天(2011年9月14日)
<<述而第七>>第31~36段各读10遍。
<<论语>>前读中文绘本<<小海螺和大鲸鱼>>,很有趣的一个故事。最近有意识地加大了中文书的阅读量,以平衡丁英文阅读快速增长的势头。
今天的内容较少,读起来很从容,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
小结:
按计划完成了这篇的分段读。
从6月3日开始读<<论语>>,历时3个多月,真正读的时间不到90天,坚持得不算太好,但对我而言已经很不错了,我不是一个有长性的人,做事常凭一时的冲动,最后往往虎头蛇尾,希望这次能够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希望读中文经典成为我和丁一辈子的习惯。
我也从内心感谢小儿,是他让我在已入中年之后,还有机会学习这部历时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重新沐浴于这历久弥新的经典光芒之下。
随着<<论语>>的推进,我越来越喜欢这种简单的“素读”了,也许是因为学理工科的,中文的古文根基浅,我也变不出很多花样,但“大道至简”,这种方式予我而言没有压力,所以可以做到,但我也深知简单的事情坚持下去不容易,同时也体会到简单的事情坚持下去会变得不简单,一切都会凝聚于简单而平和的过程中。
<<述而第七>>20遍通篇读
第89天(2011年9月16日)
<<述而第七>>通篇读2遍。
因为是第一次整篇读,所以用了40分钟。
我也开始在车上听下一篇<<泰伯第八>>。
一般我会在丁开始一篇的通篇读时听下一篇,听的同时我开始读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相关的篇章,这样当丁完成此篇的通读时,我也将下一篇听了几十遍,丁也跟着混了个耳熟,接着丁进入下一篇的分段读时,我就会跟着他的进度再读<论语别裁>>。对我而言,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对每篇的文意有了大概的理解,如果在开始不熟悉的情况下去看<<论语别裁>>,貌似读不进去,还是缺课太多呀。
第90天(2011年9月18日)
<<述而第七>>通篇读2遍(共4遍)。
还是继续引导丁指读,当读到“子曰”时,常常提醒他,刚开始还挺有兴趣,每次都跑过来问:“哪里是‘子曰’?”,指着说“这是‘子曰’吗?”。后来就厌倦了,但我还是时不时地提醒一下,管他呢,“水滴石穿”嘛。
第91天(2011年9月19日)
<<述而第七>>通篇读2遍(共6遍)。
<<论语>>前读了两本书,英文<<Down by the Station>>和一本有关恐龙的法语书,前本是一本洞洞书,由一首传统儿歌改编的,描述早上的车站有各种纷纷攘攘的车的情景,可以边看边唱,这几天反复地读,而且要求自己"读",实际上是唱,唱得八九不离十了。这是一个系列,都带CD,既可以阅读又可以跟着CD学唱英文儿歌。丁不会法语,但居然拿着那本法语书念念有词,人家念的还是英文,我就只能跟着“看图说话”了。
第92天(2011年9月20日)
<<述而第七>>通篇读1遍(共7遍)。
今天因为下班后又去买菜、做饭,9:00多才收拾完,我说“太晚,今天就不读书了吧”,丁却说 “还是读吧,今天没读呢。”。看起来丁已经习惯了每天的<<论语>>了,于是读了1遍<<述而第七>>。
第93天(2011年9月21日)
<<述而第七>>通篇读1遍(共8遍)。
这两日<<论语>>虽读得不多,但每次气氛都很好、效率很高,这种安安静静地读书的感觉真好。
近日也在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将这流水帐记下去,自问记下去还有意义吗?翻看了前面的记录,再回首,从这些流水帐中的确看到了我们的进步,从第一天的不到10分钟,读10遍短短的1段,到现在十几分钟读完全篇,每天基本保证15-45分钟的诵读时间,仅仅4月不到,无疑这给我极大的信心和鼓励,而且通过这段时间的诵读,我惊觉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了我的初衷----带孩子学中文。今晨,娃他爹突然看着我说:“我发现你最近变化很大,非常平和的样子……”,我不知自己外在的变化,只是近来常觉得内心平静而坚定,每每看到小儿天真活泼的样子,总是忍不住要对他说“我真的好喜欢你呀”。
第94天(2011年9月22日)
<<述而第七>>通篇读2遍(共10遍)。
