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琅琅读经运动 十年见树成林
琅琅读经运动十年见树成林2009年臺灣百世教育雜志的一篇文章。
琅琅读经运动十年见树成林
百世教育杂志2009 5月专刊 212期
儿童读经,不是复古,不是封建,也不是一厢情愿的死背书,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有理论、有实证全面发展人性的教育,除了能让孩子提早接触圣贤经典之外,还有鼓励读书、强化语文、启发潜能的附带效果。因此,读经教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十多年来,由王财贵教授发起并领导的读经运动,在他不为一己之私的理念坚持下,正在全球蓬勃的发展。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第十届全国经典总会考」第一次筹备会议,假台北市信义国中活动中心演讲厅召开,是日下午,「第九届全国经典总会考」绩优考生及推广读经有功团体代表,受邀到总统府晋见马英九总统,马总统除了期勉让更多的小朋友喜欢读经、接触经典之外,同时也赞扬推广读经为台湾培育出学养兼备、经世致用、继往开来的杰出人才,让台湾的未来更好。
老祖宗的智慧
自民国元年政府废除小学堂读经课程,到民国九年五四运动风起云涌,国小语文课程全面改用白话文,数十年来,国人对于古文的阅读益发困难,有感「文化失根」危机的台中师范学院王财贵教授认为,应该是「对八十年来的文化心态做反省的时候了!」因此,当务之急乃是进行教育的革新,他主张最根本的切实做法,即是实施「读经教育」,而且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即所谓的「童蒙养正」。王教授认为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经典,是前人的智慧精华结晶,熟读之后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对其他应用学科也易于吸收,「读经」可说是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养性情最简捷易行的方法。
民国八十三年,王财贵教授开始在国内倡导「儿童读经」,其中「小状元会考」活动满足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从此逐渐形成一股社会风潮,各县市读经学会也渐次成立。台湾省政府文教组许正宗科长表示,民国八十八年七月第二阶段精省工程启动,省府大幅瘦身并重新调整业务方向,文教组同仁兼任的「文化总会台湾省分会」看重儿童读经的文化意义,遂将儿童读经列为重点工作,并运用公部门的力量,邀请各县市教育局、读经团体、读经重点学校会商,终于在民国八十九年催生第一届「全国经典科段总会考」,除邀请现任台中教育大学的王财贵教授指导外,同时所有试务均比照正规学制办理,试图营造一个公正严谨的儿童读经评鉴平台。另外,会考时间特别订于九月教师节前后的假日,以彰显尊孔的文化意涵,颁奖典礼则订于十一月中华文化复兴节前后,并由省主席主持颁奖,合格学童及家长齐聚一堂,自此「全国经典总会考」俨然成为读经界一年一度的盛会。
经过九年的耕耘,「全国经典总会考」已经扩展为二十四县市同步举行的大会考,也是国内唯一同时设有「口试」及「笔试」的儿童读经评鉴活动。会考科目由第一届六科十八段,累计到第九届的中英文经典五十二段,内容包括国学启蒙、学庸论语、老庄、唐诗、孟子、易经、诗经、古文选、书礼春秋选、诗歌词曲选、佛经选、西方文化导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柏拉图苏氏自辩、英文名着选、英文圣经选、英文常语举要等,「第十届全国经典总会考」更预计增加闽语七段、客语六段,总计科目将高达六十五段。其中,中文经典每段约八千字,其难度远超地方学会举办的「小状元会考」,是全国读经学童自我挑战的终极目标。
目前已经举办九届的「全国经典总会考」,除了连江县之外,全国各县市均设有考场,历年报考人数已超过四万人次,合格学童逾一万五千人次,无论规模与难度皆是国内最高。马英九总统在总统府接见第九届绩优考生茶会上致辞表示,去年共有三七七一人报名,最后有二三二四人及格,能够通过会考的小朋友,相信平常一定都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在学业与品格上都有良好的表现。此次受邀来到总统府的学生,是全国前二十名的绩优考生,会考成绩都在二十段以上,虽然他小时候也背过四书、古文、唐诗以及一些英文名人演说,但这么广泛与全面的经典诵读,实在让他自愧弗如。
