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r 发表于 2011-12-26 09:56:43

媒体称北大校长“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论系被断章取义

转自凤凰网。链接如下: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2/26/11559413_0.shtml

声明:
1、本人加入爸妈网,是来学习取经的,不想再和人争吵。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观点不同,但请您首先要尊重别人,不要首先进行人身攻击(反驳自卫者除外)。
2、对此贴,本人不发表任何意见,仅仅是提供凤凰网的链接并复制粘贴原文而已(凤凰网友的评论未复制在此)。如有兴趣,您最好直接浏览凤凰网的原文(可看到很多网友的评论)或者百度。
3、不喜欢本声明者请飘过。

媒体称北大校长“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论系被断章取义2011年12月26日 01: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本报记者叶铁桥
字号:T|T


http://res.news.ifeng.com/dci_2011/12/8ca7f8363ab7a97964a656501f075067.jpg12月24日,周其凤在长沙市第一中学演讲。胡湘供图12月25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成为了微博上最受关注的人之一。
事发12月24日他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的一次演讲。12月25日,这次长达近两小时的演讲被多家当地媒体报道,其中一家媒体报道的标题为《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正是该标题及报道中的一个段落在微博上被广泛引用,从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批评。
然而,记者在网上看到,该报道也引发了质疑。有在现场听过演讲的记者发微博称是“断章取义的歪解”。
对此,中国青年报记者进行了求证。
据长沙市一中校长赵雅茜介绍,12月24日,周其凤来到长沙市第一中学的逸夫楼报告厅,给长沙市一中、湖南师范大学附中等中学的数百名师生做了一场演讲。
赵雅茜说,周其凤的讲话没有设什么主题,他主要和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感悟。
他说:“周校长的讲话让人觉得震撼。说到动情处,周校长甚至掉下了眼泪,也有师生因受到震撼而落泪。”
赵雅茜表示,他没有想到,这次演讲却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引发轰动。
12月25日,湖南省一家报纸在A叠第4版刊出题为《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报道。该报道在该报纸的头版醒目位置作了导读。
除了《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这个标题外,该报道中的如下一段文字也被广泛引用:
“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记者注意到,基于这篇报道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上疯转。仅在新浪微博上,截至25日18时35分,这一天被转得最多的前15条微博中有两条是基于这篇报道,其中一条排第3位,转发了21000多次,另一条排第13位,被转发了12000多次,网友自行编发的微博更是不胜枚举。
这些微博下的评论也很多,大部分都对周其凤的表述作出了负面评价,“丢人”、“无知”、“悲哀”甚至“垃圾”、“脑残”等。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网友质疑:“是不是把人家的话断章取义了?”“很难想象这句话是北大校长周其凤说的”。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导张志安也在微博上称:“北大校长的原话真这么说的么?他在什么场合、针对什么问题说的这番话?他的话有否被断章取义地报道?如果真的这么说,真不敢相信如此弱智;如果报道不全面,真替他委屈。”
12月25日下午,有记者在微博上发言称:“谨代表一个见证者为北大校长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辟谣”。该记者声称,他全程听完了周其凤在长沙市一中的演讲,“他的原意是欣赏美国教育有许多先进之处,但其培养的几届总统喜欢给他国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在美国价值观传播教育上一塌糊涂,并不是媒体(所报道那样)断章取义的歪解,请各位再不要上标题党的当了。”
赵雅茜也表示,他看了相关报道,认为引用的不是原话,是断章取义。
为作求证,记者找到了演讲录音。
在录音中,记者发现,跟报道有关的讲话出现在整场演讲的中段。在谈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时,周其凤谈到了美国的教育,完整表达如下:
“现在大家都觉得美国的教育好,我们也在向美国学习,什么哈佛、MIT等等,其实美国的教育也不是那么好。它有它好的地方。怎么讲?美国的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或者说优秀的美国公民,这是很成功的,因为为美国培养了那么多人才,把美国建成为这么一个很霸气的强国。但是如果是从我们现在是个地球村,在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它培养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的总统,哪个总统懂得尊重人家?就想欺负人家,就想把它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国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这是我的看法。”
周其凤接下来表示:
“我们的教育有我们教育的优势,特别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些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发扬的。如果我们的教育能这样的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懂得尊重人家,同时也会尊重自己,不会看不起自己。我们也有的人一天到晚就是看不起自己,一天到晚都是觉得美国什么都好,我们中国自己的什么都不好,要全盘学人家的。其实不是,我们中国的教育思想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精华、传统,是值得我们很多地挖掘、学习、继承和弘扬的。”
对上述发言,赵雅茜等人也向记者证实,这确实是周其凤校长的表述,而且只占了全部演讲的极少一部分。“但很明显,周校长并没有全盘否定美国的教育,相反,他还在很多方面予以了肯定”。
记者联系了与周其凤同行去湖南的多位北大人士,但他们拒绝予以置评。周其凤的秘书也对记者表示,周校长不愿回应。
张志安认为,在报道中,引用他人表述有很多规范,“完整准确地表达发言者的原意非常重要。”
他说,报道对象的发言可能很长,作为记者应当区分哪些是重要观点,哪些是非重要观点;哪些是发言要表达的主要方面,哪些是次要方面;哪些是前提,哪些是结论;哪些是代表机构,哪些代表个人。“从更深入的角度说,记者应当考察发言者的立场和背景,比如他的观点是否有连续性,或者是临时性的观点,也应当注意他在什么场合讲话,因为尺度是不一样的。媒体一篇报道虽然做不到展现全部观点,但应该注意观点的主次和平衡。”
张志安说,对于直接引语,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出发有更严格的规范,“必须是对方的原话,原话不是不可以修改,比如有过于口吃的停顿或者过于粗鲁的词汇,可以做处理,但除此之外不能在报道对象的原话上随意加减字词。”
在张志安看来,在网络时代,有一种新闻操作主要着眼于捕捉最有可能点燃社会普遍情绪的新闻点,从报道过程来考察,有时候不见得是记者的原意,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有时编辑会通过编辑手段予以放大,从而产生一种“标题党”效应。
“互联网时代是浅阅读时代,在这个时代,越是有惊人之语,公众越是要提高警惕,不要跟风。”张志安说,作为记者,对于容易点燃情绪的报道要更加审慎,避免因情绪性报道引发社会本已形成的刻板印象更为深化,“记者要在操作上更专业,思考每个报道是否促进了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当然这是对记者的更好的要求。”





































































