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5 02:07:35

推荐陈琴老师的新书《经典即人生》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2-1-5 02:34 编辑

按:虽然远在欧洲,但是幸运的是,德国另一个城市一位妈妈已经想方设法买了一本陈琴老师的新书《经典即人生》书到德国,在新年假期的汉堡读经营上,她来到汉堡将此书借给大家传阅。我的阅读心情更是无比欣喜!
在这个时代有陈琴这样的老师,真是中华之幸!
终于有人给病入膏肓的语文教育指出并实践出一条可行之路了!推荐给所有父母和老师!

曾经在本版转贴一些关于陈琴老师的报道,见ZT 陈琴:“素读”经典之美

二十载磨一剑,践行素读谱新篇

小学语文老师VS国学教育大师——2012年元旦陈琴新书发布会于广州购书中心隆重举行
她貌不惊人,她踽踽独行,她曾经被认为根本不会教语文,她差点被剥夺做教师的资格,她一度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心灰意冷,总之所有人都不看好她,包括她自己。对现行语文教育普遍不满的声音震撼了她,启发了她“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因为自身的经历,因为偶然的因缘,她的内心笃定了教育信念,她要以个人之力革新教育现状。二十多年心无旁骛,埋首小学语文经典素读教育实践,她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她做了这第一个破冰者!她的声音飘荡在中华的天空:元典是王道,其他皆浮云!因她而形成的教育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反响强烈!她是南粤名师!她是小语界第四代名师!她是中华经典素读教学法第一人!她是小语界走出来的国学教育大师!她就是——陈琴!

由于广大关心、研究和推广陈琴经典素读教学法的教研员、校长、教师和家长的强烈关注、配合和努力,承载陈琴二十多年实践、思考所得的教育教学成果集《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已由中华书局出版上市,本书共由四部分组成:导读、正文、附录和光盘,特点鲜明:
一、深入探讨中华经典素读教学法规律,重建中华经典素读课堂教学秩序。
自民国废止读经后,中华传统的教学手段也遭受波及而式微,直到被遗忘而从群体记忆中删除。一百年后,一位小学老师默默耕耘在语文课堂上,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沉淀,苦心钻研经典素读之道,力图建立适合当下教育现状的、家校紧密配合的中华经典素读教学法。因此,陈琴博得了“中华经典素读教学法”第一人的美誉。陈金铭先生把陈琴列为“第四代名师”,陈金铭先生指出,第四代的特点就是站在课程建设的高度,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再满足于上好一节课,而是着眼于用完整的课程体系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重新认识、界定和阐述“经典素读”。
“素读”的概念是是由日本人提出来的,但就其实际而论,依然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东西。陈琴老师对“素读”概念采取了“拿来主义”,但不是一味的拿来,而是结合儿童成长规律、教育接受规律并融入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对素读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并用二十年的时间实验、实践。事实证明,经过陈琴老师素读训练的学生,都为未来的发展储存了足够的经典能量。这一切都说明,陈琴的“素读”,不是日本人所言的单纯的素读,而是把传统文化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的素读。
2011年元旦是中华书局成立百年华诞,一系列庆祝活动全面展开。元旦当日首先将在中华书局的诞生地上海举行“百年再出发”的文化沙龙,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应所有关注、关心、支持、赞赏陈琴的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中华书局决定在南国广州购书中心举行陈琴《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新书发布会,热烈欢迎各界人士,尤其是教育界、文化界以及传统文化的爱好者、经典教育的热心者、基础教育的研究者届时光临。现把活动安排公布如下:
签售时间:2012年1月1日下午4点签售地点:广州购书中心六楼新书发布会流程:1.主持人致词。2.陈琴老师的学生集体吟诵《木瓜》《春江花月夜》。3.嘉宾致辞4.主持人总结,请嘉宾离席,宣布开始签售。5.签售开始。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附3DVD)》著者:陈琴 华一欣版别:中华书局2011年11月出版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68.00元   书号:978-7-101-08264-7
图书封面 http://www.zhygrz.com/UploadFiles/2011-12/admin/%E7%BB%8F%E5%85%B8%E5%8D%B3%E4%BA%BA%E7%94%9F%E5%B0%81%E9%9D%A2.jpg

作者简介陈琴:中学高级教师,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古诗词吟诵专家,《中国教育报》2008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内容提要本书是“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之名师对话系列、“中华诵·经典素读教程”之教师参考用书、教育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实验读本之一,也是中华素读第一人陈琴老师从教二十多年的“素读”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有文字的思考,有视频的实录,是了解陈琴教学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素读和吟诵是陈琴老师的教学绝招,是陈琴老师接续千年读书传统的秘笈。在这本书中,陈琴老师做了详细的梳理和介绍。    陈琴老师在本书中既展示了深厚的学养、智慧的识见,更重要的是把吟诵和素读教学法带给了大家,让广大老师开展吟诵教学成为了可能,更让吟诵教学“飞入寻常百姓家”。
名家推荐您也许猜测:做陈老师的学生很痛苦吧?被逼着背那么多东西。所以您一定要看看陈老师上课的录像,不是看陈老师,而是看她的学生,看那些孩子的脸和他们的神态动作。孩子们上课时的状态,就像我们在看世界杯!一副跃跃欲试、直欲冲上讲台的样子,每个人都张牙舞爪、兴高采烈!这样的学习,不可能不好。这样学习的孩子,不可能不成为一个好人。
                              ——徐健顺    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

