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26 05:27:52

ZT 民国私塾所读分级书目

转贴自檀作文老师博客


民国私塾所读分级书目

钟毓龙先生1954年写了本《说杭州》的小册子,里头介绍了晚清民国之际的国学启蒙教育,我抄几段放这里,供诸君参考:
“昔之初等所读之书,略有九种:一曰《百家姓》,一曰《千字文》,一曰《三字经》,一曰《千家诗》,一曰《神童诗》,一曰《诗品》,一曰《鉴略》,一曰《廿一史弹词》,一曰《龙文鞭影》。”
“以上九种,皆用韵语者,譬如唱歌,便儿童记诵也。亦有略而不读者。或读其一二种,不须尽读。义塾之学生,年龄已长,读此等书之时期已过,无读之者。读此等书,多在五六龄初入学时。”
“中学所读之书有四种:一曰《大学》,一曰《中庸》,一曰《论语》,一曰《孟子》。
此四种皆为论政治、修身、交友、处世之书。以其文字之繁简,而分其次第如此。总称四子书,亦简称四书。凡欲应考者,必须精读。
高等所读之书有十一种:(略)
“以上十一种,合之《论语》、《孟子》,总称十三经。……但各塾教授,除四子书外,往往仅读《诗》、《书》、《易》、《礼》、《左传》五种,名曰五经。其他六经,读者甚少,全读者尤少,以其为科场中题目所不出液。即《礼记》、《左传》中,凡视为题目所不出者,亦大都删去不读。可知昔时之读书,纯为考试而已。”

“此外尚有一书,曰《幼学琼林》。此书取应试之各种常识,分门别类,编为对偶之文。凡志不在考试而别就他业者,则于四子书读毕后即读之,期其日后之能应用也。”

“至于教授之法,则不求学生之能了解,而责其死读死记。经书词旨艰深。儿童年幼,即与之讲解,亦不能了了。故惟求其熟烂,以备他日之用而已。初读时,质钝者日授以二三行;聪明而年稍长者,则酌量增加。次日令其背诵。不能背诵则再读。又取前数日所已能背诵之书,令其复背,名曰备带书。又取以前所能背之书,令其轮流酌背,名曰背理书。年终,则取一年中所读者,悉数再背一遍,谓之背年书。不能背则重读,务令能背诵无讹而后已。又或取其已读之书,择其一句,令其背诵上下文,名曰挑书。此为唯一之教授法,均所以为他日应考之预备。盖考试时不能带书。题目所在,非烂熟不能知晓也。五经将次读毕,拟令其作文。然后与之讲解四子书,名曰开讲。次日令其回讲。若五经,则因初次考试时题目所不出,则从不讲。唯《左传》,或讲之。”

jennysiu 发表于 2011-11-26 09:51:27

is it really?

岑岑妈 发表于 2011-11-26 10:39:54

我现在开始给岑岑听的是论语的音频。想说先从论语开始= = 。。。春夏妈妈,你最开始的启蒙是哪本书呀?在几岁呢?

蒙蒙妈 发表于 2011-11-26 10:47:18

初级以识字为主,高级讲的义理。义理对于有待于合理现代化,给孩子讲需要注意。

summer_juve 发表于 2011-11-26 21:05:11

民国如此啊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27 15:20:06

岑岑妈 发表于 2011-11-26 1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现在开始给岑岑听的是论语的音频。想说先从论语开始= = 。。。春夏妈妈,你最开始的启蒙是哪本书呀?在几 ...

我女兒正式指讀之前讀過三字經,千字文,大學,但是都是以跟讀爲主,指讀非常少。正式指讀是3月9個月從《論語》開始。

我們在致謙的兒童讀經課程是蒙學和論語各半,也有古詩。當然這個時候讀論語,也是一種開蒙識字的學習,對海外的孩子來說,也有口齒訓練的考慮。其中蒙學和古詩的吟誦資料非常豐富,孩子們一般都是吟誦學習蒙書和詩詞。

那天聽檀作文老師說道開蒙的學習,他是主張蒙書詩文三項同時都有,這就和致謙目前的安排不謀而合了。不過,國內的條件比我們好,您的計劃也要根據孩子的情况隨時有調整。

我們海外的孩子們讀經的同時,也都配合親子閱讀,以期孩子們可以體驗中文閱讀的感覺,并鞏固讀經識字效果。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27 15:20:47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27 15:21 编辑

jennysiu 发表于 2011-11-26 09: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is it really?
是真的啊。當然這是一個基本情况,個個私塾應有不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ZT 民国私塾所读分级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