上周四社区图书馆的中文故事活动又开始了,今天晚饭后又带着丁去了,小小的幼儿室里挤满了小孩和家长,来的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学好中文,可不知道最后这些孩子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会有多少了解?海外儿童的中文学习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回来后开始<<论语>>,希望我现在种下的这颗种子,能在丁的心里开花、发芽、结果实,希望他快乐地学习中文,进而了解绵延几千年不断的中国文化。
诵读的过程很顺利,“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样拗口的句子都读得很流畅,我真诚地表扬他读得好,于是他更起劲大声地读,我受此启发,时不时地来一句“声音读得好大哟”、“这句读得很清楚呢”,效果挺好。
第95天(2011年9月24日)
<<述而第七>>通篇读2遍(共12遍)。
读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时,很有感触,现在的教育常常拘泥于 “艺”的培育,而忽略了其它,这里的 “道、德、仁、艺”包容了人生的全部,只有立志于追寻真道,有良好的德行和广博的仁爱,才能游刃于广泛的才艺。
第96天(2011年9月25日)
<<述而第七>>通篇读1遍(共13遍)。
估计中午没有睡觉,读到中间困了,只读得1遍。
第97天(2011年9月27日)
<<述而第七>>通篇读2遍(共15遍)。
读得很好,比平时少用了5、6分钟。
第98天(2011年9月28日)
<<述而第七>>通篇读2遍(共17遍)。
哥哥陪着读完1遍,有些可以接龙了。
第99天(2011年9月29日)
<<述而第七>>通篇读1遍(共18遍)。
因为晚饭后参加了图书馆的中文活动,回来较晚,只读了1遍。
第100天(2011年9月30日)
<<述而第七>>通篇读1遍(共18遍)。
整整100天。
小结:
用了整整100天,完成了七篇的30遍,比原计划慢了一些,但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收获。
对我和丁而言,诵读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学习中文的意义,这个过程更多的是磨炼我们的性格,让我们对想做的事情坚韧不拔地做下去。
<<泰伯第八>>10遍分段读
第101天(2011年10月3日)
<<泰伯第八>>第1~5段各读10遍。
巧得很,今天正好是开始<<论语>>的第四个月。
第102天(2011年10月4日)
<<泰伯第八>>第6~14段各读10遍。
昨天将丁的房间重新油漆了,今天做些善后工作,这两天虽然很累,但还是坚持带着丁读了<<论语>>。
第103天(2011年10月5日)
<<泰伯第八>>第15~21段各读10遍。
小结:
这篇较短,读得也很顺利,连续3天,就完成了分篇读。
<<泰伯第八>>20遍通篇读
第104天(2011年10月7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3遍。
因为这篇较短,所以读了3遍,用了40分钟。
第105天(2011年10月9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2遍(共5遍)。
这周是感恩节,晚上去了朋友家聚会,回来后读了2遍,只用了23分钟,读得越来越顺了。
第106天(2011年10月10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3遍(共8遍)。
过完节,我的2周休假也将结束,生活节奏又将恢复原状,我们的<<论语>>之旅会继续正常地进行下去。
第107天(2011年10月11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2遍(共10遍)。
Daycare老师下午告诉我,要开始训练丁单独睡午觉,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好,丁还一直要我陪睡呢,最近也在考虑丁单独睡觉的事情,利用2周的休假将他的房间重新油漆了,就是想让他分房睡觉了,估计还有2周,就可以将他的房间安顿好了。
第108天(2011年10月12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3遍(共13遍)。
这两日,丁的读书状态不太好,主要还是因为最近我休假2周,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家务上,人到中年,要兼顾好家务和孩子的教育,真是不容易的,但仍然是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还得不断地努力,才能不断进步,因为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109天(2011年10月15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3遍(共16遍)。