Martina 发表于 2011-12-26 10:02:27

总统的个人风格 得出结论 美国的教育失败,还是有点武断啊,看完原话,还是没觉得是断章取义

manlian 发表于 2011-12-26 10:08:26

是来学习取经的,不想再和人争吵,没这么恐怖吧

93776940 发表于 2011-12-26 10:16:37

现在的记者就这水平了。博出彩是他们的生存法则。

hljmx 发表于 2011-12-26 13:53:04

不管怎样,都不太喜欢中国现在的教育,利弊判断,应该还是更喜欢美国的教育。

ignite 发表于 2012-1-3 08:50:38

北大校长的意思是, 美国在培养世界公民上是失败的, 主要表现在其总统不尊重人,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别人的身上, 想按美国说怎么办, 就要怎么办。

这话本身就很有趣, 美国总统在国际场合本身就不代表一个人, 而是一个国家。 那么说总统不尊重人,其实北大校长指的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不尊重其他国家,喜欢把美国的价值观强加到别国之上。 所以说, 北大校长说了半天,其实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事情, 并不是个人之间的事情。 而国家之间的事情,用世界公民这个概念来说明就很难牵扯上很顺溜的逻辑关系。美国人到其他国家还是挺正常的正常人,即便宗教,价值观不同,也很少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

说来说去,这位校长是个人和国家的事情混合着说,最后绕来绕去,把自己也给绕进去了。 顺带着好像也绕进去不少人。

jing516908625yu 发表于 2012-1-3 09:10:47

不过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也很严重吗?最主要把我们的问题搞好了

wrtulip 发表于 2012-1-3 16:21:03

现在还真没有可以信赖的媒体和公众信息来源{:soso_e117:}

penglulu 发表于 2012-1-4 19:59:53

金字塔尖的人哪里知道下面人的痛苦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称北大校长“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论系被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