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眠 发表于 2011-11-30 13:15:45

【转帖】留学教父”俞敏洪在加谈“留学垃圾”


      远在加拿大的“留学教父”、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日前特地给北京晚报发来电子邮件,结合当前小留学生中出现的“留学垃圾”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不主张高中出国留学

   我要申明的是:我从来不主张父母在孩子高中毕业前就把孩子一个人放到国外去读书。有的父母在孩子初中时就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结果常常不尽人意。这时候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确定,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中国时有学校、老师和父母严格的管束,通常不会有太出格的行为。但一到国外,无人管束,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国内不一样,完全要求学生自己学习,结果很多学生就像脱了缰绳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另外,我也反复强调,出国留学,语言关一定要先过。很多学生在出国时,语言能力完全不过关,结果到了课堂里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逐渐对上课失去了兴趣,或者逃课,或者干脆变成黑户口。所以在让孩子出国时先让他们基本过了语言关是十分重要的事。最后,孩子出国一定要有明确的留学目标和学习方向,至少要和孩子共同探讨留学的国家、专业和以后的职业方向。如果弄不明白一定要找可靠的专家咨询,不要随便听信某一个中介公司的推荐,否则常常是一失足成万古恨,孩子出国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但是却成了孩子的灾难。
   勿庸置疑,文章中所提到的小留学生身上的种种缺点和毛病,并不是小留学生身上特有的。我在很多讲座中都谈到了中国学生一些重要能力的缺乏:比如他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动手能力、缺乏表情和表达能力、缺乏与人分享的能力、缺乏宽容和谅解能力、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同时中国学生在另外一些方面又拥有太多。他们过分拥有太多的书本知识,通常是没法在现实社会中帮助他们生活的知识,他们拥有太多的父母的畸形的爱,这些爱让他们从来没有学会过去爱别人,他们中间有些人从小就拥有太多的物质和财富,以至于他们从来没想过幸福和快乐必须从劳动和努力中才能得到。这些太多的缺乏和太多的拥有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它们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中国教育重学历轻素历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从古到今,中国的教育里都缺少了某种东西。到今天,我们开始越来越明白到底我们的教育里缺乏了什么。近几年中国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表明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教育存在着缺陷。但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我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信仰和道德的教育。一个没有信仰和道德的民族是十分脆弱和可悲的民族,一个没有信仰和道德的人是十分容易堕落的人。我们从小要让孩子们明白,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东西,有些东西是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我们不但要告诉他们这些东西,还要以榜样的力量来告诉他们这些东西给人们平时的生活所带来的好处。这些榜样不但是他们从教科书中读到的一个个故事,而且是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是他们身边的每一个老师和每一个父母。
    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原因就是我们这些老师和父母自己就常常不知道什么叫懂事,常常把懂事错误地理解为规规矩矩地听话,有时我们自己都没法做到懂事,我们自己就常常迷失在信仰和道德的迷雾中,我们自己都常常不再相信信仰和道德到底起什么作用。我们希望孩子们好,又无意识地把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所染上的恶习和狡诈传给他们,用一种错误的方式教育他们,希望他们长大后不再受到你所理解的这个可恶的社会的欺负。从另一个角度讲,从古到今,中国的教育体系传递出了一种强大的信息,只要读书就能有出息,只要读书就能当官,只要考上大学就是有本领,只要能出国就是最大的成功,至于说信仰、道德、懂不懂事都无所谓,只要孩子们听话,好好读书就行,最后读书读得越傻越好。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孩子们一方面没有学会懂事,另一方面又被各种考试制度所挤压,最后即使成了人才,也变成了没用的人才或畸形的人才。

