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孩子写作文之十五《雨》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1-11-14 12:48 编辑原文:
《下雨》(5岁半,大班)
天空,乌云一堆一堆积了起来。天气闷闷的。 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吹得安东眼睛都睁不开了。狂风过后,黄豆大的雨滴一滴一滴掉下来,溅起一朵一朵的水花。安东伸出手,想接住雨滴。一滴一滴的雨滴到安东的头上,滴到安东的手上,滴到安东的衣服上。雨越下越大,安东快速地跑到一家店铺的屋檐下躲雨。
安东想让雨快点停,好快点回家。可是雨一直下,下了好久。安东很不开心。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1-11-14 12:52 编辑
妈妈的辅导:
说真的,写成这样,我真不知道怎么改。决定让他重写。改前,顺便给他讲解了一下作文需要头身脚的概念。非常老师这个概念确实好,小朋友一下子明白了。
同时,这天Tony刚学了一首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知道了对仗。我在他学的时候有顺便提一下:“有对称的作文是好作文。”这孩子一直念叨着:“妈妈,我也要用到对仗!还要用比喻!我知道比喻,‘咏柳’就用到比喻了。”
我问Tony:“你现在的作文有头身脚吗?”Tony摇头。想了很久,告诉我不知道怎么开头。Mom(其实妈妈也不知道,甭说了。):“你好好看看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样的故事?先起个题目,就像你读的古诗一样,先把要说的事情概括一下。“这才发现Tony没看过任何作文啊,除了古诗。
妈妈举例都不好举。Tony:“那就《下雨》吧。”于是作文取了个题目《下雨》。主题也就定下来了。Tony还是一直不知道怎么开头。Mom:“下雨前天空是怎么样的,你又什么感觉?“Tony:“天空乌云一堆一堆积起来,天气闷闷的。”Mom:“好啊,就这样开头吧。”然后Tony又停止了,我只好继续提问:“然后呢?”Tony:“安东感觉到一滴一滴的雨滴到他的手上。”Mom:“是怎么感觉到的呢?”这个问题出来后,Tony一直没回答出。他说就是雨滴到头上、手上呀!我继续提示他:“如果雨很小,你是先看到雨,还是先感觉到雨?”Tony:“先感觉到雨。”Mom:“那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呢?”Tony没回答。Mom:“想想雨滴到你身上,你有什么感觉?热热的?凉凉的?刺痛的?”Tony:“凉凉的呀。”Mom:“那你把这种感觉说出来就可以了呀。”
这个地方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最后以失败告终。Tony最终也没说出个什么来。(我要求我提示完,他自己说出完整的话来。)这里还有个插曲,妈妈认为第一幅图画的是小男孩站在草地上,那时只是小雨,所以一直也是用这种思路来引导Tony,但Tony坚决认为那不是草地,理由是草地应该是一大片的,怎么可以是一小撮一小撮的?所以,那一小撮妈妈以为是小草的地方,Tony认为是雨点打到地上溅起的水花!好吧,妈妈妥协了。水花就水花吧。
Mom:“能溅起水花,那说明什么?大雨还是小雨?”Tony:“是倾盆大雨。”Mom:“那你想想倾盆大雨之前会发生什么?”Tony:“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吹得安东眼睛都睁不开了。”Mom:“然后呢?”Tony:“狂风过后,倾盆大雨。”Mom:“一下子就倾盆大雨啦?应该还有个什么过程?”Tony:“狂风过后,黄豆大的雨滴一滴一滴落下来,溅起一朵一朵的水花。”Mom:“那么大的雨,落下来?”我觉得这个字用得不好,提示他重的东西下来应该换一个词。最后帮他换成“掉”。
