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ylin2002hk 发表于 2012-1-13 22:38:29

香港溫暖人間》封面故事



許曉暉的二個女兒和子仁一起在佛教圖書館讀經,之前暑假,我也在她家教了中庸.她的女兒真的很不錯...她想大力推廣讀經,加油!!

http://www.buddhistcompassion.org/images/cover/323-cover.jpg                        作為父母,最擔心的是什麼﹖                            是子女的成績﹖還是他們的品格為先﹖                            今期《溫暖人間》封面故事,特別請來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現身說法,分享教女之道,她的女兒成績優異、孝順乖巧,秘訣原來就是…….                           
                                                   
                                                
                                    
                                    http://www.buddhistcompassion.org/images/space.png                  
                                    
                                                踏進2012年,先恭祝各位讀者新年快樂﹗
對於為人父母來說,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子女健康成長,勤力讀書,行為毋須父母擔心。然而現今社會複雜,價值觀亂序,網路世界的影響更如千軍萬馬,孩子所受到四方八面的衝擊和引誘,實在令父母防不勝防,傷透腦筋﹗
今期的封面故事是送給父母親的最佳禮物﹗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現身說法,她安排女兒自小讀誦聖賢經典,多年薰陶,孩子知書識禮,父母寬心﹗其實我們未認識局長之前,早已側聞她的女兒很有教養,令人印象深刻。如今聽她一席話,醍醐灌頂,深感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庫,原來是健全心靈的王道食糧﹗這是一篇很值得大家一看再看的智慧分享。
本期《溫暖人間新》添了新欄目「法忍法施」,屬於八十後的法忍法師與大家分享佛法與生活,分析潮人潮物,一連四期連載,大家可別錯過。
2012年首次《溫暖人間》朝聖團,將於3月22日至27日參訪台灣各大道場。這是我們徇眾要求,四度舉辦。今次我們除了參訪台灣四大佛教道場︰佛光山、中台禪寺、法鼓山、慈濟之外,更增加一天行程,禮朝剛落成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以及參訪常霖法師修行的祖師禪林,法師還將指導大家體驗禪修。以旅遊的輕鬆心情體會佛法,禪樂法悅,別有深刻感受。請參閱本期封底廣告。
每年歲末,《溫暖人間》將會舉行三天集思會,檢討全年工作,商討企劃來年目標和工作重點,整固團隊等。為此,我們將提前於1月19日休業,參加集思會,繼而歡度春節。壬辰年年初五(1月27日)啟業。
                            由於春節假期,2月2日《溫暖人間》將會提前截稿,不便之處,請大家見諒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2-1-13 23:42:22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2-1-14 05:05 编辑

很棒的政府官員。子仁妈妈也真棒!香港加油!再转发一篇相关报道。

拔萃男书院张灼祥校长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于第八十五期亲子王一致推崇中国经典新一代家长为管教子女,总会细读各国出版的育儿书籍,却忘了中国的经典古籍才是最贴近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教养手册」。于第八十五期亲子王的「校长会客室」邀请了热爱中华文化 的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作嘉宾,与张灼祥校长畅谈「读经」的重要性,以及如用《弟子规》和《三字经》等典籍教导何女儿,让女儿以「定」和「静」的态度。我们的老师拥有教导儿童读经的丰富经验,让你的孩子把中国经典古籍背诵如流。正如张校长所言 「不明白也不要紧,有机会接触(经典文学)才最重要。」另外拔萃女小学今年也用《弟子规》为开始读经。我们分别有普通话经典班和广东话经典班,课程分别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孝经每年本中心会安排学生参加由「香港大学」和「国际经典文化协会」合办的「经典翘楚榜」经典知识水平评核大会。http://iread-st.com/smartparents/

angela125 发表于 2012-1-14 00:11:37

不明白。楼主是封面主角吗?

tracylin2002hk 发表于 2012-2-18 00:17:34

http://www.facebook.com/notes/florence-hiu-fai-hui/%E8%A8%B1%E6%9B%89%E6%9A%89-%E6%95%99%E5%A5%B3%E6%9C%89%E5%A6%99%E6%96%B9-%E8%BD%89%E8%BC%89%E8%87%AA%E6%BA%AB%E6%9A%96%E4%BA%BA%E9%96%93%E9%9B%9C%E8%AA%8C-%E7%AC%AC323%E6%9C%9F-2012%E5%B9%B41%E6%9C%885%E6%97%A5%E5%87%BA%E7%89%88/10150503907243017

公職繁重的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周日無休,但即使再忙,也盡可能抽出一小時,陪同兩名女兒參加香港佛教圖書館的「親子讀經班」,幾年來持之以恆。如此堅持,只為一個心願:藉著中華文化經典,將傳統的價值觀灌輸給下一代,培養他們健全的心志,不怕挫折,向理想進發。