    学会把知识转为智慧
    我们刚才谈到了中国学生一系列能力的缺乏,这些缺乏的根本原因来自于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没有融入对这些生存最重要内容的训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能体面地活下去,能让人过比原来更幸福和快乐的生活,让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整个民族繁荣富强起来。达到这一目的,光靠书本知识和升级考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学生需要太多的其他能力了。读书太多了,不让学生去了解现实生活,使他们失去进入社会的生存能力,就会出现可怕的后果。很多大学生现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其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缺乏知识,而是因为没有其他能力。知识太多了但不知道怎么用就是一种病,我们有时把这种病叫做“书呆子”,中文中有一个字很形象地形容了这种病,叫做“痴”,“痴”到了不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这里并不是说不要知识,而是知识必须为人所用,服务于人,而不是让人去做知识的奴隶。只有当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时候,我们的知识才见到了阳光,才能照耀我们的生活。因此,“智”是太阳上面的知识。
    教育机构除了教孩子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孩子们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来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生活。比如孩子们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就来自于我们教育中有太多的死记硬背。我们中文字没有太多的记忆规律,所以更多的要死记硬背,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科都要死记硬背。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很多人一辈子就再也不会独立思考了,更谈不上创造能力了。再比如说表达能力,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只有听的份儿,没有说的份儿,好不容易说几句话都是老师点名起来说,要按照标准答案说,说错了常常被一顿臭骂,骂得你下次再也不敢开口,哪里还有什么表达能力。所以我们长大了,要不就不说话,讷于言但却不敏于行,要不一说话就把别人气个半死。中国人到了国外,常常被误认为不礼貌,其实我们哪里知道自己不礼貌了,只是按照从小培养的方式去做事罢了。“对不起”、“谢谢你”这样的语言我们平时实在使用得太少了,到真要用的时候就不会用了。
    另外,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是表面傲慢,而实际非常自卑,这又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在作怪。从幼儿园起,我们就给孩子们排名次,当着众多孩子的面批评一个孩子,让大量孩子的自尊心直截了当地受到打击。试想,一个班最多有一个第一名,其他的人就都是落后分子,都要挨骂,孩子们哪还有什么自尊心。因为失去自尊,而又要支撑自己的面子,所以孩子们就故意狂傲、故意反叛、故意作对。所以中国的学生就分成了三种人:一种人是老是第一名的学生,尽管成绩很好,但从小没有挫折和失败,所以一旦遇到事情,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第二种人是因为不断被伤害,所以变得无所谓,变得反叛;第三种人是由于个性软弱,被骂了也不敢吭声,最后得了彻底的自卑症而一辈子再也抬不起头来。谁都知道:鼓励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但在中国做起来就是那么难。

    父母身教至关重要
    除了教育体系的问题外,我们的父母们也出了大问题。许多文章提到中国留学生,“我总是有理”、应变能力差、永远认为自己是孩子、缺乏自制能力等,这些特点决不是出国的中国独生子女的特点,而是不少中国独生子女共有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些其他特点,例如:缺乏爱别人的能力、不知道与别人分享物质和财富、没有体谅心理、动手能力差,连洗衣做饭都不会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特点叫做独生子女综合症。我们最好不要把这种综合症归咎于中国的计划生育。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独生子女都必然如此。我见过很多独生子女都非常懂事,独立能力也很强。在西方国家也有很多独生子女,很少有上面的这些特点。这些特点之所以产生,主要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父母自己的教育观念有关。
    我一直认为,只要我们教育好了老师和父母,我们就必然能够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们。而其中父母比老师的责任更重大。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们带来重大的影响,起到了不可避免的榜样作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把我们的一切给了孩子,却从来不去教孩子如何把他们拥有的东西给别人点,到头来害了孩子苦了自己。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律是不会变的,永远是你给别人了别人才会给你,你和别人快乐相处别人才会和你快乐相处。但这一条规律不完全适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给得太多了,太无私了,孩子长大了并不一定会懂得回报,花了你的钱是应该的,没有了能力一辈子靠着你也是应该的。有些有钱的父母从来不告诉孩子挣钱是多么的辛苦,财富是如何的来之不易,结果孩子们要什么给什么,以为钱是能从天上掉下来的,到最后有一天财源枯竭,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有的父母说我们有钱,养孩子一辈子也有钱,就算真是这样,你的孩子一辈子都不需要努力了,那你犯了更致命的错误,你在剥夺你孩子的生存权利。你要知道任何人的幸福和快乐都来自于个人通过巨大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你让你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你还怎么让你的孩子到社会中去拼搏,并从拼搏中去享受乐趣?我很少看到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对金钱有正确的看法的,通常做的是在孩子们面前和别人攀比,或者在孩子们面前露富,最终把孩子用溺爱和金钱的名义摧毁掉。