Mom:“然后?”看着图想。Tony:“安东伸出手,想接住雨滴。他想学孙悟空打红孩儿……嘿嘿嘿……”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自己傻笑了好一会儿。停下来。Tony:“妈妈,这个好像跟下雨没关系。不要了不要了。”在我的催促下,又憋出了一句:“一滴一滴的雨滴到安东的头上,滴到安东的手上,滴到安东的衣服上。雨越下越大,安东快速地跑到一家店铺的下面躲雨。”Mom:“店铺的下面?能不能换一个说法?”Tony不知道怎么说。Mom:“好吧,那我就直接告诉他是‘屋檐下,雨篷下’”Tony:“图上的不像雨篷。
“Mom:“那就定了——屋檐下。”之后我急了,一看表,都9点半了,催促他赶快结尾。Tony:“安东想让雨快点停,好快点回家。可是雨一直下,下了好久。安东很不开心。”除了里面的三个字“掉、屋檐”,其他文字、句子都是Tony自己的。感觉这结构还是不清晰。至于六根六尘什么的现在也没指望用上,毕竟Tony还小。关键是妈妈水平太次。不知道该如何指导了。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1-11-14 12:55 编辑
点评:
记得妈妈在辅导过程中说过是不成功地辅导。这话说错了,是非常成功的辅导。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的开头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我家孩子很小的时候读诗、背诗的,这一段经历当年放在了论坛上。原文如下:
今天,因为北京的风格外大的缘故,所以特意选了一首李峤的“风”来让悠宝学。“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只有“峤”字不认识,所以领读起来并不困难。几遍过后,我问:“悠宝,你能看出有什么规律吗?”她想了一会,说:“虽然题目是写风的,但是一个风字都没有提到。”一看这小家伙看出了点门道,于是我接着问:“那都写了什么呢?”她看着小黑板,一个一个数着说:“写了秋天的落叶,春天的花,江面上的浪,恩----还有竹林。”“那,你还看出什么规律呢?”她又盯着小黑板看了一会,突然兴奋地说:“我知道了,诗里的第三个字全是数字。”“对,你真棒!”我挥舞了一下手,做鼓励状。
“第一行里是三秋的三,第二行是二月的二,第三行是千尺浪的尺,第四行是万竿斜的万,对吗?”她点了点头。有心试试她的文思。我说:“你能用风来说几句话吗?就象写作文一样?”“也和这首诗一样不让有风字吗?”她问。“随便。”我说,因为这样的要求也许对她而说有些难度。“北风卷地白草折”我话音刚落,她就迸出这句诗,前几个星期刚教的。她的回答多少让我觉得有点意外。“还有别的诗句与风有关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还有呢?”“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还有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能引用这句诗更出乎我的意料,但我还是故意问“这句诗里没有风字呀?”“洗衣服的女人穿过竹林,莲花涌动着鱼舟,我有风的感觉了呀。”
有风的感觉,就有风。这才是想象,才是形象思维,才是作文意识。所以讲,方法上,不要强行灌水,要学会引导。学习有水平的导购员一样,一定是多问少说。有水平的导购员,重在问,客户重在说。先导后购。很糟糕的导购员,恨不得上来就是一个产品发布会,灌上你一脑门子的产品知识。
这是在书中的原文。可以说妈妈的辅导与书中讲的辅导是相同的,是导购,是提问,是了解需求。在书中,我们是以诗当图;在本文中,妈妈是以图当图。没有什么差别,全是图。看图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图,是让孩子产生联想的引子,诗也是让孩子产生联想的引子。再强调一下,图是为了产生联想。可是有些妈妈在辅导孩子看图作文的时候,钻进图里去了,以图说图,叫什么联想?
在文中孩子写到:“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有什么问题吗?这是孩子的世界。图也好,妈妈的引导也好,都是为了激发孩子的联想,让孩子在联想中写出文字来。如果钻进图里出不来叫实际吗?我们来看孩子的作文好在哪里?