陈琴老师是真正的厚积薄发,几十年来,她一直“潜伏”在语文海洋的深处修炼自己,一旦浮出水面,自然如明月升空,光华四射。
                               —— 李振村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执行主编

本色为素,故有素月;单纯为素,故有素朴;向来为素,故有素志。素读者,本色之读、单纯之读、向来之读也。经典素读,为民族文化传灯,为幸福人生指月,功德无量!                                 
                               ——王崧舟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特级教师

如果你不知道陈琴的“素读”课程,那么赶紧去关注她;如果你接触过陈琴,那么一定会被她所感动。            
                               ——刘良华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阅读《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跟着陈琴将十几万具有种子能量的经典文字储存在孩子们的记忆深处,为孩子们的人生增添一抹厚重而绚烂的底色!
                            ——韩兴娥    山东潍坊北海学校语文教师
“诵十万言,有诗书气;翔九千仞,作逍遥游。”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是语文教育的正道、大道,接续传统,开启未来!
                                  ——丁慈矿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

陈琴的耕耘已经有八年。酒香尚且不怕巷子深,何况在一个人们普遍关注教育、资讯又高度发达的新时代?可以说,从2007年开始,经典素读就在网上、平面媒体中铺天盖地的传播着,作为倡导者和推动者,陈琴的名字早就和经典素读连在了一起,素读经典成为阅读教学园中的一朵奇葩。这一次,在广大关心、研究和推广陈琴经典素读教学法的教研员、校长、教师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下,《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应运而出。                              
                              ——陈大伟    成都大学副教授

陈琴,这个现在被称作“国宝”的师者,远接孔子“君子不器”的教诲,一直艰难地以经典的方式践行着育人的使命,其情怀堪比苏霍姆林斯基----都是为了爱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其甘苦堪比陶行知----都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
                            ——冉胜利    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室主任

读《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一书,我感受到了经典的分量、力量,发现了素读的魅力、潜力!我感动、感慨,我欣赏、心赏!
                           ——盛新凤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本书看点    信念执着,学养深厚,中华经典素读素读教学第一人陈琴接续千年传统,传授素读心法,分享吟诵秘诀,    让每一个坚持诵读的孩子: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



上架建议      教师用书 经典诵读   吟诵                                       
正文快读出版说明本书是在广大关心、研究和推广陈琴经典素读教学法的教研员、校长、教师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下出版的,是相关教研人员和编辑人员深入课堂调研和收集大量陈琴经典素读教学资料后,经作者汇总、梳理、编撰而成的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与视频互动的教研成果集。    本书共由四部分组成:导读、正文、附录和光盘。    导读由陈琴与华一欣就大家关心的九个问题问答组成,主要介绍了经典素读教学法的由来、概念、教学实践、教学师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经验心得。    正文共四章。第一章、第二章以陈琴的教研论文和教学札记为主,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经典素读教学法的理论,比较翔实地记录了经典素读教学的实践;第三章、第四章以介绍陈琴作为经典素读教学法的提出者和推广者的人文素养、教育思想为主,向我们展示了陈琴良好的教学素质和高远的教育理想的形成过程。    附录收录了同行、媒体人对经典素读教学和陈琴的关注文章,从侧面反映了经典素读教学法在当今教育界尤其是小语界的强烈反响。    导读和正文内容有重复的地方,我们没有进行删改,这样做,一是为了照顾导读的系统性和浑整性,二是考虑导读是正文的提示和引导,正文是导读的拓展和深入。这点应当交代清楚。    光盘收录了陈琴的晨读课、语文课、公开课、亲子诵读活动的实录视频资料,同时还收录了学生、家长及同行对经典素读教学的调研视频资料,是研究和学习陈琴经典素读教学法的第一手资料。    作为一部内涵丰富的教研成果集,它既是“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之名师对话系列中的一种,又是教育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中华诵·经典素读教学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更是“中华诵·经典素读教程”的配套教师参考用书。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满足广大教师和家长对经典素读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深入了解的渴求,特别是对众多中小学校开展经典诵读能起到推动、借鉴和完善的作用,同时,能进一步推动教育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深入研究,推动母语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为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央文明办联合主办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第一手的教学教研资料,对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乃至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起到探索的作用。
目录
序一 迈向人生大道|陶继新
序二 谁才是天下第一?|徐健顺
引子 厉响思清远
导读 经典素读问答录
一问:经典素读的缘起
二问:经典素读的依据
三问:经典素读读什么
四问:经典素读谁来教五问:素读开展的前提
六问:素读课程如何设
七问:经典素读如何教
八问:经典素读的成效
九问:经典素读的心得