又有两天没有读书,是我懈怠了。一再提醒自己,不论生活如何艰难和烦躁,保持平静、淡定的态度,方能不受外界的影响而坦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近日听<<子罕第九>>,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个人具有智、仁、勇,才能在生活中无惑、无忧、无惧。但我们常常迷惑、困惑于这个纷繁的世界,常常对自己的身体、工作等等忧愁,又常常惧怕环境的变化或不变,让自己的内心具备智、仁、勇,实属不易。
第110天(2011年10月16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2遍(共18遍)。
周末的日子过得繁忙而紧凑,日常事务琐碎而零乱,只有与丁共读时才能安静下来。
因为还剩下4遍,所以决定今天只读2遍,而且开始得早,于是慢慢地带着他读,从容、舒坦,感觉不错。
第111天(2011年10月17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2遍(共20遍)。
小结:
这篇从10月3日开始分段读,到10月17日完成通篇读,用了半个月,但实际读书11天,中间有4天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读,在这热热闹闹的世界中,保持清静、规律的生活不容易。
<<子罕第九>>10遍分段读
第112天(2011年10月19日)
<<子罕第九>>第1~5段各读10遍。
最近中午在daycare老是不睡觉,所以回来后就犯困,到读书时更是没有精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段“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是这样解释的“先生平日绝无四种心:一无亿测心,二无期必心,三无固执心,四无自我心。”;而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里则用现代的语言做了解释和引伸,即孔子绝对做到四点:不主观臆断、不做必然实现的期望、不固执己见、不自私为我。这句话比较容易懂,但要在自己的一生中达到这样的行为修养可是很难。
第113天(2011年10月21日)
<<子罕第九>>第6~10段各读10遍,第11段5遍。
最近丁生病了,咳嗽得厉害,<<论语>>缓慢前行,不过我最近倒是有些许长进,每每读到一些句子,可以有些体会了,不像以前,常常不知所云,这不就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吗?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话说孔子孤儿出身,从小身处贫贱之中,所以对人世间的很多人情世故都通达了,综观古今中外,真正成大功、立大业、成大事的,往往就是这些从艰难困苦中立起来的人。
“吾不试,故艺”---- 孔子求学问的目的很单纯,并不拿它作应试的工具来求取功名,所以,他的学问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孔子见到三类人—有丧事的人、穿制服的人(即执政者)和瞎子,态度上非常尊重。
本帖最后由 琪花瑶草 于 2011-10-27 21:00 编辑
球球 丁咳嗽好些了么? 发表于 9 小时前
好一些了,谢谢关心。
本帖最后由 琪花瑶草 于 2011-10-28 21:43 编辑
第114天(2011年10月26日)
<<子罕第九>>第11段5遍,第12~15段各读10遍,第16段5遍。
因为生病,有4天没有读书了,丁有些不适应,开始时颇抵抗,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才开口,但后来越读越顺,读了40分钟结束时,他还意犹未尽,说:“还没到‘完’字那里呢。”,算了,咱还是细水长流吧。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读到这段时,感受到孔子强大的自信心。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哪还会简陋呢?”。谁是君子?孔子自认是君子! 孔子外表温良、平和,但内心却坚定而强大。