首先,头、身、脚全有。天空,乌云一堆一堆积了起来。天气闷闷的。这是头。安东想让雨快点停,好快点回家。可是雨一直下,下了好久。安东很不开心。这是脚。中间的部分是身,又是以两个对称段的形式展开的。一个对称段是下雨的样子: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吹得安东眼睛都睁不开了。狂风过后,黄豆大的雨滴一滴一滴掉下来,溅起一朵一朵的水花。安东伸出手,想接住雨滴。另一个对称段是躲雨的样子:一滴一滴的雨滴到安东的头上,滴到安东的手上,滴到安东的衣服上。雨越下越大,安东快速地跑到一家店铺的屋檐下躲雨。
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这是对称。吹得安东眼睛都睁不开了。这是修辞中的夸张。黄豆大的雨滴一滴一滴掉下来,溅起一朵一朵的水花。这是色法加意法。安东伸出手,想接住雨滴。写出了刚下雨的时候孩子的顽皮。一开始是不在意,好玩,所以就想接住雨。再后来,想到雨太大会淋湿身体,所以就有了躲雨,很适合孩子的心理。怎么能叫做作呢?滴到安东的头上,滴到安东的手上,滴到安东的衣服上。这也是对称。
我们从文中很自然的看到了三个过程:一是玩雨,二是躲雨,三是愁雨。这心情一层比一层重,这就是心理层面的顺序。这个顺序不就是章法吗?这个层层递进,不就是结构吗?不就是表达清晰吗?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不要纠缠于文字,要从结构上去看,孩子不经意中一层一层的递进,不就是一个逻辑吗?有了逻辑,不就是表达的清晰吗?纠缠于文字,怎么能看到孩子的亮点?怎么能看到文章的精髓?
可以说孩子五岁,除了屋檐下,是妈妈为了早点睡觉强建起来。还好不是强迁、强拆。其余的都是孩子用自己的眼光来描述的雨的世界,是多么的棒啊!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出是层层深入呢?孩子在整文中最棒的一句话是什么呢?“安东很不开心。”最后的一句话可以说是写的最精彩、最闪亮的地方。可以说,当我看到孩子的这一句话的时候,心里为之一紧。小家伙的这一句话真的可以把我们带到那个雨中的世界,真的想为他送一把伞,或是真的想在这个雨天陪他站一会,跟他说一会话。
我们再来好好地品一下,刚开始下雨,孩子看到雨还有一些赏雨、玩雨的心理。随着雨开始下大,孩子从玩雨变成躲雨,为了不让身体淋湿。再由此发展,虽然没有被雨淋了,但是又出现了一种“刚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绪。雨没有淋在身上,却淋在了心里,这是一种愁。那种愁,是孩子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只是用了一句:“安东很不开心。”写得多么贴切、有力、生动!写得让人揪心,对不?看到这句话,真的让人牵肠挂肚,这是孩子的亮点。因此个人觉得还要再发扬这个亮点。本来够煽情的了,我们就本着发扬亮点的原则,再做作一下,再煽情一下,再点明一下,来做个了断的结尾:安东想让雨快点停,好快点回家。可是雨一直下,下了好久。安东很不开心。雨,挡住了安东的视线,也挡住了安东回家的路。再把这个不开心,用对称的形式再点明一下,做作一下吧。所以,本文其它的地方一字不动,只加了最后一句话。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1-11-14 12:56 编辑
点评后的作文: 《下雨》 天空,乌云一堆一堆积了起来。天气闷闷的。 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吹得安东眼睛都睁不开了。狂风过后,黄豆大的雨滴一滴一滴掉下来,溅起一朵一朵的水花。安东伸出手,想接住雨滴。 一滴一滴的雨滴到安东的头上,滴到安东的手上,滴到安东的衣服上。雨越下越大,安东快速地跑到一家店铺的屋檐下躲雨。 安东想让雨快点停,好快点回家。可是雨一直下,下了好久。安东很不开心。雨,挡住了安东的视线,也挡住了安东回家的路。 老师的辅导真的太棒了 小小年纪就写这么好,羡慕哦 大班就学习作文了? 讲的好,学习了。 写得太好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