第一章 语文之忧与素读之道
读书·教语文我们的语文究竟缺失了什么味?
为什么爱他们“素读”经典云上的日子——我的“家校共读”策略文字是神奇的“药”学点字理和诗词格律知识朗读法的类型举隅识字课应该渗透 “六书”常识爱整棵树低成本的语文课堂
第二章 经典素读教学实践举例
2007年经典素读教学札记跟家长们聊聊(2007-09-30)/背书乐(2007-11-07)/老师,再学一首诗吧(2007-11-11) /晨读记(2007-11-15)/今天的课,只读书(2007-11-20)/读出文字后面的内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小记 (2007-11-30)/这样的诗为什么不选入课本呢?(2007-12-05)/老师,你在看什么书?(2007-12-07) 孩子,把文字读进思想里——跟孩子们谈朗读(2007-12-11)
2008年经典素读教学札记年关背书(2008-01-05)/ 春意悄然隐枝丫(2008-02-24)/日札优于作文(2008-02-27)/ 作文真的不是教出来的(2008-03-13)/ 厚积总有薄发时(2008-04-08)/《杨梅孔雀》与《杨氏之子》孰优孰劣?(2008-04-12)/以水的方式歌咏(2008-04-14) /褚邦彦读诗小记 (2008年04月15日)/我心就在你心上(2008-04-2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2008-05-05)/智在常态(2008-05-15)/孩子为什么不爱读书?(2008-05-28)/ 重读《论语》行动令(2008-08-26)/诗中有知己(2008-09-23 ) /课件宜简不宜繁(2008-09-25) /练字炼心(2008-09-28)/第六周致家长的一封信(2008-10-09) /总有蜻蜓立上头(2008-10-09)/换一种方式来静读——思维导图解读法 (2008-10-24)
2009年经典素读教学札记比答案更重要的内容(2009-01-07) /留点时间背诵(2009-02-13)/为应试而战(2009-02-13) /老师,我好喜欢这样的课!(2009-03-24) /读,是最好的记忆(2009-04-07)/阅读题为什么成为最怕?(2009-06-09)/儿歌是进入阅读的桥梁(2009-09-04)/学学吟诵(2009-09-18) /课堂效率从哪来(2009-11-24)

2010年经典素读教学札记吟诵教学:《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反思、反馈及其他(2010-06-10)/第三册的第一天语文课(2010-08-31)/换种方式教诗词(2010-11-19)

2011年经典素读教学札记为什么要先给孩子们讲《庄子》?(2011-01-01) /如何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2011-01-08)/吟诵,不要过于拘谨(2011-03-08)/蜀道有多难?(2011-03-21) /《诗经》之扬帆(2011-04-07 ) /《诗经》原来没有那么难(2011-04-12)第三章 读书乐与荐书忙
教书·荐书·读书传诵不绝的“三”“百”“千”(2009-06 ) /家长会后记——再提阅读的硬伤(2007-09-12)/把阅读放在最高位——读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2007-09-13)/开给露露的书单(2008-05-06)/读书,不需要理由(2008-06-06)/过一个阅读的暑假——为《中国教师报》荐书(2008-07-18)/推荐一本书:《秘密》(2009-01-09)/介绍一本书:《危机下的中文》(2008-02-16)/当你遭遇钟会时(2007-09-29)/你是惠施手中的瓠瓢吗?(2007-11-11)/重读《犹太文化精神》有感(2008-03-16)/幸福,靠什么方法?(2008-09-29)/静读(2008-10-208)
阅读西方“文史哲”
重读《普宁》(2007-07-19)/邂逅花枯日暮时(2007-08-24)/人啊,你当自助——读爱默生的《论自助》之一(2007-08-30)/不要模仿,你要成为你自己——读爱默生《论自助》之二(2007-08-31)/不要顺从,你要卓尔不凡——读爱默生《论自助》之三(2007-09-03)/确立你自己的精神法则——读爱默生的《论精神法则》 (2007-09-04)/纪伯伦啊纪伯伦——再记《沙与沫》(2007-09-16)/孤独无价(2007-09-19)/力微难竞未读书(2007-09-25)/什么是好的文字(2007-12-20)/灯下,摇曳那根思想的苇草(2008-01-11)/读叶芝的诗(2008-02-14)/再次走近叔本华(2008-04-30)/重温《巨人三传》(2008-06-20)/读尼采的《快乐的知识》(2008-08-03)/读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札记(2008-11-06)

阅读当下:从辜鸿铭到安妮宝贝
    漠漠寒山一孤鸿(2007-12-04)/野草,野草,原上离离谁知晓?(2007-07-03)/以一份平常的心怀念你(2007-11-07)/文字就是思想(2007-05-22)/喜欢的理由(2007-01-24)/唉,这样的文字怎么就不是我的呢?(2007-12-23)第四章 “小”心观察“大”教育
孩子,你为什么如此绝望?没有后劲的教育
炮轰奥数班,拭目以待
绕不过的杜威教育观
到底缺少了什么?
理想有贵贱吗?
时间见证你的爱
我们跟犹太人的差距在哪?
优秀是培养出来的
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根系·树干·树冠·人真正需要教育的人是自己
教育之大惑(祸)
孝悌谨信从小抓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之一——非得要经过奥数培训吗?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之二——优秀和平庸都是培养出来的
附录:陈琴“素读”印象记
对“少、慢、差、费”的思考(庞健行)陈琴,你行走得并不孤独(李振村)“‘素读’经典”与陈琴印象(陈大伟)陈琴:“素读”经典的推动者(《中国教育报》2009年1月1日)编辑后记
附光盘目录

光盘A 经典素读教学实录
1.陈琴老师晨读教学实录
2.陈琴老师语文课教学实录
3.华南师大附小亲子吟诵晚会实录
4.电视节目访谈
5.姚霞晖老师吟诵观摩课实录

光盘B 陈琴吟诵教学法实践

光盘C 经典素读教学实践案例集
1.曾语航家长访谈
2.聂康俊家长访谈
3.彭紫盈家长访谈
4.宁英智家长访谈
5.黄馨莹家长访
6.姚霞晖老师访谈
7.杨杰老师和孩子们的访谈


http://www.zhygrz.com/html/jdjydt/306.html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5 02:08:17