文:何感欣

圖:可人、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特此鳴謝。



或許因為自小喜愛中華經典,日積月累,受著聖賢薰陶,許局長沒有高官架子,總是掛著親切笑容,談吐溫文儒雅,處處流露優雅氣質。她自覺從這些聖賢經典受益不淺,所以還在大學唸書時,當知道香港也有「兒童讀經班」舉辦,便想到他日若有孩子,一定要從小教他們讀經,讓中華傳統文化在他們心裡萌芽。



以聖賢為師



正因如此,許局長教導女兒的方法,都是以聖賢為師。讀經真是這麼的好?筆者好奇,當天就跟隨造訪,只見佛教圖書館四百多呎的地方,幾乎坐滿家長與孩子。來這裏的孩子,都喜歡讀經,有些愛讀《論語》,有些愛《千字文》,他們雖然年紀尚小,或許暫時未能明白聖賢所說,但在潛移默化下,都散發一種其他小朋友身上少有的優良氣質。

許曉暉(左)的小女兒(右)只得3歲,但已能流利以普通話背誦《莊子》,字正腔圓,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很好的親子活動,雖然現在她們不太理解內容,只跟著老師,一字一句,齊聲朗讀出來,但隨著人生閱歷增加,她們日後一定有所領會。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子女,但中華文化的智慧,是一把尺,幫助孩子確立做人做事的標準,建立健康的價值觀。有了這把尺,他日自己就算離去,她們仍然有一個護身錦囊,作終身依傍。」許局長細細道出她作為母親的心意。



在今日社會,孩子們從小被灌輸「成績掛帥」的觀念,讀書為考試,考試為成績,成績為出路,對此許局長不無感觸。「無論成績怎樣卓越,德育、品格才是一切的根基,裏面蘊含的傳統價值,好像仁愛、孝道、關懷、和諧、感恩,對個人的立身處世;對家庭,以至人與人間的和諧相處;對社會的安定祥和,都很重要。長遠來說,這些都是孩子最豐富的無形資產。」



經書的益處



不過,許局長補充,讀經除了薰陶孩子品格以外,還可以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記憶力和專注力 。「大女很喜歡看書,除了英文書,亦愛看名人故事,她的閱讀能力,或多或少,與讀經有關。我沒有特別請補習老師教她,因為品格與價值觀才是最重要,那是她一生的掌舵。」





兩個女兒年紀尚小,未明經典所言,許局長為了增加趣味,會給她們閱讀一些相關的漫畫,例如蔡子忠畫的莊子漫畫書或卡通片。她在車上亦會放一、二本經典,有時間就會與女兒一起誦讀;又會說一些有關的故事給她們聽,將經書融入生活,讓她們不知不覺地吸收。



這樣潛移默化,想不到,更幫助了她跟女兒的溝通。「例如她們犯錯時,我只需用書中幾隻字,就可提醒她們,好像《弟子規》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簡短幾句,她們便明白過來,而且烙印在心。」

每逢周日,佛教圖書館都會擠滿來參加讀經班的家長及孩子。

最讓許局長感動的,還有一次與女兒和她同學及其母親同行,大家聽畢音樂會後乘地鐵回家,車廂裏剛好有兩個空位,女兒於是催促她坐下,但同學就沒有給媽媽讓座,許局長的女兒立即跟同學說:「你媽媽平時工作很辛苦,你應該起來讓座給她!」「我想這份對父母的孝心,都是受中華經典影響。」說起女兒的懂事,她打從心底裏笑出來。



今時今日,十個小孩就有九個喜歡打遊戲機,許局長的女兒也不例外,但她家裏沒有任何遊戲機。當女兒需要做網上功課時,許局長與她約法三章,規定每次不可超過15分鐘,超時的話,下次便扣減時間,甚至停止上網一次。她這樣做,訓練她自律和誠實之外,亦希望教曉她「心所渴求的,未必是真正需要!」用心良苦。



智慧與時並進



或許,有人會好奇,像《大學》、《論語》、《三字經》這些古書,今天真的用得上嗎?「中華文化雖然有好幾千年歷史,但內裏包涵的人生智慧和處世道理,今時今日也同樣適用。好像《大學》裏說『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得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便能應用於現代生活每個層面。例如事業發展,你什麼時候該稍為停下來,重新思考規劃自己的人生;在教導子女上,該如何分配做功課與玩樂的時間;甚至是投資,你都必須懂得自己應該何時進退。做任何事情也不過分,合乎中道,這就是中華文化傳承的智慧。」



