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孩子的性格有时也会一段一段变化的 长期浸淫动画片肯定是不行的。短期看,是不能以偏概全就说孩子性格的问题,但是长期肯定有影响。好在楼主发现问题,没有在一条路上一根筋较劲。这也要归功于宝爸的功劳。否则,凭楼主这么专注的学习英语,后果难说。
首先,学习英语是为什么?是想做一个小团体里面的异类吗?能很快就能有一个适应的必须的环境吗?小时候英语学习再好,生活环境也是母语环境,你交流上根本用不到,融入社会,社交你用不到。中国人不说英语行,但是不说中文行吗?所以,太小学习英文没有实用性,要从乐趣、习惯方面去培养,而不是能说多少英语水平多高去评估。你要是能培养到5岁的时候满口英语,汉语成他的第二语言,那我相信,性格塑造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性格塑造同样需要时间、需要反复、需要环境。
其次,如果是中文为主,英文为辅,那么,阶段性出现一些问题,是可以不用理会的。因为我们大人都知道,假设我们短期内沉迷于电视剧、网络游戏或者某样东西,我们的神经和思维也会被牵拉着,大脑神经兴奋的内容和别人不一样。这就叫“沉迷”。沉迷于某样东西是好是坏,要看他和现实的联系度,要看沉迷的时间,才知道他会不会走向和现实的脱节。大人如此,孩子亦如此。或者你不曾沉迷过,但是你老公肯定有沉迷的认识、体验和经验。所以他喊暂停。
但是阶段性的诸如你所说的满嘴英语,不分场合运用,和旁人难以同步交流等等,是可能出现的。也不用过于担心。思维和神经的绑架的程度,也会随着孩子不断的历练中成长。慢慢的,他懂得怎么区分场景区别对待。关键是,你是不是一路拉着他,不让他思考不让他休息,在英语高频的轰击下,认不清自己,看不清方向。
我觉得可以把动画片里的情节拿来当游戏玩玩,比如什么Hide and seek。或者找孩子喜欢的玩具。情节重演,也可以输入英文。还有就是中文也是要输入啊,不能把英语当重头,感觉我现在也有点过了,都是英文歌曲,歌谣和动画片,音频输入。中文对亲子交流的作用是英文不能取代的,一个是亲妈一个是后妈啊。呵呵 继续呼唤高手! 本帖最后由 93776940 于 2011-12-7 13:09 编辑
我家里一般每周有两天到3天的0英文时间,我称它叫英文静默期。有被动的因素,因为我值班每周两天。有主动的因素,因为我觉得这个期很好,适合孩子成长,我乐见其成。
但是和孩子亲子英文的时间段,每周大约有4-5天,每天的那20分钟-40分钟内,我尽量创造一个相对纯英文的环境。就是,交流对话,尽量英文化。思维英文化。视音频英文化。在这段时间内,要保证效率,要有高涨的兴趣和全身心的投入。
一方面,英文时间内,我尽量注重效率。一方面,我每周又空出2-3天的英文静默期(0英语时间)。其实是不矛盾的。效果上来说,也挺好。
对别人的方法,不管不顾拿来学习着就用。往往是会走入歧途的。对那些亲子英文的强人们,那些出书教诲亲自英文的论著,看完后,要注意我们要学会神似,而不是形似。
我现在还坚持不让桐桐看动画片,英文输入只要是英文儿歌和英文绘本,我觉得英文学习不能单依赖动画片,爸爸妈妈还是要试着和宝宝用英文交流让宝宝学会在生活中用英文 是的 不要把英语看得太重 说到底只是一门沟通的语言 亲子关系 和宝宝的性格才是最重要的 劳逸结合! 淡定一些,让孩子有自由支配,自由玩耍的时间,多和他比较喜欢,比较合得来的小朋友交往,慢慢调整就好了。
不用太担心。 谢谢各位回复
性格问题,跟英文无关 我孩子做事儿也专注,看动画也很认真。我经常带她去玩,要买东西让她自己去买,她很会跟孩子们一起玩的,还老爱指挥别人,你该干嘛干嘛,整一个事儿妈 还是少看电视吧。电视都是单向的。没法交流。对小朋友甚至大人都不好。 不知道你们从几岁开始看动画, 每天看多长时间的英文动画?