媒体评论 您也许猜测:做陈老师的学生很痛苦吧?被逼着背那么多东西。所以您一定要看看陈老师上课的录像,不是看陈老师,而是看她的学生,看那些孩子的脸和他们的神态动作。孩子们上课时的状态,就像我们在看世界杯!一副跃跃欲试、直欲冲上讲台的样子,每个人都张牙舞爪、兴高采烈!这样的学习,不可能不好。这样学习的孩子,不可能不成为一个好人。
  ——徐健顺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
  陈琴老师是真正的厚积薄发,几十年来,她一直“潜伏”在语文海洋的深处修炼自己,一旦浮出水面,自然如明月升空,光华四射。
  ——李振村《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执行主编
  本色为素,故有素月;单纯为素,故有素朴;向来为素,故有素志。素读者,本色之读、单纯之读、向来之读也。经典素读,为民族文化传灯,为幸福人生指月,功德无量!
  ——王崧舟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特级教师
  如果你不知道陈琴的“素读”课程,那么赶紧去关注她;如果你接触过陈琴,那么一定会被她所感动。
  ——刘良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阅读《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跟着陈琴将十几万具有种子能量的经典文字储存在孩子们的记忆深处,为孩子们的人生增添一抹厚重而绚烂的底色!
  ——韩兴娥山东潍坊北海学校语文教师
  “诵十万言,有诗书气;翔九千仞,作逍遥游。”陈琴老师的诵读经典是语文教育的正道、大道,接续传统,开启未来!
  ——丁慈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
  陈琴的耕耘已经有八年。酒香尚且不怕巷子深,何况在一个人们普遍关注教育、资讯又高度发达的新时代?可以说,从2007年开始,经典素读就在网上、平面媒体中铺天盖地的传播着,作为倡导者和推动者,陈琴的名字早就和经典素读连在了一起,素读经典成为阅读教学园中的一朵奇葩。这一次,在广大关心、研究和推广陈琴经典素读教学法的教研员、校长、教师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下,《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应运而出。
  ——陈大伟成都大学副教授
  陈琴,这个现在被称作“国宝”的师者,远接孔子“君子不器”的教诲,一直艰难地以经典的方式践行着育人的使命,其情怀堪比苏霍姆林斯基----都是为了爱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其甘苦堪比陶行知----都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
  ——冉胜利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室主任
  读《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一书,我感受到了经典的分量、力量,发现了素读的魅力、潜力!我感动、感慨,我欣赏、心赏!
  ——盛新凤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5 02:09:24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2-1-5 02:11 编辑

天不丧斯文————读《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有感——读《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有感                   山东潍坊北海学校    韩兴娥   今年春天,一向康健的我突然成了病人,发音困难,身体乏力。一个暑假的休整也没能恢复健康,于是打算秋季开学请病假,做起了去给陈琴当“小秘”的美梦。虽然“两周教完教材”我已轻车熟路,也带领学生读过《论语》《老人》等经典,但从没有像陈琴师生那样“刚入学一个多月就读《诫子书》《爱莲说》,在低年段读150首诗词、50篇文言文、《大学》……中年段读《中庸》《老子》《论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高年段素读《庄子》《孟子》《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中的选篇……”陈琴用小学六年的时间为学生蓄足一生所用的母语能量,将十几万具有种子能量的经典文字储存在学生记忆深处,在我看来还是可望不可及。恰巧陈琴秋季开学时重教一年级,于是我对她的课堂心向往之。虽然陈琴大呼小叫一番“欢迎、拥抱……”但终因学校师资不足,我又难舍已带了四年的学生,终还是各在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周五下班前收到陈琴《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的书稿,一扫数月来带病工作的拖沓疲乏心态,缩小字号、页边距,将二百多页书稿缩成一百多页打印。每十页装订成一本放置案头,睡前读,醒来读,一个双休日逐字逐句地读完一遍。同样是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同样曾是众人眼里的“笨老师”,同样是把教一个班的语文课当作最有趣、最有价值的工作,我和陈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笃信经典的魅力;着力培养学生沉潜书本的能力和耐性;以不求甚解地诵读为主要教学方法……但陈琴“幼学如漆”的童子功,她对经典的感悟能力及擅长吟诵的美妙嗓音,多年来我只能望洋兴叹。我感慨,在经典文化经历了百年浩劫的今天,在21世纪的小学老师队伍中,竟然有一个通晓“老古董”的女教师,天不丧斯文啊!浸染过经典的陈琴当一种普通的小学老师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幸事。如果她是大学老师,那大家可望不可及;如果她是中学老师,学生已错过了学习母语的最佳时光;如果她仅仅是一个母亲,而不是传道授业的老师,只能惠及一个孩子而已。所幸陈琴是一名小学老师,所幸她的心灵始终保持着清明状态,以宠辱不惊的平常心态、抱元守一的定性,心甘情愿地当一个纯粹的小学一线语文老师。以一届又一届学生的阅读经历告诉人家经典不难学,所有智力正常的小学生都能腹有诗书。该不该让小学生读经典的争论早已狼烟四起,双方各持一端,赞成者说是传承文化之必须,反对者说是摧残学生之恶行。读经典与泥古不化被人为地联系在一起,读经与摧残学生总是如影随形,久远的历史变成了一个深重的包袱,传承经典文化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当我有了一个班的成功经历后,诸多非议还是不绝于耳。好在天不丧斯文,通晓中外经典的陈琴从她的教学实践和阅读中证明:一百年来,我们是在以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潘文国语)……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把“朗读”跟“朗诵”混为一谈。日常的教学多用“朗读”——就是开口读,大声读,而“朗诵”是舞台要求较高的艺术表现(朱自清语)……为什么不按常态一学期读一本书,我没有能力讲清公有理还是婆有理,所以一再催促陈琴写一本有关语文教学的书,无数次动员道:“陈琴,写本关于语文教学的书好不好!你把在博客上东拉西扯的工夫用到整理教学笔记上行不行!”率性而为的陈琴每每笑答:“兴娥,我没有你勤奋啊!”今天,终于看到了陈琴对语文教学的论述,终于看到她为走在“素读”经典和海量阅读路上的老师和家长讲明了道理,指明了道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饱读诗书的陈琴采用的是简单易行的教法,那些如我一样五音不全的老师和家长即使自己不会吟诵,但能让孩子学会。十三岁之前的儿童个个是天才,就看家长和老师是不是像陈琴一样给他们提供天才需要的精神食粮。我们一起跟着陈琴引导孩子读经典,在此过程中逐渐具备站在层层文字垒成的巨人之肩上目视远方的能力,并在孩子们内心植下阅读的种子,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一抹厚重而绚烂的底色!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5 02:19:47