其實,許曉暉發覺讀經的好處,可追溯至她小時候。父母雖因工作未能多花時間照顧,但她總能從經典中探索人生哲理、做人之道。出身傳統家庭,家教頗嚴 。考大學時,本意想選讀醫科、建築或社會工作,最終因尊重父親而改修工商管理。原來,孝道早植心中。



中華文化薰陶



雖唸理科、工商,對文史哲卻一直深感「學而後知不足」,課餘她喜愛閱讀聖賢古典和人文書籍,從中得到不少感悟。「我總覺得,一個人的文化素養與品德發展比什麼都重要。記得初中時,曾看過一部外國出版有關中西文化哲學比較的書,那本書比電話簿還要厚一些,當時對我是個頗大挑戰。趁長假期一鼓作氣看完,深覺自己身為中國人,對自己國家文化的認識,竟然這樣皮毛,對世界通識,也十分不足,感到十分慚愧。」





猛然醒覺後,她就像海綿一樣,不斷汲取中華文化的養分,像《千字文》、《大學》、《老、莊》、《論語》,以至《史記》、《資治通鑑》,雖未能讀懂,也都一一拿來翻閱,近代的則愛看唐君毅和南懷瑾先生的書,他們那份厚重的人文關懷和承擔,讓她深受感動啟發。



正因為深諳中華文化的好,然而現代社會知道要欣賞的人卻越來越少,所以許曉暉希望可以凝聚一群又一群的有心人,將中西文化經典以輕鬆手法帶入社區、學校及家庭,甚至建議可以「社會企業」形式開設兒童、乃至成人讀經班,好將優秀博大的中華文化,結合眾人之力普及傳揚開去。



欣慰的是,相對幾年前,今天讀經典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加,有三十多間學校已開始推行誦讀《弟子規》,其中包括國際學校及拔萃女小學。「成功推廣,關鍵在於讓學校和家長看到孩子讀經典以後的轉變和效果,只要知道當中的分別,自然吸引大家嘗試和投入參與。」



感恩香港的心



除了推廣讀經,許局長亦同時積極推動社會其他各項事工,包括社會企業、文化藝術、青年發展、精英運動和普及體育等。全身投入服務香港背後,原來是一顆感恩的心。



「當年我也是新移民,三歲來港定居,對於香港,一個給予我們那麼多機會的地方,實在深存感激。」





因為感恩,她想將所學所得回饋社會,所以,即使當年擔任銀行高層,丈夫亦未完全同意,她依然辭去要職,並待幼女出生後,於2008年10月13日加入特區政府。她跟丈夫說:「請給我幾年時間,讓我盡一分力,服務香港。」



「近年香港,像失去往日的信心動力,我希望出一分力,為下一代創造更加多的機會,更寬廣的平臺,讓大家繼續為香港感到驕傲!」





除了讀經,許局長亦希望在社會各層面推展和諧共融。記憶猶新,去年10月她幫忙啟動在維園舉行的首屆觀音誕。「我希望不同的文化活動,都可以用更輕鬆的形式與大眾接觸,吸引大家去加深瞭解認識,特別是小孩子,讓他們從小受益於文化的薰陶,有助建立樂觀積極的人生觀。」



人生啟蒙《弟子規》



問許局長有什麼經典推薦?她不假思索說,如果只選擇一本經典,就推介《弟子規》。「這本大概一千字的小書,蘊藏著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好像仁義、孝道、誠信、對人要尊重、處事要認真、讀書要專心、寫字要端正,甚至如何對待家中傭人,也一一涉獵到,可以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門啟蒙。另外,《三字經》涵概中國歷史,《千字文》解說天文地理,不論成人或小朋友,好好基本掌握這三部書,都能一生受用 。」



玩具很少的孩子



今時今日,大部分父母都容易過分溺愛子女,孩子往往要什麼有什麼。許局長希望教導女兒,快樂並不來自物質,反而簡單生活最富足。「每逢過時過節,親友都愛送玩具給小朋友,我們大都全部捐贈出去,常常一件不留,新年利是也都會一併捐慈善團體。初時女兒亦會不開心,但當我解釋捐贈物資的背後意義,慢慢她就明白過來,自己原來很幸福,而幸福需要我們好好珍惜。」



人情味濃的讀經班



多年來許局長堅持帶女兒往讀經班,為什麼﹖筆者經過觀察,發覺或許是香港佛教圖書館這裏的氛圍,融洽而充滿人情味;或許是這裏法師與李華老師的親切愛心;亦或許是大家溫馨的互相關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上課時間是一小時,下課後,大家卻沒有離去的意思,家長聚在一起,吃吃水果,談談教育兒女之道,有家長要去買菜,大家就替這位家長看管子女,彼此之間守望相助,在今天人們常覺人情淡薄的現代社會,十分難得,難怪大家捨不得離開。



什麼是讀經?