前面的“子畏于匡”那段也充分凸显出孔子坚定的意志和强烈的自信。子畏于匡。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因为貌似一个叫阳虎的人,在匡被匡人围攻,,生命受到了威胁,他的弟子们都很担心甚至害怕,孔子却说:“周文王已经死了,周代的礼乐制度不就在我们这里吗?如果上天要丧失这些文化,后来的人(这里是孔子自指)就不会接触到这些了,如果上天要保留这些,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能坚持,真好 读完了你的记录,真是有恒心毅力的妈妈,而且很擅长引导孩子。还要多向你学习。 pajaro 发表于 2011-10-28 15: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完了你的记录,真是有恒心毅力的妈妈,而且很擅长引导孩子。还要多向你学习。
我很喜欢看你的帖子,你是个特别有智慧的妈妈。
好经验。向你学习。 第115天(2011年10月28日)
<<子罕第九>>第16段5遍,第17~23段各读10遍,第24段5遍。
今天读得很轻松,将时间设定为40分钟,就这么往前读着,时间到了,发现居然读了不少。
第116天(2011年10月31日)
<<子罕第九>>第24段5遍,第25~31段各读10遍。
每年的10月31日,是万圣节也叫鬼节,相当于加拿大孩子的儿童节,夜幕降临,孩子们穿上各式稀奇古怪的服装,挨家挨户去要糖,是名为"trick or treat"的节目。
晚饭后带着丁出去,街上已经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孩子。去年的狮子服,今年丁穿着已经紧巴巴的,去年还要我抱着的小小人,今年已经大摇大摆地自己去按人家的门 铃了。看着小人提着桶,摇摇晃晃地走着,奶声奶气地说着"trick or treat"、"Thank you"时,不由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今天是我们开始<<论语>>以来,读得最艰难的一次,将剩下的读完,超过40分钟,总结一下,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周末,有两天没有读书;二是今天玩得太兴奋了。
小结:
看了一下前面的记录,这篇从开始到结束用了13天,但实际读书时间只有5天,因为生病、周末及其他杂事。
间隔时间越长,再读时的效果越差,所以想想那些一个星期上一次中文学校的孩子,如果每天花10~15分钟的学习效果,肯定远远好过一周一次3小时的中文课。
本帖最后由 琪花瑶草 于 2011-11-3 00:14 编辑
第117天(2011年11月1日)
<<子罕第九>>通篇读2遍。
37分钟读完,但丁仍然不在状态,中间与他“斗争”数次。
孩子就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当我大声说话时,丁就用更大的声音回馈我;当我忍不住在他的屁股上轻拍一下时,他就用力地拍在我的臂膀上。
一再提醒自己,耐心、耐心再耐心。要耐心地教他美好、正确的东西,也要耐心地忍受他的顽皮和不配合。
本帖最后由 琪花瑶草 于 2011-11-5 00:22 编辑
第118天(2011年11月2日)
<<子罕第九>>通篇读2遍(共4遍)。
开始进入状态了,比昨天读得顺畅多了,35分钟完成,虽然间中也有“装聋作哑”,皆被我以“一以灌之”化解,有趣、有趣,与小人斗,其乐无穷。 本帖最后由 琪花瑶草 于 2011-11-4 22:28 编辑
"一以灌之",就是不论小魔头怎么耍赖,仍然平静、耐心地读,将那个他不读的句子"一直灌下去",直到他跟读为止,嘿嘿,是不是很简单?
再详细描述一下。
妈妈:"子曰"
丁:啊?你说什么?
妈妈:"子曰"
丁:啊?还是听不清。
妈妈:"子曰"
丁:啊?你说什么听不清。
妈妈:"子曰"
丁:"子曰"
你看,3个回合,他就败下阵去。反正碰上我这个罗嗦的妈妈,活该他倒霉。 第119天(2011年11月3日)
<<子罕第九>>通篇读2遍(共5遍)。
因为参加图书馆中文活动,到家已8:30,只读得1遍,但进行得很顺利,读到第23段时,突然问:“‘子曰’是什么意思?”,告诉他是“老师说的话”,然后每读一句问一次什么意思,我都简单地给他讲解,问到第24段,再也不耐烦问了,哼,看你磨得过我不!
后来又问到“陋”是什么意思,告诉他“如果房间里没有很多东西、玩具等,就是陋。”,不知这样解释行否,先这么“糊弄”着吧。
读完后,顺口考问他:“‘子曰’是什么意思呀?”,他答:“是teacher说的话。”,俺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小人悟性不错,还真懂了,忧的是,他这半吊子中文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