谁才是天下第一?
(陈琴)
这几天,中华书局的祝主任不断地给我打气:“师父,你准备好了吗?”“师父,来吧,这是一份使命!”   我始终认为自己还不具备出专著的资格和能力。几年前,就有朋友不断鼓动我把自己的所思所为变成书稿,我却一直很忐忑,我担心自己这样的井底蛙鸣声有限,难有见地。另一方面,因为一直在一线,每天所做都似乎不同于昨,日思有新,日见有别,便更加难以言尽。    最后,在中华书局的编辑们的建议下,先出个对话集,就当作是给关心“素读”经典课程的同道开一个窗口吧,让大家一起来探讨这种教学法到底该怎样传承,怎样创新,其扬弃之策该怎样定位。    这个集子暂定名为《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药》。    为这个题目跟编辑大人争论了半天,我觉得太绕,太玄。可是,编辑大人说,要是别的文本他们绝对反对取这么文学色彩浓烈的书名,但是,这本书里所有的内容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文字对心智的启迪作用无可替代。    这个对话集和诵读教材的编撰工作多亏了中华书局的众位大编辑们,尤其是才华横溢的小白编辑,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他从我的演讲稿和论文集里甄选的,还逐字逐句地考量过。就在快定稿时,我依然没有信心,依然退缩,依然想放弃。但小白说:“陈老师,相信我的审稿水平吧。我编了这么多书,极少有像这本书一样令我感动得无法言语的,我们编辑部里很多人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我们送到审稿组去时,审稿的老师连声说‘好稿子!’,您可千万别再犹豫啦!”    为什么我依然没信心?我是做教育的,尤其是在今天做母语教学的,有太多的难无法道尽。我们的母语偏离母语的定位其实很久很久啦。一如纪伯伦所言:我们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当初出发的目的。在一个毫无母语秩序感的团队里,我亮出这样的盾牌来,其实连我自己都觉得危机四伏。    我不想成为靶心,只想带着我的孩子们且行且吟,且歌且咏,优雅而自得地穿过母语的密林。之后,他们各奔自己的乐园,各寻自己的快乐。我相信他们,被母语的美滋养过的心灵不会空虚;我相信他们,被经典的文字濡染过的性情不会鄙俗。    所幸,我有知音啊!所幸,我有助力!    我时常感觉自己在旷野独行时,耳边一个声音坚定有力地响起:我愿跟你同行!    在这本小集子付印时,安顺问我:“师父,要不要写序?”我说:“真的没想好?因为很多的序其实会误导读者,或者显得没有份量。”    当中华书局转来了徐健顺老师这篇书评时,我还是建议把它作为本书的序。因为,它的份量太重啦!我开玩笑说:“这本书的所有文字加起来还没讲透这个序的天下第一问!”                                      谁才是天下第一? 文/徐健顺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多少种教学模式、教学法?恐怕谁也数不清。可是我们的教育成果如何?这个恐怕谁都很清楚。   这是为什么呢?   满天飞的教学法,基本上都是欧美移植过来的。用西方的教学法教西方文化,可能还行;教我们中国的孩子学中国的文化,合适吗?为什么没有人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呢?   因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太落后?太腐朽?   这真是奇哉怪也。如果我们古代的教育不成功,又怎能培育出无数的仁人志士、才子文人,撑起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只要几代教育失败,这个民族立刻就土崩瓦解了。   如果说古代的教学方法不适合现代教育,好像是个不错的理由,但是我要请问:古代的教学方法是怎样的,您知道吗?您知道我们古代的教育,从来是一对一的吗?我们中国的儿童,三千年来一直享受博士生待遇吗?您知道我们古代的老师上课是吟诵的吗?我们中国的儿童,一直是在音乐的感动中学习经典的吗?您知道我们古代的儿童,六岁时普遍可以达到三千字的识字量吗?您知道我们古代文人的记诵量是现在大学生的万倍以上吗?如果您说那是死记硬背,没有想象力和创造性,那我问您,您觉得是现在的中国人创造力强,还是古代的中国人创造力强?中国现在有大师吗?究竟是谁在培养有想象力、创造力、健康、充满爱心、高雅、纯洁的人才?   中国古代的教育,才是天下第一!   有人说,不要逼儿童早识字,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我赞成教育规律,反对扭曲儿童。为什么早识字就是摧残儿童呢?因为识字是使用理性的,儿童理性发育未成。为什么识字是使用理性的呢?因为字是拼音的!明白了吗?这是外国人的理论!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恰恰是使用感性的!我刚刚得到的一份香港大学的研究报告,他们花了很多年研究儿童学习的脑神经规律,得出的结论中有一条:学习汉语主要用右脑,学习英语主要用左脑。按照西方的理论,中国的儿童恰恰要早识字,必须趁感性好的时候赶紧学习。所以中国的儿童早识字,早看书,热爱学习,热爱文化。为什么中国的文明那么发达?而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始终全面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我们真应该怀着深深的敬意感谢我们的祖先!   不去了解,盲听盲从,不是科学的态度。   到哪里去了解古代的教学方法呢?的确,这方面的研究太少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学界有人在研究,也在整理文献资料。吟诵学会在采录老先生,也积攒了很多资料。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学校有人正在做!有人正在尝试借鉴古代的教学方法,进行现代的教育,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陈琴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去年她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带一年级的学生,我曾邀请她带着学生到武汉演出。于是,我在一辆大巴车上第一次见到了这批幸运儿。您猜当时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集体吟诵《滕王阁序》!六岁的儿童啊,才上学半年啊,半年前一半的孩子还一个字不认识呢,半年以后他们已经熟背了一万多字的经典!我曾把陈老师的上课录像放给我的研究生们看,看完后,他们全趴在桌子上——没脸见这批六岁的小弟弟小妹妹。    您也许猜测:做陈老师的学生很痛苦吧?被逼着背那么多东西。所以您一定要看看陈老师上课的录像,不是看陈老师,而是看她的学生,看那些孩子的脸和他们的神态动作。孩子们上课时的状态,就像我们在看世界杯!一副跃跃欲试、直欲冲上讲台的样子,每个人都张牙舞爪、兴高采烈!这样的学习,不可能不好。这样学习的孩子,不可能不成为一个好人。       陈老师是怎么做到的?       她的秘诀,一个叫素读,一个叫吟诵。       还有很多,需要您自己去看,去体会。       如果每个孩子都像陈老师的学生,这个国家,就叫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我们失去的已经太多,找回来真难。       幸而还有人在做。幸而还有很多人,像您一样,准备去做。       做吧,为了民族,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去做吧。       徐健顺       2011年11月7日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5 15:14:25