孩子一个人叨咕, 估计是英语输入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 如果父母能与之互动,慢慢就会输出了。
1, 看动画的时间要控制一下,每天半个小时就够了,不要太长
2, 英语学习是需要互动的, 多和孩子互动,玩玩动画,角色互换。 这样,孩子有语言输出,同时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3, 周围有没有学英语的孩子, 可以经常一起玩玩。
2,3岁多的孩子,尤其男孩子感觉还不太会一起玩,经常各玩个的,尤其一个人玩惯了,自己边玩边叨咕也觉得正常。
平时多接触小朋友并一起玩是根本,尤其男孩子和偏大点的男孩子,进步会很快。 可以减少看动画片的时间啊。 不知道楼主的孩子多大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参与游戏时的状态和特点是不同的。也许楼主家的孩子还在平行游戏阶段也有可能。
从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来看,幼儿游戏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独自游戏是指幼儿只会单独地玩,这阶段的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大察觉其他人的存在,即使有其他幼儿在附近,他们也都是独自地玩着自己的玩具,不理会他人在玩什么。
平行漩戏是指幼儿看似在一块儿玩,但仍是单独做游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包括口头语言的沟通和身体语言的交流)。他们会察觉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幼儿,但接着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这种游戏在2~3岁时常见,是孩子们初步学习社交的机会。
联合游戏是指幼儿和同伴一起玩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是没有分工,也没有围绕具体目标的共同活动,各人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游戏。这种游戏多见于3~4岁。
合作游戏是孩子警官联合游戏后,社会交往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进一步提高,于是发展出了有共同目的,有规则、组织和分工的游戏。这种游戏多见于5岁以上。
所以,如何参与游戏不仅跟性格相关,也跟孩子的年龄和身理心理发展有关。你到幼儿园去看,婴班的孩子大多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到中大班才开始联合游戏。另外,这个时间段也并不是特定的,每个孩子有个体差异,也有性别差异。通常女孩子的沟通和社交技能发展得快一些,比男孩子更早进入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阶段。所以楼主不用特别担心,耐心等待孩子自己的发展。电视可以看,不要太多。另外,多带着孩子跟稍大点的小朋友一起玩,让孩子从中学习沟通和社交的技能,慢慢地自然就好了。 本帖最后由 lindodo99 于 2011-12-8 12:29 编辑
不论什么动画片,英文的还是中文的都要适度吧?!我家的基本就很少看到电视。一来太花费时间,二来我们要养成孩子亲近自然的好习惯,还是尽量少看电视。不知每天要看多久的动画?
一个健康的孩子就是要多融进自然、社会和人群。我家小梳子从小健康自然活泼爱笑招人喜欢,就是跟我们的自然养育之道有关 我认为不能为了学英语,就把孩子放在动画面前了,学的话,可以有很多种呀,可以减少动画片的时间,增加亲子阅读等等。我儿子在人际交往上也有问题,但他不是动画片造成的,这跟父母的性格什么的,都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增加与小朋友玩耍的时间,多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玩 今天又看到一些精彩的回复,这个问题的答案越发明朗了。爸妈网的同志们真好! 你家孩子才3岁多,急什么呀,孩子的发育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方面发育早,你家孩子在这方面发育晚些,仅此而已。我儿子在这么大时也不与人玩的,就喜欢自己玩,别人玩的东西根本不吸引他,现在大了才开始要和别人玩,在这方面我也遇到些麻烦,现在他想和别人玩了,但是别人不是太接受他,我也在研究怎么能让他可以与别人玩到一起去,我们共同努力吧。你家孩子还小,不要急,与他多聊聊,与你说话没问题,就不用太担心的,他只是不喜欢与别人玩而已。 木鱼 发表于 2011-12-7 2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是少看电视吧。电视都是单向的。没法交流。对小朋友甚至大人都不好。
父母可以陪看并且创造互动机会啊 回复关于“在向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过度的过程里面,可以怎么帮到孩子呢?
1、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贬低孩子的独自游戏,不要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愿望去参与游戏。独自游戏也包含了认知成分,能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独自游戏可以满足儿童个体化选择的需要,成为一种个性化的表现和独立性的标志。所以,不要给孩子贴上“孤僻”的标签,这样不利于建立孩子在交往中的自信。
2、心理学上有研究显示,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在3岁左右还无显著变化,要到4岁时才较快发展。心理和身理的发展是基础,不能脱离这个基础去要求孩子。所以家长耐心一些,等待孩子。
3、当然,在等待的过程中并不是无事可做。家长要帮助孩子发展沟通技巧,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的互动行为、创造更多互动机会、建立合作学习等。比如引导孩子如何参与到别人的游戏中,对表达不清楚的孩子给予示范和帮助,在和小朋友玩耍时,家长帮助组织一些有趣的团体性的游戏等等。 我认为不论什么事情,都需要家长的引导 本帖最后由 漠子 于 2011-12-8 23:44 编辑
急什么呀,这个年龄的孩子这样不算不正常。干嘛非要求每个孩子都一样呢?
而且这跟英文动画更没什么关系。
我家妞以前也是这样。
就是跟你家孩一样,很专注。
喜欢自己玩,甚至都不爱跟老师说话。
经常别人叫她,她不理。
她爹当时都急了,后来老师家访。
聊过之后,她爹放松了很多(我其实本不焦虑,但老师说话比我管用)
老师说要耐心等待,会有质的飞跃。
现在大了点之后 ,就很好呀。
家长越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看,越焦虑。
越焦虑,就越觉得孩子有问题。
三四岁的孩子,还在构建自我,有的孩子的社交需求出现的晚一些,我觉得这都是很正常的。
最重要的是,你先别给孩子扣上这大帽子。
我发现家长,好像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外向,乐于交往才对似的。
却不知道,每个孩子有不同的个性。
只要没出现什么自闭之类的问题,我觉得根本不要那么夸大事实,瞎担心。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