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真是对这些特别敏感啊,用起电脑来比我妈还溜,呵呵 真没想到啊! 要加强防拐意识了。
抵制诱惑,从小做起! 哎呀妈呀!!!!!!!!!!!!!!!!!!!!!!到底是提倡还是不提倡呢。。。我在想,玩多了孩子就玩够了,也许不会在乎了。但是又不敢这样判断。万一越玩越上瘾咋办? 我家电脑电视她几乎都不看,手机刚刚想玩,我装了不少游戏,但我本身不玩, 我3岁的小表妹也是天天嚷着 要玩苹果手机 本帖最后由 封疆大吏041010 于 2012-2-13 10:40 编辑
我家的电脑没有植物大战游戏和愤怒的小鸟,只有电脑默认游戏。装过一~两次,当天玩了,我就当天删了。
植物大战游戏是从幼儿园里和妹妹(我姑子就家的)那里知道的,愤怒的小鸟是妹妹跟她说的。我女儿听到了,跟我讲了。我没拒绝啊,就帮她装好了,她自己玩了一把,就不玩了。也闯了一些关,也兴奋的告诉我游戏多么好玩。我是若无其事,淡淡地说:“哦,等你睡觉,妈妈来玩一把。”我玩了一把,就删了。
一周过后,女儿又想起游戏,我们共同玩一把,尤其植物大战僵尸,还探讨选什么武器。之前也没说起要完成什么才可以打游戏,就这样玩,玩好了,适可而止,关掉游戏。我再删喽~
手机上的游戏也是。我女儿今年才知道手机上有游戏,是她妹妹告诉她的。女儿自己开了,自己琢磨的玩了,玩好了还给我了。因为我要打电话了。我打完电话,再给女儿,她不要了,因为我们要出去或者办事去了。
我女儿只知道,爸爸用电脑是查东西,我用电脑是跟阿姨叔叔们谈论孩子;手机是用来联络的、“告状”的、报平安的。玩游戏必须建立在阅读习惯基础之上的。这个词语我是灌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游戏的种子,以后就是游戏瘾(当然我是夸大的);种阅读习惯就是得爱书习惯。种了游戏种子后,再种阅读种子,很难,因为游戏不需要思辨,只需多想想多交流就可以;种了阅读种子在种游戏种子,很容易,因为例如玩游戏时理解力强了。
电子产品这东西,是避免不了的。那么家长在孩子面前对这种电子产品就是要淡淡地、冷冰冰的,不能说“不给”,也不能自己玩得热情似火。更不能把孩子搞得,一看到父母来了,马上不玩了,这种现象真可怕。 寒假里,有机会跟女儿的同学妈妈接触了一下。她教育孩子对待陌生人时,比我说得好,可谓是做到底了。当时在幼儿园,她对孩子说,一定要记着爸爸妈妈的名字、具体住址,还要会写,时不时抽写,忘记了,再写一遍,再默写一遍,知道记住了。过些天,继续抽写。
我问,为什么呢,孩子不厌烦吗?
她说,厌烦。其它字可以不用写,但是爸爸妈妈、家庭住址必须写清楚。
我耐心的听着。。。。
她说,很多被拐的孩子都是4、5、6、7岁,都是半懂状态,再小一点的被拐几乎很少,因为都是抱在手里的,再大一点也不可能被拐。很多被拐的孩子长大后,被找到了,居然不认识生父生母,那也没关系。居然连名字叫不出。
我点头,觉得有道理。感觉我失职了,只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但是这个是避免不了的。
那个妈妈就是说,只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有时候真无奈,这个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强记爸爸妈妈的名字(写)和(写)住址,牢记!
我女儿还不会写我们的名字。你们觉得呢~~
双休日,会安排孩子电脑游戏时间。
个人觉得堵不如疏。越是好奇,越是会被吸引。有许多例子,比如高中毕业前只问学习,到了大学放开了,网络游戏玩通宵。——这便是有点物极必反了!
让孩子了解到,游戏只是电脑的一小部分功能,电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正确运用,才是关键! 这个现象早已存在了多时了,舆论一再呼吁,但大部分家长们还是沉迷于高科技的新颖之中,这次过年约好2家人一起度假,我家娃对小朋友特别热情,一会儿跟另外一家的娃说话,跟他分享小食品,一会儿说玩游戏,可这家小朋友只要有个手机在手里,就对我家娃不理不答,还嫌烦,最后演变成一场2家孩子的哭闹。许多父母应该深思一下了,不要以为这么点大会玩游戏是值得骄傲的,或者是嫌孩子烦人,丢个高科技玩具让他安静一会,多想想以后吧,就算你的孩子以后是个智商高的神童,那又怎么样呢,孤僻,不合群,只会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有必要让这么小的孩子冒这么大的风险么。还有的说为了孩子的学习,学习的方法有很多,许多好的方法是需要家长的付出的,不要贪图一时的简单,方便。希望家长对现在的科技产品都保持一种辩证的心态,带来好处便捷的同时肯定是也有他的不好的一面,看你如何来把握了。 这个说明不了孩子就真会被陌生人骗走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