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小学生班长竞选“纪录片”
本帖最后由 blue4eye 于 2011-11-5 21:49 编辑投我一票(Please Vote for Me),又名请为我投票,是中国武汉电视台制作人陈为军执导的一部纪录片,纪录当地一个小学班级民主选举班长。这部纪录片由于涉及敏感题材,未能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记录了2007年中国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二年级三班的一次班长民主选举。班上同学将从老师们选出的三名候选人中选出下一任班长。
N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
别看程程只有10岁,却有个远大的理想——当选国家主席。
这是他认真思考后的结论:当老师太辛苦,白天教课晚上还改作业;做生意赔了怎么办;还是当领导吧,可以管大家,自己不会开车,到时候全国人民都不准开车。
程程是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的学生。这番话是在2006年春节的年夜饭上,他对母亲的同事陈为军说起的。在那一年的秋季学期,这个小胖墩有了一次遥望理想的尝试。他和另外两名候选人一道,共同竞选所在班级的“最高领导人”——班长。
选举被陈为军拍摄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在过去的一年中,这部成本不到5万元的作品成为诸多电影节的亮点。《中国青年报》23日对此进行了报道。
为什么要拍片
和程程聊天后,陈为军做过小范围的调查,“见孩子就问”。结果他发现,周围孩子的未来职业想象大多倾向于官员。他回忆自己的同辈,小时候“想干什么的都有”,医生、科学家和作家,选择十分多元。
“我就想如果来一次投票试验,或许能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日前,陈为军在武汉家中接受采访时,说起自己的初衷。
作为武汉电视台的制片人,陈为军执著于通过影像来表达真相。5年前,他以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引起国内外关注。那部片子讲述了河南一个艾滋病家庭的悲欢离合。
经过陈为军和班主任的协商,程程所在的三年级一班在新学期伊始,举行了这场投票活动。除了公开唱票,选举还包括才艺表演、现场辩论和就职演说等环节。
半个月的时间,陈为军跟拍了选举的全过程。从课堂的台前到家中的幕后,他自称在记录一场“完全透明的选举”。
为什么要当班长
中国大多数小学的班长,一般是老师直接任命,即使投票也很少公布结果。按照班主任对39个“选民”的承诺,这次的选举要实现“我的班长,我做主”。
孩子们对即将选举出的班长职位的阐释是这样的:“班长就有权力,让他站着他就得站着,让他坐下他就得坐下。”这或许与候选人之一、现任班长雷磊的行为有关。他似乎拥有诸多权力。午休时,他罚说话的同学站墙角;午餐时,他监督小朋友吃饭;他甚至直接动手打“不听话”的孩子。
程程看在眼里。他对父亲说:“我就想当班长。”
妈妈传的绝招
一位电视台记者联想到中学课本里的《竞选州长》,“文章里那些政治伎俩,他们这儿都有”。
就像马克·吐温笔下的主人公一样,雷磊最初拒绝了父母的帮助。他甚至不打算“引导舆论”,而是希望同学们“自己想投谁就投谁”。
但他很快意识到这种自负的不现实。当他在台上吹起长笛时,坐在倒数第二排的程程炫耀了母亲传授的绝招:先是自己大声起哄,接着由竞选助手造势。最后,在“雷磊雷磊,最爱打人”的叫嚷声中,雷磊一脸黯然地走下台去。
前一天,这个小胖墩对另一名候选人晓菲使用了同样的招数。那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小姑娘,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在一片反对声中,她还没有开始表演就哭了起来。
“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同样有个女儿的陈为军说。
爸爸教的“贿选”
为了让自家的独苗成功当选,三个家庭也都铆足了劲儿。正是因为如此,一场孩子之间的选举游戏,变得扑朔迷离又悬念迭起。
在三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中,陈为军看好程程。他评价这个孩子最具竞选精神和素质。针对雷磊,他喊出了“要当管理者而不是统治者”的口号。面对晓菲,他则用“爱哭没自信”进行有力反击。
最终的结局却是雷磊获胜。在首战失利后,雷磊当警察的父亲邀请全班同学乘坐轻轨。整个过程中,夫妇俩还提供了矿泉水、大巴接送和导游等服务。当天的“民意调查”中,雷磊的支持率马上就超过了原本呼声很高的程程。
投票前一天,雷磊的父亲拿出一沓粉红色贺卡,告诉儿子这是为老师和同学准备的中秋节礼物。在第二天下午即将投票前,雷磊送出了这份意外的礼物。在阵阵“好漂亮”的赞叹声中,他以超出对手数倍的优势高票当选。
似乎又是一次“贿选”。一位资深制片人由此想到了“程序正义”的问题。“你看吧,民主选举,本来是个好事情。但程序如果出问题的话,也就亵渎了这个东西。”
观者的愤怒
在国内外举行的观片会上,很多观众对片中小学生有板有眼的拉票忍俊不禁,但更多的观众用“肮脏”、“倒胃口”和“失望”等字眼来表达他们的愤怒。一位名叫“这该死的教育”的网友发表评论:“他们还会懂得什么叫做善良、公义和付出吗?他们在对于民主的最初理解上,便被告知这是竞争、诋毁和各种暗黑手段。那么当有一天他们真正长大,变成社会的掌权者,我们的世界将会被构架成什么样子?”一位报社的记者,干脆把程程归为“天生的阴谋家”,雷磊则是个“独裁者”。
但这些标签遭到陈为军的反驳。“怎么能说是天生的呢?孩子其实是最无辜的。”在采访中他再三强调不要伤害孩子。当记者提出联系这些当事人时,也遭到了他的拒绝。
太伤害人了
在两个小时的通话中,陈为军始终没有正面回答,自己是否通过拍片解答了最初的疑惑——孩子们为什么都想当官。“不要认为孩子们很简单。”他说,“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数的。”
在投票结束后,一个孩子提出这次选举不够公平,另一个“选民”则认为这种选举班长的方式“太伤害人了”。
程程倒是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不久后,他在电话里高兴地通知陈为军,自己当上了班主任助理。
(文中小学生均为化名)
倒胃口的“导演”
本期主持 吴婷
据报道,《华盛顿邮报》将这部纪录片称为,“关于一群8岁大孩子的……令人如坐针毡的政治戏剧”。其实,与其说这是政治戏剧,倒不如说是教育戏剧。
首先令人如坐针毡的,应该是家长将怎样的竞争意识,传递给了孩子。家长们自然有自己的苦衷,他们不可能无视残酷的现实,而对孩子说“这世界充满了鲜花”。但是如果为父母的,不能让自己理想中的现实为孩子们所相信和追求,那现实还有会改观的机会吗?
其次,其实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选班长,老师放手了,让孩子们有了一个自己作主的机会。只是没想到,到了家里这个“幕后”,一切又重回老规矩:家长导演一切。“孩子只是面具,表演者是大人。”所以一次儿童世界的模拟选举,才会变得充满了成人味。如果家长放手了,选举的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
可问题在于,这种教育方式并不是片中这些父母独有的,这样的“导演”不在少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zNTAyNjA=.html
生活是多棱镜。。。。。。。 成人世界的缩影{:soso_e126:} 看过了 深有感触。将来的世界是孩子的额。 多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的分享,感触很深。 唉,可怕的成人世界,孩子怎么才能不受污染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