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掰掰早教班
说到早教。其实大家看法不一,有说好的,有说没意思的。我带儿子参加过几节免费早教课。周围也有几个幼儿园老师和校长,我来总结一下自己的看法吧。上海读公立幼儿园是需要有早教章的。早教章可以去早教中心敲,但实际上幼儿园自己就会组织类似国外的幼儿园参观日,参观日当天就可以将早教章一次性敲满(大约16个章吧)。这种参观日可比不上国外的参观日,毕竟人太多了,但是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公立幼儿园对早教的态度。--无所谓
关于参加早教中心到底有用吗?同龄中参加早教和没参加早教的小朋友之间肯定是有差异的。毕竟一个经过了系统的培训,而另一个则完全依赖与大人的喜好,不过参加过早教的父母也能感觉到,实际上早教中心重点培训的是大人,而不是孩子。所以真正想要感觉到明显差异,除非大人回家也能够好好复习功课。而没参加过早教的孩子的家长如果能按早教中心的刚要去观察引导孩子。孩子的技能也是一样会提高的。
那到底要不要参加早教中心呢?如果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提前学习知识,“赢在起跑线”,那就算了。事实上早教学的东西再多,不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智商的。大多数人对3岁以前的知识都是会遗忘的。至于爬走跑跳之类的运动技能,我不是专家,但我想参加过早教培训的孩子和没参加过早教培训的孩子能有多大的区别呢?其实很多过来人都会发现,孩子参加过早教的优势随着孩子的成长会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但早教不是一无是处的,起码在这个独生子女泛滥的国度,我们本身就没有太多的兄弟姐妹,我们的孩子更孤独,偶尔玩的好的邻居小孩,大多数还都是长辈带着,他们会一起聊天,却不懂真正引导孩子们互动,你会发现读幼儿园以前的孩子真的很孤独。如果你真的无法给自己的孩子找到适龄的发小,亲梅竹马,早教中心是个能改善这种孤独感得最好去处,那里的大人,即使是老人毕竟都是被培训过的。一个班的小朋友也相对固定。很适合为自己的孩子找到合适的朋友,所谓合适的朋友是指,你和对方的家长很谈得来,成为了朋友,那么你们的孩子自然也会在即时课堂外常常见面。可别以为每次上课打个招呼就叫朋友了。相信你自己对朋友的定义也不会是这样泛泛之交的。
最后想说一句,早教这个词是国外引进的,课程提纲也多为国外成熟提纲,但是别以为早教在国外很时髦,早教这东西本身是为星星儿童准备的,帮助他们尽早步入社会。这也是为什么早教课程里最看重的应该是儿童互动的原因。
所以,如果你是个愿意为孩子付出的家长,其实真的应该为自己的孩子找个伙伴(这需要你花时间和对方的家长成为蜜友的),让两个甚至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成长,而你们之间常常互相交流育儿经验。如果你格外看重早教,那就在网上查些儿童成长关键点并核对自己孩子的能力发育进度。两点都做到了,你也就不需要早教中心了。而家庭范围内的早教即使完全按照早教中心的章程操作,其实我觉得叫亲子互动更为贴切合理。
早教只是提供宝宝一个玩乐场所,不能寄希望于其教育的,只能是辅助的手段。。我们边上的街心花园每天有很多宝宝的,大家年龄也差不多,每天都能碰到,这样也弥补了宝宝独生子女的孤单,我们楼里就有几个宝宝,等桐桐大一点就可以去串门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