阅读园中一奇葩
文/陈大伟


2011年9月,陈琴在成都有一次教学交流活动,听到消息后,我就赶了过去。课上,陈琴教学生吟诵《诗经·卫风·木瓜》,从好奇到兴趣盎然,从不会到有腔有调。临近下课,看着陈琴和孩子们在吟诵收尾时向台下听课的老师作揖,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我不仅为这种场景打动,也为陈琴的投入,为这一课可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的“投桃报李”“知恩图报”的种子。10月,我给师范生讲“师德修养”,讲到人与人的合作和感恩,我截取了这个教学片段,一方面是想让学生知道感恩和回报的中国古老传统,另一方面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知道古诗文可以这样吟诵。在几个班放过这段视频,我这个五音不全的外行偶尔也会在心里来两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受陈琴影响的不止我一个,成都国基教育培训中心的文小慧女士和我说,听了陈琴的课和讲座以后,每天晚上给还在幼儿园的孩子教古诗,用的是吟诵的法子。她关心的是,陈琴在成都曾经介绍的关于素读经典的著作和光碟什么时候出来。

    现在,我有幸先睹为快,读到了陈琴和华一欣合著的《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书稿,很想说一说阅读的收获和感受。

    就人生而言,阅读无疑是重要的。关于阅读,应该说有两个根本问题,一是阅读什么的问题,二是如何阅读的问题。
    开卷未必有益,就算有益也还有益处大小的分别,何况人生的时间本就有限?这种种的原因使我们面临选择什么来阅读的问题。和老师们交流,我对阅读教育经典有过这样的比喻,假如一个人把手伸进火里,手被火烫伤了,他可能得出这样的经验:“用手接触明亮的东西会被烫伤。”这个经验显然是有问题的,改造这样的经验,假如需要读书,非经典的教育著作可能提供诸如“歌迷手里拿着荧光棒没有被烫伤”,“装开水的玻璃杯不明亮但可能烫伤你”这样的信息,教育经典可能告诉你的是:“烫伤你的不是火的明亮,而是火的高温。”我以为这就是经典与非经典著作的区别。也就是说,经典经过了时间的筛选和沉淀,它能提供人们普遍认可和接纳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我这样的理解,偏重于求知。陈琴在实践和推动读经典时,还有另外的理想和追求,这就是一方面要在孩子心中撒播精神成长的种子,另一方面还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后面两个追求,仅满足知经典就显得不够了,陈琴的阅读主张是:“真正的读,在小学阶段,应该是以积累语汇、背诵文段为目的。”“把书中的话记住才是目的。”

