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帖和临帖的区别
摹帖”和“临帖”,也合称“临摹”。“临摹”就是俗话说的"照着写"。它是初学书法继承传统的必须之路。一般说“临帖”,也包括“临摹”。细致点说,二者是不同的。 “摹帖”是用透明的薄纸覆盖在字帖上,然后按底样描下来。有下面几种方法:一、双钩。即用细线将字的轮廓钩画出来。通过钩画了解原字的用笔和结体,然后再根据用笔的特点填墨,所以又叫做“双钩廓填”。好的双钩廓填最接近原作。现今流传的所谓王羲之墨迹,就是唐代采用这种方法流传下来的。二、单钩。即沿笔画的中间画一条单线,然后再沿单线运笔写出字体。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字体结构。三、满摹。即在覆盖于帖上的透明纸上直接运笔一次描成,以锻炼用笔和掌握字体的结构。有一种印作红字的字帖,用笔蘸墨描成黑色,称为“描红模”,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还可以避免看不清底样的缺点。如买不到红模,可以用复印的方法代替。 摹写的一个好办法是做一个“透写台”,将一块玻璃嵌在桌面上,下面装一个电灯。摹写时将复印的字帖放在玻璃上,帖上再覆盖写字之纸,然后开灯照亮,字形便清楚映出,即可进行摹写,不但方便,且无污字帖之虑。“临帖”是将字帖放在一旁,看着字帖上的字,直接在纸上写出来。所以临帖已是较摹帖前进了一步。临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对帖。把字帖放在一旁,照着上面的用笔和结构写。对临的基本要求,如孙过庭《书谱》所说:“拟之者贵似”,越像越好。临帖时不要看一笔写一笔,那样容易支离不贯气。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写后加以对照,有不像的地方再写一次,如果还不像,就再写,直到写像为止。这样,比一个字只写一次印象深刻,收效大。一个字一个字写正确之后,就可以看两个字、以至一行字之后再写了。 二、背临。也就是默写。待一行一行临写的比较熟悉之后,便可以不看字帖,全凭记忆来背写了。写后对照,也如对临一样,反复修正。三、意临。对临和背临的目的,在于继承,所以贵似,也就是常说的“先与古人合”。而意临是将所临之帖参入已意,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古人书迹为我所用,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我们若将耍大牌临王羲之的《讲堂帖》、米芾临王羲之的《元日帖》、王铎临王羲之的《远嘉兴帖》和原作之间加以对照的话,可以清楚看出他们是如何通过意临而加以发挥的。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意临决不是随心所欲地信笔挥写,没有一定点功力和成熟的构思是办不到的 学习了 我们是照着写,寒假开始的,爸爸教的,*才写了2个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