「讀經」又稱「誦讀經典」,就是利用小孩子13歲以前人生記憶的黃金期,誦讀中華文化經典,好像《論語》、《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弟子規》、《千字文》等,在長期誦讀下,對小朋友的文化修養、品德培養有很大幫助。正因如此,許局長的希望,是進一步普及推廣經典誦讀,讓大家多親近聖賢的智慧,把文化美德這份最珍貴的禮物,傳揚給我們的下一代。



後記





讀罷這篇訪問,如果你覺得意猶未盡,想多了解關於讀誦經典的好處,請留意2月2日出版的溫暖人間,我們將會推出特輯,全面介紹。



讀罷這篇訪問,如果你想參加讀經班,請聯絡香港佛教圖書館,電話:25629005



讀罷這篇訪問,如果你蠢蠢欲動,想趕快取得一本「弟子規」,請於1月18日前駕臨溫暖人間,我們有「弟子規」與大家結緣,趁著農曆年,讓你率先親子,齊讀聖賢書,培養知書識禮好孩子。(周一至周五,9:30am – 6:30pm)

tracylin2002hk 发表于 2012-5-27 22:00:36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文化局局長熱門人選、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接受本報專訪,首談其文化願景,認為最逼切的文化任務應是紓緩表演場地不足,以及解決年輕藝術家難以謀生等問題。她又認為文化藝術須要深入十八區,既扎根大眾、又追求精緻。對於文化局局長人選,她指由於涉獵廣泛,難有通曉範疇人才,最重要是願意聆聽及懂得整合不同持份者意見,並且有效建立團隊執行政策。

  自從傳出許曉暉或會出掌新成立的文化局,部分文化界人士立即激烈反應,其中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胡恩威更以「我反對許曉暉出任文化局長」為題發出公開信。面對近期的風風雨雨,許曉暉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無欲則剛」,反正沒有甚麼欲望,也沒有甚麼需要害怕,並將衝着她而來的種種意見歸納為「對文化發展的關注」,「希望大家的關注一直持續,無論日後誰擔任局長都一樣。」

  文化局長須懂溝通

  現階段去問許曉暉會否出任文化局局長,無疑是緣木求魚,那麼在她眼中,文化局局長又應具備甚麼條件呢?除了對工作有抱負、對文化有承擔等「廣義」要求之外,許曉暉認為,藝術範圍非常廣闊,單是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已經包含很多不同部分,同時文化又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難以要求一個個人掌握全部內涵。

  「溝通能力非常重要,每個領域都有很多持份者,他們對發展會有不同意見,關鍵是真正了解他們的困難,願意聆聽他們的訴求」,那麼許曉暉覺得自己是否勝任呢?她並無正面回應,但就提到自己出身商界,過去的管理工作亦累積了類似經驗,「現時文化發展都在追求現代化管理,而在商業世界,同樣出現各種各樣要求需要慢慢理順,做好協調。」

  增場地培訓年輕人

  在芸芸利箭之中,似乎以「缺乏文化履歷」最為尖銳,擔任副局長期間專責文化發展的許曉暉回應指,文化源自生活,每個人本身都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很公平的,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可以去深入、去了解,都可以加深認識」,她亦為本港現時的文化藝術發展把脈,歸納出未來的三大工作:紓緩場地不足、加強培育年輕藝術家,以及讓文化藝術深入社區。

  許曉暉認為,文化藝術發展必須扎根大眾,與普羅市民發生關係,她以早前出席天水圍一個地區話劇表演為例,指出台上演者是當區居民,故事靈感來自天水圍,而台下觀眾則是街坊親友,通過文化活動彼此距離,「文化藝術並不一定高不可攀,大家說說自己的故事,分享共同經歷,從中各有得 ,就是這麼簡單。」

  扭轉「搵唔到食」觀念

  現時康文署及藝術發展局在各區都有舉辦文化藝術推廣活動,包括社區文化大使及校園藝術大使等,許曉暉認為未來可以深化計畫,並且加強與十八區區議會的合作,建立具有地區特色,又達一定水平的藝術節目。

  許曉暉又指,現時康文署部分距離市區較遠的場地,提供給文化藝術節目使用的比率仍有提升空間,當局可研究如何更加善用場地,同時一些新落成學校的禮堂也是另一個新場地來源。

  至於年輕藝術家方面,許曉暉指,近年聽到不少有志在文化藝術界發展的年輕人抱怨「做藝術搵唔到食」,當局必須正視,包括協助強化藝術家與商界的聯繫,發揮橋梁作用。

wl1000ai 发表于 2012-5-30 11:59:50

图片看不到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溫暖人間》封面故事