对于阅读方法,陈琴并不满意语文教学现状,她认为:“由于我们的时间费在了读的拿腔捏调的渲染上,只要一开口就要求学生做到‘美美地读’,读出意境和文字背后的含义。这样的训练偶尔为之是点拨,成为开口读书的常规要求就令人生畏,也没有功效。另外,新课标提出的‘以读为本’的理念,被曲解为在课堂上就是练习‘朗读’‘美读’而已。”对于陈琴的批评,我也是深有同感的,对于课堂上只是“美美地读”一种读法我很是担心。我以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追求应该优先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选择,我们应该根据教学文体和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和有效的阅读方式。比如,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美美地读”“朗读”的阅读方式就未必合适和有效,有时就需要解读;当然,光有解读也是不行的,对于一些感情强烈的诗歌和散文,可能就需要“美美地读”和“朗读”。我的观点是,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百花园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百花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把陈琴提倡和推动的经典素读,看成她在阅读方法的百花园中,针对经典的文本,定位于“积累语汇、背诵文段”,对记忆力突出、而理解力发展尚不充分的儿童,去栽培一株叫“素读”的花草。

    陈琴的耕耘已经有八年。酒香尚且不怕巷子深,何况在一个人们普遍关注教育、资讯又高度发达的新时代?可以说,从2007年开始,经典素读就在网上、平面媒体中铺天盖地的传播着,作为倡导者和推动者,陈琴的名字早就和经典素读连在了一起,素读经典成为阅读教学园中的一朵奇葩。这一次,在广大关心、研究和推广陈琴经典素读教学法的教研员、校长、教师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下,《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应运而出。八年,这是一个伟大的抗战取得彻底胜利的年限,美国教育研究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八年研究”。这样的联想并不是要那陈琴的成果做比较,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八年实践的成果陈琴的书只能说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另一方面我又想说,毕竟有过八年的实践,有了八年实践的基础,我们可以对其中的思考和操作多一些信任。

    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读完书稿后,我还获得了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如何谋成长的启示。作为一线教师,陈琴老师工作之初也有自己的困惑、失落乃至失望,但她能很快从失落和失望中走出来,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基于对语文教师文化责任的担当,开始研究和改变,珍惜机缘,抓住机会,走上了一条教育研究和创新的道路。这是一个值得观察和研究的案例,也是一个值得借鉴和参照的案例。

    书中还专有“读书乐与荐书忙”一章。2007年,我曾到广州观察陈琴老师的课,和她有过一次交流,最为感动的她读书多,学养丰富,听她谈读书我颇为惭愧。这一次,她把自己读过的书梳理一番,推荐她认为对小孩子、对她本人影响最大的书,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借鉴。看到她的推荐,很想见贤思齐,但自己有问无学,担不起陈琴这样的责任。
    陈琴佛心佛性,作此书大概也算“法布施”的一类,愿其在不断修炼、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老师和孩子从中受益!
                                             陈大伟写于2011年11月9日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5 15:17:24

迈向人生大道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陶继新近日,一直高度紧张地工作着,可是,依然没有阻挡我阅读《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书稿的欲望。这些年来,像这样值得品读、珍藏的教师著作已经“几希矣”。因为它的智慧“磁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它会让人们从中品“文”味,去困惑,悟人生。一、品“文”味仅看这本书的书名,就会让你感到这不是一般的语文教师写的教学方面的文章荟萃,而是有着很高文化品位的上乘之作。不过,这只是第一印象,如果深入阅读,就会让你感到处处充满着“文”味。这里的文字,不是平面式的叙说,更不是有意的雕琢,而是用真情与文化构筑成一个特别的文化长廊,让你从一入门就感到文味悠长,愈是走进里面,愈是有一种曲径通幽、美不胜收的感觉。没有文化底蕴,就不可能有如此的智慧文字。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让你感到,增长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智慧。知识与智慧不在一个层面上,没有智慧的知识,是死的,是不能助长人的生命灵性成长的。陈琴老师对于经典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这也许与其儿时的家庭熏染有关,因为经典环境成就经典人生。可贵的是,这种经典情结,随着其生命的进程,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她爱上了经典,爱得如痴如醉;她走进了经典,走得入乎其中。经典文化中,不但摇曳着智慧的光华,也流泻着思想的要义。所以,在书中时时有智慧之星闪烁,也处处有思想火花跳跃。让你尽情地享受它的美丽馈赠,并让自己的生命里也有智慧与思想的光华。二、去困惑关于儿童经典诵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个困惑是,孩子小小年龄,经典如此深奥,诵读起来一定是苦不堪言。可是,看看陈琴的学生,六年下来,竟然背诵十多万字的经典,而且背起来笑语欢声,乐不可支。陈琴有何高招绝技呢?素读与吟唱。儿童时期是背诵的黄金时段,其记忆有一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慢。而且,那些大人望而生畏的经典,儿童却觉得与学习1+1=2没什么两样。因为他们不是理解记忆,而是“素读”记忆。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之后,两年多的时间,结果就会了一个国家的语言。可是,他们学得一点儿也不累,觉得一点儿也不难;而对于大人来说,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则犹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样难啊!所以,那些让儿童理解再记忆的方法,非但会让孩子学起来感到困难之至,而且也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以至对学习经典产生抵触与畏惧心理。陈琴是深得儿童学习经典之妙道者,她几乎不给孩子讲那些深奥的道理,只是让他们背诵。当孩子很快就会背诵了一些经典之后,就会在他们心里生成一种特别的自信心,从而支撑他们更加乐于去背诵更多的经典。儿童学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有情趣。陈琴的吟唱教学法,就让学生走进了兴趣盎然的境地。其实,我们的古人不是像现在这样读经典的,而是抑扬顿挫地吟唱经典的。《诗经》305篇,都是孔子从当时的盲人乐师及民间歌唱者那里搜集整理而成的,而且一五配上的乐曲。他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显然,这些诗都是有固定的乐章、乐谱和音律的。而且,吟唱起来有节奏感,有韵律,有美感,会让背诵变得轻松而快乐。孩子们为什么在吟唱的时候背诵得特别快呢?因为任何的高效都需要快乐情感的支撑,舍之,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为什么有一个成语叫“乐此不疲”?因为快乐时候的学习不但是高效的,也是不累的,而是快乐的。陈琴的素读与吟唱,则带领孩子们走进了乐此不疲的境界。于是,背诵经典,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就有了吟唱时那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特殊景观。而这本书,则让读者不再困惑,从而让孩子与自己走进乐学与易学的世界里。三、悟人生与陈琴老师结识几年来,平时虽然少有电话,可是,我们却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者。我觉得,她不但流淌着经典文化之血,也有着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如果有人说陈琴老师是一位经典吟唱方面的专家,我虽然赞同,可是,我还要补充说明,她更是一个有着悲天悯人情怀的传道者。她的善良与爱心,出自于本性,经由生命的磨砺,更加深厚与永久。她深深地爱着她的学生,如果不是为了让这些孩子更好的成长,她就不会如此“ 消得人憔悴”地在吟唱经典上“上下而求索”。她悟到了生命的意义,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而让生命在平面上滑移,还是螺旋式上升,以至产生一次又一次的生命飞跃,那绝对不是一个层次上的生命价值。她付出了很多很多,不过,她也收获了很多很多。而这个收获,除了她本人的生命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她所教的孩子奠定了走向辉煌生命前程的经典之基。她的人生价值,不是单纯地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是在自己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成长的时候,也照亮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就有了超越一般孩子的智慧与善良。生命中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陈琴老师看来,在小的时候为孩子们播下经典文化的种子,在他们此后的生命历程中,就必然会逐渐地生根、发芽,并破土而出,最终开花结果。经典文化一旦与人生经历联系起来,就会支撑我们迈向人生大道。如果说陈琴老师在自己发展的时候,也在为她所教的孩子生命起程的话,这本书的问世,则会让更多的读者重新步入美好人生的旅途。不仅仅让更多的教师,也会让更多的家长,以至让更多其他行业的人,吟唱经典,从而也让他们的生命绽放更加绚丽的色彩。祝贺这本书的出版!我想,我会推荐给更多的人去阅读,进而也让他们走向人生更高的境界的。            2011年11月9日于济南