    不要让孩子为父母留学
    最后,在孩子们是否要留学的问题上,父母们有着更加严重的问题。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国外,并没有真正地为孩子的前途考虑,也并不了解国外的教育体制到底是怎么回事,更不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只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就是胜利。父母这样做是对孩子们的极不负责任。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父母的一些心理因素在作怪。很多父母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出国就算给了孩子一个前途,就算对得起孩子。不管孩子怎么样,父母对自己的虚荣心会有一个交代,对外面的亲戚朋友会有一个交代,会很有面子。当别人问起来时,至少可以说孩子在国外留学呢,至于孩子是真的在留学,留什么学,在哪个国家留学,或者是不是在干什么别的,就藏在心里再也不说了。为了对孩子有个交代,也为了推卸培养孩子失败的责任,父母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出国,全然不顾孩子有没有语言基础、有没有专业知识、有没有在国外自立和生存的能力,结果常常把孩子们一下子就推进了火坑。/ L% T' `8 * Y' Q# K
    另外,中国父母对出国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出国并不总是一件好事。到哈佛去读书固然不错,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但在北京大学读书也值得骄傲。在中国值得读书的大学有上百所。最关键的是千万别为了虚荣心让孩子随便出去。中国有的是成功的机会,在中国教会你的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成功,等到做成了事再出国读书也不晚。我认识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来没有出国读过书的,他们照样取得了成功。成功并不是以出国没出国来衡量的,就像国际眼光并不是以到过国际上每一个国家来衡量的一样。人的生活质量的好坏,人的幸福的多少,主要来自于人的价值观和人的综合能力。就像我在上面所讲的那样,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懂事的人,最后的成功总会降临到你孩子身上,幸福也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千眠 发表于 2011-11-30 13:16:52

本帖最后由 千眠 于 2011-11-30 13:31 编辑

写得非常深刻,不一定是要准备送孩子出国的家长应该看,而是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思考楼主说的中国教育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部不仅仅培养留学垃圾,还培养太多不留学的垃圾,把孩子培养成那三种典型垃圾,1. 傲慢,成绩高能力低,心理素质差;2. 对一切装作无所谓,成绩不高能力也不高,心理素质倒是还好;3. 自卑,成绩不好能力不高,性格懦弱…… 集体的无礼……

在培养垃圾的道路上,我们要看看自己出了多少力。

如果不想孩子成为中国式教育下的垃圾,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一个父母要深刻思考的事情。


如今的教育很畸形,做父母的要尤其清醒,要是父母都不“懂事”,孩子怎么办?



清风过山岗 发表于 2011-11-30 13:23:31

出国留学其实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很多家长把它当成了最后一步

cyci521 发表于 2011-11-30 13:49:31

来学习一下,迟早会面临这些问题

竹西 发表于 2011-11-30 13:54:31

三种人的分析太透彻了!

疯狂的小豆子 发表于 2011-11-30 13:59:57

还没有考虑出国呢。

qingyika 发表于 2011-11-30 14:09:00

来学习,很长字小,拷贝下来放word里看。

see_yorm 发表于 2011-11-30 14:24:34

要不时的提醒下自己!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jessicasz 发表于 2011-11-30 14:58:38

很中肯!   

千眠 发表于 2011-11-30 15:13:53

jessicasz 发表于 2011-11-30 14: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中肯!


是啊,如今的教育确实是从根部出了问题,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问题多多,这些问题儿童出了国,更成为了大问题了。

其实如果孩子本身自律自强,成绩好,运动好,动手能力强,擅于待人接物的,待在国内或者国外,早点出国,迟点出国,在哪里混,都是混得好的。

要关注的是,这些问题儿童怎么办,要关注的是,我们怎么在这个混乱的教育系统下,让我们的孩子找到前进的路向;

最后的一点,是我们有能力改变这个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吗?

如果我们都有乔布斯那样,疯狂的希望改变这个世界的狂热,如果我们不是人人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许我们能做到一些什么的。

七七未央 发表于 2011-11-30 15:36:54

现在出国留学成了高考的最后一根稻草,考不上的都可以选择留学

jessicasz 发表于 2011-11-30 15:51:22

还是体制的问题,妹在教育一线,一谈到教育我能感觉学校和老师也有很多的无奈呀。

能做的很有限吧,把自己的孩子教好都觉得不容易,如果好的方面还能影响周围哪怕一个家长也算是好事一桩了,没敢奢望更多。

孩子明事理在哪个国家都一样,否则出国也白搭。有朋友送孩子出去了,国外好的没学到,国内好的也忘了。

千眠 发表于 2011-11-30 16:58:10

本帖最后由 千眠 于 2011-11-30 19:14 编辑

jessicasz 发表于 2011-11-30 15:51 http://www.ebama.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是体制的问题,妹在教育一线,一谈到教育我能感觉学校和老师也有很多的无奈呀。

能做的很有限吧,把自 ...


