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老师不让大声说话,这样的教育好吗?
今天开放日,在幼儿园发现老师要求孩子们都不许大声说话,从教学活动到自选活动,到喝水加餐时,始终都不能大声说话。首先,集体生活讲求秩序,安静,减少干扰都是可以理解的,这个作为家长也没有什么意见。问题是嬉闹说笑是孩子的天性吧,任何时候都不能大声说话,更别提嬉闹了,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就不太好了吧。这不是压制天性吗?兜儿属于话多的孩子,而且声音又脆又亮,真是不得老师宠爱了。老师笑着规劝他时,我真觉得是强颜啊~。安静的,坐的好的孩子就受到表扬,爱说话坐不住的孩子就挨批评,就被老师无视,这教育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大家怎么看呢?
幼儿园老师强调规矩和纪律。 幼儿园的很多规定都是从方便老师管理,减少老师的麻烦来的。 毕竟也是小朋友多,老师少。没办法。只能是 在家里尽量保留孩子们的天性吧 sdaulxt 发表于 2011-11-30 16: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幼儿园的很多规定都是从方便老师管理,减少老师的麻烦来的。 毕竟也是小朋友多,老师少。没办法。只能是 在 ...
真希望我们这里也有巴学园啊!兜儿有时比小豆豆还夸张。
{:soso_e127:}学会纪律和秩序,也不是什么坏事。
孩子们也应当学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的。 个人观点,本人觉得不是很好。 上课或者吃饭时间可以这样要求,其他时间就没必要这么严格了吧?
毕竟是那么小的孩子,要求那么多,感觉就像把孩子给囚禁起来似的。 宝儿可能也是比较无视规矩和纪律的孩子。最近我也在困扰如何帮她在兴趣和信心不受损伤的前提下建立纪律观念。
我倒是希望幼儿园老师有个清晰的态度,让孩子认识到集体活动时过度影响别人是不被鼓励的。反之,安静坐好,集中精神参予正在进行的活动,这样的表现是被欣赏的。。 现在的教育是培养奴才,消灭天才的,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西方教育尊崇对环境的尊重,从小就教育孩子 要低声交谈,避免过于激动大声说话影响别人。中国教育很少关注这一块。另外,从教师的角度考虑,一天到晚都在孩子的哇哇声中度过,真是一种挑战。还有,爱表达的孩子的注意力大多放在自我表达上,对别人的情绪、细节的观察有些缺失。 蒙氏幼儿园都是很安静的,但这种安静不是靠打压来实现的
我家小家伙天生声音就大,说话的声音比人家拿喇叭的声音还大,他不是故意的,这是他正常的音量,还有,哭的声音就更大了,真不知道以后我家小孩上幼儿园怎么办! 在公共场所不大声讲话是有礼貌,上课时间和课间休息不大声讲话也是正确的。不过活动课不应该这样要求了,活动课要让孩子尽量放松 平衡有度不容易啊。尊重和骄纵可能是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观感。
我们往往觉得西人的教育更尊重人的天性,但偏偏他们往往更注意公共场合的礼貌,这应该不是他们到了某个年纪突然有的质变,而是成长中被慢慢渗入的观感吧。
记得读书时学到中国人的特殊性人格,对自己亲近的人非常体贴包容照顾,往往忽略小圈子以外的人。西方人整体上可能更讲求公义博爱,尊重自己的同时会比较注意尊重他人,避免打扰或侵犯他人感觉。。
孩子愿意大声说话,可能是自信快乐的表现,挺好啊。不过,如果可以慢慢引导出一个快乐自信又有纪律的孩子不是更好? 可能和孩子的年龄有关吧。总不能一味放任,随着年龄增大,应该让孩子知道规矩和纪律,让他有秩序感。秩序感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一书中就有讲到秩序性。 本帖最后由 洪太阳好书地 于 2011-11-30 17:47 编辑
我们都说国外教育好,其实他们在孩子小的时候,都是要求孩子在公共场合先学会尊重别人的,比如小声说话,还有就是寝不言,食不语,原本我们老祖宗的好东西,都被外国佬学了个精光,我们却都遗忘丢弃啦!
rongma 发表于 2011-11-30 17: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平衡有度不容易啊。尊重和骄纵可能是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观感。
我们往往觉得西人的教育更尊重人的天性, ...