「全国经典总会考」一直是由台湾省政府具衔主办并颁发奖状,但实际执行则由「文化总会台湾省分会」负责,由于该分会已于民国九十六年底奉政策指示裁撤,经各县市读经协会代表会商,会考试务工作自第九届起改由王财贵教授领导的「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负责。由于推广读经人员在地方上的耕耘与奉献,读经教育才能够在国内稳固的发展,让我们的孩子朝向全人教育发展。马英九总统在接见「全国经典总会考」第九届绩优考生时表示,「文化」可用以穿越冰冷的政治围篱,开启台湾新声;经典中所揭示的「品格教育」更是现代教育中所不可缺。「全国经典总会考」具有极大的人文价值意义,政府有关部会应予重视,并给予必要协助,使之得以持续,寻回老祖宗的智慧,促进社会祥和。
绝对不同凡响
根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着的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六至十三岁,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至十三岁则是达到人一生中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在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若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岁开始酝酿,一至十三岁总是缓慢上升,十三以后方有长足的进展,十八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唯有趁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王财贵教授认为,「经」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这些书有无穷的涵义,要及早「灌注」在下一代的心灵中,好让它在人生的成长历程中渐渐酝酿、发酵、成熟。所以,儿童读经,越早越好。民国八十四年开始读经直到国中阶段,即将大学毕业的黄兴廷表示,他是很早跟随王财贵教授读经的学生,虽然,后来专注在自己喜爱的音乐学习上,但是,如今只要王教授一通电话,他就会义不容辞的以自己所学的音乐专业,来为经典活动做开场表演。
回顾早年读经的推广历程,目前就读台南艺术大学中国音乐系的黄兴廷表示,读经活动草创时期师资缺乏,因为他的爸妈非常支持读经理念,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在经典的薰陶下成长,因此邀集了有兴趣的朋友与社区中的其他家长召开说明会,虽后来终于成立读经班,但还是没有形成一个运作系统,仍然处于家长带着孩子读诵的摸索状态,如今经典总会考即将迈入第十届,全国各地亦陆续成立四百多个读经班,快速发展的荣景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从读经到成为推广读经有功的人员,背完唐诗三百首、论语、大学、中庸及老子,感受颇深的黄兴廷说:「读经并不会有想像中的直接效果,但是会有非常多的周边效应。例如:读经可以训练专注力,当时我的年纪七、八岁开始学音乐,那时候刚好可以把那份专注力运用在音乐的学习上。」担任多年的读经推广工作,遇到许多家长提出读经效用的疑问,黄兴廷以读经长大的孩子分享个人感受表示,读经可以提升对事情的专注力或体会,甚至多数人期盼读经能马上反映在文笔及口条方面,答案也是肯定的。
读经必须静下心,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诵,并且是一遍、两遍、十遍、五十遍……专注反覆的唸。认为事情是相对应一通百通的黄兴廷表示,家长陪孩子一起读经,不仅可以增进亲子互动关系,孩子的记忆、背诵与学习能力,与同龄相较绝对是不同凡响。
能读就尽量读
儿童读经是透过儿歌般的集体诵读,营造出一个轻松的接触环境,让孩子于书声琅琅的氛围中熏习,经文就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在毫无压力下进驻孩子的脑海。王财贵教授表示,儿童读经没有一般的学习压力,却有潜在的学习效果;至于文义则可留待孩子智慧发展成熟后,再自行反刍思索,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刚开始读经可由孝经、弟子规、唐诗、学庸、论语等大众较熟悉的经典教材入手;然后,循序渐进扩及诗经、老子、庄子、易经等义理教材。
幼稚园中班开始读经,如今非常贴心有礼的柯辰儫已是国小六年级生。觉得越单纯越好的柯爸爸表示,当年他听了一卷王教授推广读经的录音带,后来亲自去听演讲与参观华山书院带班的情况,于是决定带孩子去上每星期一次的读经课程。辰儫的爸爸笑着说:「小孩子可以接受,我也可以接受,妈妈也可以接受,后来成立全时读经班,我们幼稚园没去了,就把读经班当作是幼稚园。一路读下来,单纯相信就对了!」