老师可以做的太有限了,问题是出在整个教育系统的根本上,根本是教育大纲非常的不合理;

教学大纲要求孩子学的内容,从一年级起,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超量的,要完成这些内容,大家必须牺牲很多其他的时间去光是学知识;

为了过量的知识,体育运动时间,玩乐时间,学做家务,本来应该分担家庭责任的时间,被通通剥削了,或者包办了;

很多父母包办了孩子的太多事情,以节约时间给孩子读书,除了读书外,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被长辈们用孩子已经很辛苦读书的理由轻描淡写过去……

为了省时间,父母会节约了那些孩子本来应该交朋友的时间(典型恶例:狼爸说:“我的孩子读大学前不需要朋友”),要求孩子不参加社会活动,不竞选班干部,,不参加体育活动,不做家务……

这样的孩子,生存能力强就是怪事了。

于是,我们只剩下读书,可是读的都是理论,我们的书本也许教你很刁钻的解决题目的办法,却从不引导你思考,这些知识可以怎么用?

科学究竟是什么,我却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解释。

亚里士多德说,做学问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好奇心”,第二是“有闲”,第三是“自由 ...

我们的正好学习剥夺了孩子的有闲,自由和好奇心,觉得真的很可怕;

过去我们把知识叫做学问,如今我们的学习,已经是填鸭式,有学而无问为多; 老师是权威的,课本也是权威的,只有自己是最渺小的,很少有孩子敢于质疑自己的课本,或者会思考,这些知识我可以怎么用? 这些知识绝对正确吗? 我可以发展这些知识吗?

大家一窝蜂的为了成绩而读书,辛辛苦苦到了大学,很多人已经厌学得病入膏肓,……

唯一我们拿的出手的,大量的知识没有运用作为支撑,如同空中楼阁,无用得很。


这个世界很现实,那个老板愿意请尊没有工作能力的大佛回来供着?有知识没有能力的话,却哪里都混不好。


OK, 那么我们如何锻炼孩子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系统能够被撼动吗?

……



jessicasz 发表于 2011-11-30 18:30:01

但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仍然有不少优秀的孩子出现,也让我们看到一些希望。只是做智慧的父母不易呀,如果教育体制能从根本上有所改变,大家都会轻松些,那才是真正的和谐。

剑胆琴心 发表于 2011-12-8 19:13:35

先叹口气。晚上发生了这么件事:孩子的家校本上,每天都有老师的评价——五角星加笑脸。无意中拿来看过,是只有两颗星的。等晚饭后看她作业,居然她擅自修改,加上了三颗星,还加了一个笑脸。反省自己,并未过分在意成绩,笑脸同样是。为什么呢?回忆起来,孩子的爸爸有次在孩子面前,说他和她班里另外一个孩子的爸爸聊天(同个单位),发现自己家孩子笑脸真多啊,还夸奖了自己的女儿!闺女在旁边把这些都听进去了。难道笑脸的含义,从那个时候开始变质?教育孩子 ,好难。我希望她是个真实的孩子,不要弄虚作假。

sera 发表于 2011-12-8 19:22:39

打印下来,值得好好研读的一篇文章。

coolfun 发表于 2011-12-14 14:21:36

千眠 发表于 2011-11-30 15: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啊,如今的教育确实是从根部出了问题,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问题多多,这些问题儿童出了国,更成为了大 ...

“如果我们都有乔布斯那样,疯狂的希望改变这个世界的狂热,如果我们不是人人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许我们能做到一些什么的。”


关键恰恰是没有管好这“一亩三分地”,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培养好这一亩三分地,那么中国的几亿亩地自然也就能生长良好。而我们恰恰在报怨老师、报怨学校、报怨市、区教育局、报怨教育体制、报怨整个体制、报怨整个民族,就如此文所说的:父母身教至关重要。不如就先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那么多可报怨的老师、学校、制度难道不同时是一个个的父母?


bianyan01 发表于 2012-1-2 17:19:59

目标和途径不能混同

昕昕妈咪 发表于 2012-1-6 15:53:26

看来楼主对于这个留学问题做了很多思考。

yiyayi1984 发表于 2012-12-6 22:24:46

学习剥夺了孩子的有闲,自由和好奇心,觉得真的很可怕
说的好

zhouhongyuhnsy 发表于 2014-4-28 17:02:04

值得一读的帖子。

jjxxf 发表于 2014-5-4 09:44:11

值得一读。

zmhui_wuhee 发表于 2014-6-23 11:51:57

留着慢慢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留学教父”俞敏洪在加谈“留学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