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ley 发表于 2011-11-28 12:14:19

让孩子以最真实的方式成长zt

本帖最后由 Ashley 于 2011-11-28 12:14 编辑

让孩子以最真实的方式成长(1)先软能力 后硬能力——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必看的一篇文章大多中国孩子从小都把硬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放在第一位,所谓软能力或者素质的培养,都是锦上添花的摆设,一方面觉得用处不如硬能力大;另一方面,觉得软能力到成年后培养来得及,也只有那时候才用得上。(家长这么样的教育观是错误的)于智博恰恰相反,小时候把培养软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成年后才开始培养硬能力。看了他的事迹,最大的感觉就是,他什么都没失去,而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们,他们失去了太多几乎再也找不回来的重要东西。根据那些“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于智博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典型!成功的路有一万条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麦道卫来北京讲课的时候,每场都是爆满,会上有一个家长提出一个问题 :“我很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可是又担心会耽误他的功课,将来考不上好大学,请问我该怎么办?”麦道卫说:“我不了解你们的国情,不好惘然评判,只是提醒你一点,‘请想清楚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希望他名校毕业还是健康幸福?’” 为了高考,为了在将来狭路相逢时取胜!这些孩子从小丢弃了所有爱好和快乐,只为应付没完没了的考试。 而残酷的就业危机又告诉他们,社会还将考很多学校从来不考不学的内容,而这些考试内容才真正决定他们的命运!到那时候他们考不好,通不过怎么办? 更不要说将来的婚姻和人生,又会考多少、他们从小一根筋地只顾学习所谓知识,而从来没有学过和想过的问题?!那时候他们考砸了,谁来救他们? 这是最幸福的一代, 他们的前辈所顾虑的没学上、缺衣少穿的事情,不再是他们童年的苦难;这是最可怜的一代,他们吃了那么多营养食品,学了那么多前辈没有学的知识,却没有获得健康的身体和生存的技能。他们没有吃劳力的苦,却吃尽了劳心的苦! 对此疑问越来越大的人们开始寻求其他出路,于是出现了上面的问题。这是几乎每个迷茫中的家长和孩子都希望找的答案,韩寒和李想似乎是很酷的榜样,可是他们几乎没有复制的可能。许多教育专家开始著书立说,提醒家长,回归教育的本质,但是家长们害怕尝试。因为,他们只有看到每天孩子乖乖地在做作业,考试排班里前几名才心里才踏实。如果别的孩子都在努力“学习”,只有自己的孩子在“玩”, 家长们心里会非常慌乱。

balmbaby 发表于 2011-11-28 12:49:44

道理都知道很多,但是父母们普遍不敢尝试,很多人都很疑惑,快乐教育和现在的教育体制相悖的情况下,没几个人真正敢拿自己孩子的前途和制度做对抗。

浩浩妈 发表于 2011-11-28 12:56:16

很不错,完了没?接着讲~

biechen121 发表于 2011-11-28 12:59:24

孩子以后上不了名校,没有稳定的工作。靠什么谋生?竞争这么激烈,我可不愿意我的女儿以后扫大街!

nellyl 发表于 2011-11-28 13:01:33

慢了,等继续

缡源莼 发表于 2011-11-28 13:22:58

都希望孩子快乐,成才,却又不敢试,很矛盾!

jasmine_1009 发表于 2011-11-28 13:39:31

以后的职业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有个快乐积极向上的心

竹西 发表于 2011-11-28 14:08:14

问题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只有考上好的大学人生的道路才会宽点,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是,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似乎快乐的人生不太容易。个别成功的例子毕竟不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上大学也行吧!要想上大学,而且是好大学,不使劲怎么行啊!就像考试的时候使出全部力气也可能只考个80分,要是照着60分及格就行,那及格的可能性都降低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孩子以最真实的方式成长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