学龄前全时读经,遇到国小就学会不会发生问题?采取在家自学的柯爸爸表示,辰儫除了回学校考试,平时不是到读经班,就是待在家里,几乎把全部的时间、精神,都投注在经典的读诵。因为读经,所以孩子的专着力很明显提升,同时比较静得下来,这是跟一般未读经孩子的最大差异。另外,读经的孩子也都非常喜欢阅读,往往拿到课外书籍就爱不释手,尤其阅读的速度惊人,常常教父母望尘莫及。柯爸爸笑着说:「他们就是有这种特性!通常一本书半天就读完,难一点的,一天就可以读完。」
普遍性的观察,读经的孩子都有专注力高、阅读能力强的倾向。除此之外,读经过程更强化了孩子的定力。柯爸爸表示,虽然他家不禁止看电视及上网,但孩子不会想要主动去开电视,就算上网浏览也自有节制,并不会沉溺在网路世界。他看见孩子读经的过程中,无论在教育、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正向积极的习惯慢慢的养成。「因为那不是我们教的啊!」辰儫的爸爸说:「买了书,孩子自己看,里面的道理他自己都知道。」
读经、在家自学,这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有时还真令人搞得一头雾水。柯爸爸表示,长辈、家人都会关系孩子的学习状况,他只好尽量的说明;重点是,孩子的学习自己能掌握。也许,其他人会质疑这种学习方式,通常他会简单的说明让对方了解,当众人看到孩子的实际表现,发现待在家里而没有去学校上课,其实没什么不同,也就确实能让人感到放心。柯爸爸慎重的跟辰儫说:「既然我们接触了这一块,就把时间留下来,不是学校不好,是读经在这个时间内比较重要,你把握住这个时间,利用十年的时间,能读就尽量读。」
文化建设不能等
大家都知道,当前的体制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导致社会人心败坏、百姓忧心,政府明知教改失败,却一筹莫展,显然教育问题,已成为国家施政的一大困扰。其实,我们的教育是在根本上出了问题,枝枝节节上的改造根本无效,问题归根究底,只是「不合人性,缺乏文化内涵」两句话。王财贵教授在带领「第九届全国经典总会考」绩优考生、家长,及推广读经有功各界代表晋见马总统时,充分把握为天下家长及孩子请命的难得机会,于茶会中向总统提出几点建言,希望作为教育政策的参考:第一、请加强早教育的研究和宣导。第二、请由国家的教育机构在小学和幼稚园全面实施读经教育。第三、请还给父母应有的教育权。第四、请开放各级考试的资格和年龄的限制。
儿童读经采用传统「童蒙诵读」方式而不强求理解,一反成人认知的「理解与记忆」学习模式,因此不免遭到部分家长的质疑。近年来由于多元学习、语文教育、品格教育、鼓励阅读的趋势,以及读经学童在课业与行为上的优良表现,推广阻力正大幅降低。能量累积越久、蓄积越久,爆发力就越强,读经的目的与意义正在于此。认为「保握时间多留几年,再读、再读!」的柯爸爸表示,他们要求品德、行为方面的基本架构,孩子经由读经耳濡目染的塑造,最后没问题了,其他科目不过是考试的技巧,只要愿意读都不会太难。
目前,辰儫正开始读文心雕龙,笑称自己跟不上的柯爸爸表示,孩子不求甚解的单纯读诵,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学习成果,其实他们自己也不晓得,也许要等到二、三十岁才发酵出来。柯爸爸站在父母的角色表示,国、高中以后,孩子可以随兴趣自由发展,现在把握黄金时间大量的读经,错过了就很难在有此机会。他比较全时读经与部分读经的其他同学,在专注力、内在气质的表现方面确实仍有差异。读经看似简易、单纯,事实上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一点都不比其他学习来得少。认为所有父母皆很用心的柯爸爸说:「现在看不到明显的外在效果,但是根基扎稳一点,相信未来孩子一定很好带。我们不是说教,很多东西都是古圣先贤教的,不是我讲的,这些东西自然而然进入孩子的头脑里面,他行为上有所偏差时,自然就会修正。」
父母亲的个人观念未必正确,然而经典通过时间的涤荡与沉淀,对孩子的影响会逐渐彰显出来。认为孩子背书很枯燥、很累、很辛苦的柯爸爸说:「这种效果很像喝茶,慢慢会回甘一样,孩子以后就能体会得到。」刚开始看不懂,后来自己都知道文章的意思,读经已经七、八年的辰儫表示,读经虽然很累,但是读经之后,他的阅读速度变得较快,对古文的意涵也越来越了解。
「文化建设不能等,而文化建设又是不费力、不花钱的工作,只要有见识,有智慧,做一点观念和政策的调整,就可以了。」今年六十岁的王财贵教授表示,他一生有四十五年都在教育界,深知教育的重要,由于常反省教育的本质,看到当前教育的弊病原由,于是建构了一套简易可行,深远有效,而且有广大实践证明的教育理论,只在一念之间,就可以让国家的教育起死回生,让孩子品学兼优,让老师教学轻松,让家长充满希望,让国民文化教养深厚,让国家人才辈出,这就是「儿童读经教育」。
晕,进错了,这个字更多,读经是好事,构建和谐社会呀,和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