linlin124 发表于 2012-1-5 15:56:45

买了两本送给我小学和高中的语文老师,希望能有共鸣。
改变很难,但是能做一点是一点!

Salsa 发表于 2012-1-6 16:07:11

经典,学习了,我也去买本看看,谢谢推荐

淡茶 发表于 2012-2-10 23:21:38

我前日也订了本,还没有收到。

jing1025 发表于 2012-2-11 00:08:54

如如不动 发表于 2012-2-11 01:34:56

"我们失去的已经太多,找回来真难。
幸而还有人在做。幸而还有很多人,像您一样,准备去做。
做吧,为了民族,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去做吧。"

真让人感动啊。

蒹葭 发表于 2012-2-14 19:38:19

我也买了一本。感谢陈琴老师的分享。书很好。建议小学语文老师们仔细看下。

冯幻 发表于 2012-5-28 07:00:03

谢谢推荐,这段时间正沉浸于此。

wl1000ai 发表于 2012-5-29 12:24:27

准备去看看这本书

蓑羽鹤 发表于 2012-5-29 16:55:44

准备去购入

甲甲妈妈2010 发表于 2012-6-4 12:29:57

谢谢推荐,收藏了!

虎子妈妈 发表于 2012-7-6 20:52:22

我也是因为阅读了陈琴的《经典即人生》之后,才慢慢陪儿走上国学阅读的

yalanxy 发表于 2012-7-6 21:28:28

谢谢推荐分享。好多句话都打到我了。谢谢!

lemon-le 发表于 2012-7-7 15:59:47

又有买书的冲动了。

快乐郭妈 发表于 2012-7-11 16:16:08

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marsling 发表于 2012-7-13 17:59:42

谢谢楼主分享

宝罗快乐 发表于 2012-7-25 09:15:35

昨天刚收到,马上就看了。收获很大,也希望妈妈们都看看。

blacktea7695 发表于 2012-11-26 14:58:27

讲得真好!讲到席慕容,余光中学习【古文观止】那段, 感动得哭了。向陈老师致敬!

yanziwang1209 发表于 2012-11-26 15:04:39

mark 伺机入手

大海琴心 发表于 2013-6-14 17:09:16

刚买了这本书,正在学习中。

yirumama 发表于 2013-6-19 13:46:07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观点阿!推荐!

netclnkj 发表于 2013-6-23 17:04:20

买了这本书,才看个开头,就被深深的吸引了

yqzjs 发表于 2013-6-25 17:16:05

了解了,谢谢

Ariana 发表于 2013-7-19 16:17:53

看过了,看来又该重读了!

xagln 发表于 2013-9-10 11:45:50

lemon-le 发表于 2012-7-7 15: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有买书的冲动了。

metoo我也是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陈琴老师的新书《经典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