嗯,嗯,我想我大概明白你的感受。
前几天我接孩子放学,校门口换鞋,孩子要脱袜子,当值老师态度强硬地说只有凉鞋才可以不穿袜子,孩子大哭,老师让我先出去玻璃门外看着,直到孩子换好鞋才让我回去领她走。我其实心里挺不以为然,也颇有些同情宝儿,不过呢,一方面自己懦弱,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方面呢,老师也不是全错,而且我们很难100%全程保护孩子的所有感受,有些小委屈也许还是挫折教育。。所以。。也就那样了,但心里还是小郁闷地。。
话说回来,有几个幼儿园老师是幼教专家呢?专家是不是有有时间精力100%贴身照顾孩子生理心理的每一个需求呢?如果真有完美照料长大的孩子是不是能够适应社会呢?都是未知之数,所以,抓大放小,保证孩子平安的大前提下,线条粗点也不见得是坏事?
这个问题我参考了以上几位同学的意见,觉得应该这么看:
第一,纪律性确实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而且确实有必要。问题是,我们国内的环境,那叫培养纪律性吗?那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为幡子,大肆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冷伤害。看到大家都比较尊崇幼儿园的规矩这点,我是不感冒的。我不反对给孩子定规矩守规矩,但是,我们自己大环境都不遵从,还祈望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而且,正如楼主所说,幼儿园那也叫引导?别说幼儿园,小学的组织纪律性,都不叫引导,是高压,是冷暴力。我们在学习阶段,从小要求的组织纪律性,比国外低还是差了?你培养出了人家那种高素质的成人了吗?呵呵,相反的,等孩子翅膀硬了,都会飞了,反弹了都。这就是大环境根本不是那么个大环境,小环境就不可能培养出什么普遍性出来。说到底,一方面为了表面文章,形象工程;一方面还是无能的表现。
第二,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先有这个前提下,你就不用担心孩子这种性格。以前不是有人总结出一个还算马马虎虎靠谱的顺口溜吗?叫什么,听话的以后干嘛,死读书的以后干嘛,不听话捣乱的以后干啥,种种。应该说,你儿子如果真能保持这种性格,长大后,不比谁差。当然,比不比谁强,那要看你的啦。所以,放心吧。别太委屈孩子。
第三,除了上面两个基本认识,另外,为了我们自身和孩子阶段性的快乐,各个阶段的快乐,适当的迎合社会,委屈就全是应该的。这需要我们把握分寸。适应社会比去改变社会容易,越容易的事情就越能获得满足感也就是幸福感。所以,千万别去愤青,试图改变什么东西。想着怎么契合,倒是比较理智的,也比较容易做到一些。 另外,你是北京的,你这个问题要是发在e度论坛,估计你已经被贬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大家都打着所谓的纪律性是基本素质这个幡子,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对别人大加贬谪。君不见,最无组织纪律性的群体,正是无数个你我所构成的大人的环境,而不是幼儿园、小学、初高中的环境。这是不是很好笑?最无组织纪律性的人,却要求别人都需要组织纪律性?
我孩子班上的老师,在小班的时候,倒是非常的大度,对孩子的同一性要求不高。当时我还乐着呢。结果,到了中班,还是同样的老师,在孩子人数增加很多的情况下,对纪律的要求也明显比较在意了。各种奖罚基本围绕着纪律这一块。好在我孩子这方面倒不是典型,也没受到影响。不过我还是觉得是不是有必要从这么小,就开始刻模子培养孩子的同一性了呢?
有个同班同学转园到公立园,据说那里的中班,组织纪律性就好像初高中一样。家长大家赞赏,说是人家小班就非常注重培养了。我当时心理就纳闷了,对待小班的孩子,你要做到这点,你敢说你拿出了什么人性的手段了吗?所以,不用羡慕别人,也许别人的痛,在心里。
bunny8人多了纪律松了就管不住了。同是发达国家,日本比美国要刻板得多,原因之一就是日本人多资源少,负担不起那么多“个性”和“自由”。
对啊,所以我说也需要迎合社会。我们有自己的认识,自己带的一套。然后让孩子去幼儿园得一些教训,也不是不可以的。社会总是有无数的挫折让他面对。没可能是理想状态的。各种情况当挫折教育就可以。既不影响我们的教育方针,也不对其他进行抵触。
我女儿也是大嗓门,出门在公众场所,我一直就在说,安静,安静,注意注意,可是还是她个大嗓门满初的激动。 发言要举手///该说的时候就说了。如果大家都说,老师也没法教学了
唉,幼儿园有幼儿园的规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